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016-12-23梁爽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学文化文化育人人才培养

梁爽

摘要:大学文化育人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分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入手,探索大学文化育人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并从育人主体和育人载体两个方面提出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文化;文化育人;人才培养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更是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育人的前沿阵地。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文化传承创新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后成为大学的第四项重要职能,大学文化育人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强化。

一、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

(一)大学文化育人的内涵

大学文化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积淀形成的,被大学人所认同并内化的学校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能够体现大学本质特征和个性特点的体系总称,表现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大学文化育人的目标和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传承文化,感召时代

(二)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在联系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体现为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协调和全面发展。大学文化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育人功能”是其本体功能。大学文化具有浓厚学术特性,有利于提升理论知识水平,通过课堂教学、学术交流等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储备、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大学文化充满激情和活力,具有稳定性和多样性,有利于提升实践能力,丰富多彩的品牌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创新和创造活力。大学文化具有高尚的道德性和厚重的历史积淀,有利于提升人文素养,通过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公德和人性道德,把优秀的文化基因深植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灵魂深处。因此,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目标和效果上具有统一性,文化育人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

二、大学文化育人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大学文化育人通过显性的文化教育和隐性的文化熏陶来完成对人的塑造,注重发挥整体育人功能,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导向性、深刻性和长效性,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引导和塑造作用

大学文化育人具有引导和塑造功能,既着眼于智力领域也着眼于非智力领域,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以人为本、理性包容、平等博爱的人文情怀,启发学生认知和剖析社会现实,了解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需求,指引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理想志向和进取方向,塑造和完善健全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领学生寻找精神家园。

(二)陶冶和约束作用

大学文化育人具有陶冶和约束功能,不仅重视道德品行的教育约束,更加注重使其养成自觉。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的同时,建立各类制度规范保障办学活动有序开展,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规范学生言行。通过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优良的历史传统、大师的言传身教、榜样的示范力量等使学生不断接受心灵的沐浴、情操的陶冶、道德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从而养成品行的道德自觉。

(三)凝聚和激励作用

大学文化具有凝聚和激励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会感染和影响师生,使师生逐步形成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内化为统一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共同的理想使命和奋斗目标。促使广大师生凝聚成整体,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群体的和个体的力量,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及个人进步的动力。

三、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大学文化育人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其实践主体是人,大学文化由师生共同创造、凝练和总结完善,又不断塑造和教化师生,实际上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应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积极拓展文化育人载体。

(一)发挥“人”作为文化育人主体的作用

教书育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就是文化育人的过程。在直接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治学态度、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文化育人的成效,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思想建设,引导教师树立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发挥文化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导作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引领教师崇尚科学,严谨治学,做好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加强文化素养建设,引导教师秉持人文精神,心怀仁爱之心,更新教育理念,丰富实践阅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管理育人。学校各类管理者通过管理活动为育人实践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管理理念、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体系、优良的工作作风等对促进师生的思想认同、价值观内化具有积极影响。作为管理人员,应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围绕是否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是否有利于培养优秀人才开展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管理理念,将服务师生作为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理念,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促进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发挥文化导向作用。

服务育人。优质的管理与服务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助力。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后勤服务人员、教辅工作人员等都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树立服务意识,增强人文关怀,创造和谐校园氛围,提升文化育人成效。

(二)拓展大学文化育人载体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传播知识和文化育人最主要的途径,要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文化育人结合起来。一方面,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育人作用,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世界,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升爱国精神和思想道德修养等,在思想上“化人”。另一方面,加强专业理论课程的引导示范作用,每名教师、每门课程都要切实承担起育人职责。改变教师讲授的单一方法,积极探索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因材施教;利用好多媒体、影视音频等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关爱学生成长,用自身的治学态度、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做学生的表率,通过课堂学习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

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开展校史校情、校风学风教育,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知史明志、树立远大理想。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创建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品牌,使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能够开拓眼界、锻炼能力。选树师生先进个人和团体,挖掘优秀校友等杰出人物,发挥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励和鼓舞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运用好网络新媒体。以手机、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必不可少的方式,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要在文化育人实践中迅速占领新媒体阵地,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易于被接受的特点,转变传统活动方式,线上和线下活动结合,提升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丁玲,李忠云.新时期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探析与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2]韩延明.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J].教育研究,2009,(4).

[3]郑卫丽.大学文化育人工作的实践特征及本质[J].人民论坛,2014,(5).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文化育人人才培养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新时期高校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的探讨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技术文化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