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2016-12-24白丽娟
白丽娟
摘要:学习效果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维度。文章概述并反思了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育理论,阐述了学习效果是教学质量评价之重点的思想,论述了民办高校学习效果最优化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效果的诸多因素,最后提出提升学习效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学习评价;“最优化”理论;学习效果;民办高校;教学改革
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存在成立时间短、生源入学成绩低、教学投入资金短缺、教学队伍力量匮乏等不利因素,要长足发展,就必须打造品牌、办出特色,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如何遵循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发展规律,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育理论出发,强调了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效果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维度;论述了民办高校学习效果最优化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制约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各方面因素;最后提出民办高校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最优化”教育理论概述
“最优化原理”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数学家贝尔曼(R.Bellman)等人研究提出的数学模型和理论,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资源、时间等的投入)得到最令人满意的效益(产量、质量等的产出)。随着二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优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领域,后来又被应用于经济领域和哲学领域。
最早将“最优化”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是前苏联教育家尤·康·巴班斯基,他在专著《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阐述了“最优化”的特定内涵,即:“最优的”不等于“理想的”,也不同于“最好的”。“最优的”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最优化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灵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育理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反思他的理论,主要有两方面缺憾:第一,他所构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更加侧重于教学外围环境的构建,包括社会环境、讲授方法、教学设施等,而学生的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第二,他对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分析不够透彻,用比较僵化的既定标准来判断最优化问题。
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学生在“教”与“学”这对矛盾统一体中,处于主体地位,学习效果最优化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依据和最终目标,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之重心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教学过程。
二、民办高校学习效果最优化的评价指标
有专家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看好的大学毕业生的素质是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处理问题能力、爱岗敬业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其中,专业基础知识是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要素。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实际水平是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工作实践,认为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效果最优化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应该是一个多元化体系,如表1。
表1 最优化评价指标构成要素
在上表中,“个性化知识”这一观测点是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设置的。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师资结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不同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校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也不同于公办高校。因此,评价民办高校在校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套用传统模式,应当考虑到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民办高校在校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量身定制”。这种评价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民办高校学习效果评价指标是基于民办高校的现有条件制定的,是一个动态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上述的“现有条件”是指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生源情况、教学设施、培养目标等客观条件;“动态化”是指该指标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测评者要根据测评对象(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科专业、就业方向、学习能力等)调整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条目或权重,使评价标准更加合理,测评结果更加真实,为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制约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学习动机的缺乏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的大小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因素如下:
1.怀有“被迫学习”的心理。很多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当前所学专业的特色、社会价值及今后的发展力向,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的动机来自于父母的“强迫”和社会的压力,因此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
2.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入大学前,学校和家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后,很多大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目标,整日忙碌于网络游戏、交友、各种社团活动,荒废了美好的大学时光。
3.不良性格的影响。有孤傲、自负、自卑、内向等性格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舒缓和排解压力,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影响学业顺利完成。
(二)学习能力的影响
学习能力是指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是学习者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下,获取知识、利用知识、完善自我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只有具备 “会学”的能力,才能提高 “学会”的效果。与一表、二表院校相比,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缺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素养偏低。表现为学习者对信息资源的敏感度和关注度较差;在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处理方面能力薄弱。
2.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技能和技巧,不善于总结学习经验,找不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缺乏学习毅力以及自我约束力。表现为懒散、任性、怕吃苦、沉迷于电子游戏等。
4.思维不成熟。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方式的影响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民办学校为我国教育历史上的新生事物,但在教学方式上仍或多或少沿袭着陈旧的教学套路。最典型的陈旧教学方式是“填鸭式”,也被称之为“满堂灌”“注入式”或“一刀切”,其特点是教师主观讲,学生被动听。教师用通盘讲授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教师讲授速度同步,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要学到哪里,教师讲完了学生也就学完了。此外,上述教学方式以“教会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只注重讲授知识,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四)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教学能力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活动的本领,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态度、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一般由专职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组成,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师资力量不够充足。许多专职教师讲授3~4门课,有的讲授5门课,个别的讲授6门甚至更多。工作量趋于饱和,教师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教学经验交流和改革创新实践。有的教师在授课环节掌控课堂的能力欠缺,有的教师教法单一、气氛沉闷,有的教师照本宣科、脱离实际。诸如此类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习兴趣。
信息社会下,知识大爆炸,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当今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师驾驭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有利于带动学生开展网络学习、在线交流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学习资源的影响
民办高校受资金限制,在学习资源方面的投入基本上是谨行俭用,据调查了解,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纸介质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都不能完全满足教师教学进修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缓慢,界面友好、质量可靠的网络课程更是凤毛麟角。优质的网络课程能够吸引学习者的关注力、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便于学习者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够提升学习效果。
(六)评价方式的影响
传统学习效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忽略了学生的自我反思。传统学习效果的评价往往注重教师的课堂行为和表现,即“以教定学”,致使学生的学习长期处于被动和盲从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抑制,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四、 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措施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
教室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育人的阵地。首先,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摒弃当今社会上那种急功近利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其次,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热爱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再次,教师在讲授科学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敢于接受新知识,迎接新挑战,用智慧为自己的成长铺路;最后,当学习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查找原因,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尽快走出低谷,恢复自信心。
(二)学习能力的提升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在科技发展异常迅猛的当今社会,知识大爆炸,学习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习过程的成败。具有良好学习能力的学生善于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补充知识,完善自己。自主学习的方式具有时代性,它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好的信息素质和技能,以保障学业的顺利进行。民办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对解决在校生学习能力差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民办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关键在于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性,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民办高校在校生的个性化差异较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制定切合自身条件的学习计划,建立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各种方式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测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效果差的学生要耐心地帮助他们查找原因,改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
(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综合素质的内涵比较丰富,从不同的视角可将教师的综合素质归纳为四个方面: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的基本素质、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成败有直接的影响;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又让广大民办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民办高校的教师要在思想理念上顺应当前的新形势,加强学习,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完善自己。民办高校的相关机构也应积极为青年教师的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尽快成长,勇担重任。
(五)学习资源的充实与完善
各种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充足的学习资源是在校大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民办高校资金紧张,许多民办高校或多或少地在学习资源方面打折扣,学生能够获取的信息资源从数量到质量方面都难以达到实际需要的水平,实质上影响了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受教育条件的改善。学习资源的投入虽然不能带来表面的光鲜,但却能够让全校的广大师生受益。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资源的建设堪称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六)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民办高校的学习评价应该是基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不是基于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的阶段性考试成绩可以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但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考试和评价这两项工作不能混为一谈。学习评价体系要把学生评价功能的发挥作为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中,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持续性的、全方位的、形成性的评价。学习评价组织机构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便促进“教”“学”双方的共同自我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怀中.学生学习评价多元化研究[J].甘肃教育,2012,(19).
[2]经素.基于学习效果导向的高校课堂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43-44.
[3]张铮.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1):38-40.
[4]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