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分析

2017-10-21贺宇兴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危因素

贺宇兴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98例,并在术后的3-5天内,检测血栓形成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症等多项临床因素,采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198例患者中,术后血栓发生率为2 8.8%;患者的年龄、疾病、麻醉方式、等因素与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两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患有糖尿病、类风湿、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在关节置换手术之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几率明显增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做好对相关指标的控制,以减少术后血栓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关节置换;静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也不可避免地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1]。因此,越来越多的骨科患者选择使用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手术,而随之带来的是置换手术围术期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就是一类最主要的并发症,而只有减少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才能进一步降低VTE的发病率或病死率。所以,加强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并了解形成DVT的影响因素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VTE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我院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198例患者的研究,分析围手术期影响DVT发生的高危因素,以期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间于我院进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的术前状态均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分级标准(1级、2级),共包括132例髋关节置换和66例膝关节置换。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 (2)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3)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4)手术前就存在静脉血栓的患者;(5)患有严重的心脏、肝脏或肾脏疾病的患者;(6)妊娠患者;(7)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

1.2方法

1.2.1围术期处理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血液指标的检查,包括凝血、血常规以及双下肢血管的彩超检查等。在手术结束3天至5天内,对患者的双下肢血管进行彩超复查,记录患者是否形成静脉血栓。每位患者均由一位有经验的护理医师对其进行指导性康复治疗,若在康复过程中发现伴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则需要进一步对患者进行肺动脉CT检查,并根据实际需求为其按照下肢静脉滤网[2]。手术麻醉师会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状况,为其选用不同的麻醉方式。

1.2.2手术方法

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患者膝关节髌旁内侧进入,均使用后稳定型的膝假体作为置换材料,并采用真空搅拌抗生素骨水泥对其进行固定。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患者髋关节外侧进入,髋假体采用骨水泥或者非骨水泥,具体材料选择需要视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1.2.3静脉血栓防治处理

对于所有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均进行静脉血栓的防治处理,主要是在患者手术之后,为其注射低分子的肝素并配合适当的机械运动,来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

在患者结束手术3天至5天内,对于是否发生DVT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将已经发生DVT的患者分为血栓组,未发生DVT的患者分为无血栓组。本研究对于是否产生DVT的判断标准如下:(1)静脉血管管腔内无回声或者回声较低;(2)发生血栓段的静脉完全没有血流信号或信号强度极小;(3)患者的静脉管腔无法压闭;(4)脉冲多普勒检测结果显示没有血流或者频谱不随着患者的呼吸频率而变化。

对可能会影响DVT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指标[3]。研究人员做好两组患者这些指标的记录和统计工作。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中的所有研究对象均顺利的完成试验,未有患者出现致死性并发症,且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d。

2.1手术患者发生DVT的基本情况

19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DVT的患者为57例,血栓发生率为28.8%,并且其中有5例患者进行了下肢静脉滤网植入手术。

2.2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在观察指标上的对比分析

研究证明(表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类风湿、糖尿病、麻醉方式等因素均存在显著的差距(P<0.05)。其中,全身麻醉和患者年龄对产生DVT的影响最大。

3讨论

据统计,在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之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在患者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手术之后,可以采取常规的抗凝措施以减少DVT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采用常规抗凝措施后,DVT的发生率可以从原本的50%降低至25%左右,防治效果十分明显。为了能够进一步探究关节置换手术后发生DVT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相关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以通过相应干预措施减少DVT的发生几率。就目前研究结果来看,患者的年龄、肥胖、急性心肌梗塞以及恶性疾病等因素都会对静脉血栓栓塞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血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5岁,而非血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仅为61.3岁,因而可以表明,患者的年龄是影响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的一项重要因素,且患者年龄越大,发生DVT的几率就越高,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同。有研究表明,年龄在15岁以下的人群,发生DVT的几率不到万分之一,而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发生DVT的几率就急剧增长到了5%以上。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本身存在静脉扩张、纤维蛋白溶解能力降低等生理状况,再加上老年人本身活动量减少,因而更容易发生血栓栓塞。此外,本研究还表明,患有类风湿和糖尿病的患者,发生DVT的几率也显著增高,这可能是由于这类疾病会激活患者体内的炎症系统,进而导致身体内的细胞因子呈现高凝状态,进而更容易发生血栓栓塞[4]。從麻醉方法上看,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较高,这是由于人体在全身麻醉之后,会出现血红细胞变形性减弱,血液粘度增高的情况[5]。而仅在腰椎内部进行局部麻醉时,麻药会对患者的交感神经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容易导致下肢的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进而有利于抑制DVT的产生。因此,今后在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时,最好避免使用全身麻醉的方式,以减少DVT的发生几率。

4结语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较大(>70岁)、患有糖尿病或类风湿等疾病以及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在关节置换手术之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几率明显增大。因而,年龄、患有疾病以及麻醉方式等可以被认定为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发生DVT的高危因素,这为今后临床治疗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及判断决策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帮助。但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数量不够大,且仅在一家医疗机构内进行调查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通讯作者:张红梅)

参考文献

[1]郭一峰,高娜,王晓杰等.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03):331-335.

[2]马信龙,张建敏,马剑雄等.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15):995-1001.

[3]秦础强,张亮,张志等.不同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效果的比较[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8(04):299-302.

[4]张勋梦,孟庆奇,王敏等.抗凝治疗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5,46(03):19-22.

[5]尹星华,周一新,唐杞衡等.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9):1765-1769.

猜你喜欢

高危因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探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护理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讨与措施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影响社区脑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