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模式的内涵与途径

2015-04-21姜小松

关键词:人文关怀

姜小松

摘要:许多贫困学生存在着精神世界空虚,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把别人的给予当做理所当让的现象,体谅不到父母、老师的辛劳,缺乏爱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不知道要回报家庭,要回报学校,要回报社会。中职教育机构、教育者必须重视和培养贫困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帮助贫困学生构建起强大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73-1

一、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的现状

自2006年7月24日,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财教[2006]74号)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007年秋季学期起,中职一、二年级学生享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职学生全部实现免交学费,其中10%的一、二年级学生获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物质资助满足了贫困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而精神世界的需要,也不能视而不见。

各中职学校目前通过经济资助,大大减轻了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但还不能彻底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当前在一些贫困学生的身上时常表现出精神空虚、自卑,在获得资助后,铺张浪费,毕业后就与学校及其同学失去联系,不主动归还助学贷款等情形,这让学生家庭和学校意识到加强贫困学生精神资助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中职教育机构,教育者必须教育和培养贫困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资助贫困学生构建起强大的精神世界,这成为摆在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二、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的内涵

进入到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来的学生,许多在初中阶段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对我们改造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刚形成,如果能及时得到帮助将受益终生。

中职贫困学生的精神资助是教育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方法通过一定的精神资助的内容对贫困学生实施的人文关怀和教育。中职学校在对贫困学生给予经济资助的同时,要帮助贫困学生克服精神世界的困惑,包括来自心理层面的、道德层面的、交往层面的、人生层面的和学业层面的,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关注他们的情感,关照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斗志,要顾及他们的情感、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尊严及价值,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他们树立乐观向上、感恩家人、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自身追求的目标。要注意调节情绪,消除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提高幸福感,增强自身控制力,磨练意志。精神资助蕴含了深层次的道德价值和人本精神,体现了人的道德和精神诉求。人文关怀是中职贫困学生资助的本质要求,是精神资助的核心要素。

三、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的途径

1.建立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向他们教授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一些心理调解的能力,对一定的的心理问题持正确的认识态度,从而使贫困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也要努力建立积极向上、求真求善和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有效地抵御社会上各种负面影响。

利用贫困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建立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信任、沟通和关心的良好人际互动关系。调整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降低抑郁性和增强外向型心理状态。

2.建立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制度。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的。贫困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是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必由之路。引导贫困学生感恩党和国家、社会、自然、老师、父母、同学等,引导他们将来为社会多献一份爱心,为祖国多一份贡献。有了感恩之心,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自立、自尊的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

3.增加对贫困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公民责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贫困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特殊的一部分,学校应更加高度重视。利用现有的政治课和日常的思想教育,进行教育引导贫困学生明确公民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这是理清学校、家庭、贫困学生、社会权责的十分重要内容。让他们成为在社会中具有一定责任感的人。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巩固和发展现代民主、法制的国家制度,保障和谐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4.改变不恰当的资助方式。

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存在一定的误区,总是一股脑儿的给予物质,而忽视了其他精神方面的需要。即使贫困学生确实需要“钱”,但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一些怜悯性的资助反而会伤害他们。每个贫困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学校需要尝试差别化对待。学校可以鼓励贫困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改善现状,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注重他们的心理感受。

5.改变周围对贫困学生的偏见的现象。

贫困学生的周围总有一些对他们存在偏见的现象,伤害贫困学生的感情和自尊心。学校需要给予贫困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对他们的需要给予重视和关怀,对他们参与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改变贫困状态的决心。

总之展开具体的中职贫困学生的精神资助活动,渐进式培养贫困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的面对人生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从容的面对思想上的是非,才能带来自己对他人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