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ROC曲线评价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

2016-03-30刘琳琳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甘油三酯危险因素

刘琳琳

作者单位:450053 郑州,郑州人民医院医务部



应用ROC曲线评价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

刘琳琳

作者单位:450053 郑州,郑州人民医院医务部

【摘要】目的 分析血压、血脂、血糖在高尿酸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3年在郑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血清尿酸水平检测的人群(年龄>18岁)非随机整群抽取4 721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检测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空腹血糖、血脂(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相关指标,并通过ROC曲线对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甘油三酯ROC曲线下面积为0.90,标准误为0.04,P<0.05,95%可信区间为(0.80~0.99),并且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结论 甘油三酯对高尿酸血症诊断的灵敏性及特异性较高,可以作为高尿酸血症初步诊断的辅助性指标。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甘油三酯;ROC曲线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转变,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的发病率也随之明显上升,并且发病呈低龄化趋势[1]。高尿酸血症是由于体内的代谢异常引起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升高或肾脏对其排泄减少而引发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2]。大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其发病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脂质代谢异常及肥胖超重)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有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是代谢异常的一种表现[3-7]。为探寻早期诊断高尿酸血症的指标,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部分健康体检人群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13年在郑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血清尿酸检查的年龄>18岁人群非随机整群抽取4 721例,其中男3 213例、女1 508例;平均年龄(44.86±12.85)岁。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常规查体(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液生化测定(血清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1.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Microsoft Access进行双录入,同时进行录入的一致性检验,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对高尿酸血症的诊断价值。ROC曲线的绘制方法:以高尿酸血症者各生化指标检测异常者所占比例来计算灵敏性;以血清尿酸水平正常者中各生化指标检测正常者所占比例计算特异性,“1-特异性”为实际上血清尿酸正常者的假阳性比例。以真阳性率(灵敏性)为纵坐标,同时以假阳性率(1-特异性)为横坐标绘制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的标准误(Standard Error, SE),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高尿酸血症组的年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血尿酸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血尿酸水平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2 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 甘油三酯ROC曲线下面积为0.90,标准误为0.04,P<0.05,95%可信区间为(0.80~0.99),并且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证实甘油三酯对高尿酸血症具有较高的辅助性诊断价值。见表2。

表2 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标准误、P值、灵敏性及特异性

3 讨论

研究显示,2009—2010年,我国成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校正患病率为8.4%,男性患病率(9.9%)明显高于女性(7.0%),城市居民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4.9%)明显高于农村居民(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较高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明显高于GDP较低地区[8]。

ROC曲线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及可信区间估计可作为某一项诊断方法准确性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某一疾病的多项诊断指标分析比较,协助临床医师筛选出最佳的诊断方法。该方法是运用绘制图形法反映诊断性试验每个临界点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相互关系的曲线。ROC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到图形右上角的45°对角线。ROC曲线确定诊断的最佳值一般应远离对角线,结合具体的研究选择曲线上方接近左上方的点。ROC曲线下面积可评价诊断方法的准确性,一般曲线下面积为0~1,ROC曲线下面积<0.5,认为该试验没有任何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5~0.7,说明该试验的诊断准确性较低;ROC曲线下面积0.7~0.9,说明该试验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0.9,说明该试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本研究通过对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等几大代谢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结果显示,甘油三酯的曲线下面积及95%可信区间为0.90(0.80~0.99),曲线形状远离45°对角线,甘油三酯所占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是灵敏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可作为一项独立的生化指标对高尿酸血症进行初步的辅助诊断。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同时该研究显示,酒精摄入量、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体质量指数与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有研究证实,甘油三酯是引起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10],ROC曲线下面积分析也证实了甘油三酯水平的临界值对高尿酸血症的早期辅助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综上,笔者认为,甘油三酯水平可作为高尿酸血症的早期辅助性诊断指标,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系美,马学毅,陈育,等.东莞市22 995例体检人员血尿酸水平的统计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129-131.

[2] 陈涛,李卫,王杨,等.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3):49-52.

[3] 余丽莎,孙晓红,马黔平,等.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成人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5):443-446.

[4] 何森,陈晓平,蒋凌云,等.中老年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3):356-358.

[5] 林洁欣.海岛地区5 381例健康体检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509-511.

[6] 管秀多,曹蕾.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临床常见疾病的关系[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12):793-794.

[7] 季聪华,梁建凤,刘姗,等.ROC分析方法在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5):911-912.

[8] 张晓敏,刘宏,刘必成.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1):114-117.

[9] 陈光英,滕红霞,汪德凤,等.粤西2所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90-1391.

[10] 阎胜利,赵世华,李长贵,等.山东沿海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五年随访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7):548-552.

收稿日期:(2015-07-28)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1-0053-03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1.025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症甘油三酯危险因素
高甘油三酯血症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厄贝沙坦等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寇秋爱教授治疗痛风经验撷菁
痛风治疗新药——选择性尿酸重吸收抑制剂lesinurad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