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体育视域下高校田径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12-31赵云龙赵峰孙楚宁
摘要:智慧体育是指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来提升体育运动的效率、安全性和观赏性的一种体育发展范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体育已经成为推动体育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高校田径领域,智慧体育的运用提升了教学训练的科学性和效率,也为高校田径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思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基于智慧体育的视域下对高校体育田径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以及解决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智能体育能够提升高校田径教学质量、促进高校田径科学选材、丰富高校教学手段。但是也存在资源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单一等实然困境。智慧体育在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优势突出,未来的研究中,一线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前智慧体育发展的优势,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高校田径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智慧体育" 高校田径" 高质量发展" 实然困境" 应然路向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8-193-3-ZL
1、前言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加快体育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体育的创新发展思路,并首次针对体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诚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体育作为体育产业的新型领域,通过运用智能设备、传感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运动员的身体数据、比赛数据和训练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和比赛策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做出更科学的决策。“芝草无根,醴泉无源”,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发展更高水平的智慧体育将成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课题、新重点。
高校田径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对于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专业化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落后、教学资源匮乏、安全性低等堵点和痛点,严重阻碍了我国田径事业后备人才的高质量供给,因此推动更高水平的高校田径发展成为现实所迫、当务之急、必然之选。基于此,本文通过探究智慧体育推动高校田径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向,以期对我国高校田径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力争为我国田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动能。
2、智能体育与高校田径高质量发展
2.1、智能体育概述
通过分析整合现有文献得出智慧体育概念如下:智慧体育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传统体育运动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体育发展范式。通过运用智能设备、传感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采集、分析、处理运动员的生理数据、运动轨迹等信息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和比赛策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为运动员提供科学化的训练指导和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
2.2、高校田径高质量发展
高校田径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证学生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加强科研和竞赛工作等措施,推动高校田径运动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要实现高校田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高校田径教学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优化课程设置。高校田径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设置,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新兴田径项目的介绍和实践,如跨栏、撑杆跳高、掷铁饼等。同时,应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地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良好的训练环境;
(3)提升教学质量。高校田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案。同时,应加强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加强科研与竞赛工作。高校田径教学应注重科研与竞赛工作的结合,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提升学校的田径竞技水平和科研实力。同时,应积极组织校内外田径比赛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和展示平台,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建设高校田径体育文化。高校田径运动不仅是体育教育的一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弘扬体育精神,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同时,应积极推广田径运动知识和文化,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文化素养。
2.3、智能体育赋能高校田径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首先,智能体育能够助力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智能体育技术可以实现对运动员训练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教练提供精准的反馈和指导。教练可以根据数据反馈,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使训练更加科学化和个性化。同时,智能体育技术还可以为运动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制订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供运动营养建议等,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增强训练效果;
其次,智能体育技术为高校田径科学选材提供数据支撑。智能体育技术可以通过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为教练提供科学的选材依据。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分析,可以建立运动员的个人数据库,为运动员的长期发展提供数据支持。这种科学的选材方式不仅可以提高选材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可以降低选材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例如,河北省在选材过程中采用“智能选材育才系统”对运动员进行测试评估,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实时数据录用,还可以实现运动项目选材指标的实时监测,涵盖运动员的各阶段成绩,可以做到测试数据实时查看、历史数据随时查看,为高校运动员个性化培养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最后,智能体育技术为高校田径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教学手段。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模拟各种训练场景和比赛环境,为运动员提供更加真实和生动的训练体验。同时,线上教学资源的丰富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3、智慧体育视域下高校田径高质量发展的实然困境
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作为全面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突显,然而在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田径运动作为基础性、综合性最强的运动项目之一,却面对着诸多实然困境。
3.1、资源投入不足阻滞高校田径事业发展
高校田径运动作为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近年来却面临着资源投入不足的困境。这一问题不仅制约了高校田径运动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高校场地设施供给不足。高校田径场地设施是支撑田径运动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资金紧张和资源分配不均,很多高校的田径场地设施简陋,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跑道破损、器材陈旧,使得运动员在训练中难以发挥最佳水平,这样的场地条件不仅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也制约了高校田径运动的整体发展;
其次,经费短缺也是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一个瓶颈。高校田径队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拨款和赞助,但这些经费往往无法满足队伍的日常训练和比赛需求。由于经费紧张,高校田径队往往无法为运动员提供足够的营养补助、医疗保障和比赛奖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和比赛表现。
3.2、师资力量薄弱阻滞高校田径健康发展
优秀的教练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运动员在技术上和体能上取得突破。然而,在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中,高校田径除了一些专业性的体育院校外,在大多数的高校中田径运动并非其重点发展项目,因此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往往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许多高校的田径教练多为兼职或者非专业人士,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指导经验,难以提供高质量的田径教学安排,这导致了运动员在训练中难以获得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其次,大多数田径项目的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学方式和理念都相对古板单一,难以适应新时代田径运动的发展需求,且教师平时忙于教学和训练任务,缺少调研学习的机会,进而影响教学训练质量;
最后,招聘机制不完善,在高校招聘过程中更注重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忽视其专业背景和实际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没办法保证。
3.3、教学内容单一阻滞高校田径健康发展
高校田径运动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竞技水平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在田径教学内容上却显得相对单一,这一问题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田径运动在校园内的普及与推广。
首先,高校田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传统的竞技项目,如短跑、长跑、跳远、跳高等。这些项目固然是田径运动的核心,但过于单一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降低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多样性,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当前高校田径教学普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以讲解、示范为主的传输式教学,过于重视技术动作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高校田径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较为单一。在田径运动训练中,需要制定系统化的教学知识,为高校运动员搭建坚实的知识网络,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运动技能的教授。然而现有高校田径运动训练开展的实际过程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和训练,缺乏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全面培养。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而单一的田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真正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4、智慧体育视域下高校田径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路向
4.1、从“单一”到“丰富”:拓宽高校田径资源投入渠道
首先,政府部门是教育资源投入的核心主体,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于高校田径事业的财政拨款力度,为高校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也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贷款优惠等方式对高校田径资源投入进行间接扶持,与此同时要加强高校田径教育项目的审批与监管,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确保项目能够取得预期成果。这有助于缓解高校在田径设施建设、器材购置、教练员培训等方面的资金压力,进一步提高高校田径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其次,鼓励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合作。高校可以积极寻求与市场力量的合作,共同依托社会场地建设校级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企业部门发挥资金支持、器材设备等资源优势,高校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高校田径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最后,建立激励机制。政府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在田径教学和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高校、教练和运动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于高校田径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于田径教育的认同,这有助于激发高校、教练和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参与田径运动的热情和动力。
4.2、从“传统”到“智慧”:科技助力高校田径教学方式智慧化
首先,高校部门应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如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搭建智能教学平台,平台整合了海量的田径教学视频、教案、课件等优质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随时下载使用。同时,平台还提供了在线直播、互动问答等功能,使得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增强教学效果。通过智能教学平台,教师们能够接触到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田径比赛场景,让学生们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比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让他们能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模拟比赛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技术动作和比赛策略,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引入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用于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运动数据。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表现,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等指标,并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能状况和训练效果,从而订制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训练方案,实现因材施教。
5、结论与展望
智能体育作为体育产业的新兴领域,为高校田径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拥抱智能体育的发展潮流,加强智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智能体育应用能力、推动智能体育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等多途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推动,智能体育将会在高校田径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高校田径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晓静.高校田径运动中“五位一体”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4,14(08).
[2]徐杉.基于智慧体育背景下小学田径高质量发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22).
[3]钟杼灵,金光辉.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虚拟智慧平台构建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4,14(06).
[4]杨洁,侯光定.“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体育教学的改进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4,14(07).
[5]任杨.高校田径体育赛事中的风险探究与预防[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4).
[6]张亚辉.我国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36).
[7]卞文昆.高校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优化策略研究[J].田径,2023(11).
作者简介:赵云龙(1987-),男,讲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通讯作者:孙楚宁(1989-),女,硕士研究生学位,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