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核心特征及启示
2025-01-28钱兵
[摘" 要]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立体展现与形象描绘。运用WAI技法对16位卓越教师的自我描述进行内容、性质、历程3个维度的分析发现,卓越教师自我心像在内容方面强调专业实践,淡化身体元素;在性质方面充满积极色彩,带有消极点缀;在历程方面注重当下体验,心系未来愿景。教师教育者可以从聚焦卓越教师持续发展需求、重视卓越教师实践知识形成、助力卓越教师职业形象改善3个方面开展培训工作,提升卓越教师的自我认知。
[关键词]卓越教师;自我心像;WAI技法;教师教育者;培训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5)01-0110-08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5.01.018
[收稿日期]2024-10-1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苏派名师自我心像的核心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SJZDA163)。
[作者简介]钱兵(1973-),男,江苏徐州人,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1]。2018年,教育部启动首届“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能够引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教师[2]。卓越教师培养问题既是对国家“靠谁培养人”问题的回应,也是对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指引。由此,学界围绕卓越教师的内涵、标准、特征、评价、培养、国际经验比较等主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其中,卓越教师特征研究在学界备受关注。李琼等人的研究(2012)发现,教学组织与管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反思与研究是中小学卓越教师共同的关键特征[3]。黄露等人的研究(2014)发现,卓越教师具有强烈的职业动机、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个人魅力、灵活的教学行为、高效的学生管理等专业特征[4]。施雨丹等人(2015)认为,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科研素养、专业引领和传承是教师心目中卓越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构成[5]。龙宝新(2017)指出,卓越教师独特素质包括深刻的职业情感、特适型专业知识结构、精敏问题意识、独创教育行动图式与机敏情境智慧[6]。王后熊等人(2020)认为,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娴熟的教育教学素养、良好的信息诊断素养和持续的学习反思素养[7]。邓祯钰等人(2022)认为,卓越教师是“促变教学”的创变型教师、“独具个性”的人格型教师、“致中和”的关系型教师、“知识圆融”的专家型教师、“大先生式”的教育家型教师、“自助式”的终身学习型教师,智能技术赋能的智慧教师是智能时代卓越教师发展的必然走向[8]。
综上,学者们或基于对卓越教师内涵的理解,或基于对中小学教师的访谈,或基于对中小学教师传记的分析,提炼出了卓越教师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集中于教师的道德素养、学科素养、信息素养、科研素养等方面,对于卓越教师增进自我认识、对于其他教师锚准发展目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然而,这些研究都忽略了一个微观话题——卓越教师的自我心像,也未曾探讨卓越教师的自我心像特征问题。当然,自我心像属于教师教育领域的一个微观话题,关注者较少,成果不多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基于自我判断、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在头脑中无意识形成的关于自身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内在心理图像,反映了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认识,表征着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体验,影响着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态度[9]。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自我与专业实践互动的产物,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关键和外部“诠释”,会在认知后台(潜意识层面)指引着教师在实际场域中的教学行为。因此,本研究试采用WAI技法(WAI Technique)对卓越教师自我心像进行“可视化”处理,旨在探究与发现卓越教师自我心像核心特征,促进卓越教师的自我认知,提高教师教育者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以特级教师代替卓越教师。理由是卓越教师缺乏明确标准,难以准确界定和把握,研究对象选择容易产生异议,特级教师是我国实施的一项卓越教师制度,旨在表彰优秀中小学教师,评选以行政文件为依据,入选者皆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10]。因此,特级教师必然属于卓越教师的范畴,以特级教师为研究对象不会受到读者质疑,得出的结论同样适应于卓越教师群体。
为了得到符合研究条件的研究对象,经由徐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协调,笔者遴选了16位特级教师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性别学段
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
总计
男44109
女12317
总计564116
注:由于研究对象执教学科较为分散,人数也不多,故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学科划分
三、研究方法
教师自我心像是一个内隐性表征结构,是教师在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过程中无意识形成的内在影像,具有模糊、混沌、复杂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教师不自知、不自查,但在有效指导下,可以借助语言描述、图画隐喻、自我挖掘等表征形式,实现由“内隐”到“外显”的转化。
(一)WAI技法
WAI技法又称“二十问”法,源自Kuhn等人的研究[11],是心理学工作者研究个体自我意识与自我观念的常用方法,要求受测者完成20个填空题,每一题都以“我是……”的方式呈现。WAI技法的实质是借助个体的描述,对个体自我进行认识,或者帮助个体自我认识。需要指出的是,自我心像也是个体自我判断、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产物,只不过,这种自我判断、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是个体在具身经验中无意识形成的而已。借助个体的语言输出,通过不同维度的解读,可以完成对个体自我心像的描绘,使之清晰化、形象化、具体化。为了提高调查的效度,笔者带领课题组进行了预调查,请3名特级教师以“我是一名……教师”为句型进行造句。在“我是……”句型中加入“一名”与“教师”,旨在引导教师完成对自身作为教师的认识与体验。结果发现,教师们会不由自主地简化自我挖掘的过程,把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当作简单的填空,由此,产生“我是一名高中教师”“我是一名中年教师”“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等应付性的、表面化的描述,从而影响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挖掘与绘制。为此,课题组把“我是一名……教师”句型中的“一名”两字去掉,并且又增加了一个“省略号”,具体为“我是……教师,……”。此外,调查前增加了沟通环节,向特级教师介绍研究目的,以此得到调查对象的支持,从而提高研究的效度。
(二)编码过程
教师自我心像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依据不同维度,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Vinner(1983)曾将自我心像分为“常驻型心像”和“应时型心像”两类,前者应对多变情境,后者指向常规生活[12]。Fitts(1965)认为自我具有多维结构,可以从外部参照框架(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内部参照框架 (in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以及消极与积极的项目表述 (positively vs negatively worded items)等进行解构。外部参照框架有5种,分别是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内部参照框架有3种,分别是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13]。Shavelson(1976)认为,一般自我分为学业自我和非学业自我,学业自我可以划分为具体学科的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身体自我则属于非学业自我的范畴[14]。基于对上述理论的理解,本研究最终确定从内容、性质与历程3个维度对卓越教师自我描述进行编码。内容维度方面包括身体心像、专业心像、道德心像、文化心像与人格心像;性质维度包括正向自我心像、中性自我心像及负向自我心像;历程维度方面,包括过往自我心像、当下自我心像与未来自我心像。3个维度相辅相成,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展现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核心特征。
1.自我描述内容的编码。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早期具身经验、教育情境以及个人特质在教学场域中经过不断重复形成的一种心智表征形式,在教师专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对教师专业实践起到认知、储存、处理、解释与说明作用,而且需要对专业实践场域的各种活动、关系、方法、情境进行表征,并将其概括为具象化的心理图像。因此,自我心像的构成较为庞杂,这给自我描述内容的编码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教师职业内容较多,如何凝练?二是不同内容间的边界并不明显,如何区分?在编码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描述以外在容貌为主,就划为身体心像范畴;以专业实践为主,就划为专业心像范畴;以伦理道德为主,就划为道德心像范畴;以个性特点为主,就划为人格心像范畴;以文化传承为主,就划为文化心像范畴。如果存在分类困难,由课题组集体讨论决定其最终分类归属。
2.自我描述性质的编码。教师自我心像受到自身专业实践以及专业发展效果的影响,体现了教师的自我价值判断,反映了教师的自我肯定与否定状况。教师自我描述性质的编码较为简单,主要以自我描述中出现的形容词为判断依据。在编码过程中,如果出现“漂亮”“优秀”“热爱”“敬业”“良心”“奉献”“胜任”等积极词汇,就划为正向自我心像范畴;如果出现“丑陋”“邋遢”“厌恶”“嫌弃”“糊弄”“得过且过”等消极词汇,就划为负向自我心像范畴;如果出现“普通”“平凡”“一般”“合格”“中等”等中性词汇,就划为中性自我心像范畴。如果自我描述中没有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没有明显的积极或消极色彩,则划归到中性自我心像范畴。
3.自我描述历程的编码。教师自我心像不仅联结过去经验,而且维系当下、指向未来。认识教师自我心像,应该从教师的经验入手。教师自我描述历程的编码相对简单,主要以自我描述中出现的时间副词为判断依据。在编码过程中,如果出现“以前”“当初”“曾经”等时间副词,就划为过往自我心像范畴;如果出现“现在”“如今”“当下”等时间副词,就划为当下自我心像范畴;如果出现“未来”“将来”“以后”等时间副词,就划为未来自我心像范畴。如果自我描述中没有时间副词,则划归到当下自我心像范畴。
(三)统计分析
对每一位特级教师的20条自我描述进行3次编码,依据上述编码分类原则进行频次统计,并绘制成相关图表。
四、研究结果
研究主要从内容、性质以及历程3个维度对卓越教师自我描述进行统计与分析。
(一)卓越教师自我描述内容维度分析
参照Fitts自我概念外部参照框架,对卓越教师自我描述的内容进行分析,身体心像对应于其生理自我,道德心像对应于其道德自我,人格心像对应于心理自我,专业心像与文化心像对应于社会自我,因为教师表述当中,涉及教师家庭自我的表述较少,故没有对教师家庭自我进行分类与统计,当然,这也与研究方法使用“我是……教师,……”句型有关,限制了教师对于家庭自我的思考与表达。对教师自我描述内容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探究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主要构成。由表2可知,卓越教师关于专业方面的描述最多,共97条;关于道德与人格方面的描述紧随其后,分别为78条与74条;关于文化与身体的描述较少,分别为48条与23条。
(二)卓越教师自我描述性质维度分析
参照了Fitts消极与积极的项目表述,对卓越教师自我描述的性质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有效把握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基本色彩。统计时,主要根据描述自我的形容词性质进行分类。由表3可知,卓越教师对于自身肯定的描述最多,共215条;中性描述次之,共72条;负向描述只有43条。进一步统计发现,在否定描述中,关于文化心像方面的描述最多,关于专业心像的描述次之,关于仪表心像、人格心像的描述极少,没有道德心像方面的否定描述。
表2" 自我描述内容统计一览表
主要维度典型语句频数比例(%)
1.身体描述我是长相普通的教师,谈不上丑,说不上俊237.2
2.专业描述我是重视教师期望的教师,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的启发很大9730.3
3.道德描述我是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如此7824.4
4.人格描述我是乐观型教师,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7423.1
5.文化描述我是全能的幼儿园教师,就像哆啦A梦一样4815
总计/比例320100
表3" 自我描述性质统计一览表
性质典型语句频数比例(%)
肯定描述我是快乐的幼儿园教师,喜欢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21567.2
中性描述我是普通的中学教师,各方面都很一般7222.5
否定描述我是感觉无所适从的教师,对教改有些力不从心3310.3
总计320100
(三)卓越教师自我描述历程维度分析
对卓越教师自我描述的历程进行分析,主要参照了Fitts自我模型内部参照框架。Fitts认为,自我认同与“主体我”类似,是隐私的、内化的自我概念;自我行动与“客体我”类似,是一种外界可观察到的自我;自我满意反映的是理想自我与实际自我之间的差异,每一个自我概念的特性都可以通过这3个内部框架表现出来。分析中,我们把过往描述等同于客体我,当下描述等同于主体我,未来描述等同于理想我与实际我的差异。对于卓越教师自我描述历程进行分析,可以探究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优化方向。由表4可知,卓越教师对于当下的自我描述数量最多,共195条,对于未来的自我描述次之,共66条,对于过往的自我描述最少,共59条。进一步分析发现,关于专业心像、文化心像以及人格心像的未来描述较多,道德心像与仪表心像的未来描述较少。
表4" 自我描述成长历程统计一览表
历程典型语句频数比例(%)
过往描述我是努力前行的教师,尤其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5918.4
当下描述我是对自己比较满意的教师,各方面都说得过去19560.9
未来描述我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教师,希望能在未来把握教育改革方向6620.6
总计320100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卓越教师自我描述内容、性质及历程3个方面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勾勒出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核心特质。
(一)在内容维度方面,卓越教师自我心像强调专业实践,淡化了身体元素
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自我认识、评价与体验的产物,认识、评价与体验的内容都会产生相应的心像。专业心像是教师自我心像的基本内容,主要指教师关于自己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管理实践的心理图像。统计发现,卓越教师关于专业自我的描述存在“两多”现象:一是在所有类型的描述中,关于专业实践的数量最多;二是在负向表述中,关于专业实践的数量最多。这充分说明卓越教师重视专业实践,敬畏专业实践,希望通过专业实践,树立职业信念,寻找自身价值。一些卓越教师这样描述专业实践:“我是课前高度紧张,课中尽情享受,课后重视反思的教师,我特别重视课堂,特别在意上课。”“我是对教学有着执着追求的教师,只要走上讲台,就会和课堂、学生、上课内容融为一体。”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反映了卓越教师对于专业实践的态度与认识,也说明专业实践在卓越教师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身体心像指教师关于自己身体的心理图像[1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身体不单纯是教师的个人私事,更是一个特殊的符号系统,受到教师道德规范与约束,接受社会大众的评价与监督,对受教育者进行教化及规训。例如,“某某老师齐耳短发,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衣服……”“某某老师身着中山装,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有些驼背,给人一种营养不良的感觉…… ”这不仅是对教师仪表的形象描述,也是他者对教师仪表的期望与外铄,正是在他者认同的镜像下,教师逐渐认识、调整、接受、建构了自己的仪表心像。统计发现,卓越教师关于仪表自我的描述存在“两少”现象:一是在所有类型的自我描述中,关于身体的数量最少;二是在指向未来的表述中,关于身体的数量最少。一些特级教师这样看待自己的身体:“我是不太注重穿着打扮的教师,因为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我是长相普通的教师,但这并不影响我的执教能力。”这说明卓越教师能够认识到仪表虽然事关教师形象,但并不决定自身的教学水平,因而关注不多。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对自身仪表要求较高:“我是一名注重形象的教师,毕竟事关师道尊严,并且良好教师仪表是个人修养的一种表现,有助于学生的接纳和认可,从而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二)在性质维度方面,卓越教师自我心像充满积极色彩,带有消极点缀
教师自我心像的性质实质是教师自我心像的情感色彩。教师自我心像的情感色彩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效果是影响教师自我心像情感色彩的首要因素。通常情况下,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效果称心如意的教师,其自我心像一般充满认同、乐观色调;同样,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效果不如人意的教师,其自我心像一般带有否定、悲观色彩。教师自我心像的情感色彩还受教师自身认识、评价态度与方式的影响,对于初任教师而言,即使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效果并不理想,也不一定都会产生否定、消极的自我心像;同样,即使卓越教师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效果令人艳羡,也不一定都会产生肯定、积极的自我心像。此外,学校领导、同事与学生等重要他人的认识与评价也会影响教师自我认识的结果,进而影响教师自我心像的情感色彩。统计发现,卓越教师对于自身肯定的描述最多,这说明卓越教师整体自我心像充满积极色彩,一些描述甚至带有自信与骄傲的成分:“我是乐于奉献的教师,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在孩子身上。”“我是研究型教师,能够检视日常教学生活。”“我是有爱心的教师,我喜欢我的工作、我的学生,我享受工作的过程。”
卓越教师的自我心像充满积极乐观色彩,并不意味着没有消极成分。一些自我描述表现出对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质疑:“我是一名被命运眷顾的教师,虽然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但感觉有些名不副实,还有太多进步空间。”也有一些描述显示出对自身发展愿景的迷茫:“我是悲观型教师,对未来教改充满怀疑与忐忑的复杂心情。”“我是‘教书匠’——灌输型教师,不知道未来的发展之路在哪儿。”还有一些描述反映出对自身文化传承作用的愿望:“我是一名教师,在文化传承中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我应该通过教学活动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些质疑、迷茫与愿望应该引起教师教育者的充分关注,因为它们反映了部分卓越教师专业实践的困境与专业发展的茫然,可以成为教师教育者改进工作的依据。当然,也有一些否定与负向的描述:“我是‘笨鸟先飞’的教师,苦吃了不少,成绩却不理想。”“我是一个迟钝的教师,有些木讷,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能专注于教育教学”“我是不善言辞的教师,课堂上除外。”我们不知道这些自我描述反映的是卓越教师的自谦精神,还是部分卓越教师遇到发展困境时的内心体验,虽然把它们划归为消极性质类别,但并不影响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整体色彩。
(三)在历程维度方面,卓越教师自我心像注重当下体验,心系未来愿景
发展过程固然不能重复,自我心像却可以联结过往,体验当下,指向未来。教师自我心像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自我与实践互动的结果,是教师过往经验的映射,但自我心像的意识与挖掘却只能发生在当下,既不可能是过去,也不可能是未来。换言之,无论是过往的自我心像,还是未来的自我心像,都是相对虚无的,只有借助当下自我心像才可以被认识、被挖掘。统计发现,关于当下的自我描述最多,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卓越教师注重当下体验还说明他们的自我心像能够轻松地解释与说明自身的专业实践,应对专业实践环境。Bardwick认为,个体内心深处都存在一个“舒适范围”,个体感觉舒适与否,取决于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理解、解释程度[16]。“舒适范围”其实就是自我心像发挥作用的重要佐证。外在现实如果能够被自我心像解释与说明,自我心像就无需发生改变。由此,卓越教师也会产生舒适的情感体验:“我是胜任型教师,感觉一切都信手拈来。”“我是努力的教师,一直秉持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工作信念。”这些描述洋溢着卓越教师对于工作游刃有余的自信,以及对于专业发展自我实现的骄傲。
教师愿景是教师关于理想工作实践的图景,植根于教师的理想和信念,体现了教师工作的意义[17]。人们通常认为,未来愿景应该是初任教师的“专利”。作为专业发展的典范,卓越教师应该执着经验,守望荣誉。然而,调查发现,卓越教师同样心系未来愿景。虽然从未来愿景描述的数量上,看不出卓越教师对于未来愿景的渴望,但这也恰恰反映出卓越教师已经在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凡成绩,收获了累累果实。卓越教师心系未来愿景,一方面说明他们具有职业理想与信念,希望通过努力扬长补短,实现专业实践的改善与专业发展的飞跃;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新的要求,作为一种认知表征结构,教师自我心像需要在专业实践中不断丰满与完善,才能满足对于专业实践的解释、说明与指导功能。对此,一些教师深有感触:“我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教师,希望能在未来把握教育改革方向。”“我是善于学习的教师,教师职业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教授是我学习的榜样。”进一步统计发现,卓越教师的发展愿景已经不再局限于教育教学实践,而是指向人格修养、文化传承等更高的追求。
此外,教师自我心像表现出注重道德修养、追求文化传承、执着人格完善的显著特征。道德心像是教师个体基于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认识、评价与体验,在头脑中形成自我道德图示化的表征[18]。统计表明,虽然关于道德修养的描述不多,但全为肯定描述,没有否定描述,只有少数教师对道德修养提出了未来希望,这说明卓越教师对于教师道德极为敏感,具有强烈的维护意识,不允许对教师道德有丝毫的诋毁与亵渎。文化传承在卓越教师自我心像中同样占有一席之地。统计发现,关于文化心像的描述较少,一些卓越教师使用隐喻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身文化使命的理解与憧憬,这说明他们意识到“专业技术人员”的角色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师还应该是社会的良好领导者和社会变迁的引导者,在社会变迁、文化更新及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9]。教师人格虽然不直接影响专业发展与专业实践活动,但也被卓越教师多次提及,尤其是在关于未来愿景的描述中占有一定数量。这表明卓越教师也笃信教师人格的教育力量,希望通过自身的人格修养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理想,影响学生人格塑造。
六、启示
自我心像是教师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状况的总体概括与形象映照,折射了教师自身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原始经验与体验方式,统整了教师的具身意识、理性知识以及情感价值。通过对卓越教师自我心像分析,教师教育者可以真实研判卓越教师专业发展与专业实践现状,寻求卓越教师培训的现实参照与理论依据。
(一)聚焦卓越教师持续发展需求
统计发现,无论是自我描述内容维度的统计,还是性质维度与历程维度的统计,卓越教师对于教师人格、教师道德与教师文化的描述都不具有数量的优势,但从这些描述中却可以发现卓越教师对于人格修养的重视、对于道德境界的敏感、对于文化角色的期望,这说明卓越教师的视界已经突破“教书匠”的结界,上升到“思考者”的境界,重视身为人师的职业价值与社会意义。当教师具有社会理想和教育理想,不仅仅拘于成为一个高级技术员、超级保姆与文化传声筒时,他就可以努力解放自己,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与实践[20]。据此,教师教育者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该聚焦加强人格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与塑造文化角色等方面的主题,注重卓越教师内生动力的激活、专业自觉的唤醒、专业自信的树立、专业自主的实现,满足卓越教师持续发展需求。
(二)重视卓越教师实践知识形成
关注实践、重视实践、敬畏实践是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典型特征。对于教师而言,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基础,形成超越教学经验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学习的终点[21],但实践性知识是经验性的,具有内隐性、缄默性等特点。要想形成实践性知识,教师不仅需要参与专业实践,改进专业实践,还需要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监控专业实践,反思专业实践。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教师教育者可以根据卓越教师的具体情况,巧妙使用他者共情、课堂想象、反思对话、隐喻叙事和具身感知等实践通道,有效促进卓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22]。
(三)助力卓越教师职业形象改善
统计发现,卓越教师对于自身身体关注较少,这说明他们的自我心像淡化了自身身体成分。教师职业形象是社会外铄与教师内塑的结果,卓越教师淡化身体成分势必影响卓越教师职业形象的综合体现。教师职业形象是一个复杂的存在,是在教育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教师人品、学识、能力和仪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给自己和他人的整体印象。卓越教师职业形象不仅关涉卓越教师自身,对于其他教师也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教师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卓越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意义及价值,引导卓越教师重视自身身体、重视自身职业形象。
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以往感觉经验重现后具象化的心智表征或创生,卓越教师的具身经验蕴含着他们成长的困惑与实践的智慧,教育者应该重视卓越教师的具身经验。通过挖掘卓越教师具身经验,助力卓越教师消除成长的困惑,体验成长的幸福,进而改善专业实践,优化自我心像,迈向诗意的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shizhengyaowen/201802/t20180201_287787.html,2018-02.
[2]朱旭东,廖伟,靳伟,刘淼.论卓越教师培训课程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1(08):23-31.
[3]李琼,吴丹丹,李艳玲.中小学卓越教师的关键特征:一项判别分析的发现[J].教育学报,2012(04):89-95.
[4]黄露,刘建银.中小学卓越教师专业特征及成长途径研究——基于37位中小学卓越教师传记的内容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03):99-104.
[5]施雨丹,卢晓中.论卓越教师的素质构成——基于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访谈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09):92-96.
[6]龙宝新.卓越教师的独特素质及其养成之道[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01):90-96,102.
[7]王后雄,李猛.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J].教育科学,2020(06):40-46.
[8]邓祯钰,易凯谕,钟志贤.卓越教师特征画像研究:质性分析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22(05):64-75.
[9]史东芳,高有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中教学意象的模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164-170.
[10]教育部.特级教师评选规定[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neirong/fenlei/sxml_jsgz/jsgz_xzgl/xzgl_zgks/199301/t19930110_81916.html,1993-01.
[11]MH Kuhn,TS Mc Partland.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self-attitude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54(19):68-76.
[12]S.Vinner. Concept definition, Concept Image and the Notion of Fun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3(03):293-305.
[13]C.Ashcraft,WH.Fitts ,“Self-concept change in psychotherapy”[J].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amp; Practice,1964(03):115-118.
[14]R Shavelson,J Hubner,G Stanton ,Self-Concept: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6(03):407.
[15]史攀,等.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20(02):294-304.
[16]Rashid,Tariq.Danger in the Comfort Zone.[J].Approach: The Naval Safety Centers Aviation Magazine,2006(04):20-22.
[17]贺敬雯,饶从满.教师愿景之于教师发展——基于国际教师愿景研究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14(11):54-62.
[18]唐芳贵,岑国桢.大学生德性自我意象演练的教育干预实验[J].心理科学,2012(02):334-339.
[19]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96.
[20]赵光磊,于伟.教育文化研究:走向教育生活与教师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6):3-7.
[21]刘桂辉,侯德娟.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其理性升华[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89-94.
[22]史东芳,李锋.教学意象: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新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7(12):5-9,14.
(责任编辑:刘新才)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and Inspirations of the Excellent Teachers Self-image
QIAN Bing
(Suqian University, Suqian, Jiangsu" 223800,China
)
Abstract: The self-image of teachers is a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nd image portrayal of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uses the WAI technique to analyze the content, nature, and process dimensions of the self description of 16 excellent teachers. It is found that in terms of content, the self image of excellent teachers emphasize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downplays physical elements; In terms of nature, it is full of positive colors with negative embellishments; In terms of journey, pay attention to current experiences and focus on future visions. The work of teacher educators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focusing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eds of excellent teachers, valuing the forma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helping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image of excellent teachers.
Key words:"" excellent teachers; self image; WAI technique; teacher educator; training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