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病人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相关分析
2016-03-30杨立新张丽娜
杨立新张丽娜
作者单位:1.110024 沈阳,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2型糖尿病病人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相关分析
杨立新1张丽娜2
作者单位:1.110024 沈阳,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甲状腺激素及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分析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在糖尿病病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5例首诊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例组),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25羟维生素D[25-OH-D]、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分析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25-OH-D、FT4、FT3、FT3/FT4、HOMA-IR及IS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与FT3、25-OH-D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4和-0.637,P均<0.01),与FT4呈正相关(r=0.601,P<0.01);ISI与FT3、25-OH-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3和0.616,P均<0.01),与FT4呈负相关(r=-0.624,P<0.01)。结论 糖尿病病人的维生素D和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二者与糖尿病的病情进展相关。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的病因与环境、遗传、炎症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的研究发现,糖尿病除与胰岛素分泌异常有关外,也可能与其他激素的异常有关,其中甲状腺激素占有重要地位[2]。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类固醇类激素参与体内钙磷代谢、炎性反应等生理及病理过程,作用于免疫、血液及内分泌系统。研究表明,在多种疾病中,如高血压、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疾病中可见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3]。研究证实,维生素D同时也参与体内营养物质,如糖、脂肪等的代谢过程。近年来的大量实验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病人多伴发维生素D水平的异常[4]。为探讨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5例首诊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5例首诊2型糖尿病病人(病例组)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男56例、女39例;年龄38~64岁,平均(53.25±10.62)岁。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43~70岁,平均(51.64±12.38)岁。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排除1型糖尿病者,合并甲状腺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全身性疾病者,近期有急性感染、新发骨折者,以及近期服用维生素D、激素等影响血钙、维生素D代谢及甲状腺功能药物者,除外孕妇或哺乳者。所有入组对象均获得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 生化指标检测 病例组病人接受检查前1 d的17:00后开始禁食,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状腺激素,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血常规检查空腹血糖(FBG);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1/(FB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稳态模型法(HOMA-IR)进行评估,HOMA-IR=FBG×FINS/22.5。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25羟维生素D[25-(OH)-D]检测试剂盒,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及说明检测血清中总维生素D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FINS、ISI呈偏态分布,取其自然对数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病例组体质量指数(BMI)为(25.94±1.37)kg/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31±1.07) 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收缩压(SBP)(143.1±18.1)mm Hg、舒张压(DBP) (88.4±12.6)mm Hg,对照组SBP(126.1±12.4) mm Hg、DBP(74.5±11.4)mm Hg,两组SBP和DB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25-(OH)-D、FT3、FT4、FT3/FT4、HOMA-IR及I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3 相关性分析 应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OMA-IR水平与FT3、25-OH-D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4和-0.637,P值均<0.01),与FT4呈正相关(r=0.601,P<0.01);ISI与FT3、25-OH-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3和0.616,P值均<0.01),与FT4呈负相关(r=-0.624,P<0.01)。
3 讨论
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多种病理途径可影响甲状腺功能,高血糖状态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脱碘过程,导致FT3减少,此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的降低可能与代谢紊乱、甲状腺素分泌下降及甲状腺素(T4)向T3转变减少有关。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可影响重要营养物质的代谢,促进糖尿病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证实[5],T2DM病人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约为健康人群的3倍,其中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敏感性与病人甲状腺水平升高或降低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F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病人5'-脱碘酶活性降低、FT4转化率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与FT3呈负相关,胰岛素敏感性与FT3呈正相关,提示胰岛素抵抗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可影响糖类代谢。
表1-1 两组甲状腺相关指标比较
表1-2 两组钙水平及胰岛相关指标比较
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与受体VDR结合发挥生物学活性,人体多种组织细胞均可见VDR的表达,其中包括胰岛β细胞,这一结果提示维生素D可能在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6]。许多研究提示维生素D具有胰岛保护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血压及BMI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病人糖和脂肪等营养物质代谢出现异常;病例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
糖尿病是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免疫失调,影响机体的获得性免疫和自然免疫,对炎症反应的抑制减弱,加剧了胰岛细胞损伤[7]。同时,维生素D的抗炎症反应可减少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研究证实,维生素D是生理条件下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重要因子[8-9],通过激活β细胞上的L型钙通道,促进胰岛素释放,启动胰岛素信号传导,达到干扰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生理学机制。
综上所述,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D是当前T2DM研究领域的热点,与2型糖尿病病程进展密切相关,与血糖相关指标存在线性相关。甲状腺激素通过拮抗胰岛素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维生素D通过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胰岛功能,起到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目前,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深入研究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关系,对糖尿病的预防和诊疗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Moura Neto A, Parisi MC, Tambascia MA, et al. The influence of body mass index and low-grade systemic inflammation on thyroid hormone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Endocr J, 2013, 60(7): 877-884.
[2] Wang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related thyroid diseases[J]. J Diabetes Res, 2013, 2013: 390534.
[3] de Courten B, Mousa A, Naderpoor N, et al.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in overweight adults: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Trials, 2015, 16(1): 335.
[4] Yang Z, Liu F, Qu H, et al. 1, 25(OH)2D3protects β cell against high glucose-induced apoptosis through mTOR suppressing[J]. Mol Cell Endocrinol, 2015, 414: 111-119.
[5] Turial S, Engel V, Sultan T, et al. Closure of the cystic duct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children using the 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J]. World J Surg, 2011, 35(1): 212-216.
[6] Harinarayan CV. Vitamin D and diabetes mellitus[J]. Hormones (Athens), 2014, 13(2): 163-181.
[7] Galesanu C, Mocanu V.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the clinical consequences[J]. 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Iasi, 2015, 119(2): 310-318.
[8] 周晓春,陈晓.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4):1577-1580.
[9] Issa CM, Zantout MS, Azar ST. Vitamin D replacement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Curr Diabetes Rev. 2015, 11(1): 7-16.
收稿日期:(2015-11-10)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1-0056-03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1.026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