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喜疗妥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预防静脉炎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9-09-28雷燕陈丽李月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PICC置管

雷燕 陈丽 李月

【摘 要】目的:用喜疗妥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预防静脉炎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样本时间: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样本来源:45例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置管维护,观察组给予喜疗妥联合常规置管维护,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治疗有效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27.27%,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2.73%,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5)。结论:对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应用喜疗妥,可有效降低其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喜疗妥;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1

PICC置管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一种穿刺置管方法,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此种方法可对患者进行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持续输液,具有一定效果[1]。但患者易出现心律失常、血流感染、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影响其治疗效果,喜疗妥具有抗炎、促进水肿、血肿吸收,促进血液循环等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喜疗妥应用价值。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时间: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样本来源:45例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0-79岁,平均(49.50±3.00)岁;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21-80岁,平均(50.50±2.50)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不显著,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具有正常的感觉、判断能力,意识清晰;患者家属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具有局部皮肤破损患者;排除具有局部皮肤感染患者;排除对喜疗妥药物过敏患者;排除血管畸形患者;排除具有血液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患者;排除不愿参加此次研究或者中途退出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PICC置管,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对穿刺静脉部位进行消毒,借助超声探头确定穿刺静脉位置,无误后,对穿刺点进行标记,之后将中心静脉导管的穿刺针经穿刺点穿刺入静脉。将导丝置入穿刺静脉内,之后进行超声扫描追踪,以保证正确的置入方向。于导丝引导下,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穿刺静脉,以免导管误入邻近胸腔、血管,置管结束之后,将导管固定,对患者进行低心回血试验,保证良好的置管效果。之后注意对置管进行常规维护工作,使用肝素盐水冲洗患者静脉导管,保证中心静脉导管处于通畅状态,定时为其更换敷料。

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喜疗妥,根据患者具体穿刺静脉的走向,于穿刺点上方3-4cm处涂抹喜疗妥,为有效促进药物吸收,应进行适当按摩,每天涂抹三次,连续治疗10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治疗有效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静脉炎发生情况:静脉炎主要分为4级,1级机械静脉炎:患者输液部位发红,偶尔伴有疼痛。2级机械静脉炎:患者具有输液部位疼痛、肿胀症状。3级机械静脉炎:患者具有输液部位疼痛、肿胀症状,输液部位存在条索状物。4级机械静脉炎:患者具有输液部位疼痛、肿胀症状,输液部位条索状物长度大于2.54cm,穿刺点流出脓液[2]。

治療总有效率判定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疼痛感消失,局部血管无红肿现象。有效:患者有或无红斑且具有轻微疼痛感,部分患者无水肿。无效:患者具有红斑,且形成静脉条纹,可触及索状物。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x100%[3]。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采用表示计量资料,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

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分级1级、2级、3级、4级分别为1例、2例、2例、1例,分别占4.55%、9.09%、9.09%、4.55%,静脉炎总发生率为27.27%;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分级1级为1例,2级、3级、4级均为0例,静脉炎总发生率为4.35%。经检验,X2值为4.50,P值为0.034<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治愈9例,占40.91%,有效7例,占31.82%,无效6例,占27.27%;观察组治愈13例,占56.52%,有效9例,占39.13%,无效1例,占4.35%;经检验X2值为4.50,P值为0.034<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些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PICC置管技术日趋成熟,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化疗、连续输液中,可取得显著效果。但该项操作易使患者产生静脉炎并发症,是一种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对患者身体及心理造成极大危害,且会影响其生活质量,降低治疗效果。临床经验显示,给予患者喜疗妥对于改善患者治疗效果,降低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疗效,喜疗妥具有抗血栓作用,并且通过抑制参与分解代谢的酶、影响前列腺素、补体系统而具有抗炎作用,有效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有效促进结缔组织再生。本文为探讨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得出数据: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27.27%,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2.73%,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5)。

综上所述,:用喜疗妥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预防静脉炎治疗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陈华明,张鸿,谭琼.用喜疗妥对接受PICC的患儿进行预防静脉炎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5):240-241.

刘娟,余灵燕,王静.盐酸喜疗妥软膏在防治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1B):64-65.

张佳思,阮潜瑛,陈梅.红光与温热敷联合喜疗妥外涂预防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激光杂志,2015,41(5):108-111.

猜你喜欢

PICC置管
PDCA循环管理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生理节律对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伴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50例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护理干预联合PICC置管后X胸片定位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
PICC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65例小儿白血病行PICC置管护理体会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