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六月——船歌》的曲式分析
2017-06-11程迎接
程迎接
摘 要: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被称作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把俄罗斯当地的古典音乐和西欧的音乐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风格。本论文所分析的《六月——船歌》选自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六首。在曲式方面,本曲运用了简洁的三部性结构,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可以看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手法,值得我们去更深层的研究。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六月》;曲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50-01
一、前言
《六月—— 船歌》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六首。是最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抒情曲之一。
这首乐曲是根据普列谢耶夫的诗 《走向河岸》 写成的,诗中 “那里的波涛将溅到你的脚跟,神秘忧郁的星。星将照耀着我们”。俄罗斯的 六月是一年中气候最好的一个月,这时的俄罗斯气候宜人,大地一片葱郁,到处洋溢着生机。
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流传极广,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和乐队合奏曲。乐曲中那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在徐徐流动的伴奏衬托下,从容地、无拘无束地流淌出来,加上很有表现力的和声和优美的支声部,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夏日的夜晚,人们乘坐小船荡漾在微波之上,沉浸在幸福之中,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美的恩赐。
二、曲式结构分析
(一)首部(1-32小节)
1-2小节为引子,A乐段为(3-12)小节,它是由两个非方正的乐句组成。两句的终止均为收拢性的正格终止。在(8-9)小节出现了短暂的向平行大调降B上的模进离调,紧接着回到了g小调上。a1是主体材料a乐句的变化重复。在其最后的两小节进行扩充。B乐段(13-22),采用引申型的主题发展手法。以降B大调开始,旋律色彩明亮。
在 A段的织体基础上发展并在最后的四个小节回到了 g小调。接下来 23-32 小节重复 A乐段并且采用了一个浸入的终止(既是第一部分的结束又是第二部分的开头)。
(二)中部(32—51 小节)
该部分是一个对比型单二部曲式。C乐段(32—40 小节)由刚刚结束的 g小调转到其同名大调。 不仅在速度上比第一部分稍快, 并且在织体上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一强一弱的主题动机出现, 形象地给听众展现了小船在湖面上荡漾的画面。 D乐段(40—51 小节)较 A 乐段速度更为紧张, 情绪上到达了整曲的一个顶峰。 第二个乐句最后扩充的两个小节,利用连续的重属导七和弦的强大的音响效果,给听众造成波涛汹涌,风浪齐来的感觉,然后音乐戛然而止制造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减七和弦没有解决,但是却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美感。
(三)连接(52—53 小节)
利用了第一部分主题材料的反向进行,引出再现部。
(四)再现部(54—83 小节)
与第一部分大体上差异不大,它加深了和声内声部的处理,由单一的线条变成了多声部的进行,好像是两个人情感交融的对话。
(五)尾声(84—99 小节)
材料的巧妙运用使得这个尾声非常新颖。末尾交替出现的主和弦与属和弦借用插部中连续切分的节奏,将船歌的律动又一次浮现。接着连续的琶音和弦,使摇晃的音响渐渐变弱,犹如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声中消逝。规模较大的尾声加强了再现部的意图,将整個曲式的对比主题材料加以适当的概括,进一步强调作品的主要乐思,使作品更完满地结束。
三、全曲结构
《六月——船歌》是复三部曲式,全曲结构图如下:
参考文献:
[1]聂娜.诠释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J].北方音乐,2012:28-29.
[2]向川宁.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鉴赏[J].黄河之声, 2012:53-53.
[3]任红军.从《六月—船歌》看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