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2016-06-30李志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歌舞剧教育戏剧

李志飞

【摘 要】20世纪初,西方戏剧教学法以及教育戏剧产生且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随着我国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受到教育工作者关注。本文综述了教育戏剧的来源、定义、理念、活动形式、教学策略以及效果,论述了教育戏剧特性以及运用至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可行性,并以儿童歌舞剧为例,探究教育戏剧对音乐具体教学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戏剧 音乐教育 全人教育 歌舞剧 情境构造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40-02

前言

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艺术教育的一大目标,其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戏剧元素融入教学,囊括了中小学音乐主要教学方法,同时满足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上的要求,以“实践学习”、“创造力教学”等理论为指导,将全员参与、角色转化、师生互动、创新实践、教学生成等要素契合于其中,是教育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以及实现人格塑造、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学校基础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当今,教育戏剧益处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英国有过程教育戏剧与戏剧教育剧场(DIE/TIE),美国有创作性戏剧教学。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已把教育戏剧列为法定的教育项目,上海也将戏剧教学纳入基础教育教学中。因此,教育戏剧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视。

一、教育戏剧概述

(一)教育戏剧来源与定义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是一个译词,在国内被通称为教育戏剧,是戏剧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教育戏剧这种将戏剧元素融入教学的方法起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在实践中学习”与“在戏剧实践中学习”两大基本教育理念,并受杜威“践学习理论与创造力教学理论”等思想影响,从而催生了教育戏剧。

不同学者对教育戏剧定义稍有不同,英国学者Cicily.ONeill认为,教育戏剧是一种学习模式,透过学生以戏剧中的角色与情况由活动中来判知,可使学习者探索拓展许多议题、事件以及各种关系①。台湾教育戏剧家张晓华:“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教学方法②”。后来,教育者对教育戏剧有新的定义,如李婴宁(2010)将教育戏剧划于应用戏剧一栏中,区别于舞台戏剧的戏剧活动与教育活动的交集。综合而言,教育戏剧是指将戏剧艺术表现手段运用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目标并达到教育目标的方式与手段,学生通过情境虚设、角色扮演、互动合作、模仿与游戏、意识转移、创造反思等环节,在参与式的、即兴性的、创造性的戏剧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实现人格塑造、心灵净化、社会认知等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教育戏剧理念与活动形式

张晓华教授认为其是一种教学上的应用戏剧,不是训练,不是表演娱人,而是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涵括了“五育”的教育目标。Cottrell认为,教育戏剧是儿童将自己融入到经验学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要求儿童运用想象力,增加创意表达,通过动作、手势、临时创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探索多面的人类经验③。与戏剧教育不同的是,教育戏剧不以表演技巧、戏剧知识为目标的专业戏剧人才表演,具有人格塑造、自我认知、社会教化、心灵净化等重要价值。在具体教学中,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与参与度,感受知识底蕴,从互动交流式的动态课堂中获得经验并创新生成,对提高学生艺术能力与素质修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上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实施者在通过对学习者诸多差异性的判定,如年龄、心理、性格、经验等,运用戏剧元素与剧场技巧,对整个戏剧流程计主体进行设计,包括热身游戏、角色选定、情境构造、戏剧带入、互动交流、即兴表演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情境中创造,使参与者在动态互动中充分想象与表现,获得社会认知与审美价值。教育戏剧课堂进行的方法主要有戏剧游戏、思路追踪、角色互换、焦点人物(坐针毡)、建构空间、表演评定、定格画面、仪式、墙上的角色、教师入戏等。

二、教育戏剧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可行性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国内香港、台湾等地逐渐以“渗透”的方式应用于语文、英语、数学等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下面分别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目标三方面阐述教育戏剧特殊性以及运用至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一)由“智”到“心”的全人教育④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界定音乐课程是融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其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潜能与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感受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情感与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戏剧的重点与宗旨在于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增强艺术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促进人格健全、社会认知,立足做到从“智力训练”到“身心解放”的全面发展,实现真正的全人教育,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激发学生的公共意识与角色意识,更注重在戏剧过程中启迪智慧、反省自我、感受人生、认识世界,这与音乐教育课程性质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姊妹文化的综合艺术教育

新课标强调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注重音乐与相关文化结合,戏剧正好满足一要求。众所周知,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儿童歌舞剧表演作为戏剧表演形式之一,成为中小学生综合性艺术表演主要素材。新课标分别对不同学段关于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作出了要求,如1-2年级须参与其中,3-6年级能主动参与,以及7-9年级能自信的、有表情的进行歌舞剧表演。那么,教育戏剧这一创新的教学手段以及戏剧独特的发展技巧对于儿童歌舞剧编排、表演有颇多的借鉴价值,这需要教师对此有正确认知与掌握能力,将其运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遵照“三维度”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使戏剧效果最终满足音乐教育总目标的要求。

(三)“寓教于乐、多元教学”的目标追求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希勒把游戏理解为艺术存在的本质,游戏冲动可致人性升华,达到纯粹审美境界。教育戏剧充分契合了孩子游戏的天性,满足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戏剧游戏与角色游戏精神对音乐教育有重大价值,音乐教育更不应被固定的、千篇一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所禁锢,对于音乐表现也不应局限于生硬的复制与模仿,更应是情感体验上的自由创造。

教育戏剧是集音乐常用的教学方法即体验式、实践式、语言式、探究式等为一身的另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满足音乐教育课程标准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过程与方法,教学效果紧贴音乐教育目标三维度展开评价,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行为表现、认知理解,给予全体学生开放式的、引导式的、互动式的、体验式的、即兴式的学习环境,在主体精神与肢体自由解放下想象与表现,在团队协作中组织交流,在虚拟情境中临时发挥、无限创造,在亲身体验中探索知识与人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戏剧中的主体,教师则是其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人物,执行过程策划、角色扮演、入戏指导、应急处理、进程把握、认知获得、效果观察等功能。因此,教育戏剧无疑是音乐课堂教学中可借鉴的新型教学方法。

三、教育戏剧在中小学歌舞剧中的具体运用

(一)表演角色与素材的编定

角色扮演作为戏剧的主要概念,在整个表演中处于重要地位,这也正是孩子模仿天性的展现。首先,教师应该提高孩子对于角色的认知,即现实“真我”价值与戏剧“假我”角色,以防止学生因认知不足而导致的角色颠倒、错乱等现象,最终造成表演失真、失效。加之,需根据孩子人物特性来指派角色,并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练习和表演过程的机会,切忌差别对待与个别教育,以防止学生自卑、兴趣缺失、课堂被动等现象。因此,教师在选定角色扮演时,首先要遵循学生意愿,因人制宜地合理安排角色,对于怯场、害羞的学生,教师更应关注其潜力的挖掘。

在表演内容方面,教师须选取儿童喜闻乐见的、适应儿童心理与审美情趣、易于想象理解、主题明确的素材,并以歌唱、舞蹈、绘画、诗歌等综合艺术手段表现出来,使其形象化、民族化、生活化、艺术化,最终达到育人价值。素材可以是经典剧目,也可是教师自编的主题目标剧目,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大自然类;2)社会生活类;3)寓言童话故事类;4)历史时事类等。总之,须遵循“易懂、易唱、易演”的原则。

(二)暖身游戏的灵活选择

戏剧活动前常伴随一系列暖身游戏,主要包括自我介绍、戏剧游戏、肢体活动、即兴表演、发声练习等策略,主要有解放身心、激起参与者兴趣、引入主题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所要表演的歌舞剧主题或学生年龄、喜好以及当前状态等因素来进行选择。

如果学生吵闹、乏味、思想不集中,通常可采用节奏游戏,即学生根据不同节奏风格的音乐,采用接龙的形式,运用肢体动作即兴地拍打出所接收到的节奏型,使学生随音乐律动;人体雕塑,即游戏一方“雕塑”另一方的肢体,使其变成想象中的角色形象,这一游戏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利于学生形成角色意识,比如说骄傲的公主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

教师可采取一些利于戏剧主题的游戏以更好融入情境做准备,如黎锦辉的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课前可采取通过模仿麻雀飞行、降落姿势等使肢体得到放松,或可分别模仿麻雀欣喜、哀求等戏剧场景中的不同叫声;或学生对剧中角色进行介绍,如小孩性格、长相、年龄等,又如“教师叙说故事”这一戏剧技巧可使教师更好的控制戏剧局面,营造戏剧紧张或安静的气氛等,类似的还有“故事接龙”等;即兴表演通常是教师入戏、师生互动的集中体现,孩子在无排练的情况下,直接用以设定的角色来说话及表演,起到把握表演方向的作用。

(三)虚拟情境的构造

1.创设情境

由于儿童歌舞剧表演一般在教室中进行,设备、道具、彩光等效果不如舞台。为了达到戏剧效果,教室戏剧须借助一些手段来体现明暗、噪寂、动静的对比。这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感受,如利用蜡烛或灯笼来制造夜晚的黑暗。另外,瓦格纳认为偷窥是制造噪寂对比的一有效途径,或者借助门窗的咯吱声制造恐怖而又寂静的氛围。至于动静的对比,可以通过行为肢体语言、舞蹈等来体现。然而,只体现对比还不够,戏剧高潮是主题展现、人物特征、故事情节发展最关键、最尖锐的时期,这要求戏剧情境突出焦点、体现张力,引人入目,令人深思。感官刺激能达到这一效果,如通过锣鼓声、开门声制造紧张、恐怖气氛,引起学生对行为的思考与讨论等。从化妆、绘画、道具到整个舞台布景、戏剧效果等都离不开合作,这在无形之中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学生友谊,是团结互助学习的具体表现。

2.融入处境

融入情境,情景再现,首先要做到相信处境。歌舞剧具有直观性,其音乐、美术、舞台背景、语言、舞蹈等都是可以直观感受到的,但戏剧本身是虚构的,只有演戏的与看戏的人都相信情境,戏剧才能得到感知并得以继续。这需要学生正确理解戏剧的本质从而对戏剧情境、人物心理与行为产生认同,致使进一步地置身其中,进行人物刻画、故事演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把戏剧定义为现实的模拟,然而学生作为“假想我”应怎样做到适应情境?怎样通过表情、语言、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心理状态、故事情节发展,实现情境再现呢?需要发挥其无限想象力,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价值运用到戏剧情境中,设身处地的想象假想我在处境下的困扰、疑惑、激动等心理状态,解决每一件事,完成每一个场景,并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反省。

3.创造新境

创造新境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部分,即创造力的培养。因为,情境再现不是随儿童表演目的所在。蒙台梭利曾说:“儿童身上隐藏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秘密”,这要求我们重视对儿童潜能的开发。教师应鼓励学生释放天性,摆脱思想束缚,抛弃社会角色,把现实生活中想演却不能演的事情,通过戏剧表演尽情展现出来,把压抑、郁闷等情绪通过戏剧的手段释放出来。由于表演者的主体性特点,对于同一作品、同一人物、同一场景的理解与表现存在差异性,应尊重和发挥这种差异性,鼓励多样性。当某一场景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已有经验进行解决时,教师可以随时或预设打断和参与节点,采用坐针毡、定格画面、墙上的角色等戏剧技巧实现思路追踪、主题深化和效果预估,学生的潜能就被挖掘出来了,在实践中获得真理。因此,如何实现课堂动态生成,是教师需要追求的。

4.跳出虚境

教室戏剧表演真实目的不在于虚拟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旨在通过情境这面镜子,使表演者在不知不觉中对自身思想、行为的反思。教育戏剧是本我通过自我执行,到达超我境界,实现完整人格的有效途径。歌舞剧戏剧是人生的预演,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是自我意识、世界观与社会责任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歌舞剧培养其角色意识、合作意识与创造意识,激励学生树立信心,独立思考,自我反省,挑战与创造无限可能性。莎士比亚认为世界即舞台,每个人需要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

结语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以其独特的戏剧魅力与育人价值,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国内传统艺术类教育课程安排所占比例与师资力量的局限性,使得教育戏剧在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阻碍。相比其他基础教育课程而言,同为艺术门类的音乐教育课程无论是在师资培养还是在教学过程实施方面,将教育戏剧应用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可操作性与发展空间更大。当前,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的,以及新出台的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给予教育戏剧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发展的一大平台,值得重视与借鉴。

注释:

①ONeill,1982,P.11

②张晓华,教育戏剧理论与发展[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

③Cottrell, J. Creative Erama in the Classroom Grades 4-6[M]. Lincolnwood, IL: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1987.

④Ron Miller,全人教育评论,全人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夏建中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李婴宁,“教育性戏剧”在中国[J].艺术评论,2013,09:49-52.

[3]徐俊. 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的明日之星[J]. 基础教育,2011,03:68-74.

[4]杨柳,张寅,于炜. 教育戏剧: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J]. 教育发展研究,2013,02:68-72.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歌舞剧教育戏剧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我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谈民族歌舞剧《伴嫁歌》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歌舞剧内演员的协作演出
大型歌舞剧《壮锦》的审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