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初中数学构建行知课堂的对策分析

2019-09-10傅泗滨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数学

傅泗滨

摘 要:行知课堂主要就是来源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实践的参与,突出动手的重要性,最终达到“做中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发展中引入行知课堂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就重点围绕着行知课堂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构建原则及其基本对策进行了简要论述,希望具备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数学;行知课堂

行知课堂的构建成为初中数学新时期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更好提升新时期初中数学行知课堂构建的适宜性,必然需要遵循相关原则,确保行知课堂的构建更为合理可行,有助于在凸显“行”这一核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新时期初中数学行知课堂构建原则

(一)准确配比课堂中的“行”

对于新时期下的初中数学行知课堂进行构建,需要重点把握好“行”的有效应用,能够确保“行”可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但是又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在以往很多初中数学行知课堂构建中,因为没有较好实现“行”的合理配比,容易造成课堂中“行”过多或者是过少,进而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过少可能无法凸显“行”的价值,过多则很可能造成学生无法形成有效思考,对于最终的“知”产生较大干扰。

(二)学生的积极参与

初中数学行知课堂的构建还需要重点关注初中学生,无论是“行”还是“知”,都需要确保其主体是学生,如此才能够最终提升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行”的过程中,更是需要凸显初中生的主动性。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行知课堂的构建中应该重点促使初中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做到“真行”,避免初中生仅仅在数学教师的安排下“行”,如此不仅仅难以达到“做中学”的目标,初中生还会像提线木偶一样,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关注学生获知效果

对于初中数学行知课堂的有效构建,往往还需要关注最终教学效果,确保“行”可以体现出较强的实际效益,这也是行知课堂的核心任务所在。基于此,对于初中数学行知课堂进行评价需要考虑到初中生的知识获得状况,了解行知课堂是否可以符合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当然,这种初中生获知效果的评价并非仅仅指初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效果,往往还需要综合评价,了解“行”对于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价值,培养初中生的各方面能力,这同样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所在。

二、新时期初中数学构建行知课堂的对策

(一)设置生活化情境

初中数学行知课堂中努力构建生活化情境可以更好提升初中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实现初中生对于“行”的高度认可,进而确保其可以主动参与其中。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行知课堂构建中需要详细分析数学知识点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联,并且从初中生具体生活环境入手,较好了解如何将数学知识和初中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并且合理设计成为具体的“行”,构建更为适宜的行知课堂。比如在初中七年级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章节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广泛搜集生活中存在的各个立体图形,在课堂中进行丰富呈现,并且结合需要学习的图形知识,将所有的立体图形进行分类,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情境设置,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代入感;另外,还可以要求初中生借助于纸、剪刀以及胶带等基本工具,自己动手构建不同的几何体,同样也可以在初中生动手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在当前得到了广泛运用。

(二)注重恰当引导

对于初中数学行知课堂的有效构建,其并非是指完全交由初中生自行学习,也并非是让初中生毫无限制和约束的“行”,同样也需要为初中生指明“行”的方向,确保初中生的“行”更为高效,最终更好提升获知效果。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行知课堂中重点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确保初中生可以在“行”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进而才能够最终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的启发应该是循循善诱,避免直接向学生阐述或者是讲解数学知识,或者直接交给学生如何操作,应该致力于培养初中生自己的思考能力。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与表示》这一节时,应该要求初中生自行实践探讨如何运用基本工具进行角的度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演示一些基本的锐角测量方式和标准,然后交由学生逐步度量更为复杂的钝角或者是超过180°的角,让初中生自行在操作中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和技巧。

(三)注重实践体验

在初中数学行知课堂开展中,应该切实把“行”作为中心,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真行”,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实践活动中,避免仅仅听取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更是需要努力从实践中探讨相应数学理论和基本知识,如此不仅仅可以加深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同,还可以锻炼自身实践动手能力。陶行知先生都特别关注实践教育,要求初中生能够切实做到举一反三,可以在实践中获取需要学习的知识以及经验。比如在《有趣的七巧板》这一章节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七巧板进行动手操作,更好了解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在初中生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由教师设置恰当的主题和要求,初中生也就可以在实践操作中更为积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通过自身不断实践设计,达到了解平面图形的目的。

(四)营造理想课堂氛围

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行知课堂往往还需要注重课堂氛围的有效营造,能够保障初中数学行知课堂更好开展,避免依然处于原有呆板的初中数学课堂氛围下,初中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基于此,在未来初中数学行知课堂构建和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能够努力营造较为理想的师生关系,避免在课堂中形成较为明显的对立性,针对初中生形成较强鼓励和引导效果,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在课堂中去探索和实践,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更好践行行知课堂。在行知课堂的具体开展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避免对于初中生较为严厉的打击和训斥,增强初中生參与的主动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新时期下初中数学改革工作的落实,致力于构建行知课堂是很多初中数学教师的研究方向,行知课堂的构建和应用也确实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应该在未来行知课堂设计和开展中进行充分探究,了解行知课堂的基本要求和原则,采取灵活多变的举措,更好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新时期初中数学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