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以养德

2019-09-10郭秀丽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言校本德育

郭秀丽

摘 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文言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语言文字讲解而轻德育渗透的问题,如何在文言校本课程中渗透德育精髓,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加强诵读,悦其耳目,领略文言之美;走进文本,与之对话,引起学生共鸣;知人论世,联系现实,孕育德育之花。

关键词:文言校本;德育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经典文言作品。这些名篇直接承载了中华文化,蕴含着一定的美德因素。然而,在文言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语言文字讲解而轻德育渗透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结合本校学情,我校教师编写了《文以养德——高中文言文德育校本》一书,从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出发,探讨如何在文言校本课程中渗透德育精髓,力求使学生在文言学习中能获取美的感受,受到德育的熏陶。下面浅谈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诵读,悦其耳目,领略文言之美

宋人朱熹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文言作品往往语言凝练优美,行文简练,却又意味深长,具有独特的美。对于文言教学来说,除了基本的疏通字词,读懂文意;还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反复诵读,通过诵其文,进而品其美,悟其情。

如学习《与陈伯之书》一文,则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具体操作如下:一读,自由诵读课文,初步疏通字词,理清文章结构;二读,结合文本,作者如何打动陈伯之,使之率兵归降,找出相关语句;三读,将《与陈伯之书》和学过的《阿房宫赋》作比较,理解“骈文”这一文体铺陈排比、富有文采的特点;四读,听范读,引领学生整体感受文言音乐美及和谐的节律感,并指导学生诵读;五读,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理解文本,感受文中流露的故国之思,乡关之情。至此,在反复诵读,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学生既领略了骈文辞藻华丽之美,也受到了“忠贞爱国”这一德育的熏陶。

二、走进文本,与之对话,引起学生共鸣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存在的家’”,认识语言的深度,关注文本很重要。而艺术存在于读者和文本的对话之中。对语文教学来说,要关注文本,文言并重,让学生与文本、作者或书中的人物对话,找到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引起精神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之中,汲取更多的思想道德营养。

文言作品中有很多感人肺腑的篇目,比如《与妻书》一文,言辞恳切,真挚感人。初读时,文中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思想,字里行间,学生感悟到革命夫妇的“忍”与“不忍”。再读课文,走进文本,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引导学生从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入手,说出自己的观点。其中,有学生写到:“忆双栖生活,‘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我看到了一个忠于爱情的林觉民;‘为天下谋永福’,我看到了一个能舍小家为大家、视死如归的英雄。然而,两者并不矛盾,‘生人作死别’,作者把人世间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离别中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是因为他希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声讨反动势力的檄文,也是一首振聋发聩,给人以力量的正气歌。”在文言学习中德育渗透,让学生懂得何为拳拳爱国之心,何为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何为责任意识。

三、知人论世,联系现实,孕育德育之花

如果说诵读、走进文本,使学生受到文本感染、与之共鸣、思想得以升华是入情,那么知人论世、联系现实,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经历去更深入地理解文中情感,归结主旨,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就是入理。要把握好这一进行思想教育的时机,同时,联系现实,进行启发教育,让学生领悟到传统文化中的德育魅力。

文言文中有些篇目由于相隔时代久远,学生对其中情感理解有些难度,这时就要知人论世,联系现实,理解文中思想在现时代的意义。如《伶官传序》是欧阳修针对当时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所作,文中叙述了后唐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通过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意在论证“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主旨。初读时,学生很容易只了解文字表面意思。此时,适时补充写作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知人论世,学生容易理解作者写作此文,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而文中所提到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学生不难理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这篇文章有何现实意义。比如要注意细节、重视基础,是学习上不可或缺的品质;要懂得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玩物丧志,才能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在联系现实的反思中,德育目标也得以完成。

结语

文以养德,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从育人目标着眼,通过对文本与学情的具体分析,挖掘语文课堂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注重文本,鼓励思考,让学生懂得“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德育渗透,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文言教学中的德育之花盛開!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6:75—86

[2]秦训刚、晏渝生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玉强.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文言校本德育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