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研究

2024-12-31杨小丽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15期
关键词:自我控制中介作用

摘要:手机成瘾倾向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我国教育发展进程。坚持体育锻炼会提升个体的自我调控能力,对减轻成瘾行为具有良好效果。由此,本研究运用锻炼坚持性问卷、自我控制量表及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综合调查,旨在深入剖析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考察自我控制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坚持性能够显著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体影响机制表现为:体育锻炼对手机成瘾倾向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控制对手机成瘾倾向会产生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坚持性" 自我控制" 手机成瘾倾向" 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8-120-4-ZL

1、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我国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阶段,但有研究表明手机成瘾倾向是21世纪最大的成瘾倾向现象之一。过度使用手机会引发个体的失控行为,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我国教育发展进程。因此,如何缓解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现象,已成为一些学校和相关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

1.1、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

体育锻炼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健身健美、心理智能锻炼活动、娱乐休闲、保健康复为内容,其核心目标在于增强体质,维持与提高个体的生理机能,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锻炼坚持性指的是锻炼者为了达到其锻炼目标,会不断克服困难,并长期持续、自愿参与有规律的身体锻炼的心理特征的倾向。而手机成瘾是指不恰当地使用手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超过正常程度的一种行为表现,是一种非药物成瘾的强迫依赖行为。手机成瘾特征与传统成瘾行为相似,表现为强迫性使用、自我调控能力丧失以及持续进行对个体有害的行为模式。在严重的情况下,这种依赖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理症状,如心悸、头晕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等。根据交互决定理论,个体认知可以作用于行为,行为也可以反作用于认知并进行再塑造。体育锻炼坚持性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可以作用于手机成瘾这一行为。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体更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过度依赖。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智能手机成瘾问题。那么体育锻炼坚持性能否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还有待检验。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体育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1.2、体育锻炼坚持性与自我控制的关系

自我调节理论认为,自我控制是一个基本的心理过程,涉及个体对自身认知、情绪、冲动和行为的调节。而在锻炼过程中,个体需要通过调节体力消耗、情绪波动和注意力集中,以实现锻炼目标,这种自我调节实际上是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实战演练。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的坚持性与自我控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双向关系:一方面,持续的体育锻炼实践可以视为一种自我控制的训练场,通过不断挑战和适应,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得以增强,自我控制水平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反过来又成为体育锻炼坚持性的有力支撑。个体持之以恒地参与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抵抗倦怠、保持动力,从而提升自控力。有研究表明,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自我控制和心理韧性整体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有理由推测体育锻炼坚持性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体育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自我控制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1.3、自我控制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

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驾驭内在冲动与反应的关键技能,涉及中断不适宜思维、调整情感、遏制负面冲动及约束行为。缺乏自我调控能力易导致行为失控、冲动、时间管理失效及成瘾倾向,自我控制是心理健康和成功的核心要素。根据自我控制双系统理论,个体在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在面对诱惑时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提升并抑制冲动行为。由此可见,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可能会抑制个体的手机成瘾倾向。有研究发现,个体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能够预防和减轻网络游戏成瘾。基于现有研究可推测自我控制可以负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自我控制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1.4、体育锻炼坚持性、自我控制和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体育锻炼不仅可促进身体健康,还可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进一步增强个体的自我控制力,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和困难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研究表明,持续的体育锻炼能够锻炼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表现为对锻炼目标的坚持和对内在动机的强化。自我控制作为自我调节的核心要素,在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预防中起着关键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力较弱的个体在面对手机即时满足的诱惑时,往往表现出较低的抵抗力,从而难以有效抵御电子设备的持续干扰。而体育锻炼坚持性的提高,通过增强个体的自律和延迟满足能力,可间接削弱手机成瘾的诱因。手机成瘾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新型心理问题,与过度依赖数字设备紧密相连,尤其在大学生阶段,由于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社交压力的双重影响,手机成瘾现象尤为显著。自我控制是否还能够在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需要探讨。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4: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以体育锻炼坚持性为自变量,自我控制为中介变量,手机成瘾倾向为因变量的中介模型,如图1。深入分析体育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并探讨自我控制在两者关系中是否存在显著中介作用。通过这一研究,以期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面向云南省高校学生发放了574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38份,有效回收率为93.73%,能够用于检验包含体育锻炼、自我控制和手机成瘾倾向三个变量的模型。在有效被试里,男生297名,占总人数比例的55.2%,女生241名,占总人数比例的44.8%。其中本科生有473人,专科生61人,研究生及以上4人,87.9%的学生为本科生。问卷调查经学生本人知情同意,调查对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2.2、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①体育锻炼坚持性问卷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福建师范大学王深团队精心设计的“体育锻炼坚持性量表”来评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该量表包含14个具体项目,运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评分范围从“完全不相符”(1分)至“完全相符”(5分)。总分数的高低直接反映体育锻炼持续性的强弱,总分越高个体的体育锻炼持续性越强。在此次数据收集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Alpha系数达到0.963,显示出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②自我控制量表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Tangney(2004)编制、后经谭树华等人(2008)修订的“自我控制量表”来评估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该量表由19个题目组成,通过李克特5点量表法,让被试从“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进行评分。其中,量表的第1、5、11、14题为反向计分题,即选择这些题目的高分项代表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总分的高低,我们能够判断个体的自我控制水平,其中总分越高,表示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差。在本次数据采集中,该量表表现出较高的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72。

③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本研究选用了熊婕等人编制的“手机成瘾量表(MTAPS)”作为评估工具,该量表包含16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从1(表示“非常不符”)到5(表示“非常符合”)进行评分。通过对被试的总分进行分析,总分较高的,表示个体具有较高的手机成瘾倾向。在本次调查中,该量表表现出较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52。

(2)统计方法。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6.0版本,对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进行信度分析检验量表的可信度;再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对体育锻炼坚持性、自我控制、手机成瘾倾向进行数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Hayes编制的PROCESS 4.0版本宏程序检验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并验证自我控制是否在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3、研究结果

3.1、控制变量的T检验与方差分析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坚持性、手机成瘾倾向以及自我控制的各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如表1所示,对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在体育锻炼坚持性方面,男生的平均值为4.05,女生的平均值为3.65,男生的体育锻炼坚持性较女生强,男女生锻炼坚持性的平均值均大于3.5,说明整体的锻炼坚持性较强。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男生的平均值为2.24,女生的平均值为2.35,平均分高的个体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男生的自我控制较女生强。在手机成瘾倾向方面男生的平均值为2.50,女生的平均值为2.71,男生的手机成瘾倾向较女生强。不同性别在体育锻炼坚持性和自我控制变量的T检验P值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准。表示调研对象的体育锻炼坚持性和手机成瘾倾向因为性别不同而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在自我控制变量的T检验P值大于0.05,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调研对象的自我控制能力不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

3.2、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均分在3.03-4.71,自我控制均分在1.51-3.07,手机成瘾倾向均分在1.83-3.35,表明体育锻炼坚持性较高,自我控制有所差异,部分存在手机成瘾风险。同时,对调研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坚持性、手机成瘾倾向和自我控制三个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值为-0.325,说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量越高他们的手机成瘾倾向就越低;体育锻炼坚持性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值为-0.329,说明体育锻炼坚持性变量得分量越高自我控制变量得分就越低,自我控制能力也越强。自我控制与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值为0.713,自我控制变量得分越高手机成瘾倾向变量的得分也越高,表明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越差,手机成瘾倾向越高。以上结果表明可以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3.3、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进一步探讨体育锻炼坚持性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内在作用机制。本研究运用Hayes编制的PROCESS宏程序中的Model4对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通过Bootstrap重复抽样5000次,并计算中介作用的95%置信区间,若区间内没有0,则代表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显著;若区间内包含0,则代表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如表3所示,在控制性别、学历的前提下,分析自我控制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由于自我控制量表高分项代表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体育锻炼坚持性对自我控制(β=-0.30,P<0.01)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体育锻炼坚持性对手机成瘾倾向(β=-0.28,P<0.01)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当体育锻炼坚持性与自我控制同时预测手机成瘾倾向时,体育锻炼坚持性(β=-0.08,P<0.01)对手机成瘾倾向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控制(β=0.67,P<0.01)对手机成瘾倾向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如表4所示,采用Bootstrap法进一步检验大学生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倾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坚持性→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手机成瘾倾向、体育锻炼坚持性→手机成瘾倾向路径95%置信区间都不包含“0”,表明该模型的中介效应显著。为了了解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间的关系,继而对该模型中体育锻炼坚持性→手机成瘾倾向和体育锻炼坚持性→自我控制→手机成瘾倾向两条路径进行中介效应的分析。由上表可知,在体育锻炼坚持性→自我控制→手机成瘾倾向路径中,间接效应值为-0.2034,占总效应的73%,说明自我控制中介效应解释了手机成瘾倾向73%的方差变异。在体育锻炼坚持性→手机成瘾倾向路径中,体育锻炼坚持性直接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影响,该模型的直接效应值为-0.0769,占总效应的27%。两条路径的95%置信区间都不包含“0”,说明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模型成立。

4、讨论

4.1、体育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分析

为了系统地分析体育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以体育锻炼坚持性为自变量,手机成瘾倾向为因变量,自我控制为潜在的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与分析。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自我控制量表的评分逻辑为:受测者得分越高,则代表其自我控制能力越弱。体育锻炼坚持性量表的评分则呈现正向关系,即得分越高,则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持续性越强。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评分同样呈现正向关系,高分者则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手机成瘾倾向。这些评分逻辑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提供了重要依据。据数据统计,体育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体育锻炼坚持性对自我控制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控制与手机成瘾倾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假设1、2、3成立。交互决定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可作用于行为,体育锻炼坚持性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可以作用于手机成瘾这一行为。自我调节理论认为,自我控制是一个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锻炼过程中,个体需要通过调节体力消耗、情绪波动和注意力集中,以实现锻炼目标,这种自我调节实际上是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实战演练。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的坚持性与自我控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双向关系。体育锻炼会对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产生负向影响。在临床心理学中,体育活动对心理疾病、瘾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已被广泛认可,有实验证明,通过体育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锻炼坚持性,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具有降低作用,与先前研究相符。

4.2、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分析

在本研究假设模型中,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不仅说明了体育锻炼坚持性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还会通过个体随之上升的自我控制能力间接降低手机成瘾倾向。路径关系为:体育锻炼坚持性→自我控制→手机成瘾倾向,假设4成立。动机理论认为,任何行为的发生都受到动机的驱使,满足着个体的某种心理需求。体育锻炼坚持性高的个体,自我调节能力会更强。有研究发现,自我控制水平越高,网络成瘾程度越低,吸烟过失越少。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科学的锻炼计划和自我调节训练,有效地提升体育锻炼的坚持性,从而实现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也证明了体育锻炼坚持性能够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体育锻炼坚持性能够直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上升,从而降低他们的手机成瘾倾向,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坚持性与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也证实了前人的观点。

5、结论

本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坚持性水平越高,手机成瘾倾向的水平越低;自我控制水平越高,手机成瘾倾向水平越低;自我控制对体育锻炼坚持性和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冀红,万青青,陆晓静,等.面向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与建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引发的政策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21(04).

[2]Shambare R,Rugimbana R,Zhowa T.Are mobile phones the 21st century addiction[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2,6(2).

[3]李丽,梅松丽,牛志民,等.大学生孤独感和睡眠质量的关系:智能手机成瘾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2).

[4]席玉宝.体育锻炼概念及其方法系统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1).

[5]王深,刘一平,谷春强.业余体育团队凝聚力对成员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机制:有调节的两层中介模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03).

[6]任玉嘉,李梦龙,吉彬彬,等.青少年手机成瘾与冲动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03).

[7]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魏忠凤.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关系: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的链式中介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05).

基金项目: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科学研究项目(20249JK13)。

作者简介:杨小丽(1996-),女,重庆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猜你喜欢

自我控制中介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
动机调控对成人英语学习成绩的作用研究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可信
不同媒体下感知价值对品牌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