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危险因素及对策

2017-10-21揣洪莉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暴露消毒供应室危险因素

揣洪莉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危险因素,并寻找出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来分析职业暴露防护的危险因素,并拟定一份护理对策。结果: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主要危险因素有刀割伤、刺伤、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噪音、紫外线等。拟定的防护对策为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落实危险因素的防护对策、增强安全操作训练等。结论: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暴露风险较高,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风险,经过有效的预防对策,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对策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主要为经常接触有毒、受到污染或有害物质的病原体,从而对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进步明显,医疗技术整体得到提高,临床已经对消毒供应室重视起来,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就是保障有效治疗的前提[1]。该科室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用品等重要的供应,并且患者的安危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每天都在接触受到污染的危险物品,每天都在做着最危险的工作,如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不高,医院消毒环境期间不合格,提升了消毒剂的浓度,那么就很容易发生职业暴露[2]。所以,本次将回顾性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期间所引起危险因素,并探讨出相应的对策,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用2017年1-9月,我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9名,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40.2±6.87)岁;其中1名本科,4名大专;平均工作年限为(9.80±5.44)年。

1.2调查方法

(1)创建专门的调查小组,并由小组人员负责调查,主要对3个方面进行调查,即为分析其中的危害因素,策划相关的问卷调查表、拟定有效的防御危害对策[3]。

(2)本次所使用的问卷调查表中,要包含以下内容:护理人员的名字、年龄、性别等材料,调查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状况,所发生的职业暴露因素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本次一共发放9份问卷表,总共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版本号为22.0的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对资料进行计量,运用X2检验对资料进行计数,用P表示,P小于0.05,说明统计学差异明显。

2结果

2.1所发生的职业暴露状况

经过研究结果表明,有名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7.77%;大部分护理人员主要因针头刺伤、血液溅到受损皮肤及受到液体污染所致。

2.2消毒供应室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经过研究之后发现,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较高,但每天都与不同的医疗污染物品接触,增加污染的可能性,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1)化学性因素:主要是回收患者物品及清洗器械,并使用化学消毒剂对所回收到的物品和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消毒期间,因长时间在消毒室工作,吸收了较多的氯,使得神经系统、皮肤及呼吸道造成了损伤,比如眼结膜烧灼、皮肤损伤、上呼吸道炎症等。

(2)针头刺伤:针头及刀片在临床上很常见,但最常见的医疗物品却成为了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相关研究表明,护理人员被针头造成伤害最高,在我国发约有80%以上的护理人员均被针头刺伤,不同的患者所存在的疾病就不一样,如护理人员在针刺时发生偏差就会发生职业暴露,血液传播疾病的概率明显升高。其中较为常见的针头刺伤传播的血液疾病为丙肝病毒、艾滋病、梅毒等。

(3)紫外线消毒和器械噪音:因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都会使用高压锅及热力灭菌,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而且刚灭菌完成的的门框还处于热量较高的状态,如护理人员不注意,则会容易引起烫伤。并且灭菌器在工作期间会发出噪音,因该噪音的声音较大会对护理人员的听神经造成危害,另外,平常嗦开启的紫外线消毒也会对护理人员的皮肤、眼镜等造成伤害,从而引发结膜炎,并且会产生臭氧,伤害呼吸系统。

(4)污染物品:护理人员所回收临床器械均为污染过的器械,如果护理人员在清洗期间不将自身的防护工作做到位,就给微生物制造了入侵的机会,均通过受损的皮肤、眼睛、口腔等进入,多为血液造成的感染较多,血液中常带有乙型肝炎、艾滋病毒等。

3防护措施

3.1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主要评估消毒供应室和护理人员的自身防范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知识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对职业安全防护在工作期间的基本作用认识,从而保证护理人员依照科学化的操作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4]。可运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文件进行培训,使得护理人员对工作的危险性有一定的认识,提升针刺伤的防范意识,避免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等疾病的传播[5]。

3.2防护化学因素污染

对于医院所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其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浓度、注意事项等,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对其都要了解清楚[6]。在工作之前要将防护工作做好,避免眼睛和受损的皮肤受到液体污染。在消毒好地板之后要将门窗开好,保持通风,从而降低室内氯的含量。

3.3提升高温、噪音等防护意识

临床上使用完成的针头要将硅胶管套上,防止刺伤的现象发生。如受到刺伤后应当立即采用清水冲洗,再采用75%的乙醇消毒伤口,再运用无菌敷料对伤口进行包扎。对于高温的工作环境,应当安装排风扇,改善工作环境,在高压灭菌期间要根据操作规程来实行,避免烫伤,待压力降到O位时再将门打开,摆放好灭菌物品,与此同时,可将手套戴上,穿上长袖等在進行工作。由一位专门的人员负责保养及维修消毒供应室的器械,为了降低噪音量,可在规定一个消毒时间,定时将器械处理,指导消毒工作停止后,即可关闭排风扇和灭菌器。

3.4提升对生物因素的防护

将患者的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物品隔离开,医院的预防原则是需要每个医护人员遵守的,因此护理人员在接触之前要做好防护措施。污染物品在回收、清洗、分类期间要将防护工作做好,比方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从而避免了职业暴露的发生。对于感染性物品要先消毒之后再清洗,待清洗完成之后,根据六步洗手法洗手即可。

3.5提升手卫生的管理

避免感染与手卫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最简单的预防措施,所以在清洗污染器械之后要严格根据“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7]。

3.6预防保健工作的提升

医护人员总是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关管理人员应当这种观念转换过来,清楚消毒供应室在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位置,密切关注弱势群体,重视职业暴露的相关危害因素,完善整体布局,同时,科室内必须配有合格的护理设备和防护用具。在医院预防管理部门中为护理人员建立健康档案,每天规定一个时间为护理人员做次体检,主要观察护理人员是否存在有乙肝、艾滋病、丙肝等感染,并且要定期接种乙肝疫苗,将护理人员的免疫力提升。并培训护理人员应对尖锐物品的急救措施,如果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要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且相关感染部门要创建尖锐物品的应急通道,统计好损伤的数据,判断其损伤的原因[8]。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护理意识,可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及医院的规章制度来改善供应室的工作环境、医疗设备的安装及专业化的操作人员。这是提升护理人员防范意识、职业化的安全管理及保障身心健康的基础。因此,医院的工作人员要将自身安全防范措施做好。经过提升消毒供应室的防护工作,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晓凤.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職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J].医疗装备,2016,29(09): 172-173.

[2]贺芸.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24-25.

[3]孙立荣,吴英芳.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分析[J].现代养生b,2015(10):298-298.

[4]廖申平.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08):265-265.

[5]杜宁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02):320-320.

[6]申丽芳,齐娜仁.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相关对策[J].医药前沿,2014 (27):378-379.

[7]金国晶,王俊青,景岩.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策略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01):219-219.

[8]夏静,陈付华,孟宇等.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119-120.

猜你喜欢

职业暴露消毒供应室危险因素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现状调查分析与探索
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在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室应用的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分析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