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方治疗痛经5例报告

2010-05-20姿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胸胁经血舌质

应 姿

(南昌市罗家中心医院妇产科,南昌330012)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在经期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盆腔不适感,甚至晕厥,影响工作及生活[1]。痛经多因月经期间抵抗力减低,易受六淫侵袭和情志所伤。按其致病因素及病理变化,可概括为寒、热、实、虚4类。西医治疗痛经除对症止痛外尚无更好对策,笔者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对南昌市罗家中心医院收治的35例痛经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一定疗效,现取其中5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一,女,31岁,农民,2004年 3月 18日就诊。经色不鲜,有时色黑,口淡肢冷,纳差头晕,四肢困倦,面目浮肿,小溲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肝脾不和。故用当归芍药散(全当归15 g、大川芎8 g、炒白芍20 g、炒白术15 g、云茯苓15 g、炒泽泻 15 g、炙甘草 10 g)治之,服 5剂,诸症减轻。二诊,诊其脉沉紧,舌质淡,苔薄白,下腹隐痛,喜温。守上方加桂枝6 g、生艾叶10 g,再服3剂,以温经暖宫,散寒止痛。随访1年来未有痛经之症。

例二,女,28岁,工人,2005年5月7日就诊。患者月经来潮小腹胀痛,腰疼痛如折,痛不欲生,苦楚难言,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时发叹息,呕吐酸水,纳差。切其脉沉而弦,舌苔白。中医辨证为肝气郁结,治当开郁疏肝,小柴胡汤加味治之。处方:柴胡12 g、黄芩 10 g、党参 15 g、法半夏 10 g、生姜 10 g 、大枣7枚、炙甘草10 g、杭白芍15 g、郁金10 g、石菖蒲10 g,服药5剂。复诊,小腹胀痛明显缓解,精神食欲转佳,心烦易怒得以平静,诸症衰其大半,效不更方,再进3剂。

例三,女,18岁,学生,2006年 4月 10日就诊。患者15岁月经初潮,每当月经来潮时,下腹部胀痛难忍,拒按,有针刺样痛感。月经量少,色紫黑,并挟有瘀块,经行不畅。平素大便秘结,6、7 d排便1次。痛经时用山莨菪碱,地西泮等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诊之,面容憔悴,性情抑郁不乐。脉象弦涩,舌质红,有紫点,苔薄白。中医辨证为瘀血内蓄,经脉阻滞。治当活血化瘀,行气通经。拟用桃核承气汤治之。处方:大黄12 g、芒硝9 g、桃仁9 g、桂枝6 g、炙甘草6 g,服2剂。二诊,服药后,排大便2次,下腹胀痛减轻,经量稍多,色紫,有血块,守上方加丹皮10 g、赤芍 10 g,再服2剂。三诊,月经畅行,血块先多后少,腹痛大减,深按不痛,舌瘀点明显消除,脉略弦。嘱患者要精神乐观,性情开朗。平素注意不吃油腻、辛辣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例四,女,29岁,教师,2007年4月21日就诊。经期少腹痛3年,近3个月加重。14岁月经初潮,周期 29 d左右,经期5~7 d。每次月经第1天开始感下腹胀痛,痛时不能忍受,面色苍白,有时晕厥,口唇青紫,四肢厥冷,少腹拒按。经量中等、色暗红,脉沉紧,舌质淡,舌边紫。中医辨证此属阳虚外寒,经血运行不利。故取当归四逆汤。处方:当归10 g、桂枝10 g、杭白芍10 g、细辛4 g、炙甘草6 g、木通6 g、大枣 5枚,服 3剂。复诊,服药后,腹痛减,按之微痛,面色口唇略红润。四肢微凉,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略紧。守上方加吴茱萸6 g、小茴香10 g,再服3剂。追访,病愈。

例五,女,27岁,农民,2007年6月17日就诊。月经来潮第2天少腹痛,约持续2~3 d左右。有时疼痛难忍,甚则剧痛,床上翻滚。小腹胀,拒按,经量少,胸胁及乳房作胀,喜叹息,嗳气,舌苔薄白,脉弦。曾服西药芬必得等止痛药,暂时缓解症状,但未解决其根本。中医辨证此属肝气郁结,经血不畅。治当疏肝理气,解郁调经。方选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10 g、枳实 10 g、赤芍 10 g、甘草5 g、川芎10 g、益母草10 g、泽兰10 g,服3剂。二诊,经量增多,小腹痛减轻,胸胁、乳房胀痛缓解。继服药 3剂。三诊,月经干净,疼痛消失。为防痛经复发,嘱其经前4 d服药3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1年后随访,痛经痊愈。

2 讨论

例一中当归芍药散是名医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之名方,《金匮要略》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2]。本方其功用补血、活血,调经舒肝,健脾利湿。主治腹中诸疾。本例以茯苓、白术、泽泻健脾燥湿利水,川芎、当归、白芍、甘草养血调经而平肝,芍甘并用仿芍药甘草汤之意,缓急止痛。患者二诊兼有基症,加用桂枝,温经通脉,行之祛瘀,生艾叶理气止痛。诸药合用,使湿去肝平,肝脾两治。寒得温则散,胞宫暖,寒湿祛,气血和,诸症自愈。

例二中小柴胡汤为张仲景所拟,是《伤寒论》的名方[3]67,应用范围甚广。小柴胡汤有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之功。此方还有开郁理气,以利升降出入之机。本患者肝气为病,胸胁胀满,时发叹息,呕吐酸水,经期腹痛,脉沉弦,舌苔白,此为肝气郁结,治当开郁疏肝。选用柴胡汤中的柴胡宣畅气血,疏利调经,黄芩清胞宫郁热,镇静除烦,生姜、半夏,调理胃气,降逆止呕,炙甘草、大枣、党参补益脾胃,扶正祛邪。加之炙甘草、杭白芍缓急止痛,石菖蒲、郁金开郁理气。故诸症俱除。

例三中桃核承气汤是《伤寒论》治疗太阳蓄血证之代表方。“经血妄行瘀蓄,必用桃仁、大黄行血祛瘀之剂”[3]124。痛经久治不愈、久痛入经、久病必瘀之理。经期少腹胀痛,并有针刺疼痛感,经行不畅,经色紫暗,量少有块,脉象涩等特点。此为瘀血内蓄、气滞血瘀、壅塞胞宫,所致气血瘀滞,经脉阻滞。用本方加赤芍、丹皮,重在活血化瘀,通下瘀滞,行气痛经。经脉通畅,疼痛自止。

例四中患者属阳虚外寒,经血运行不畅。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湿凝滞,故经行不畅,下腹胀痛。脉沉紧,舌质淡,舌边紫,有齿印,证属阳虚。阳气素虚,寒从中生。寒主收敛则血瘀,不通则痛。故取当归四逆汤[3]160加吴茱萸、小茴香温经散寒,利湿、温通血脉,通则不痛。

例五中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3]168。徐 嵘[4]曾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达96.77%。此方动静结合,攻补兼施,气血同治,阴阳并调,一法之中,寓有数法。以方加味,用途甚广。患者小腹胀痛,胸胁及乳房作胀,为肝气郁结、经脉阻滞,故行经腹痛。选四逆散解郁以治其本,加川芎、益母草、泽兰之品,使气血畅行,经血顺应而出,其痛经自愈。

[1]韩冰.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91.

[2]李克光,张家礼.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6.

[3]姜建国.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徐嵘.加味四逆散治疗原发性痛经 31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7,6(4):14-16.

猜你喜欢

胸胁经血舌质
《针灸甲乙经》中胸胁满痛的治疗特色探赜
武立胜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经血发黑怎么回事
经血逆行说倒经
给自己开一剂开胸顺气的药
蒋健教授胸胁痛经验方介绍及验案举隅
经血颜色发黑是何因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