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学历案中课中“学习任务”的设计

2019-03-20顾新佳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学习评价核心问题

顾新佳

【摘   要】学习就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形成新经验的过程。学习历程案就是便于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的专业方案。“学习任务”特别是课中任务作为学习历程案中的要素之一,与“核心问题”与“学习评价”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是真实展示学生“学会什么”和“何以学会”的具体载体。

【关键词】学历案;学习任务;核心问题;学习评价;数学学习

“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背景下,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单位(主题、课文或单元),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于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1]学历案设计思路是“逆推”的,即先确定“核心问题”也即学习目标,再定“学习评价”,然后才设计“学习任务”。作为学历案要素之一的“学习任务”,最关键的是“课中任务”,课中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学习的进阶(递进或拓展);评价任务的嵌入;体现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的真实的过程”。[2]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在明确了“核心问题”和“学习评价”后,就要考虑设计怎么样的课中学习任务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达成目标,让学生真正“学会”和“会学”。

一、“学习任务”与“核心问题”“学习评价”的一致性分析

在学历案中,核心问题、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每一个核心问题、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是相互对应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微循环系统,整个学历案则是多个学习微循环系统构成的整体系统,且每一个学习微循环系统具有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学习任务”与“核心问题”的关联性

所學即所教,“核心问题(学习目标)”是“学习任务”的起点,所有的“学习任务”必须依据“核心问题”来设计。反之,“学习任务”又是呈现“核心问题”的有效载体,通过“学习任务”设计学习历程实现学生“何以学会”。“学习任务”与“核心问题”有这样几种设计思路。

第一,“一对一”的设计。即一个核心问题对应一个学习任务。由于“核心问题”是以学生为阅读主体的,核心问题的指向越简洁、越直接,对应的“学习任务”也就越明确、越具体,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将“核心问题”和“学习任务”一一对应,以期设计的学习任务更具操作性与可靠性。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节课聚焦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另一个是分数乘整数运算规则的运用,每一个“核心问题”对应一个“学习任务”,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习任务1,通过学生实际画一画、算一算,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算理,进而掌握计算的方法,达成对“核心问题”的理解。而学习任务2直接指向核心问题2,通过“求做5朵绸花一共用多少绸带”这个任务,强化学生对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运用。这种“一对一”的设计,有助于“核心问题”的突破,也有利于“学习任务”的精准设计。

第二,“一对多”设计。即一个“核心问题”对应多个“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不仅仅指向基础知识的接收,也指向基本技能的习得,更指向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的积累和感悟,由于学习目标的多维性,核心问题也同样具有多维性,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可以根据核心问题的多维指标,一个核心问题,设计多个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真正经历学习过程,从不同维度达成学习目标。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设计的第一个“核心问题”是在组合图形中“找”学过的基本图形。针对核心问题1设计两个“学习任务”,“任务1”实际动手画一画,基于原有经验,能画几种就画几种,感受同一个组合图形可以由不同的基本图形组合而成;“任务2”对不同的画法进行归类,感受基本图形组成组合图形过程中的特征,为之后确定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积累经验。

核心问题与学习任务不管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的设计,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必须指向“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为学生设计合适的进阶任务,以便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二)“学习任务”与“学习评价”的关联性

所学即所评,怎么学就应该怎么评,学历案中的“学习任务”与“学习评价”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习任务”与“学习评价”具有兼容性

根据学历案的设计思路,学习评价与学习目标是先确定的,然后再定学习任务。“学习评价”也是一种“学习任务”,是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之后的一种反思性任务,是证明学生是否学会的一种监测任务。同时,“学习任务”之中也可以嵌入“学习评价”,边学边评价。“学习任务”与“学习评价”的相互兼容性,可以适时地监控学习过程,确保学习过程的真实有效,以便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与状态。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1、2后,根据学习任务1、2习得的方法,直接进行学习评价1;同时,根据“学习评价1”的完成度也能够反过来验证学生“学习任务1、2”的完成度,这样“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互相兼容,互为验证,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核心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2.“学习任务”与“学习评价”具有递进性

“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之间除了具有兼容性,还有一定的递进性。即一个“学习任务”对应一个“学习评价”,然后递进到下一个“学习任务”对应下一个“学习评价”。比如我们在设计“圆的认识”学历案时,就依据了这样的设计思路,即学习任务1:想办法画一个圆。——评价任务1: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学习任务2:自学课本中有关圆各部分的名称。——学习评价2:填一填。给出一个圆,给出其中的一些线段,指出哪些是半径和直径;学习任务3: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方法,研究圆的半径和直径,将自己的发现和同伴说一说。——学习评价3:请解释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学习任务与学习评价在这样相互递进的过程中,一步步将学生的学习历程展现出来,实现学生真学习的发生。

二、“学习任务”设计的基本类型

学历案教学中,“学习任务”的设计紧扣“学习目标(核心问题)”和“学习评价”,学习任务是实现学习目标和学习评价的具体载体。从呈现方式上看,学习任务可以有这样几种类型。

(一)问题驱动式任务

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将学习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核心问题,然后根据核心问题来设计学习任务。课堂上,常常是以问题驱动式任务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经历学习过程,实现知识进阶。比如表1“分数与整数相乘”学历案的设计,设计的核心问题1为“你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吗?”为了实现对这个核心问题的突破,设计了“问题驱动式任务”,让学生通过解决“小芳做3朵绸花共用多少绸带?”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画一画、算一算以及和同桌的互相交流中,再通过“怎么计算”“为什么这样算”两个小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这样的问题驱动式任务是促进学生对核心问题理解的常用形式。

(二)操作归纳式任务

有时候为了实现学习目标,需要采用一些直观操作的手段,让学生从操作活动中归纳、猜想、推理出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以便为下一步的学习进阶提供铺垫。比如表2“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学历案的设计,为突破核心问题“你能在组合图形中找学过的基本图形吗?”通过设计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再根据所画的结果进行分类这样操作归纳式的任务,帮助学生通过操作归纳出组合图形是由不同的基本图形组合而成,且同一个组合图形“割”“补”成基本图形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为接下来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作了认知和方法的铺垫。

(三)对比分析式任务

为了促进学生实现真实学习的过程,让学习过程“看得见”,将学习的知识条件化、情境化、结构化是重要的策略。因此,学历案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设计对比分析式任务,通过对新旧知识或相近知识点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归纳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或者归纳数学思想方法,这样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記忆、理解与迁移,实现真实学习,达成对知识的深度学习。

从表3中可以看出,解决任务1的三个问题后,接着设计任务2,让学生分析以上三题的相同之处,通过对题组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得到三题都是研究数量间的倍数关系,从而顺利推出“求小红邮票多少张,也可以直接用40×[14]来计算”。

“学习任务”的呈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永远都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是学习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具体载体。以上所描述的“学习任务”的三种呈现方式在设计时也不完全是独立呈现的,只是根据学习目标和知识内容的不同的大致分类,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之间也会相互交融,互为补充,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真实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三、“学习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学历案是基于课程标准设计的,学历案三要素“核心问题”“学习任务”“学习评价”三者之间应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根据所学即所教、所学即所评的原则,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

学习历程案中,核心问题是根据学习目标确定的,学习目标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那么核心问题1、核心问题2、核心问题3……之间也有逐层进阶的关系,上一层核心问题是否真正解决决定着下一层核心问题能否顺利启动。要想有效地解决核心问题,就要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的学快捷有效。那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是否真的解决了核心问题,就需要学习评价来进行监测,学习评价可以是对核心问题的概括提炼,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解答,客观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有85%学生能够顺利解决,便可以上一个台阶,进入下一个核心问题,如评测中合格率低于85%,教师就要快速寻找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之后再进入下一个学习任务。

学历案三要素经历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是促进学生真正学习,帮助学生“学会”“会学”的保障。

(二)进阶性原则

“学习任务”指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经历由“不会”到“学会”的思维转变过程,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注重学习进阶。找到学习的起点、节点,设计合理的问题,搭建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脚手架,帮助学生经历从“认识→了解→理解→应用→创造”这一系列的过程。[3]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习任务的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的进阶性原则。

(三)多样化原则

“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强调多感官参与,组织听、看、做、演、练、教(让学生当教师)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4]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历程,充分观察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历程中的学习轨迹,便于教师边学边评,边学边调整学习路径。比如从表2中可以看出,“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的学历案,设计了“画一画”“分一分”“议一议”“算一算”“做一做”等多样化的学习任务,通过这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经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习得过程,并且根据习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能够进一步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之中去,切实提高学生“在学习”“真学习”的有效性。

(四)可操作原则

学历案中的“学习任务”设计一定要遵循可操作原则。所谓可操作原则,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学习任务的内容不宜过多,不宜抽象,要简洁明了,注重留白,把知识建构的过程交给学生;第二,学习任务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富有童趣;第三,学习任务的操作要求要便于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比如表2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学历案,每个学习任务的设计都简洁明了,直奔核心问题而去,且操作要求也比较明确,学生在画一画后,根据自己所画的结果进行分类,这样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有效。

综上所述,学历案的课中“学习任务”不管如何设计,必须是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核心,同时也要给学生留足认知拓展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学习任务提升数学思维水平,从而使学生真正从学会到会学,直至乐学。

参考文献:

[1]卢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0.

[2]尤小平.“学历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习文本[J].江苏教育(中学教育),2017(1):60.

[3]刘娟娟.小学数学学历案:内涵、要素和设计原则[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4):8-12.

[4]崔允漷.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历案[J].人民教育.2017(20):47.

(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210038)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学习评价核心问题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