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在幼儿园实践的策略

2020-05-26江丽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3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教育策略幼儿

江丽红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重视的问题。而垃圾分类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依据“生活即教育”思想,迎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营造相应的教育环境;树立榜样示范激励;从幼儿一日活动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和专项活动作为切入,将垃圾分类与幼儿一日活动相融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获取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促进其生活实践,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  垃圾分类 幼儿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006-0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可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往往忽略自然生态环境己逐渐受到破坏,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容忽视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中,指引要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以及初步的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则是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幼儿园应把垃圾分类作为教育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环护好习惯。然而,如何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呢?

一、创设相宜的环境,浸润幼儿垃圾分类行为意识

创设垃圾分类的环境条件,与幼儿一起布置垃圾分类的相关环境,利于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垃圾分类信息刺激,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潜移默化浸润幼儿垃圾分类行为意识,从而转化成实践行为。例如:在幼儿园较显眼的地方:如园所门口,走廊过道等场所,与幼儿一起设置富有童真童趣的垃圾分类宣传版面,图文标志结合的方式传译垃圾的知识;提供垃圾分类的设有分类指引的垃圾桶,在相应的贴上卡通可爱垃圾形象:果皮、蔬菜、骨頭、废纸、瓶罐等卡通宝宝,增强幼儿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在班级活动室里,教师把垃圾分类的行为融入故事、创编儿歌、拍摄成照、绘制成图等形式进行创设环境,使抽象的行为习惯转化成直观的图文指引,让环境产生无声的教育影响力。此外,环境的布置过程中应注重废旧物品的利用,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根据需要设置回收区进行生活废旧物品回收,一是发挥废旧物品再次利用价值为教学服务,如用绸布条布置区域吊饰,待更换主题环境布置时,这些绸布条可放在表演区作表演材料;用各种瓶子作发展幼儿小手肌肉的“拧瓶盖”材料,更换材料可二次利用作为操作材料容器或是用于构建区作为构建材料。二是废旧物品简单加工,制作学具或用于手工制作:利用月饼制作故事表演操作台学具;利用一次性废弃纸教具杯手工制作成小兔、小狗等;绕杯沿圈剪开变成花朵;等等。让幼儿通过环境、材料亲身体验废旧物品的可重复利用性,从而激发垃圾分类行为意识。

二、树立榜样作用,培养幼儿垃圾分类行为习惯

良好的榜样是幼儿模仿学习的有效途径,能激励幼儿自觉形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一是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身教言传,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幼儿。一方面从节能减排入手,降低垃圾产生量。如:生活进餐做到按量取餐不浪费;单面废文稿打印纸可用于草稿;笔用完弃笔心换之;卡纸碎片用于手工粘贴等等。另一方面形成分类丢弃习惯。久而久之,“习以为常”更会影响幼儿效仿。二是发挥同伴之间的榜样作用。教师日常注意关注幼儿的行为,及时肯定良好的行为,抓住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激励幼儿模仿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三、通过生活渗透,巩固幼儿垃圾分类生活实践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珍视生活环节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在生活中渗透垃圾分类学习的内容,丰富幼儿环保知识。一是利用用餐环节倡导“光盘行动”。将“光盘行动”的倡导语配合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的画面呈现在活动室墙面,如:蔬菜娃娃乐意进入大嘴巴,不愿意落入垃圾桶;饭菜吃光光,碗碟娃娃开心笑等。教师在进餐环节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标兵”,减少餐厨垃圾排放;在生活环节倡导节能减排,减少生活垃圾排放。二是利用幼儿生活过渡环节渗透垃圾分类知识。教师把握进餐前、喝水上厕等环节3、5分钟的过渡时间,以竞猜、动画、讲述、儿歌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午睡前,通过故事小讲台的形式由教师或幼儿讲述简短的垃圾分类促进环境美化相关故事。三是利用生活实践巩固幼儿行为。在生活中与幼儿讨论垃圾分类的要求,共同制定图文并茂的规则指引,粘贴于垃圾桶摆放上方,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相互监督分类丢弃垃圾的行为,促进其实践成效。

四、开展学习活动,深化幼儿垃圾分类学习知识

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垃圾分类的学习活动,深化幼儿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选择适宜的学习素材,从五大领域的各个学科入手: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和体育活动都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学习活动的设计,以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个别活动形式开展。例如:语言领域中,针对幼儿喜爱朗朗上口的儿歌或童谣这一特点,教师可结合垃圾分类教育进行教学:《垃圾分一分》:沪上垃圾四只桶,红蓝黑棕各不同,害回湿干分开放,人人参与有担当。《垃圾分类》:垃圾分分类,资源不浪费;垃圾减减量,家园更漂亮。教师还可运用故事、童谣、讲述、吟唱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幼儿学习。美术活动中,可针对幼儿喜欢涂涂画画这一特点,组织幼儿添画垃圾桶;给垃圾桶涂上正确的颜色等活动。体育活动中开展垃圾传送小能手;绕过障碍投垃圾等游戏,促进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可适当在区角中投放垃圾分类操作学具,通过摆弄图卡进行匹配;图卡投放丢垃圾材料;连线游戏等,让幼儿进行模拟游戏,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五、组织专项活动,促进幼儿垃圾分类行动积极性

利用主题节日、全园活动等契机进行垃圾分类专项活动宣传。如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讲话、睡前小广播等活动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学习;利用环境保护日、世界粮食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节庆表演契机进行垃圾分类相关节目表演宣传等。例如:“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知识亲子知识竞赛;“变废为宝”环保小制作展览;“垃圾分类”宣传亲子合作画活动;“光盘行动”快乐自助餐活动;毕业典礼、音乐节表演等活动中相关节目表演等等。通过专项活动的组织,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学习。

六、联合家庭社区,携手推动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为一体合力教育,才能使教育产生最佳效果。一是注重社区环境的影响力,幼儿园应与其所在政府相关部门、社區形成联合机制,倡导社区为垃圾分类投放提供条件,设置相应的垃圾箱,倡议垃圾分类投放,联手开展相关宣传,加强社区环境对幼儿的积极影响。二是注重幼儿对家庭的联动影响,以“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齐步走”相关活动,幼儿在幼儿园习得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及行为,影响家长参与到活动行动中,广大家长的参与,则能推动社区人人参与。三是重视对家长、社区的宣传活动,使其广泛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反过来又能起到联手教育幼儿的作用。利用多种网络平台:微信群、公众号、园所网站;以及幼儿园宣传栏开展宣传。“垃圾分类”礼仪天使进社区;“垃圾分类”幼儿画作展示等活动,使家长、社区人员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环保知识,扩大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力,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角相互促进关系链,共同推进幼儿垃圾分类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垃圾分类行为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需要教师持之以衡的要求,日积月累促进幼儿的大脑神经活动形成“定型”,成为真正自愿、自主、自发地去实践的行为。

[ 参  考  文  献 ]

[1]肖玲,单宝顺.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5):12-15.

[2]王秀芳.浅谈利用“垃圾分类”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实践探索[J].长治教育,2019(3).

[3]杨庆霞.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J].好家长,2015(12).

[4]刘志坚.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7(12).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教育策略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