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2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与淋巴结转移分析

2016-03-30吕利王晓东张秀智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吕利 王晓东 张秀智

作者单位:118300 辽宁 东港,东港市中心医院



52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与淋巴结转移分析

吕利 王晓东 张秀智

作者单位:118300 辽宁 东港,东港市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1 年2月—2014年4月在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确诊的52例甲状腺微小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发病灶35例(67.3%)、多发病灶17例(32.7%)。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癌49例(94.2%),肿瘤直径<0.5 cm者14例(26.9%)、0.5~1.0 cm者38例(73.1%)。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发生淋巴转移17例,总转移率32.7%。9例(17.3%)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8例(15.4%)行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清扫术。肿瘤直径>0.5 cm、癌灶多发及有被膜侵及可能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主要病理分型为乳头状癌,结合病人的病情和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恰当的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甲状腺微小癌,又称隐匿性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癌灶最大直径≤1 cm,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甲状腺癌。近年来,随影像检查技术的提高,人群健康体检比例的增加,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的进展,甲状腺微小癌的人群检出率逐年升高[1-2]。甲状腺微小癌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当发生肿瘤增大、局部扩展等情况时选择手术治疗。然而手术切除的范围及淋巴结的处理方式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2例甲状腺微小癌病人的临床资料,为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4月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甲状腺微小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3~79岁,平均(52±3)岁;男13例、女39例。所有病人均无临床不适,多为查体时发现。发现异常后,首诊均经高频彩超检查发现单侧和(或)双侧直径≤1 cm的结节,且具有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3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20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人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甲状腺切除范围依据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和术中冰冻病理结果而定。原则上病灶局限于各侧叶至少行该侧腺叶全切术及峡部切除术;同时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对侧腺叶至少行次全切除术;如病灶不局限单一侧叶,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病人淋巴结处理依据术前查体和术中对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快速病理检查结果而定。

1.3 观察指标 统计病人的病变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特点 病灶单发35例(67.3%)、多发17 例(32.7%)。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癌49例(94.2%)、滤泡状癌2例(3.8%)、髓样癌1例(1.9%)。病变位于左叶23例(44.2%)、右叶19例(36.5%)、双叶8例(15.4%)、峡部2例(3.8%)。肿瘤最大直径平均为(0.65±0.18)cm,其中<0.5 cm者14例(26.9%)、0.5~1.0 cm者38例(73.1%)。

2.2 手术方式 21例(40.3%)行甲状腺患侧腺叶及峡部全切术;18例(34.6%)行甲状腺患侧腺叶全切及对侧腺叶次全切术;7例(13.5%)行甲状腺患侧叶次全或双侧腺叶次全切术;6例(11.5%)行甲状腺双侧切术。

2.3 淋巴结转移情况 术后病理显示:1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总转移率32.7%,其中单纯中央区转移9例、单纯颈侧区转移4例、中央区伴颈侧区转移4例。

2.4 淋巴结清扫术应用情况 9例单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行中央区清扫术;4例单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者、中央区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者均行中央区及颈侧区清扫术。

2.5 淋巴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依据52例病人的性别、年龄、原发灶位置、有无钙化、肿瘤大小、是否有包膜侵犯等因素,对影响淋巴转移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0.5 cm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0.5 cm者;多发病灶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单发病灶者;有被膜侵袭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无被膜侵袭者;其他因素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见表1。

表1 影响淋巴结转移因素的相关因素分析 [例(%)]

3 讨论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据美国的统计显示,甲状腺的发病率已经由1975年的5.0/10万上升至2003年的12.2/10万,其中小体积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上升更为明显[3]。高海楠等[4]的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微小癌在该医院甲状腺癌中的构成比已从2008年的8.9%上升到了2012年的23.1%。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病率上升可能与超声检测技术和细针穿刺细胞学的进步有关。本研究52例病人中,32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说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术前确认甲状腺微小细胞癌及癌变性质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甲状腺微小癌的主要病理分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本研究有49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病隐匿,原发病灶小,临床症状不明显,一般认为该病的预后较好,因此,关于甲状腺微小癌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对16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进行5~8年的随访研究显示[5],随访期间70%病人的肿瘤体积无改变,10.2%的病人出现肿瘤增大,1.2%的病人出现淋巴转移。因此,有学者提出本病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但是有研究显示,甲状腺微小癌10年的复发率约为7%[6],有17例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占32%,提示甲状腺微小癌恶性侵袭发生率仍然较高,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可能预后较差,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甲状腺微小癌病人,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本研究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0.5 cm、癌灶多发及有被膜侵及与甲状腺微小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8]。提示,对于存在上述高危因素的甲状腺微小癌病人,应仔细进行临床检查,如发现淋巴结转移,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升高。甲状腺微小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较常见;病人肿瘤直径的大小、有无被膜侵袭和癌灶是否多发均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尽管目前关于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方法没有达成共识,但手术治疗仍是首选治疗方案;同时,应结合病人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适当范围的淋巴结清扫。

参考文献:

[1] Bernet V.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incidental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0, 95(8): 3586-3592.

[2] 安程程,李德群.甲状腺微小癌外科治疗进展[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5,42(5):374-376.

[3] Hayat MJ, Howlader N, Reichman M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trends, and multiple primary cancer analyses from 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 Program[J]. Oncologist, 2007, 12(1): 20-37.

[4] 高海楠,张贤彬,巩鹏.187例甲状腺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41(2):86-90.

[5] Ito Y, Uruno T, Nakano K. An observation trial without surgic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of the thyroid[J]. Thyroid, 2003, 13(4): 381-387.

[6] Bilimoria KY, Bentrem DJ, Ko CY, et al. Extent of surgery affects survival for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J]. Ann Surg, 2007, 246(3): 375-381.

[7] 梁忠,王可敬,赵坚强,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5,37(11):931-933.

[8] 李玺,邱万寿,郭卫平,等.82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11):1073-1075.

临床经验荟萃

收稿日期:(2015-10-17)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1-0069-03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1.032

【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规律及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常规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颈部中央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