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觉视域下的我国大学文化建设

2015-11-14王艳

学理论·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学文化文化自觉人文素养

王艳

摘 要:大学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是现代大学的灵魂。而文化自觉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理应是现代大学文化进行反思的新视角和现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走向。新时期建设大学文化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体现在对大学文化历史地位的清醒认识、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甄别能力的有效提升和文化使命的勇于担当四个方面。用文化自觉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并以此不断强化大学人的人文素养是大学实现双赢目标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文化自觉;大学文化;文化建设;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101-02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实践基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必须敢于迎接挑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大学文化,通过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一、大学文化:高等教育的灵魂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心灵的美好寄托。作为人类社会“基因”的文化,它是我们生命个体得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我们人类社会整体进步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那样,实现由“社会人”向“文化人”的转变是人类“迈向自由”的关键一步。无论在远古社会抑或是近代社会,对文化的向往和追求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人类文化的创造、传承和创新主要是靠教育这一形式来实现和完成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定位在文化领域的文化活动,是一种人文化的生命活动,即教育是文化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育人的根本任务主要是甚至就是靠文化来完成的。说到底,“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是“文化育人”,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场所的大学有义务也有责任建设和发展自身的文化,因为从本质上说大学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灵魂。著名学者王冀生就曾指出:“现代大学应当全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育人和文化引领的重大文化使命。”[1]因此,优化高校校园人文环境,进而为育人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更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现实目标。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它是“以大学为载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系统”[2]。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这段时期,我国的大学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任务、目标和原则等都得到了充实和完善。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大学自身发展的环境亦趋复杂化,大学文化自身的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大学人文精神的滑坡,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办学特色的个性缺失,学术氛围的官僚化气息严重都使大学文化的建设举步维艰。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和前进道路上的挑战,大学如何才能推动自身文化的持续发展,如何以文化自觉的视野来看待大学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摆在每一位大学人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二、文化自觉:大学文化反思的新视角

文化自觉作为一项带有时代特色的学术性和前瞻性课题,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京大学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也是他在反思毕生学术思想历程中对社会文化的人文价值所做的有益探索。他指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3]据此可以看出,费老所倡导的“文化自觉”不等同于“文化的自觉”。稍做辨析不难发现,“文化自觉”更侧重于其“自觉”主体对自身文化能动性的觉悟和觉醒,而“文化的自觉”似乎就带有对文化主体受动方面的牵强。如果对一个已被提出来的并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命题只是做字面意义上的争论和探究,势必会有本末倒置之嫌,尚且我们也并非是文字学家或语言学家。但不难发现,究其实质而言,文化自觉就是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中文化的一种觉悟和觉醒。这种觉悟和觉醒,既包括对自身已有文化的重新审视,也包括对外来文化的自觉认知。正是基于这一审视和认知,文化自觉已内化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力量,促使着人们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激励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不懈追求。

当然,这种精神力量也应成为建设和发展大学文化的内在推动力。文化自觉是新时期我们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和逻辑起点,也是21世纪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应有的新视角。大学文化的建设需要大学自身的“文化自觉”,大学的这种文化自觉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从现实校园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二是还要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寻求大学文化“共性”和“个性”的结合点。如果大学没有这种文化自觉,大学文化的建设发展以及育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梦幻的泡影、空中的楼阁。今天我们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必须要有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凭借这一文化自觉的精神力量,不断自觉认识大学文化的历史地位、自觉把握大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提升大学文化的甄别能力、自觉担当社会文化发展的时代使命,以大学文化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塑造文化自觉,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走向

1.自觉认识大学文化的历史地位是建设大学文化的现实基点。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大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大学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大学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筑魂”和“守魂”来进行相关的教学与科研等活动,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育人”的科学理念,使之真正成为凝聚大学人思想共识的精神纽带。通过大学文化的建设,能够不断营造温馨祥和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优化沁人心脾的校园人文环境,借以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使每一位大学人获得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升华。也只有认识了建设大学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大学的文化建设才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我们不能够重视或者忽视对大学文化重要历史地位的自觉认识,仅仅是盲目地就育人谈育人、就文化谈文化,毫无任何新意,势必会引起青年大学生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反感,造成其内心文化恐慌和文化危机,以致文化素养偏低,性格畸形发展,当然也不利于大学今后的发展。当然,我们也要克服文化自满和文化自大的心态,树立全球化的新视野,站在文化自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学文化的未来走向。我们要认识到,“当代大学文化建设要实现的文化自觉,应该是一种开放的、科学的、包容的,海纳百川的文化自觉。”[4]也就是说,在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开放包容的胸怀重新审视大学文化的历史地位,既不自卑也不自傲,积极传承颂扬优秀传统文化,有选择地扬弃西方外来文明,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大学文化建设,使文化真正成为大学人自身成长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和身心修养。

2.自觉把握大学文化的发展规律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动力支撑。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特性和规律。文化作为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也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性。所以只有充分把握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学文化的建设发展才会有的放矢。一方面,我们的一切文化创造都根植于社会生活实践,所有的文化形态都隶属于社会意识,并由一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大学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衍生于社会文化却又不等同于社会文化,它是高校师生员工以大学为载体在对知识进行创造、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与大学有密切联系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的集合体。据此可知,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大学现实生活,在遵循一般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大学文化自身发展的特有规律,并将文化创造、传承和创新融入高校教育科研的方方面面,以期迸发出大学文化“百花齐放”的景象。另一方面,一切文化的创造建设和创新发展都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我国的大学文化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建设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探索过程。经过近二十年不断深入地研究,在大学教育的理念、使命、目标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大学文化建设也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就。新时期对大学文化的研究依然方兴未艾,大学文化的建设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大学人的关注和认同。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大学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问题的凸显,大学文化建设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学术官僚化、管理行政化限制了大学文化发展的自由空间,这一系列的现象都使大学文化建设负荷重重,使大学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我们只有自觉把握大学文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紧紧依靠大学自身教学科研等文化活动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面对眼前成绩不骄不躁,面对未来道路不忧不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融入建设发展大学文化的大潮之中。

3.提升大学文化的甄别能力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文化整合和文化批判是先进文化应有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特质体现出一种文化甄别能力,即对文化进行择选的哲学思辨能力。要知道,“对于大学文化,同样需要从哲学的视角进行思考,以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刻性、批判性与前瞻性,这是大学文化自觉的体现,也是促使大学文化建设沿着理性方向前进的重要保障。”[5]不可否认,大学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子系统,大学文化的建设也是一项动态开放的系统工程。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多重价值观念、思想观点等潮水般涌入高校校园,对大学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选择产生双重影响,也给大学文化的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复杂的内外形势,建设大学文化更要从哲学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与合理的批判选择以提升大学自身文化的甄别能力。提升大学文化的哲学甄别能力,我们一方面要坚决取缔传统文化中带有封建糟粕性的文化成分,继承颂扬“天人合一”“革故鼎新”等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进而强化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要坚决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警惕其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冲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汲取其文明合理成分“为我所用”,进而开辟新时期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而这种对传统和外来文化的扬弃,既体现出一种哲学思维,也恰巧反映了大学文化自身所具备的一种文化甄别能力,这种文化甄别能力也正是建设大学文化所应有的精神实质。它带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味,要求大学人能够在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识辨不同属性文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充实大学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文化多元化更为突出的高校校园,这种文化甄别能力也正是促进大学文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

4.自觉担当社会文化的发展使命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诉求。文化上的担当,体现出一种责任,也折射出一种使命。我国现代大学自建立之日起,就担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历史重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等清华、南开校训,无不体现出一代代大学人在大学文化指导下追求人文真理、勇于文化创新的求是精神。可以说,引领社会文化发展进步一直是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诉求。诚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那样:“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6]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大学在传承和创新文化方面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大学文化上的创新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思维,这种文化自觉意识和思维不断激发着每一位大学人的创新活力,使其以知识创新带动文化创新,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大学文化建设之中,同时自觉地承担起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总之,文化自觉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关键一步,而文化创新是促使文化自觉的力量源泉。文化的发展需要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引领着文化的发展。用大学文化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能够在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一元与多样的思想文化中清醒认识大学文化的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大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大学文化甄别筛选能力,构筑大学文化的精神高地,使其自觉地担当起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并在这一过程中完善大学文化自身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冀生.大学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存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0.

[2]王智平,李建民.大学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7.

[3]费孝通.论文化和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90.

[4]邹小萍,娄坤,廖女男.大学文化创新发展路径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92.

[5]胡显章.以高度文化自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19.

[6]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2).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文化自觉人文素养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论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大学文化战略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沈阳城市文化思考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