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支架,搭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2021-01-10刘婷婷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學数学支架策略

刘婷婷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多元支架的搭建,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解决思维断层,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本文主要从搭建问题、图形、媒体、建议等角度阐述小学数学多元支架搭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學数学;支架;策略

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学习断层时,教师要借助于搭建支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让知识与生活之间变得零距离,能引发学生的循序攀爬,帮助他们顺利跨越“鸿沟”,从而能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原理的把握。在学生掌握知识后,教师顺利撤出支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能使综合素养提升。

一、搭建问题支架,引发深度思考

问题支架的搭建,能促进知识的理解、困难的诊断、内容的记忆,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他们积极投身于问题的互动交流之中。问题支架的搭建要具有目的性、针对性,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解决对抽象内容学习的疑惑,能给学生带来暗示,帮助他们拓展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展开思考;具有情境性,能建立数学知识与客观世界的关联,将所学内容与情境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沉浸于情境中去学习知识、探寻知识。以苏教版四上“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一课为例,为增进学生对抽象几何概念的理解,教师开展探索活动,并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引发他们思考,促进他们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的把握。教者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你能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吗?教者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并提出问题:你还能找到另一个端点吗?试着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光线的特点?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运用“没有尽头”“无限长”等词语描述光线的特征。教者再让学生画射线,让他们展示自己画的过程,从而能加深对射线的理解。教者提出问题:如果将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结果会怎样?直线有什么特点?教师借助于问题支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充分感知线段、射线与直线的特征。

教师要针对某个数学知识,改变原有的条件或结论,对问题加以变形,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开展探究,从而使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其本质。教师通过变式提问,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教师也可以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作进一步延伸,适当增加难度,让各个知识点产生紧密的联系。以苏教版四下“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教者让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后,教者对问题加以引申:你能猜想并验证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在学生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之后,教者继续提问:那么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并带领学生探索出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度。教师对问题加以引申,引导学生探寻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方法,从而能探索出多边形的规律。

二、搭建图表支架,促进概念理解

图形形象直观,数学教师要借助于图形支架,能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能促进他们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要结合所学内容,将图形、实物等融入教学之中,给学生呈现直观的图例,帮助学生能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以苏教版三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者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学具6个(边长为1厘米),让他们分组协作,用它们搭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让他们看一看,说一说,是数出每个长方形中学具的个数?还是算出来的?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所用学具个数存在怎样关系?教者出示图片(长4厘米,宽2厘米),让学生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并通过“数”的方式求出面积,探讨长和宽的量法,量面积的量法。教者再呈现图片(长5厘米宽4厘米),并提出问题:这幅图你打算如何测量它的面积?你能量出它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由于学生只有10个卡片,卡片的个数不够,学生会沿着长摆一行,共可以摆5个,沿宽摆一列,共可以摆4个,可以想象共能摆4行,这样可以算出所用的面积是多少。教者提出问题: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你能利用刚才量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想象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吗?学生借助于图形,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存在的关系,从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结论。教者再呈现图形,引导学生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思考:能否依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通过探讨交流,学生从而能准确地获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要改变死记硬背、生硬记忆的策略,要针对知识特点以及学情为学生搭建图表支架,能促进学生对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的推导,从而能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搭建媒体支架,促进深入感悟

多媒体集图形、视频、动画等于一体,给学生带来真实的感受,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化静为动、变难为易,能增进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教师借助多媒体搭建支架,向学生演示抽象内容,能建立知识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苏教版三下“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教者创设情境如下:春天到了,天气变得暖和了,美丽的昆虫也飞起来了,大家喜欢蝴蝶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张蝴蝶的图片,你们想看吗?教者呈现图片,让大家写出自己的发现。教者为学生呈现三样物体的照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说说它们有着怎样的共同特征。教师呈现平面图形,让学生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我们能否给具有这些特征的图形起一个名称呢?教者以图片促进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感知,让他们能直观地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对于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动态地呈现内容,能让他们洞察其中的奥秘,从而形成有深度的理解。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下“圆的面积”一课内容时,很多学生虽然知道可以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去分析,但却不知道转化为什么图形?如何转化?教者引领学生运用“切分”的方法将圆分为若干个扇形,但通过手工切分的方式,难以转化为“长方形”,只有运用多媒体“切”得越多,组合起来的图形就更近似于长方形,也有利于圆面积的推导。

四、搭建建议支架,消除学习障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探索中会遇到障碍,会陷入思维困境之中,如果不能及时跨越障碍,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很多学生参与到问题探究之中,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他们的探索会变得盲目,教师要适时提供建议支架,帮助学生顺利解脱困境,能丰富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顺利解决,能促进他们对数学难点的消化。以苏教版五下“圆的周长”一课为例,教者让学生指出身边圆形学具的周长,并与他们讨论出圆周长的意义,探讨圆的周长测量方法。提出问题:要求出圆的周长,能否直接用直尺量?该如何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运用绕线法测量圆的周长,也有借助于“化曲为直”的思想,运用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教者让学生观察教具,引导他们比较圆的周长与直径,学生发现直径越长,周长也会越长,教者再引导学生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为学生搭建建议支架,启发引诱学生,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促进他们对圆周长奥秘的探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启、情感的激发,帮助他们解决思维困境,从而形成深度理解。

参考文献:

[1]钱学翠.搭建三种支架 助力思维提升[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05):77-80.

[2]卢兴本.运用支架,发现本质——“升和毫升”教学片段与思考[J].数学大世界 (中旬),2020(09):92.

[3]徐三妹.数形结合,架起数学学习的支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1):88.

猜你喜欢

小學数学支架策略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从操作式阅读入手,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生本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考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