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新途径

2016-02-13

关键词:生活世界教育戏剧融入

张 勇



教育戏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新途径

张勇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起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关键在于实现“入脑、入心、入行冶。教育戏剧通过戏剧的形式传递教育内容,其价值观教育方式“入境、入情、入理冶,能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在具体操作中可通过课堂渗透、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培育的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教育戏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世界;体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是关键。在新形势下,将教育戏剧融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价值观融入方式亟待更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冶这“三个倡导冶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价值愿望的追求并在价值目标上统一,体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个人行为准则三者的统一,对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冶[1](P28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解决“融入什么冶的问题,更要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活动当中,重点是“怎么融入冶和“怎么融入得好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冶,才能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价值观是公共政治生活的理性法则,它通常较为抽象。而人的习惯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判断,价值观教育如果不从自身的体验入手,就很难进入较高层次的价值观教育情境。当前,学校价值观教育主要从两个渠道入手,一是德育活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前者节庆式、运动式、标语式、口号式痕迹明显,往往为突出某主题而搞活动,主体意愿不足,情境缺场明显,集体宣讲多,个人体会少,外部任务多,内心感悟少,效果大打折扣;后者多是以“知识论冶的角度去学习,是“应试冶而非“育人冶。从授课方式来看,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知性传授多,实践操作少,“宏观叙事冶多,“微观参与冶少,缺乏鲜活的案例分析、热点讨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从考核方式来看,纸笔答卷考试,获得过关学分。能够答好试卷不一定就是价值认同,能够准确认知不一定就能积极践行。当然也有通过学科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冶的课程维度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但是在强大的“应试冶趋向面前,往往一笔带过,无力深耕细作。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深刻之变冶的时期,社会矛盾多发,各种思潮纷乱,这些思潮本身具有隐蔽性、复杂性、迷惑性和欺骗性的特点。学校教育不是真空教育,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价值观的迷失与缺失、多元与偏离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价值观念个体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追求庸俗化、价值观知行矛盾化。[2]而与此同时,西方价值观总是同青少年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事物相联系进行渗透,如影视大片、卡通电游、品牌服饰、流行歌曲、娱乐明星等,这些方式巧妙植入、含情脉脉,“温水煮青蛙冶让人不易察觉。例如美国大片,通过精巧的剧情设计,影视偶像的表演与音乐、画面的优化组合,通常于危难之时凸显美国式英雄的勇为与温情,植入其所谓普世价值观,展现其所谓人性光辉。而信息网络化、媒体移动化等新型传播方式更加便捷和隐蔽。这些多元化的价值观渗透使得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富于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青少年成长以明确的人生价值坐标、准确的生命指引。价值观的教育需要知情意行综合运作,依赖主体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追问和反思。在当下现实语境,教育重点窄化为“知冶,教育方式缺乏多样性,教育载体缺少创新性,价值观教育就难逃“走过场冶的悲惨命运。陈旧的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求,尤其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无法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必须创新途径,充分考虑价值观念的形成规律、认知能力、成长需求,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为着力点;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和成长规律;充分考虑青少年自主意识强、思维活跃和勇于实践的特点。坚持教育教学过程中青少年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独立思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以参与式、开放式为主要教育方式,创新有现实感、有亲和力、有感染力的教育载体是当务之急。

二、教育戏剧意涵及价值观融入方式

戏剧是人类文化创造的宝贵成果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传播方式,是集德、智、体、美育目标于一体、综合有效的教育形式。戏剧与教育结缘历史悠久,中外教育均有涉及,随时代变迁越发历久弥新。近几十年,教育戏剧(Drama-in-Education)成为蓬勃兴起的教育方式,它不同于艺术院校以职业为取向培养表演专才的“戏剧教育冶,也不像纯粹的戏剧那样在乎情节、编排、演技、道具等外在艺术表现,而是通过戏剧的形式“引导学习者进入学习主题的情境之中冶[3](P12),以便“提供制约与合作的自由空间,发挥创作力,使参与者在身体、心理、情绪和口语上,均有表达的机会,自发性地学习,以为自己未来人生之所需奠定基础的学习。冶[4](P7)

我们认为教育戏剧是将戏剧元素融入教育活动之中,寓教于乐以达育人之目的。“教育为体,戏剧为用冶,它更重视以对话、沟通为核心,在和儿童一起创建的戏剧情境中,让儿童以角色扮演、亲历其境、亲身实践,去思考、解决问题所经历的整个戏剧化过程。[5]一方面,青少年在成长、成人、成才、成功过程中的冲突、烦恼、困惑可以借助戏剧表演的“工具性冶加以呈现,突出和强化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日常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冶、“情景对话冶等教育戏剧的形式,恰当地将戏剧技巧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仅可以引发青少年参与的兴趣,提高内化诠释的功效,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形成自我教育,提高教学实效。曹禺先生曾说,演课本剧“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会听见课堂里欢快的笑声,会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冶,“至少,可以成为欣赏好戏的好观众。有了无数文化修养高的观众,戏剧的前途就会大有希望冶[6](P3),中国的前途就会大有希望。教育戏剧在欧美国家蓬勃发展,除了学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外,还广泛运用于开展艾滋病防御、环境保护、禁毒、残障人士保障等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加拿大安大略省根据学生成长特点,设计了较为详细的教育戏剧课程计划,对课程的目的与手段、教师的作用与任务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具体的表述。美国教育戏剧相当普及,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阶段,“形成了一个系统的、逐级递进的、金字塔形的教育戏剧体系。冶[7](P7 ~29)教育戏剧在我国港台地区方兴未艾,如台湾在2000年将戏剧纳入国民义务教育的整体教学之中,确立了戏剧作为一门通识艺术教育。台湾的大学纷纷成立教育戏剧研究所,倡导在教学活动当中融入戏剧技巧并付诸实践。近年来,教育戏剧在上海逐渐兴起,呈现“从剧场到校园、从政府到学校、从演出欣赏到教育戏剧冶的特点。[8]上海戏剧学院利用自身专业院校的优势,以教育戏剧为载体,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坊,促进辅导员政治素养与职业能力提升。[9]

从根本上讲,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实践哲学,“因为它研究实践或行为冶。[10](P4)教育要发生作用,都要经过作为教育主体的人的能动作用,而个体的自我教育是发生教育作用的基础。教育戏剧涉及浓厚的人文教育、跨学科学习和艺术教育等多层次教育目标,其情境性、游戏性、团体性的外显特征与青少年求新、求变、求活的个性特征相契合。实施教育戏剧过程实质是青少年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入境、入情、入理冶这一过程的作用与循环,实现价值观从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思想转化三个阶段的过渡和飞跃,不断调适自己的信念与行为。

(一)入境

情境是人产生行为的外部条件和诱因。价值观的践行离不开人所处的具体情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主体接受的方式相契合,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对抽象的价值观进行具象的转化,符合儿童的叙事性思维。“儿童的心智具有一种叙事性的结构,儿童常常把他们探索的外部世界当作是有生命、有联系、有故事的世界。在儿童的心理生活中,个别性、具体性、形象性、情境性以及直接体验永远先于并优于间接性、抽象性和一般性。冶[11]教育戏剧以叙事为轴,其情境的创设无需剧本、导演、装置,只要表演和观众存在,戏剧艺术就存在,教育意义就存在。“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是一出戏所需要的一切。冶[12](P3)它不是刻意去制造舞台效果,取悦观众,编织生活,而是遵循真实的生活,将常见的、平凡的、琐细的事件组成人生画面,通过青少年自己编导演创作过程,讲述“中国故事冶、“我的故事冶。这种戏剧情境既不高度抽象,也不完全逼真,既接近生活本身又充满想象,既有特例的思考,也有共性的追问。所有人物对白、身姿形体、情绪意识、时空处理、虚实场景等都是通过体验达成的,没有体验就感受不到教育意义的存在。例如,“诚信考试冶是常见的教育主题,通常做法是贴大标语、广播宣讲、班会讨论等,而利用教育戏剧中“坐针毡冶(Hot Seating,也称“焦点人物冶)策略,展现主人公考试中“考规冶与所谓“友情冶之间的迷茫与彷徨,矛盾与挣扎,引发价值判断和道德追问,从而明晰“诚信冶的价值观主题。这种潜隐主题、迂回施教、自主感受的教育方式形式上“费事冶,但来的真切,比直接宣教更利于接受。

(二)入情

现行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控制往往导致主体的情感被悬置、被抽离,主体无法真正理解道德的内涵和本质,因而导致主体“自我冶的缺失,导致德育效果的苍白无力。“情冶是教育的催化剂,教育戏剧的“话题冶立足青少年自身的情感体验,如成长烦恼、亲子关系、恋爱交友、学业发展、职业定位等,演的说的都是“自家事冶,萦绕着自身情愫,具有真实性和亲切感。例如,利用教育戏剧中“事件重现冶(Reenactment)策略,将甲乙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全过程重演一遍,特别是将当事人事前、事中、事后的情感变化的真实细节予以再现。甚至还可以穿插运用“角色互换冶(Role-Reveral)策略,以展示对方的情感体验。利用这些策略,巧妙地将“友善冶这一主题内嵌于表演之中。作为参演者,在参演过程中完成了角色情感体验与理解过程,即对角色的理解、对自我的理解;作为观演者,戏剧情境中的角色就是现实中自己的映射,引导青少年不断反思与检视自我。教育戏剧中的语言暗示、榜样激励、艺术熏陶、两难困境等元素,以情感为驱动,使主体不断确证自我价值,引导主体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誓约、自我禁止、自我监督等心理活动、情感体验甚至道德拷问,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行动。

(三)入理

“当下道德教育指向的是,人怎样行为才是正确的,而不让人辩明为什么是正确的,不涉及个人的道德反思和自我道德问题的提出。冶[13](P317)对青少年来说,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抽象的观念是难于领悟的,儿童从不会确知自己到底懂得或不懂得,让他把这观念用动作表演出来,这种观念对于他就变得格外真确了,或者有不甚明白的地方,也可以从动作中查察出来。冶[14](P108)教育戏剧中的“戏冶不在表层,而在内里。看似像日常生活一样平静流淌的戏剧,腾出了更多的时空来表现人,浸润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种隐形的“潜台词冶是“角色明显从内心感觉得到的‘人的精神生活。它在台词字句底下不断地流动着,随时都在给予台词以根据,赋予台词生命。冶[15](P91)例如,利用教育戏剧中“集体绘画冶(Collective Painting)策略,由全班或小组集体创作一幅以“爱国冶为主题的图画,每个人代表该主题的一个元素,青少年在创作过程中,将“爱国冶这一宏大的主题转化为细小的绘画元素和体验过程,何谓“爱国冶,道理不言自明。在参与教育戏剧的过程中,青少年理解作为“人冶的价值,经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对应关系,从而体验人生历程。教育戏剧的呈现是即时的,演者与观者之间、观者与观者之间处于共同实时地相互刺激、交流状态中,这种交互式的相互感染正如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认为的那样,形成“无限循环往复的三角形冶。而从更大范围来说,创作者(编剧、导演、演员)之间和观众群体、时代主题、社会需要存在着“套层反馈系统冶,这种“反馈方法冶形成特有的“教育生态冶进行优胜劣汰,与非道德的价值观发生碰撞交锋,激浊扬清,其教育作用和影响显然是不可言喻的。

可见,教育戏剧“以境生情,情中寓理冶突破了一般教育形式固有的言语式、灌输式、结论式等模式,通过感官——情感——精神——境界的通道,使其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的人格,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自己编演教育戏剧可以培养人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形体表达等能力,帮助他们学习人际交往和相互合作。

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实践操作

教育是人与人的精神契合,是主体间的精神交流,教育方式应该能够提升人的素养,影响人的情趣,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价值观的形成是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精神生成过程。价值观教育应更多地关涉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与心灵感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冶,开设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冶,“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冶[16]

(一)历史启示

传统中国百姓的道德,不是在学校上政治课培养出来的,是在看戏听戏中学来的。“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千军万马冶,“欲观世上观台上,不识今人看古人冶,“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冶。戏里面的演出诠释着百态生活冷暖人生,动作之夸张,表情之丰富,语言之生动,与生活合二为一。戏曲里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道德元素一应俱全。老百姓朴素的价值观都是从剧场里慢慢熏陶出来的。演员是百姓的老师,戏园是百姓的课堂。用戏剧方法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远远比一本正经的说教强得多。

20世纪初,在救国图存背景下戏剧与教育再度结合,演绎着生动的世界。蔡元培认为,“演剧是各种美术的集合冶,故戏剧教育是美育的一种方式。戏剧在面向民众的通俗教育中具有优势:语言通俗易晓;人物扮演,合世人情趣、心理;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传布甚易。故1912年他在任民国教育总长时,主张于普通、专门二司外设立社会教育司,并把戏剧作为进行普及教育的一种有力有效的方法,纳入行政制度中。南开之父张伯苓开校园新剧之风,提供给周恩来、曹禺等人最初的校园舞台,“会演戏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必能做事冶[17](P289),舞台、学校与世界,三者殊途而道理尽然。张伯苓认为,学生演剧能获得人生感悟和为人处世之道;获得生活知识和经验;体悟团队精神,培育合作能力。“学生在校,不过数年,将来更至极大且久之舞台,则世界之剧是。冶[17](P17)从某种程度上说,以校园新剧为代表的教育因子积淀了南开深厚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成就了敢于担当道义的南开毕业学子和“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冶的南开精神。昔日戏剧与教育的结合,与今日教育戏剧的内涵、形式大不相同,但教育承担的“育人冶任务没有改变。

(二)现实路径

恩格斯曾指出:方法科学,我们就可以免得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与劳动。当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核心价值观培育要结合青少年实际,重在过程融入和无干预融入。过程融入即核心价值观融入包括学科课程在内的各种教育活动全过程,通过体验、感悟、习得、养成等阶段达到教育目的;无干预融入即减少行政命令或强迫指令,最大化地将核心价值观变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

1.更新教法,课堂渗透

课程总是阈于意识形态,教学在本质上也是有道德性的,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冶。价值观不是要不要教,而是怎样教得最好。课堂作为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尤其是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冶工作,关键是改革教法。“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冶[18](P106)否则,“道德教育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教义问答的教学,或者成为‘关注道德的课。冶[19](P372)

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学科要求、教学计划和青少年成长规律,以整合课程观瞻学科课程,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挖掘学科戏剧资源,把道德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行为的训练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二是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冶的教授过程与青少年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冶的习得过程结合起来;三是把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经济、就业、生态、贪腐等现实热点问题和教材文本结合起来;四是将教育戏剧方法,如“角色扮演冶、“情景对话冶、“情境教学法冶与板块互动、讨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戏剧与运动、游戏、阅读、朗读、写作、心理、演讲、辩论等教学要素的密切关联,开展教学活动,形成“交叉衍生、多路跟进冶的育人新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行观点碰撞,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认同,从而深化认识。教师则重点对道德信仰进行义理论证,让道德信仰从理论上以理服人,由青少年确信正确价值标准,激励他们不断地改造自身的道德实践。教育戏剧的情境为他们获得高度抽象化的价值观提供了“实习场冶。青少年用这种方法获得的价值观,来源于生活情境和知识教学,学会于课堂情境体验,返回于真实生活情境,形成了意义回路,才会触动灵魂。

2.社团带动,节庆强化

“于道德教育,知性化育固然重要,躬行实践更不可没。冶[20](P69 ~76)教育戏剧提供了丰富叙事的画面、相互感染的氛围、团队合作的机会,教育戏剧呈现的故事包含着陈述、隐喻和想象,它是活跃校园生活的重要形式。学校要高度重视戏剧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引导学生由“发烧友冶的兴趣自发行为,转向价值自觉探索与研究,是教育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育人向度的有意识的体现,“帮助学生体验和践行自律和自爱、合作与团队精神、尊重与责任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等道德价值。冶[21](P74)一是加强政治领导,确保核心价值观不偏离;二是加强业务指导,提升表演质量和文化内涵;三是加大建设投入,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活动场地等物质条件。同时,学校要把戏剧社团的活动纳入整个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如适时设立“戏剧节冶,评选“最佳剧目冶、“最佳演员冶等,为青少年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戏剧的内容应与青少年生活世界无缝对接,因为它既是生命存活的世界,也是生命求得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价值观教育只有源自生活世界,才能融入人的精神世界。编演的内容应选取来自青少年生活世界中的典型事例,是他们喜闻乐见、熟悉亲切的内容。以鲜活的生活叙事来显现价值观的民族特征、时代特征和社会属性。一方面,教育戏剧应直面青少年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交由公众评判,激浊扬清,自当会有公论;另一方面,鼓励“就近取材冶,挖掘身边的“最美宿管冶、“最美清洁工冶、“最美学生冶等“看得见、摸得着冶的人物或事例入戏,通过演好人、树好人、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帮好人,发掘好人好事,聚焦身边感动,褒奖凡人善举,弘扬社会正气。这些人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在平凡中践行着不平凡,他们的道德践行使青少年感觉到“熟悉冶、“亲切冶,青少年的道德体悟也会“实在冶。而内容的编排应充满追问,叙事的展开随着“糖葫芦冶似的问题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冶,编制“问题网冶,引发深入思考,寻求解决路径。

3.形成体系,积淀文化

价值观培育应该是无痕教育。以教育戏剧这种崭新的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整个国民教育,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实现“经纬交织冶。“经冶,即按照地区特点、学校类型等具体情况,实现一贯性;“纬冶,即按照青少年成长规律、不同层级教育,实现差异性。“经纬相交冶给青少年以明晰而准确的人生价值指向和精神引领。

教育戏剧编导演的过程是一个创生过程,很多灵感、思考、体会等稍纵即逝,争论、协商、改进等环节无法重现,参与者应利用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录像机等工具及时记录发展过程,见证成长历程。学校要妥善保管文字、图片、影像等相关原始资料,必要时辑录成册。这既是课程实施的可视化,也是学校文化的积淀。同时,学校可将教育戏剧录制为“微电影冶的形式,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等大众网络平台,扩大传播受众,增强传播效果。经过教育戏剧活动的连续开展,青少年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精神的浸润,校园就会形成富有隐性德育的课程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告知我们应如何行动,而且也告诉我们对他人能够期望什么。冶[22](P38)而具有鲜明导向性、强烈时代性、内容丰富性、内在凝聚性和发展创新性的校园文化,会持续作用于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引领青少年发展。

综上所述,以教育戏剧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回归学生真实世界,打破常规德育思维,激发学生主体创意,在情境中发挥想象,交流思想,体验生活,感悟内涵,是一种“鲜活的冶教育方式。在教育戏剧中,学生成为舞台的主人,生活成为戏剧的素材,角色成为自身的镜子,观众成为公正的评判。这种教育是情境式、体验式、交互式、全程式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发展无限的可能,创造全新的自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2]樊泓池,王贵新,樊磊.多元化社会分层视阈下的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与重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

[3] Nellie McCaslin. Creative Drama in the Classroom and Beyond [M]. New York: Longman Publishers,1996.

[4]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5]王钰.教育为体戏剧为用——教育戏剧:促进“全人教育冶的有效手段[J].艺术教育,2015(6).

[6]王大友.课本剧论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7]张生泉.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8]曹春慧.校园中的儿童戏剧[J].上海戏剧,2005(7).

[9]李冬梅.教育戏剧在辅导员培训中的探索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4(2).

[10]弗兰克·梯利.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1]杨宁.叙事性思维和儿童道德教育[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12]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8.

[13]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4]约翰·杜威.明日之学校[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1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3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

[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 OL]. (2015-09-28)[2015-09-28]. http:/ / www. gov. cn/ zhengce/ content/2015-09/28/ content_10196. htm.

[17]张伯苓.张伯苓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18]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19]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0]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 1999(6).

[21] Edward F. Deroche, Marry M. Williams. Education Hearts and Minds: A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Education Framework [M]. Thousand Oaks:Corwin Press, Inc. ,1998.

[22]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责任编辑:陈浮]

Drama in Education:A New Approach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ZHANG Yong

Abstract: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determine and guide studentsthinking and behavior, and the key of cultivating should be“brain, feelings and practice冶. Drama in education delivers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in the form of drama, whose educational methods of values can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in the way of setting situation, experiencing feelings and showing truth. The practical path of cultivating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by classroom penetration,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fostering campus culture.

Key Words:drama in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ng; living world; experience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考多元录取机制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研究冶(11YJA880093);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冶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当前我国高校联考制度研究冶(GFA111029)。

作者简介:张勇,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9-30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228(2016)01-0058-06

DOI:10.16826/ j. cnki.1009-7228.2016.01.012

猜你喜欢

生活世界教育戏剧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马克思实践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路径
2016年,转向“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的幻觉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