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倪瓒书画鉴定方法探析

2019-08-06卜丽荣

艺术评鉴 2019年13期
关键词:倪瓒鉴定书画

卜丽荣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满足,不少文人雅士致力于书画收藏,但也有不少造假者为了谋取暴利,利用高科技制出名家的画作。倪瓒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画家之一,他的画给后世提供了很多参考价值。本文总结了鉴定倪瓒伪作的一般手法,方便古书画爱好者和收藏者加以鉴定。

关键词:倪瓒   书画   鉴定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011-02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倪瓒有大量的书画作品流传下来,这些作品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流传于社会各个领域,当人们再次面对它的时候,就需要鉴别和整理,去伪存真,分别情况妥善保护。那些伪作,对书画的真本来说,造成了纷乱的局面。

倪瓒是对后代影响较大的画家之一,有很多后代画家们竞相模仿他精炼淡雅的画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伴随着财富的积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也得到提升,书画市场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

那么书画鉴定应该从哪些方面下手?拿什么作为鉴定真假的依据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作为鉴定依据:首先是书画的年代气息,年代气息不一样,书画风格就不一样。其次就是书画家的个人风格,不同画家有自己不同的创作特点,我们看某个画家的作品较多,有一定的认识,总结出一些特征,那么我们看这个书画家的其他作品就能鉴别它。还有通过作品的材质题跋,装裱等能鉴别出来。

一、通过风格鉴定真伪

由于倪瓒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荡社会,他的个人经历和画风肯定会受到社会风潮的影响,加上画家自身的独特禀赋,所以倪瓒越到后期,对大好河山的感悟也就不一样,表达的也越有特点。他提及画石竹时,就是想抒发一种内心感受。风格上倪瓒诗画大多数以清逸为主。倪瓒做到了很少有人能追寻的精神上的潇洒、内容上讲究自由的绘画传承,他在绘画时所寻求的审美也恰是绘画爱好者的目标,通过对墨干湿浓淡的变化的使用,去表达山水竹石,他还摒弃远近的区分,随笔潦草,超越物体本身的形态,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寻求对大自然的真切感受,做到内容、感受的相互融合,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倪瓒画竹子,只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不能去纠结像与不像。他孤傲的个性和洁癖真切地反映在他的画中,他用笔枯干,布景清静广阔,善用墨笔,也很少设色画。他不爱将画设各种青绿颜色或者在作品上盖上印章,画中基本是别人赏析鉴定时盖的章,而且倪瓒只画山水,没见过他画过人,最多画个亭子。曾经有学者问他为什么不画人,他不屑的说,“现在没有什么人”可见他有多傲娇。他的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洁癖都非常的有名,因此画如其人,画风非常淡雅干净,并且也善用干笔,笔者至今没有看到过他用重墨重彩的畫,如有发现笔墨有些“污”和“脏”之感,行笔拖沓不清,可能不是倪瓒的作品。倪瓒的作品,不只是一件作品,更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追求,与道家无为无不为和佛家不染尘世的境界统一。倪瓒的作品是思想境界的相互融合,怎么能只看外在形式呢?

二、通过构图鉴定真伪

构图是一个画家内在特征的外在表现之一,谢赫在“六法”中称之为“经营位置”,画家都会有一个排兵布阵的习惯和经营位置能力高下的问题,所以不同的画家就有其独特的构图方法。看一幅画最先看的就是它的大体构图,“作画先定位置,然后笔墨”,一幅作品的树木山林、亭台楼阁、花鸟虫鱼的大概位置定的准确,整幅画都会显得活泼灵动。

倪瓒的三段式构图法在他的很多画作中都有运用,倪瓒喜欢画平远的景色,画面前景中的树木画的倾斜,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远处的山画的比较小,绵延不绝;中景则留白,不画一笔,把上、中、下三段位置分的很清楚。这种富有特点的构图方法在中国历代绘画史上很鲜有。他用三段式平远构图法画无锡太湖渔庄秋天的景色,近处是荒凉干枯的几棵树,中幅是没有太多涟漪的湖面,远处是若隐若现的小山。这三处互相照应,富有层次,画面中没有一个人物,显得很是孤独寂静,整个画面描绘出一种寂寞清秋冷的意境,这幅画反映了倪瓒当时独自漂泊在外孤独苦闷的心情。

他的作品中用三段式构图法的有《虞山林壑图》,画幅中间,两边各伸出一块陆地,整个构图有了曲折婉转的意味,使整个画面意味深长,整幅画表现了平林的山水景象,没有设色,符合倪瓒一贯的作画风格,皴点相结合,相辅相成,把山表现的很有层次,看着很是舒服;既让内容更加丰满,也有利于山石肌理构成的表现。整幅画给人一种神清气爽,辽阔清凉的感觉。

三、通过纸绢鉴定真伪

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画,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喜欢用枯笔擦染。纸有些吸水,才能形成渴墨。在绢上形成渴墨不容易,太薄了,吸水性太强,稍微有点水就吸了。纸就容易形成干笔渴墨效果,因此他的作品以纸为主。

四、通过款题鉴定真伪

中国书画中,“题”和“款”是两个概念,一幅书画作品完成后,作者会在画面上题写一些文字,这些文字根据画面内容和布局的需要,篇幅有长有短,字体有大有小,有的是与画面有关的一首诗或一段话,来表达感情或表明见解,这部分文字在书画中可以起到对主题的提炼、升华或明确的作用,称为“题”,也就是“题跋”,题跋后作者往往还要题写上这幅作品创作的时间和地点,包括年月日,最后落上自己的名、字或者号,这部分文字称为“款”,也叫“款识”。在书画鉴赏中,“题”和“款”都是非常重要的辅助依据。

倪瓒在绘画上的款题书法,大概分为这几种:一种是在自作画上题写诗句、年代款、名款、跋文等;二是同时期或者后来的书画家、鉴藏家在他的画作上题诗、题跋;第三是倪瓒在别人的画作上题诗,例如上海博物馆所藏元代画家张中《吴淞春水图》左上角倪瓒的题诗。后两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主要探讨倪瓒自作款题的风格来鉴定倪瓒书画的真假。

早期:也就是青少年时代至49岁,这个时期的款题书法没有固定的形态,时而写的端端正正,时而写的歪歪扭扭,时而方时而扁,时而大时而小,总体写的比较生硬,不像是毛笔书写,倒像是硬笔写出来的,此时的书法不太成熟,例如在《梧竹秀石图》《水竹居图》上的款题,形态多为瘦长,行笔均匀,笔法不娴熟。

中期:50岁到58岁之间,以《竹石乔柯图》《江岸望山图》上的款题书法为例,此时的字体不再像早期那样瘦长,以扁方形居多,用笔很有力道。

晚期:59岁直到他去世。以《溪山图》《竹梢图卷》《渔庄秋霁图》上的款题书法为例,这时的书法小楷和隶书相结合,笔画末端有回锋,跌宕起伏,整体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很舒服,这时的书法风格已经很稳定。

五、通过字号、生卒时间鉴定真伪

了解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对书画的鉴定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问题经常被一些作假者忽视,如果我们熟悉的话,就很容易看出破绽。倪瓒,号云林,是江苏无锡人,因元顺帝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大德十年出生,洪武十二年卒,他曾在画上题诗“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午纪年,不用洪武组年。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造假的手段越来越多,如运用现代大型高精准扫描设备将原作进行扫描,然后再使用大型彩喷设备进行喷绘,其精准度哪怕是一个飞白,一点笔误都可以做到分毫不差,如果在校色上再多下些功夫,其色彩可以做到几乎一样。或者借助拷贝台和投影仪来完成造型,然后把原作平铺在下面装有灯箱的玻璃板上,再在上面铺上宣纸,開启灯光后,画作线条清晰地映透在宣纸上,用铅笔或碳条勾勒线条,然后填色,画好后将复制印章盖在真迹上,照相制版,与原印毫无二致,这样的伪造品造型非常准确。

看了那么多的技术高超作假方法,让一些书画爱好者心里颤抖,但凡事都有漏洞,书画爱好者们可以综合笔者上面的鉴定方法区别真假作品,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让书画爱好者分清作品的真伪,不要被市面上众多的赝品蒙蔽了双眼,进一步发展和繁荣美术事业。

参考文献:

[1]张奎.倪瓒山水画浅析[J].大众文艺,2012,(04).

[2]容庚.倪瓒画之著录及其伪作[J].岭南学报,1948,(02).

[3]黄啸.中国美术欣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4]张玉春.解读倪瓒的《渔庄秋霁图》[J].滁州学院学报,2004,(04).

[5]庄蕴.倪瓒书画收藏与鉴赏述考[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杜哲森.元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7]温肇桐.倪瓒研究资料[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8]徐建融.元代书画藻鉴与艺术市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9]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10]周益军.山水的意境与笔墨[M].郑州:中古籍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倪瓒鉴定书画
且有“蜗居”,梦不荒芜
倪瓒,洁癖患者画极简主义
图说书法(155)
元末画家:洁癖是—种生活方式
小小书画廓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职责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八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鉴定与利用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