APP下载

德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2021-01-10龚丽娜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感恩初中生物德育教育

龚丽娜

摘  要:过去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往往更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对学生德育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随着广泛推广的素质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全面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能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在论述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初中生物教学经验,多角度分析初中生物德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希望能积极推动初中生物教育的创新发展,以全面提升初中生道德水平,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德育教育;生命;感恩

德、智、体、美、劳等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其中排在首要位置的,则是德育。中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少年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为此,新时期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始终贯穿德育教育。作为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教育的基础学科,生物学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其德育教育优势非常显著。教师应在生物教学中突出德育的位置,并在各个环节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必备品格,这样才能与社会发展更好地适应。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明确提出生物教学的三维课程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教育的育人责任。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还有着不稳定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若没有将德育渗透在生物教学中,则不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对于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吻合。若要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对生物教材的德育因素充分挖掘,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精神,并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将初中生物隐性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二)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逐步推进的素质教育,也逐渐深化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去,教师在教学中,更侧重于传授学生实验技能和生物知识,给学生全面发展带来了阻碍。若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品质。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

(一)教师有着相对狭隘的德育观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生物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但是一些教师具有相对狭隘的德育观念,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重视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使德育处于“虚位”。同时,没有在生物教学目标中有效纳入德育目标。对于生物学科中的德育因素没有充分挖掘,使德育教育更多流于形式,因此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具有相对单一的德育渗透方法

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灌输式德育教育的渗透,學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固定美德和道德原则。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形成认同感极为不利。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出现反感和抵触情绪。同时,这种单一的德育方法具有较低的实效性,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德育内容。由此既对生物教学成效带来影响,也使德育的实效性降低。

三、德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环节,应重视将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需求,在特定的教学主题下,不断保障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实现教学环节的精巧化设计,旨在全面激发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积极性,全面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将生命教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比如,在进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重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重点落实教学内容,将生物形态、部分以及生理特点和生命教育相融合,能帮助学生感受到生物从生存的角度出发,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而具有的强大生命力,这样也有助于构建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

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则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内容,教师一定要重视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实验教学环节。生物学研究主要是对大自然的观察及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应主动参与到整个实验环节的设计、观察、分析、操作等步骤,进而全面体会到生命的历程,全面认识到生命体的真谛,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比如,在进行“细胞”的学习实践中,实验活动是通过显微镜展开,可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来开展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分裂的过程等,这样能借助实验手段来认识到身体中细胞的重要作用,更好理解生命的珍贵。

(二)渗透立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平衡观念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通过树立动态平衡的观点,能在变化中寻找平衡点。例如,在“生物与环境”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分析猪笼草、迎客松、仙人掌等几种生物,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通过对池塘成分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是环境与生物的有机结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考虑到生物学习中存在着大量较为抽象化的知识内容,造成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一定要全面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可以在特定主题下实现视频、图片、文字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生物知识。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对近年来发生的“凉山火灾”、河流污染等视频向学生播放,引发学生深刻思考大自然的平衡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然界的平衡观。并且能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三)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自然的意识

提升学生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会感恩。教师在教学中,应与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充分结合,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感恩。例如,学习“人的生殖”相关知识时候,为了使学生对于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深切感受,可将“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视频向学生播放。通过观察自然界中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使学生更加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孝顺父母。

再比如,在“饮食与营养”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我们每天消耗的粮食,是如何种植的?食品安全又是如何获得保障的?作为生态地球村的一名成员,我们该如何善待地球,爱护我们身边的事物?课后还要组织和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主题就是“感恩农民伯伯,光盘从我做起”。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大自然,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四)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唤醒责任与担当

培养学生具备勇于探究,勇于担当的科学精神,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将科学探究原理讲授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故事和事迹。由此树立远大志向,培养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唤醒学生责任与担当意识。

例如,在“生物与生物学”一节中,主要是对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进行介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讲授杂交水稻的诞生背景。那时候中国乃至世界都短缺粮食,通过对比相关数据,使学生深入了解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为我国乃至世界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对袁隆平杂交实验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一个辛苦和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所付出的种种艰辛和努力,使学生更加敬佩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生物教育的优势,并能将相关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实践中。旨在全面激发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有效实现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从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備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雪莲.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7).170-170.

[2]李家瑜.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1).170

[3]唐振红.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27-28.

[4]王海菊.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6).107.

[5]白炜.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8).180-181.

[6] 寇小永, 李志军, 窦继红. 初中生物学教学环节的优化与实施——以“生命的诞生”一节为例[J]. 理科考试研究, 2020年第12期:63-65.

猜你喜欢

感恩初中生物德育教育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