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中心交通改善研究——以重庆石桥铺商圈为例

2015-03-03付青松陈丽娟

关键词:公交系统

付青松, 陈丽娟

(1.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39;2.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 400041)

商业中心交通改善研究
——以重庆石桥铺商圈为例

付青松1,陈丽娟2

(1.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39;2.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 400041)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商圈及其周边存在的交通困境和交通改善制约因素,结合国内外商圈交通改善的先进经验,提出改善石桥铺商圈各分项交通系统的思路,以期对城市商圈交通改善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商圈;交通改善;道路系统;公交系统;停车系统;人行系统;交通管理系统

城市商圈作为城市的功能核心,是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密集区,一般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及商务办公、酒店和公寓等设施[1]。大量的人流、车流汇聚于此,导致城市商圈的交通压力非常大,极易带来道路交通拥挤、停车位匮乏、停车难、人车冲突、交通管理秩序混乱等一系列交通问题。笔者通过介绍重庆市石桥铺商圈的交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商圈及其周边的交通改善思路和改善方案。

一、石桥铺商圈交通现状

石桥铺商圈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长江和嘉陵江环抱区域,地处渝中区、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交界地带,作为重庆市IT数码产业中心的城市名片,在重庆城市产业功能板块中占有重要地位。依据相关规划,石桥铺商圈将扩容三倍,新建城市综合体,升级成为“长江上游IT数码中心”。这给作为重庆市高新区商业核心的石桥铺商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对商圈本已拥挤混乱的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道路系统现状

石桥铺片区与外围城市副中心间的交通联系均只有一条城市主干道,缺少第二条干道作为补充,至外围片区城市次干道的交通分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大量过境交通汇聚于商圈核心区,“十字形”主干道承担过多的交通功能,次干道断头路多。主要问题有:(1)片区对外连接通道少,汇集于商圈核心区,主干道路承担功能过多。(2)次干道断头路多,支路网不发达,交通分流作用未能充分显现。(3)主干道路开口过多,影响主路畅通。(4)人车冲突点多,影响车流正常运行。(5)交通管理措施不到位,路内行车资源被随意占用,潜力未完全发挥。

(二)公交系统现状

公交线路过多,集中于“十字形”骨架干道,线路重复系数高,主要问题有:(1)轨道交通覆盖率不足,与商圈衔接性不强。(2)公交线路过于集中于十字形骨架干路,商圈核心区公交流量过大。(3)过境型公交线路、客流量过多,部分站点线路重复系数高。(4)公交场站停靠泊位不足,高峰时段停靠积压,加剧道路交通拥堵。(5)缺少公交支线,公交到达可靠度低,与片区大型居住组团的连接不紧密。

(三)停车系统现状

片区内停车矛盾主要集中于商圈核心区内,配建停车不足导致大量停车需求转向路内停车。同时路网公共停车建设严重滞后,停车用地规划指标低。主要问题有:(1)停车泊位总量供应不足,A区商圈核心区缺口达2556个泊位。(2)停车泊位分布不均衡,公共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3)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低,停车功能挪作商业和仓储,加剧停车紧张。(4)部分道路路内占道停车严重影响其交通功能。(5)停车诱导系统建设水平低,停车管理水平落后,停车效率低下。

(四)人行系统现状

石桥铺片区现共有10座人行过街天桥和4座人行过街地道,存在的问题有:(1)步行环境差,缺少提升核心区品质的步行空间,未形成与公交站、停车场、业态楼宇等人流吸发点密切衔接的人行系统。(2)人车冲突点多,行人与车流干扰较大。(3)人行设施设置不合理,缺少与建筑的衔接性。

二、商圈发展规划分析

石桥铺片区位于高新区的核心区,规划以高新技术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形成以高端数码产品交易、数字文化内容服务为主的综合商贸服务区,打造以“长江上游IT数码中心”为载体的中央核心区。

依据《重庆高新区(东区)控规调整研究》,石桥铺A、B核心区内将以商业办公用地为主,总开发规模超过100万m2,核心区总停车需求约9000辆,高密度的商业开发将加剧核心区周边“十字形”干道和立交节点的交通压力。

三、商圈交通改善策略与对策

(一)交通改善策略

针对石桥铺商圈现状交通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如下交通改善策略:(1)道路系统,完善路网结构,打通微循环;改造主干路,贯通次干路,建立健全支路。(2)停车系统,疏控结合,缓解停车难题;增加停车供给,同步进行需求管理,保持动静态交通平衡[2]。(3)公交+步行系统,核心商圈构建三层立体步行系统,形成集轨道—公交—步行为一体的绿色交通体系。(4)交通管理系统,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基于以上改善策略,笔者从道路、停车、公交、人行和交通管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道路系统改善

快速路。打通外围过境通道,分离过境交通。高九路、成渝高速和红岩村大桥南引线成为片区“一横二纵”过境交通快速通道。四横线成渝高速优化改造为双向八车道,三纵线红岩村大桥南引线设置互通,从而实现片区对外交通转换。

“十字形”主干道优化改造。通过片区路网交通预测分配,石新路高峰小时交通量5456pcu/h,饱和度1.16;石杨路高峰小时交通量7478pcu/h,饱和度1.13。石新路和石杨路优化拓宽改造为双向六车道。

次干道贯通。主要包含商圈及其周边片区六条纵横向通道的贯通。

(三)停车系统改善

第一,核心商圈构建地下车行环道,满足地块停车需求。结合重庆市解放碑商圈地下交通环道布置思路,对比分析石桥铺商圈的交通现状和发展趋势,构建串接商圈A区、B区和陈家坪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地块的地下交通环道[3]。

地下车行环道规划长2025米,宽7.7米,高3.5米,其功能定位为满足进出商圈的有停车需求的车行通道。其线位走向沿地面车行道路的正下方布置。

图1 商圈道路系统改善方案

图2 商圈地下车行环道线位及标高控制方案

通过对外围片区至商圈核心区的交通运行线路分析,外围至核心区地下环道的车辆经5对进出口汽车坡道进出地下环道,实现地下环道与地面交通的衔接;地下环道沿线与各建筑物地下配建停车库通过车库连接道相连,商圈B区现状未开发,未来其地上建筑物建筑方案设计应与地下环道设置方案相衔接。第二,停车供给方式转变,核心区外保留路内停车,完善建筑配建停车;核心区内以建筑配建停车为主,周边布局公共停车场。

第三,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利用绿地、广场等地下空间修建地下停车库。

第四,调整部分地块性质,增加停车功能,鼓励利用建筑下层修建停车楼。

第五,核心区外围布置公共停车场,通过地下环道将核心区各地块停车库、公共停车场连接起来。

第六,结合停车库和地下环道建设,调整不合理的车库出入口。

第七,逐步取消核心区内路面占道停车,利用部分广场、建筑后退设置小型立体停车库。

第八,加强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对A、B区实施动态平衡管理,实现AB核心区停车资源共享。通过停车设施监控系统,使司机能及时了解商圈内各停车场的具体位置、剩余车位、停车费用等信息,通过地下环道进入核心区停车库,实现A、B区间的停车设施共享。

第九,实施差别化的停车收费管理,提高核心区停车收费标准,引导停车需求向核心区周边公共停车场转移。

(四)公交系统改善

公共交通改善规划的重点是优化各种交通方式间的便捷转换,减少换乘距离,形成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换乘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轨道交通。加快片区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结合商圈核心区用地开发布局,发挥轨道优势,新增地铁一号线石桥铺站点的出入口,并将其引入核心区内,提高轨道交通辐射范围。

常规公交。结合路网改善方案,通过公交场站建设和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提高片区公交运行效率。策略如下:(1)结合道路拓宽改造方案设计,优化公交站点详细设计方案。(2)陈家坪汽车站长途客运功能搬迁,保留公交功能,打造成为公共交通换乘枢纽。(3)结合路网贯通和核心区开发,调整部分公交站场及首末站。(4)调整部分公交线路走向,分流干道公交流量,降低中心区公交重复系数。(5)增加连接主要居住片区与公交换乘枢纽的公交支线,减少长线公交比例。(6)优化调整部分公交站点,合理布置公交停靠点位置。

(五)人行系统改善

结合道路建设,建设三层立体步行系统,改善居民出行环境,提升核心区步行品质。

1.地面步行系统

划定地面慢行街区,街区内进行景观改造,以步行作为区内主要出行方式;结合干路优化改造,核心区范围内进行沿街步行界面整治,通过景观美化,改善步行环境;消减人车冲突点,改造优化不合理的步行设施。

2.地下与空中步行系统

图3 商圈公交系统改善方案

图4 改善方案实施后片区路网流量及负荷度预测

统一规划核心区内地下商业开发,修建地下步行设施,构建地下步行网络;对现状人行地道进行拓宽和景观改造,并延伸至建筑地下步行网络;修建二层空中步行系统,实现各商业地块间的空中联系,提升核心区步行品质;增加人行天桥和建筑外立面沿街步行连廊,并接入二层空中步行系统。

(六)交通管理系统改善

除了构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手段将更为高效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功能[4]。主要的交通管理措施有: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执法,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加强片区宏观交通组织,客货分离,完善节点交通渠化设计;加强片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四、交通改善方案评价

(一)路网静态布局指标评价

改善方案实施前后路网密度变化为:次干路和支路网密度增加明显,增强了对主干道路的交通分流作用,路网体系趋于合理。

(二)路网动态运行水平评价

干道车速情况。主要干道高峰小时行程车速达到30~ 40km/h,较现状15~ 30km/h、已有规划30~ 30km/h有明显提升。

交叉口延误。约30%的干道交叉口高峰小时延误大于60s,较现状40%、已有规划55%有明显改善。

干道流量情况。改善方案实施后,“十字形”骨架干路的交通量及饱和度大部分有所下降,特别是石新路、渝州路和石杨路的流量下降趋势明显,说明纵向通道五四大道和横向通道朝阳路—科园三街对现状干道的交通分流作用明显,石小路交通量较现状有所增长。

道路负荷水平。商圈通过外围新增分流通道和内部路网的调整优化,片区路网基本能够适应自然增长和商圈扩容后带来的新增交通需求,高峰时段干路网服务水平维持在C级和D级,局部缓堵,但整体运行稳定,片区路网结构和平衡性趋于合理。

五、结语

本文通过介绍石桥铺商圈及其周边存在的交通问题和根源,结合国内外商业中心交通改善的先进经验,提出石桥铺商圈在道路、公交、停车、人行和交通管理等系统方面的改善策略和改善方案,以期对同类城市商圈交通改善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正军,丁亚民.片区交通改善规划工作思路及案例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65-69.

[2]李量,黄华华.重庆江北观音桥商圈交通改善规划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88-94.

[3]李蕾.从交通综合体到城市综合体:论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的开发[J].现代城市研究,2010(7):25-30.

[4]戚静,郭思臻,张宜华.商业中心交通的解决思路:以观音桥商圈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586-718.

(责任编辑:李晓梅)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Planning Research

of Shiqiaopu Business Center in Chongqing

FU Qingsong1, CHEN Lijuan2

(1.China CTDI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hongqing 400039, China;

2.Chongqing Energy College, Chongqing 400041,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round Shiqiaopu business center in Chongqing high-tech zone and the existing traffic difficulties and the constraints of improvement, combined with improved business center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dvanced experience, the improvement ideas of Shiqiaopu business circle in each compon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are put forward. It is hoped to have a good reference for urban commercial center traffic improvement.

Key words:city business center; traffic improvement; road system;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parking system; pedestrian system;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5)06-0026-05

作者简介:付青松(1985-),男,河南商丘人,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交通规划。

*收稿日期:2015-09-10;

修订日期:2015-09-30

猜你喜欢

公交系统
上海市公交系统智能化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基于GIS的咸宁市公交系统可达性评价
基于不完全数据的公交排队系统分析
武陟县城区公交线路优化设计
综合业务区规划方法探讨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公交系统优化设计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公交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成都市公共交通系统乘务人员英语口语可理解度研究
西安国际化进程中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双语建设与优化策略
探讨城市智能公交调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