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的导学案设计
2020-05-26郑房娇
郑房娇
【摘要】 初中教育,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模式的养成,另外一个方面也要提前让学生适应中学时期的学习压力,避免进入高中之后产生不适应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而导学案的设计学习方案,其关键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从生物的学科角度出发,借助于生物实验的形式,帮助学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习和进步的前进方向和方法。本文就着重针对于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从实验教学的导学案设计方面,做出以下分析见解。
【关键词】 初中教学 生物学系 互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067-01
引言
生物学科,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是一门探索生命科学的探究型学科,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初次接触到生物学科,对于生物基础知识的积累尚且不够,很难展开比较繁杂的学科任务探究。因此,在这个“打基础”的特殊时期,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以高效的教学模式,实现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使得学生可以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抱有充分的学习动力。
一、以“互动探究课堂”的模式,设计初中生物实验探究的导学案
学科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不断“获得”并且不断“吸收”的过程,教师也应当注重自己的教学模式,摆脱传统的“言传身教”,以正确的引导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自发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发性的参与到学习工作当中去。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学能力还尚且比较薄弱,而教师应当做到的,就是从学生薄弱的环节进行巩固强化,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和学生采取经常性的互动,这里的互动不单单局限于课堂知识,还有一些学生的感悟和想法,关乎生物学科方面的学术研究等,教师都可以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
这些互动在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交往同时,也是对于学生“自我探索”态度的一种肯定。长期如此,势必会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起到一个长久性的激发效果。举个例子,在学习八年级下册课本,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章节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在教师看来没有任何研究的意义,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却是打开自己梦想大门的一块敲门砖。诸如此类的一些状况,教师也应当尝试“打破常规”,和学生进行亲密的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二、以“互动探究课堂”的模式,实现学生的小组学习
除了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小组型”学习,也是效果颇丰的一种实验性学习模式。在生物的学科学习当中,势必会牵扯到一些特殊的试验,这些试验在教师的演示下,学生仅仅能够看到试验的结果,但是对于试验的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的注意事项,却仅仅停留在书面记录上,很少亲自“操刀上阵”。而作为“互动探索课堂”的教育模式,就应当打破常规,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最终目标,形成良好的学生学习氛围。通常,最好的学生群体学习模式,即借用学生分组的形式。分组的人员搭配参考“优等生+后进生”混合的分组形式,把每一个小组的综合学习能力保持到同一水平線上,可以很大程度刺激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制造后进生与优等生积极交流的机会,加快后进生的前进脚步。
举个例子,在学习八年级下册课本,第七单元第一章节“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时,教师就可以给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最终用小组任务的完成质量和完成速度作为小组之间比拼的参照物。如此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小组之间的公平性,并且适当的“竞技行为”,也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课堂时间利用率的提升。
三、设计《教师评估表》和《学生自查表》
在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有目的性的尝试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记录,通常可以用“学生自查表”这种形式,将学生的学习状况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便于学生时刻明白自己在班级当中的所占排名以及自己的学习状态,并且根据状态做出积极的调整。此外,教师还需要准备一张“教师评估表”,这份表的作用在于对学生每一个阶段学习状态的实时评价,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评价当中对照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而做出保持以及改善。这两张表格的最本质目的,还是实现学生在生物学科实验当中的自我认知,确保生物相关实验可以正确的进行,并且进行过程当中令学生时刻形成自我认知的意识,保障课堂学习的高效性。此外,在生物实验性教学在实际的开展和落实过程当中,可能还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的不适应,但是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自己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这个时候,这两张表格的交叉对照,就可以很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考,进而总结自己学习方面和教育模式产生的冲突,可以和教师进行协商或者自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其本质目的还是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探索并创建出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在未来高中更为繁重的学习压力加持下,可以始终保持一个高效的学习状态。教师也可以在导学案的设计性学习过程当中,探索出一套高效的、可行性强的学生教育模式,为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人格塑造,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巩固作用,也为国家的发展稳定输出更为优质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互动探究课堂在初中生物实验的运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097)。
[ 参 考 文 献 ]
[1]孔凡哲.“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及其问题诊断[J].教育科学研究,2012(9):27-30.
[2]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6-10.
[3][加]霍华德·加德纳.重构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