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提高行业特色型大学办学水平的有效路径

2015-11-14凌哲明吕冬诗严汝建孙世钧

学理论·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特色

凌哲明 吕冬诗 严汝建 孙世钧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行业特色型大学从隶属关系到内部治理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迷茫、困惑和不适应等问题,如何提高其办学水平,更好实现大学功能,提升社会贡献度和满意度,是摆在每一名高教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历程入手,深入分析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特点,结合经济社会新常态下高等教育的新特征,提出提高行业特色型大学办学水平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行业大学;特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099-02

引言

近年来,行业特色型大学因其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为国家和行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深度变革,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着如何在新常态下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现实问题,需要准确把握行业特色的内涵,在机遇与挑战中找到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路径,为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探索有益经验。

一、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内涵及特点

谈及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内涵,首先要明确行业的定义,行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中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的详细划分,如林业,汽车业,银行业等。顾名思义,有行业背景的大学就是国家根据经济及行业发展需要设立的隶属于行业部门管理,主要面向行业服务的大学。而之所以名曰行业特色型大学,就是因为有行业背景的大学在办学过程中,由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各方面与行业的紧密结合而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这种特色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从严格意义上讲,行业特色型大学并不是一种大学的类型,只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因为特定目标建设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大学群体,或者一所大学为了生存发展而采取特定战略逐步形成了固定服务面向。笔者较为赞同著名教育家潘懋元等对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定位,即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学或学院[1]。

纵观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历程,多是从1952年国家院系调整时由综合性大学的院系分离出来,又在1998年国家调整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发生隶属关系变化,在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总体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紧扣行业特征设置学科。行业特色型大学普遍以行业的形态作为学科设置的依循,通过对行业背景学科多年集中的建设,每一所学校都拥有若干个代表国家先进水平和战略需求的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使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二是依据行业发展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为行业培养各类专门应用型人才,课程的设置也多参考行业实际需要,培养的毕业生特别是特色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多流入行业就业,成为推动行业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科研工作也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承担的任务主要受行业部门直接安排或在行业申请,具有较强的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三是大学文化具有深刻的行业烙印。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情况深受行业影响,其发展速度直接体现行业发展状态,所以,这种紧紧依附的服务状态使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多年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办学思想、办学定位、校风校训等大学文化。

二、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行业特色型大学在紧紧围绕行业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为行业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成为其立足之本。当前,行业特色型大学不仅迎来国家和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还面对原有内部治理结构和发展模式与社会需求期待不相符、不适应的新挑战。

(一)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的机遇

1.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将特色办学提到更高位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2]这是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将特色办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说明中国高等教育要克服“同质化”倾向,每一所大学若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打造自身特色。而在这方面,行业特色型大学因为具有深厚的特色办学基础,势必在竞争过程中拥有更多优势,所获取的重视与支持也会更加突出。

2.国家发展战略给特色办学提出更高要求

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15年,国家推出《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提供纲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更是为各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行业必将努力把握机遇实现快速发展,而行业特色型大学由于提供思想、智力和技术支持,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也将被赋予更高使命,对其发挥的作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的挑战

1.与行业的紧密程度降低

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调整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决定》,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管理体制发生巨大变化,一部分划归行业部委管理,一部分划归教育部管理,一部分划归地方管理。无论何种划归方式,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的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使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上下级原本紧密的纽带关系发生断裂,新的隶属关系致行业特色型大学在经费、项目、政策等方面无法获得原有一样的青睐和支持,使得其既面对与原有行业联系日趋松散的困惑,又面对在新的隶属关系下无法获取足够资源的尴尬。

2.开放与竞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行业特色型大学由于长期依附于行业,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大多直接受到行业的指导和安排,“受指令性”思维较为牢固,竞争超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划归新的管理关系后,管理部门无法像原来一样继续提供从宏观到微观全过程的指导和安排,原有“等、靠”观念和“完成指令”性质的工作模式不仅无法适应新的隶属模式需要,而且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被其他大学赶超,如果不尽快以新的观念和姿态转变自身发展模式,争取更多资源,将轻易被历史淘汰。

3.学科体系设置不均衡

行业特色型大学一般都拥有1个以上在国内乃至国际领先具有较高水平和声誉的学科,学科体系与行业密切相关,且设置偏重于应用性。但是,行业特色型大学一般不注重数学、物理等基础性学科的建设,要么设置不全,要么实力偏弱,严重影响了基础研究能力,进而制约应用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管理部门的干预,盲目追求学科设置“大而全”,新增了一些与特色毫无相关的学科,不仅整体学科设置不成体系,又因为新增学科使得原本对特色学科有限的投入被稀释,产生“特色不特”的困境。

三、提高行业特色型大学办学水平的有效路径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各行各业正由原有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如何提高办学水平,以更好服务行业区域发展,是每一所行业特色型大学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坚持特色战略

特色是行业背景高校的立足之本,而办学特色的核心在于有特色强、水平高的特色学科体系[2]。行业特色型大学要在宏观把握国家战略及行业需求,微观把握办学实际的基础上,对自身学科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以特色学科为核心、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学科体系,实现特色学科与相关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明确“有限的资源投到何处”的问题,以激发基层学术组织活力为切入点,以经费支持、权力下移为抓手,以特色学科率先发展实现若干个方向国内乃至国际领先,聚集到更多高层次人才、产出更多高水平成果,以此带动相关学科的整体升级进步。

(二)坚持人才服务战略

人才是第一资源,掌握了人才服务战略的主动权,就等于抓住了立足行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牛鼻子。一方面,行业特色型大学要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将行业发展需求与自身办学实际有机结合,制定或修订出思路超前、规划科学、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以高端的站位瞄准行业战略需求,充分吸收行业意见和建议,将行业发展涉及的前沿理论与思想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使毕业生掌握更多行业前沿技能,更好地进入行业、服务行业,若干年之后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一方面,要面向行业重大需求,积极培育具有良好文化气息的学术团队,进一步明确服务行业的定位以及聚焦培育的重大成果,积极选派教师和研究人员深入行业,进行思想和技术交流,为行业破解技术难题、攻坚重大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坚持产学研联盟及协同创新战略

产学研合作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密切行业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提供支持和平台。所以,行业特色型大学要打破单方面依据自身力量办学的思维与行业的其他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实现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各方之间要积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支撑下,实现人力资源、核心技术、文化传统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使各主体的创新要素在运行体系中优化组合、共同发展[3],以此促进行业特色型大学视野开阔、资源拓展和技术提升,以更高层次的平台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以此更高服务地方和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及社会发展。

四、结语

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事关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大学自身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模式,以更加开放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中,还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谋划好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分类建设与分类评价,为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支持与服务。笔者认为,行业特色型大学一定会抓住机遇、实现跨越,为国家改革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车如山.行业特色大学在高等教育中地位与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2008(2):11-14.

[2]席桢.行业背景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特色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刘本盛.打造产学研联合平台,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科技产业,2004(8):57-60.

猜你喜欢

特色
幼儿园的特色课
一座文化特色馆点亮一个村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温州市特色街创建 初见成效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