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2019-01-07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合数质数奇数

李 冉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使思维逐渐严谨。

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4.在研究质数与合数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

学具:小方块、学习单、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这幅图中的场景,你在哪里见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方队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一班方队有40人,二班方队有35人,三班方队有32人,四班方队有25人,五班方队有24人。

提问:说一说你理解的什么是方队?

预设1:排成方形的队伍,方方正正的队伍。

预设2:每行人数相同,每列人数相同。

追问:排成一行能叫方队吗?为什么?

预设:不行,是一条直线。

谈话:大家看,人数是 40、35、32、25、24 人的队伍,可以排成方队。

提问:观察一下,能排成方队的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偶数,5的倍数。

追问: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数个位上的数,有没有共同特点?十位上有没有共同特点?

谈话:这就奇怪了,那能不能排成方队跟什么有关呢?会不会跟它们的因数有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展示这些数的因数)

【设计意图:以“能不能排成方队”这一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借助学生熟悉的、常见的队列队形为载体来学习质数和合数,旨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猜测是否能排成方队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初步感受到质数、合数的本质,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探索,理解概念

1.引导猜想。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因数。

谈话:大胆猜想一下,什么样的数可以排成方队?

预设: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也就是因数的个数是两个以上的数,就可以排成方队。

追问:但是仅凭这几个数能证明这个猜想吗?那该怎么办呢?

2.验证猜想。

谈话: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1~10这十个数。

小组合作1:

(1)用小方块依次摆一摆1~10这十个数,探究哪些数不能排成方队,哪些数能排成方队。

(2)组长把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进行巡视,适当指导)

(课件出示摆小方块的过程)

提问:4怎么排的?每行几个?排了几行?6怎么排的?8怎么排的?9怎么排的?10怎么排的?

整理:不能排成方队的有:12357

能排成方队的有:468910

追问:接下来我们该研究什么了?

预设:它们的因数个数。

小组合作2:

(1)找出这两组数的因数,记录在《学习单》上。

(2)仔细观察,你们能发现什么?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汇报结果。

谈话: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结果?

预设:我们发现不能组成方队的数,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1只有1个因数。能组成方队的数,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

三、对比发现,总结概念

谈话:我们再一起来整理一下。

(课件出示)

板贴: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也叫素数。

追问:接着看,这些数都能排成方队,它们的因数都有什么特点?

板贴:这些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追问:老师刚才悄悄擦掉了一个数,你发现了吗?那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为什么?

板贴: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猜想、验证,从而发现了质数和合数的本质属性,得出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去比较、辨析发现新的规律:关于质数和合数的区别及1的分类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拓展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把握。】

四、拓展练习,应用概念

1.举例巩固。

谈话:谁能举个质数的例子。对吗?谁来举个合数的例子?

(学生举例判断)

谈话: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判断一下它是什么数。好吗?

16 7 53 85

追问:为什么判断这么快?

总结:2、3、5的倍数,除了它本身都是合数。

2.合作巩固。

小组合作3:

用自己手中的数字考一考其他同学,判断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说明原因。

活动:小组合作上台当小老师,考一考全班同学。

3.类比巩固。

活动:根据要求举起你手中的数字。

(1)请把偶数举起来。

(2)请把奇数举起来。

追问:有没有没举起来的呢?为什么没有?偶数和奇数是怎样来区分的呢?

总结: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我们把自然数分成了奇数和偶数。

(3)请把质数举起来。

(4)请把合数举起来。

追问:有没有没举起来的呢?质数和合数是怎样来区分的呢?

总结:根据因数的个数,可以把非零的自然数分成质数、合数和1。

4.火眼金睛辨对错。

(1)一个非零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一个非零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大于2的偶数都是合数。 ()

(4)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设计意图:运用不同的形式,选取不同层次类型的题目,加深认识,达到对知识的熟练和灵活运用。同时设计互动活动,旨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知道数的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回顾整理,提升认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的知识学完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来进行学习的呢?

课件出示回顾整理:

谈话: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经历了“猜想—验证”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所有伟大的数学发现,都是从猜想开始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猜想。

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和陈景润。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整理,梳理整节课的思路,通过学生阅读资料,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猜你喜欢

合数质数奇数
奇数凑20
奇数与偶数
怎么教让质数学习更有趣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组合数算式的常见化简求值策略
质数找朋友
质数“嫌疑犯”
质数嫌疑犯
巧记质数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