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里格《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曲式结构分析

2019-08-06杨倩倩

艺术评鉴 2019年13期
关键词:曲式分析

杨倩倩

摘要:《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是格里格于1886-1906年间在特罗尔德豪根度假时创作的,该曲描绘了一对新婚夫妇与参加婚庆的人们,乘坐马拉雪橇或马车在乡间小路上飞驰的情景,是一首充满民间生活情趣的抒情小品。本文以《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为研究对象,从曲式结构入手,深入探析并总结其结构特点。

关键词:格里格   《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   曲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003-02

一、创作背景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是挪威著名的作曲家,是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1874年起获挪威政府颁发的年金。他生于挪威卑尔根,青年时期生活在卑尔根市郊一个风景优美的乡村,那里就是“特罗尔德豪根”。格里格非常喜欢这僻静优美的小乡村,创作之余常常在乡间漫步,亲自聆听歌手歌唱、山涧牧人吹奏,有时还参加民间的舞会和婚礼,这都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是格里格于1886-1906年间在特罗尔德豪根度假时创作的,该曲描绘了一对新婚夫妇与参加婚庆的人们,乘坐马拉雪橇或马车在乡间小路上飞驰的情景,是一首充满民间生活情趣的抒情小品。这首曲子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乡间婚礼欢快、热烈的场面和气氛。

二、曲式结构分析

《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为呈示型中部的三部曲式。其曲式图如下:

曲子开始时有一个两小节的引子,材料来自于首部a乐句的左手伴奏,八度和五度的音程织体模拟教堂钟声的声音,将欢快的主题旋律引出。

首部是一个综合性中段的再现三段曲式。

A段是一个二句类的、重复材料的、方整性的、收拢性的乐段。a乐句的主题由三个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开始,主和弦琶音上行后再下行,后三小节的旋律基本采用柱式和弦的织体,音响效果浑厚。同时采用跳音的演奏手法,烘托出婚礼热烈欢快的气氛。a1乐句为a乐句的上方四度的不严格的模进,旋律中出现了七和弦,音响效果更为丰满。最后结束在主调D大调的主和弦上。

A1段和A段为乐段重复的关系。A1段将整体旋律抬高八度,与A段之间的两小节连接也是引子的高八度重复。

B段为综合性中段,第一部分为引申型,第二部分为并置型,第一部分前同样有一个类似于引子材料的连接。第一部分为(5+5)的两个重复材料的乐句,调性上在第24小节转至C大调,旋律整体跨度较大。力度上由“f”转“pp”句末又回到“f”,变化较为频繁,反映了情绪的变化。B1乐句为B乐句的上方三度模进,第29小节处转至bE大调并在该调主和弦上结束。第二部分可分为(4+4)的两个重复材料的乐句。c乐句节奏密集,采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与十六休止符交替的形式,且左右手织体和节奏相同,但相互错开。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c1句为c乐句的上方四度模进,最后是一个九小节的连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A2段为A1段的完整再现。

中部为呈示型中部,是一个引申型中段的三段曲式。

C段是一个二句类的、方整性的、重复材料的、开放性的乐段。e乐句旋律可以分为(2+2)的两个乐节,每一乐节的后一小节都将前一小节右手的旋律在左手上重复一次,且第二个乐节是第一个乐节的下方二句模进。c1乐句和c乐句同样为模进关系,前者为后者的下方三度模进,最后结束时转至D大调上形成转调终止。C1段和C段为复乐段的关系,C1段保持了C乐段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特征,但结束时不再转调。

D段为引申型中段,是一个二句类的、重复材料的、方整性的、收攏性乐段。f乐句的旋律保持了c乐句的特征,但在调性上转至B大调,最后在B大调主和弦上形成完满终止。

D1段和D 段同样为复乐段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调性转至G大调,前者为后者的下方三度模进,并在G大调属和弦上结束形成属准备。

C2、C3段则各为C和C1的完整再现。

再现部为完整再现。作曲家不再将首部的完整再现写出而是以记号标记,接着是一个17小节的尾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尾声的第一部分中作曲家巧妙地将A乐段的旋律片段与B乐段的节奏特点相结合。第二部分采用贯穿全曲的引子材料,依旧是左右手旋律错开,采用柱式和弦的织体,力度上越来越弱,给人一种逐渐消失的感觉。最后一小节突强,以一个主和弦结束全曲。

三、曲式结构特点分析

(一)双层套叠的三部性结构

首先,该曲为三部曲式,首部主题材料热烈欢快,中部舒缓宁静与首部形成鲜明对比。其次是首部、中部、再现部皆为三段曲式,但又在内在结构上进行了变化:首部为综合性中段的三段曲式,A段出现后又高八度重复了一次;中段可分为两个部分,引申与并置并存,延伸原材料的同时又加入了新的材料;最后再将高八度重复的A1再现一次,将主题材料在首部得到了多次的强调和深化。中部为呈示型中部的三段曲式,中段为呈示型中段,保持了C段旋律和节奏的特征,作曲家选择在调性上去与前一段形成对比。其独特之处在于每一段出现后都要以模进的手法再来一次,但不会严格按照原材料去模进,而是在不破坏旋律的整体性的前提下去延展,在结束时往往与前一段的结束不同,明确两个乐段复乐段的性质。再现部则是完整将首部再现了一次,其三部性结构不再赘述。这就形成了《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双层套叠的三部性结构。

(二)独特的尾声结构

在首部主题完整再现了以后,有一个17小节的尾声,结构虽不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作曲家的的创作手法是多么的巧妙。尾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中作曲家巧妙地将a乐句旋律片段与与c乐句的节奏特点相结合,左右手交错,采用柱式和弦的织体,音响效果浑厚。第二部分采用贯穿全曲的引子材料,依旧是左右手旋律错开,采用柱式和弦的织体,力度上越来越弱,给人一种逐渐消失的感觉。最后一小节突强,以一个主和弦结束全曲。

(三)引子材料的频繁出现

在主题出现之前有一个两小节的引子,材料来自于首部a乐句的左手伴奏,八度和五度的音程织体模拟教堂钟声的声音,将欢快的主题旋律引出。这个材料在首部更是频繁地出现,每一段之前都有一个这样材料的连接,且有长有短。最短的一小节,为B段材料出现之前,以“f”的力度奏出。最长的九小节,为首部再现段出现之前,将B段第二部分材料延伸的同时,左手伴奏同样来源于引子的材料。

(四)节奏特点

这首曲子除了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题旋律,还有着非常有特色的节奏。格里格在引子材料中就使用了较多的四分休止符,造成了左右手旋律交错的效果,而这个引子材料更是在呈示部中频繁地出现。另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节奏出现在首部中中段的第二部分,作曲家采用节奏密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与十六休止符交替的形式,且左右手织体和节奏相同,但相互错开,同样造成左右手旋律交错的效果,这个节奏也被作曲家运用到尾声部分中。

综上所述,格里格的《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从曲式结构上来看,是比较典型的三部曲式结构,但在其内部结构上,又有一些独特的地方。首先是三部性原则贯穿全曲,形成双层套叠的三部性结构,但首部与中部的三段曲式在结构上又是有区别的。首部为综合性中段的三段曲式,中段包含引申型與并置型两种材料。而中部为引申型中段的三段曲式,但在调性上与C段形成对比。其次是独特的尾声结构,作曲家采用主题材料巧妙地将a乐句旋律片段与与c乐句的节奏特点相结合,左右手交错。再次是在首部中频繁出现的引子材料以及非常独特的节奏,这些构成了格里格的这首《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在和声、旋律和节奏等方面都体现了格里格娴熟的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赵燕.浅析格里格钢琴音乐风格——以《《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Teluoerde Haugens wedding day)为例[J].戏剧之家,2018,(09).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曲式分析
比才《神的羔羊》的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飞天》的音乐风格与创作特色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七月——刈者之歌》曲式分析
《像天使一样美丽》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扬琴曲《林冲夜奔》的主体分析及演奏技法的运用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六月——船歌》的曲式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两首前奏曲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四月——松雪草》曲式分析
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曲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