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
2017-01-16杜中华
杜中华
摘要: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于人形成良好的个性极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幼儿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幼儿期正是产生形成自我控制的重要时期。本文综述了幼儿自我控制的三个方面:(1)自我控制的发展;(2)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3)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幼儿自我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自我控制;培养
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的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于人形成良好的个性极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幼儿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人格品质的发展。
一、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
掌握控制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幼儿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总体而言,幼儿的皮层兴奋机能相对于抑制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外部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易冲动,他们本身对事物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常常是因为成人的要求,为了获得奖励或逃避惩罚,或是为了自己可以获得好处而产生或抑制某种行为。
2.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过度阶段:此阶段幼儿逐渐由权威人士或同伴压力形成的外在力量的控制向内在规则或道德力量的控制转化。如果放任自己的行为就会导致自我批评或内疚感,从而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
3.自我控制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已经不再需要外界的压力,他们已经形成了内部的准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判断来形成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够自己监控自己的行为,并通过自身的调控而克服自己内心的冲动,表现适宜行为。
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平衡的过程,自我意识、自我强化是幼儿人格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而这些品质的形成既有幼儿自身发展的因素,也离不开教育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首先,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神经系统与言语机能的成熟。不少研究者的研究证明,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这个个体自我控制的形成和发展,大脑皮质抑制机能的成熟是幼儿调节和控制自身的生理前提。除了神经系统的成熟外,言语调节是幼儿自我控制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幼儿不能控制冲动是与其还不能用自我言语指令来抑制自己的行为有关。
其次,不同的气质类型。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不少研究发现,气质中的抑制性、冲动性、注意时间的长短等与幼儿的自我控制表现水平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相对来说,粘液质的人最善于克制自己,自我控制能力强,而胆汁质的人则多冲动、好斗、易激动。
有了一定的生理前提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外界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了,父母控制模式对幼儿自我控制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一直被心理学界所关注。不同的父母控制模式形成了幼儿不同的自我控制特征:一般父母要求低的儿童有高攻击性特征,父母要求高的儿童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另外在要求过高,父母控制过严的情况下,儿童会出现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控制特征,同样不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根据幼儿自身发展以及当前家庭教育的一些特点,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成人可以有针对性地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教育。
第一、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例如,只有当幼儿认识到欺负小朋友是不良行为时,他才会不打人;只有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行为时,他才会去帮助小伙伴。所以应当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实现他对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
第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首先,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生下来头一年是维持生命的关键时期,如果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爱护,他会感到安全,就会相信周围的一切,信心十足地迈出自主的第一步。其次,促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两三岁的儿童自我开始分化,他开始强烈地要求自己做事。例如,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摆积木等,虽然他们做的不好,却总是那样做。成人应当支持幼儿的这种独立意识,保护他们的主动性,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条件。
第三、让幼儿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多给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父母的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利。幼儿一方面需要成人的照顾、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自己的思想、价值取向。而父母往往过低估计幼儿的能力,觉得他小,于是不顾幼儿的愿望而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幼儿就学会习惯依赖于成人。所以,家长应当多留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
第四、经常开展趣味游戏活动。趣味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例如,玩“乌龟驮物”游戏,实验要求幼儿趴在地上,将枕头放在背上,然后开始向前爬,爬到终点用手触摸小凳子腿儿,再往回爬,爬到起点线,用手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操作各种玩具,逐渐将在趣味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转化为主体意识,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习惯,由他控到自控,逐渐形成自控能力。
第五、成人加强对幼儿的指导。幼儿不善于自觉地组织自己的活动,这需要成人在要求幼儿去完成具有一定困难的任务时,成人应该帮助和指导他们的活动,向他们提出具体、详细、明确的活动要求及行为规则,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此外,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例如,要求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后就会形成有了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训练幼儿良好的自控行为,对他们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对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刘金花;庞美云: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自陈表编制,心理科学,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