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弈条件下的高校科研管理风险与防范

2015-11-14姚娟张志刚

学理论·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博弈信息不对称

姚娟 张志刚

摘 要:文章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高校科研管理中主体双方的博弈表现,指出科研管理中实际存在的四种风险,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科研人员资料库、多部门形式审查以及过程管理等风险的防范措施,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不对称;博弈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103-03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国际工程科技大会时指出:“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1]。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在提升国家竞争力水平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在各类活动中,主体双方无法实现完全拥有对等信息,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信息经济学对现实社会的一个基本假设,即活动的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或不完全拥有信息,信息的优势方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往往会故意隐藏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2]。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两主体一起参与科研活动时,由于存在多种客观原因,双方掌握的信息并不能完全对称,这必然会造成双方在课题分配、课题成果、科研质量等诸多方面产生博弈。不论是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还是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在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都将客观存在。因此,要重视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防范。

一、高校科研管理中双方的博弈表现

1.科研管理部门博弈的优势

高校科研活动主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科研项目立项之前,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拟立项数、立项偏好、立项流程等信息占有优势地位;而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的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管理部门公开的内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科研项目立项之后,在项目的执行过程控制和完成质量控制等方面,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拥有较多的具体信息,如: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指标、完成质量指标以及结题的要求与流程等;而科研人员则仍要依靠科研管理部门公开的内容获取相关信息。因此,科研人员仍然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

2.科研人员博弈的优势

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委托人是实施科研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代理人是从事具体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一方面,在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立项过程中,科研人员是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一方。为了能够成功立项,科研人员极有可能隐藏自己的部分信息,如本人的科研能力、科研时间以及拟组建的科研团队人员等,有些课题申报者所组建的科研团队是临时拼凑而成,根本无法成为完成课题的保障。另一方面,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对于科研项目的进程、科研成果的质量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而对于科研管理部门而言,虽然已有一定的科研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但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委托人)不能动态地观测到科研人员(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只能直观地看到科研人员(代理人)任务的完成结果。因此,在高校的科研管理中,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各有优劣,并长期进行博弈。

二、科研管理中双方博弈的风险与危害

由于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无法完全消除,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之间不断进行博弈,这将可能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影响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

1.科研课题配置风险

在科研课题的分配阶段,科研管理部门一般首先根据申报者的知名度、职称、学历来进行首轮筛选,然后再依据申报者前期主持课题的情况来进一步确定科研项目立项,从而导致课题过分集中于某些专家、名人,其他科研人员得不到科研资助,抑制了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对于限项科研项目的申报,这种情况尤其突出。比如市科技局应用计划项目,鉴于市科技局对学校申报数的限项,学校科技处将限项指标下放到学院。限项指标的评判标准一般依据往年该学院的立项数加10%的余量。如果某一学院的科研骨干均有较大项目在研,没有精力申报此类项目,那么该学院的指标将会盈余;而另一些学院由于申报人员较多,而指标较少,使得竞争异常激烈,很多优秀的研究项目将在学院的首轮筛选中被淘汰,这样就导致了学院之间的不平衡,产生“逆向选择”。

2.科研课题重复立项风险

某些课题的申报是同一时间段,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项目均在每年的3月份,市科技计划项目是4月初,科研人员并不知道自己申报的哪些课题可以成功立项,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只要没有立项,所有同一时段的课题都用同一份申报内容进行申报,或者只是在个别字眼上进行修改,实际研究内容完全不变或做微调,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有可能一个内容重复立项,重复资助,实际获得的经费将远远高于实际需要的经费。每年预定资助的项目数是确定的,由于存在重复立项,使一些暂时资历较浅,但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拿不到课题,缺乏研究条件,长此以往将丧失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3.科研成果质量风险

由于科研管理中的逆向选择,使得科研课题过分集中于部分高职称的教师上,多项课题同时进行,导致科研人员分身乏术,具体将在多大程度上重视该项课题并按要求完成则不得而知。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科研人员会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价值较大的项目上,其他项目只会投入很少的精力和时间,或者申请到之后直接抛给其所带的硕士研究生完成。

某些科研人员若发表的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将会同时冠上多个项目基金号,以便作为课题的结题材料,这样会大大降低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质量,导致多项课题成果重复,同时也降低了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

4.科研资源私有化风险

一些高校建设实验场所,花巨资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为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部分科研人员故意隐瞒设备的使用情况,重复购买贵重仪器,有的甚至把国家的设备资源据为己有或自己的科研团队私有,导致科研效率低下,大量资源白白浪费。

部分科研人员在科研设备的所有权认知上存在误区,认为自己课题经费所购买的仪器设备就是自己的,仅供自己或自己的团队使用,其他科研人员无权干涉,这种情况在高校科研活动中十分普遍。殊不知,通过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都是要入库的,是公有财产,不可据为己有。某些科研人员甚至把所管理的设备资源作为谋取私利的资本,利用学校的设备有偿为其他部门或外单位服务,导致教师道德败坏。

信息经济学认为,任何人在拥有个人独占的私人信息时,往往会采取对自己有利而可能损害他人的行为,即产生败德行为。利用信息不对称,用公有的科研设备谋取私利就是一种典型的败德行为[3]。

三、科研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高校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以及高校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完善的科研人员资料库

目前许多高校建立的科研人员资料库信息量贫乏,对科研人员的业务水平、创新能力、信用情况、在研项目等记录不全,更新不及时;有些高校根本就没有建立科研人员的个人信息资料库。因此,在项目申报和立项时,很可能出现一人同时获准立项多个项目,或者同一个项目申请到多重资助的情况。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人员信息资料库,有效避免重复立项、课题过于集中等多种问题。此外,建立科研人员的个人信息资料库,将科研人员完成课题的情况及质量进行信用评价,并以此作为今后申报项目和奖励的依据之一,并在各高校之间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建立科技工作诚信承诺和项目形式审查

形式审查要从自查和主管部门审查两个层面进行,主要审查“申报项目负责人近3年实施的科技计划项目是否有执行情况不良和不良信用记录”“申报材料是否完整齐全、是否真实”“该项目主要指标是否已获上一级或同一级计划立项”“项目预期成果是否符合指南规定的要求”等内容,务必做到审核认真,责任到人,不能流于形式。另外,项目负责人、上级主管监督部门和财政部门分别签订科技管理诚信承诺书,见表1。

3.建立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机制

为了确保科研课题按时完成,提高科研成果质量,预防项目立项之后,不闻不问,结题时草草了事,应注重科研课题的全过程管理,将过程管理落到实处,落到细处。(1)注重立项开题工作。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将科研经费依据申报书中的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分批下拨,要组织项目负责人及科研团队进行开题答辩,并根据项目研究计划的要求详细部署、明确分工,做好开题工作。(2)注重中期实质进展。科研管理部门要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查工作,从研究内容和目标的进展情况,已完成的阶段性成果情况,下阶段工作计划,经费使用情况(包括已使用经费开支、结余、经费计划)等诸多方面进行考核。对于课题直到中期仍然没有实质进展的项目果断予以暂停资助,并进行科研信用评价。(3)着重项目成果落实、鉴定和项目结项。检查督促项目负责人保质保量按时提交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4.科研设备、科研场所进行开放式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科研设备、科研场所的利用率,尽量避免实验设备闲置、私有化和有偿服务的现象,应在大型实验中心推行开放实验室模式。可进行网上预约——设备操作培训——刷卡实验的方式,以便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以及妥善保护,仪器设备的使用责任到人,既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也避免由于开放实验而造成仪器的不恰当使用。科研设备、科研场所的开放式管理,能够打破高校原有的学科、院系和科研组织之间的壁垒,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改善以往科研团队小而分散的状况,快速提高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

总之,高校科研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博弈,由此产生了课题配置集中、重复立项、成果质量参差不齐、资源私有化等多重风险,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科研人员资料库、形式审查、过程管理等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来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我国的创新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成.习近平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4-06-04.

[2]王灵芝.试析高校科研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142-146.

[3]穆红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设计[J].求实,2005(S2):278-279.

[4]张志生,张冰.持续改进在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科学管理研究,2012(6):25-28.

[5]张廷亮.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术评价制度[J].江苏高教,2010(5):46-48.

[6]张晓军,席酉民.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与改革建议——基于资源配置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7):58-63.

[7]王莹.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探讨[J].教育探索,2014(10):66-67.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博弈信息不对称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博弈分析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