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曲《书法与琴韵》演奏分析

2021-01-04左思晨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演奏

摘要:汪立三先生的作品《他山集》是中国近代钢琴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优秀作品。其本以这部套曲的开篇曲《书法与琴韵》为例,从作者的创作思路,曲式结构,演奏技巧,音乐处理等进行分析与讨论,目的是让演奏者能更好了解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以及在理解作品并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时,达到更加完美演奏效果,并将作品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

关键词:汪立三;《书法与琴韵》;演奏

1《书法与琴韵》作者介绍及曲式结构概述

1.1作者介绍

王立三先生于1933年出生于四川,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他的创作以钢琴乐曲见长,且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喜好绘画、诗词并对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1948年,王立三先生申请了四川省艺术学院音乐系(现为四川音乐学院的前身)。1951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65年,他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任教。王立三先生的性格爽朗大胆,心胸开阔。他的作品新颖独特,创作风格清新自由。

1.2曲式结构概述

这首乐曲是一个回旋曲式,可分为两个部分,并且都以升F商调式为主。第一部分是从第1小节到第33小节的序曲部分,也是全曲的书法部分,音乐术语为随想的、活泼的,这也是示意演奏者们,在理解作曲家创作目的之后,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发挥。第二部分是从第34小节至64小节,为赋格部分,音乐术语是沉思的、幻想的。

2《书法与琴韵》演奏技法概述

2.1书法部分演奏概述

整首曲子以书法部分开始,乐曲开头七小节的主题部分以三次上行的八度激进作为开始,仿佛把音符当做笔画,在弹奏时,音符应该夯实有力,下键速度要快,立键要稳,不要用手腕发力,要以肩膀的力量为主,弹奏时音量下沉,致使每一个音符都要弹奏清楚。弹奏时前三小节中的八度和弦时值不能随意延长或者缩短,主题部分虽只有七小节,却把书法艺术中浑厚有力,厚重健实的气势表现的酣畅淋漓,开头的音乐术语 Capriccioso,也是示意演奏者们,充分展开想象力,想象触键的手指是能够在纸上笔酣墨饱的毛笔。第二乐段是第8小节到18小节,在这一乐段之中,旋律声部从低音声部开始进入,不同于主题部分的恢弘气势,第二乐段开头是以“慢,静”为主,旋律由下至上,然后在自由发挥,这一段需要左右手齐声来弹奏,所以在练习时,应该以慢练为主,然后在双手配合进行速度上的加快,只有这样才能让旋律弹奏的连贯且整齐。第11小节与第8小节的“慢,静”有种殊途同归的感觉,11小节以中弱开始,慢慢引入到12小节,12小节的左右手同时弹奏由下行到上行的旋律走向,弹奏时切记也一定要整齐连贯,这一句像是一个过渡句,为了13小节的“f”做准备,13小节弹奏时应该突出右手旋律的明亮,一直到17小节可以明显看出两个声部音符的密集和跌宕起伏,这也仿佛体现了书法艺术中奋笔疾书的豪迈气势。

第3乐段是19小节至28小节,从19小节开始,旋律便一直采用的是一个上行走向的模仿手法,旋律看似像是中规中矩的楷书,但是到了24小节,旋律音在一定高度时忽然音符开始密集且不断地16分音符,又仿佛预示着从楷书开始转变成草书。我们在弹奏这几小节的时候,手指下键应该厚实有力,用肩膀的力量带动手指进行速度的跑动,使旋律一气呵成。

第29至33小节中,一开始又在现了书法的主题,30小节至33小节弹奏时右手八度和弦应该突出上方的音,使音乐有种空灵,轻飘飘的感觉,虽说轻,但是弹奏之时手指下键不是软弱无力,应该贴近键盘用臂膀力量轻带着手腕下键,最后32至33小节两小节的音符延留使音乐旋律有种意犹未尽的奇妙之感。

通过以上乐段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理解序曲部分中“书法”的蕴意。汪立三先生通过那些行如流水的音符来表现出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因此,我们能更好的在音乐中感受到书法的气韵,也能在书法中捕捉到音乐的气韵,两者相互贯通,相互牵引。

2.2琴韵部分演奏概述

琴韵部分为全曲的第二部分,也是赋格部分,小节数为34小节至64小节。既然是琴韵部分,那这一部分的音乐特性便要与中国的古琴相关联,如若要用钢琴来表现古琴音乐,那么要求在音乐运用和处理上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古琴的音韵是古朴悠长的,那么音色的处理上要在力度,节奏上下些功夫。34小节至37小节,两手的弹奏要有一种在古琴上压弦的感觉,一开始的速度为44,音乐术语pensieroso也同样预示这一乐段表现的情绪是沉思的,这也更加突显古琴的特性。第35小节用倚音来模仿古琴的滑音,利用手腕带动进行弹奏;第36小节升 B音演奏时应配合踏板,注意4指在迅速离键后,踏板继续延留,然后重心留在5指指尖,模仿古琴奏出的重颤音。左手在弹奏时升 F音要持续13拍,那么左手在弹奏时要弱,可以通过弱音踏板进行协助,弹奏时手指需要贴键,但是不要太压键盘,弹奏的音色要给人一种朦胧、飘忽不定的感觉。

第37至44小节的旋律与前面相似,并且弹奏手法也如出一辙。不过这里的表现更加注重高雅脱俗韵味。节奏上对多以四分音符为主,主题则以二分音符与切分节奏为主,给人一种深沉之感,弹奏时右手弹奏赋格主题,在弹奏的时候,要注意音色和强度的高低,弹奏时手臂下沉,音色要下去,弹奏时手指需要贴键,也不要太压键盘。

45小节音乐进入到插部,节奏开始变化,速度要求广板,需要比之前稍快激动一些,与之前的静慢形成对比,更加显现出旋律的层次感。在力度上要求极弱,但是弹奏的音色却要轻柔却有饱满感,右手的下行八度琶音要格外突出外声部,就像是在模仿古琴泛音的音色,有一种飘逸灵动的感觉,仿佛是置身在一个梦幻般的环境之中。

47小节至55小节整体声部开始上行往高音区走,那么越往高音区走右手音色就要有一种“空旷”的效果,手指下键时不能太直接,不然会表现出尖声刺耳的音色。弹奏时用左手手臂的力量带入,左手低沉的音色和右手轻柔的音色形成比,结束时用踏板延长音值,仿佛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最后在56小节至64小节中,书法主题再一次出现,并通过倒影、变化发展的方式展现,音乐被推向高潮,渲染了书法艺术中酣畅淋漓的形象,这一处理让人再次想到题诗:“我想登上另一个山头去回顾,去瞻望。

那激荡的是线条吗那沉吟的是音响吗?

正如在古老的中国艺术里

我看见求索上下的灵魂。

最后结尾处极弱、渐慢的音乐术语安静又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另外,在琴韵部分中,汪立三先生多次利用弹奏音程或者和弦时,弹奏出急速离键的小音符,并且利用延音踏板加以延续音长,让人联想到弹奏古琴时手指滑动乐器时产生的音高的不稳定性,这种触摸琴弦的滑落感和古琴特有的悠长连绵的音色通过钢琴的演奏很巧妙地表现出来,充分展现了古琴独特的韵味,并且模仿的惟妙惟肖,着实让人惊叹!

参考文献:

[1]叶思敏.他山之石,这样攻玉--汪立三《他山集》的艺术成就[J].音乐艺术.

[2]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汪立三钢琴曲《#F商:书法与琴韵》中的“中国风格”探析[J].代百生.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3]汪立三钢琴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地位[J].黄芳.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07)

[4]汪立三的钢琴创作[J].魏廷格.人民音乐.1986(10)

[5]汪立三钢琴曲《#F商調:书法与琴韵》分析[J].金莲花.中国音乐.2005(03)

作者简介:左思晨(1997.5—),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演奏方向研究生。

猜你喜欢

演奏
唢呐艺术浅论
关于小提琴演奏中的装饰音运用
浅析萨克斯管独奏曲《丑角组曲》的演奏技法
钢琴教学中的双钢琴演奏技能探究
试论气息在扬琴演奏中的运用
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分析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