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2016-11-17许琰
许琰
【摘 要】 目的 了解普通外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方法 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一年中,我院一共接受普通外科手术患者1234名,对这其中38名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评估患者在出现感染之后的情况。结果 该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 3. 08%。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是: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患者的肥胖程度;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所进行手术切口的分类;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性质以及进行手术的时间。结论 普通外科患者在接受完手术之后,很容易出现切口感染,而且致使感染的因素很多,在控制感染的时候应该加强预防。
【关键词】 普通外科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控制
部分普通外科的病人在做手术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对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经济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引发患者的一些并发症,而且感染严重的病人有生命危险。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对我院外科临床患者的切口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对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筛选,以便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的几率,现做以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共收治了手术患者1234例,其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有38例;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在患者做完手术之后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检查,将可疑的患者进行筛选,并对切口处的涂片进行检查。
1.2 方法
此次调查范围选择普外科实施胆囊切除,胆囊和胆管手术,结肠、直肠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疝手术等 5 类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标准,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清洁切口,Ⅱ类为清洁—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调查的手术患者填写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调查表,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日到普外科病区查阅相关手术患者运行病历,观察医生换药时的切口情况,采集感染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验。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时间、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及病原学送检情况等,并将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1.3 调查的因素主要是
患者的年龄(<50岁和>50岁);患者的性别;患者的肥胖程度;进行手术的切口分类;患者在手术前使用的抗菌药物;患者是否急诊;患者有无糖尿病症状;患者是否有内科感染;是否有侵入性的操作比如深静脉插管和导尿以及胃肠减压;是否有引流和手术的时间长短以及切口的长度。通过对各因素的回顾性分析,将主要的危险因素筛选出来。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5P55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对比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对比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
2 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该医院普外科共实施1 234例手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38例,感染率为3.08%。切口感染发生在术后3~27 d,平均感染时间为6.85 d。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有结肠直肠手术21例、阑尾炎切除术10例、胆囊胆管手术7例。危险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切口类型和手术时机等是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因素(表1)。
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52.63%。检出大肠埃希菌9例,阴沟肠杆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非发酵类细菌感染2例,光滑念珠菌1例,溶血葡萄球菌1例。
3 讨论
综上所述,切口感染主要发生在Ⅱ、Ⅲ类手术切口,与国外报道的切口感染率相近。切口感染病原菌有 90% 为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居多。手术时间≥120 min 的切口感染率为 8. 5%,手术持续时间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一个确定的危险因素,因手术时间越长,手术切口暴露的时间就越长,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在患者做完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感染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降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有效手段。提高对危险因素的监测频率可以有效降低普通外科切口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李支腾,林井冈,洪献飞. 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9:2234-2236.
[2]陈钢,张德意,程俊峰. 普通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2:5608-5609+5620.
[3]仝慧春. 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