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替罪羊” 机制对《封神演义》中伯邑考之死的考察

2024-06-28侯钰

今古文创 2024年21期
关键词:封神演义替罪羊

【摘要】法国人类学家、文学评论家勒内·基拉尔在对大量文学文本进行研究后提出“替罪羊”机制,认为当社会秩序倾向于坍塌时群体暴力会驱使人们寻找带有特殊受害者标记的一人,将其作为“替罪羊”进行献祭。通过献祭,危机解除、社会秩序回归,“替罪羊”和暴力都被神圣化。伯邑考的死因扑朔迷离,《封神演义》将伯邑考塑造为替父受刑、德才兼备的忠臣孝子。基于基拉尔的“替罪羊”机制对《封神演义》中伯邑考之死进行分析会发现,伯邑考被周文王、周武王和作者多次献祭,文本却将暴力转嫁给商纣王。接下来,伯邑考以被刻画成完人、死后成为兔子、受封“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的形式完成了“祭牲与成神”这一过程,《封神演义》中对伯邑考之死的设定是对“替罪羊”机制的一次变形。

【关键词】勒内·基拉尔;替罪羊;封神演义;伯邑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1-0091-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1.027

各类文献对周文王长子伯邑考之死的记载不尽相同,如《史记·管蔡世家》记载伯邑考由于不够贤能而被舍弃,《帝王世纪》记录伯邑考被剁成肉酱献给商纣王,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正是采取了这种说法。现当代学者考据《墨子》《后汉书》后提出另一种说法:伯邑考是被周文王杀掉并献给商纣王的。

《封神演义》为何让伯邑考受醢刑而死?勒内·基拉尔从原始人的祭牲习俗出发构建了“替罪羊”的文学人类学机制,在他的理论中,神话本身就是一种迫害文本。相较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构建起的暴力机制,中国神话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替罪羊”机制下考察伯邑考的悲剧命运,会发现伯邑考经历了从被献祭到成神的过程。

一、“替罪羊”机制与伯邑考身世之谜

在勒内·基拉尔构建的“替罪羊”机制中,“替罪羊”会经历从祭牲到成神的过程,整个过程结束后危机得到平息,社会秩序重新回归,祭牲中的暴力色彩被清洗。基拉尔认为神话中的“替罪羊”机制比其他文本都运行得更快,回顾历史上对伯邑考之死的不同说法,方能对中国神话《封神演义》中伯邑考的结局进行更进一步研究。

(一)“替罪羊”机制中的祭牲与成神

模仿欲望理论是基拉尔构建“替罪羊”机制的基石,也是基拉尔认为人际冲突的本质。人类的欲望来源于欲望主体对欲望介体的模仿,欲望介体对欲望主体来说是超越的存在,比起主体,介体有更大的优势甚至正当性去占据欲望客体,由此就构成主体和介体的竞争关系。在模仿中,介体完满的神性传递到主体,主体和介体的差异渐渐变小,文化危机就此凸显。

无法共享的欲望客体、身份差异的消失使危机升级从而影响社会秩序,促生群体寻找“替罪羊”的献祭需求。在考察大量暗含“替罪羊”机制的文献后,勒内·基拉尔总结得出四种迫害范式:社会的普遍失序、将灾难原因指向潜在嫌疑人、嫌疑人身带异常标志和暴力本身。“在一个定论为迫害的文献中并存着好几种定式。它不需要存在所有定式,其中三类就足够了,甚至经常是两类。” ①被迫害范式选中的“替罪羊”被大众献祭,大众通过消灭或驱逐受难者来控制社会危机。勒内·基拉尔以俄狄浦斯神话为例证明了“所有神话根植于真实的暴力上,以反对真实的受难者。” ②

祭牲与成神两个环节在“替罪羊”机制中缺一不可。基拉尔对替罪羊的双重内涵总结道:“一方面,人们将他看作一个可怜的、可鄙视的甚至有罪的人,他受到各种嘲笑、辱骂,当然还遭受暴力;另一方面,人们在他周边树立起一种近乎宗教性的崇拜,他在一种宗教崇拜中扮演主要角色” ③。暴力的负面色彩通过神圣化献祭行为和“替罪羊”的形式被清洗,而迫害者不会认领献祭的功勋,只会表示“替罪羊”的魔力迫使他们动手。“替罪羊”通过自我牺牲换回和谐社会秩序,彻底清洗整个机制中的暴力色彩。最终,“替罪羊”化身为灾难化解者,完成了从祭牲到成神的转变。

(二)历史对伯邑考之死的不同说法

考察伯邑考之死必须先考证周代王位继承制度。根据《史记》记载,商朝前期继承主流仍然是传子,立嫡立长是继承制度的发展方向。④按照司马迁对周先王顺序的记载,除了季历以外其余都是长子继位。这里便涉及周朝建国之前两次违背立嫡立长原则的情况,一是周太王古公亶父舍泰伯仲雍立季历,二是周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 ⑤,后者便涉及对伯邑考生平的考证。

泰伯、仲雍奔荆蛮、文身断发的故事发展到后期衍生出“三让”一说,至于故事的真实性却有待考证。不同于周太王立幼故事的丰满,周文王立幼缺乏完整的说明。“文王舍伯邑考” ⑥的说法最迟在汉代早期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缺失了伯邑考本人的反应,由此便延伸出关于伯邑考下落的许多说法。《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周文王十个嫡子中“唯发、旦贤……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至于伯邑考的下落,司马迁只写到“伯邑考既已前卒矣”且“其后不知所封”。

但若不把伯邑考去向说清楚,周文王便始终可能面对不遵守继承制度的质疑。伯邑考受醢刑死于纣王之手一说最早见于魏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该说法通过话本小说在唐朝之后广为流传,但被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大部分历史学家所拒斥。在现代学者这里,他们追溯到《墨子》《管子》《韩非子》等书对上古食长宜弟的风俗的记录提出了伯邑考另一种死法——被周文王所杀并献给纣王食用。⑦一方面,杀死长子是为了保证其弟不早夭;另一方面,杀死长子并“解而食之”其弟的继承权才能完全不受威胁。从周部落弃首子的习俗和已有的记载来看,周部落确有可能存在杀首子的风俗,若是长子味道鲜美还会被其父上供给君主,因此有学者认为伯邑考实为被周文王所杀并献给商纣王食用。⑧

二、《封神演义》中被献祭的伯邑考与暴力转嫁

《封神演义》为伯邑考选择的结局是被纣王囚于殷并剁成肉饼为其父所食。基于基拉尔“替罪羊”机制对伯邑考之死进行考察会发现,伯邑考在《封神演义》文本中有两次较为明显的被献祭经历,而在创作过程中,伯邑考被作者第三次献祭。

(一)被周文王献祭的伯邑考与暴力转嫁

本来“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的朝歌,因商纣王进香惹得四海荒芜、生民失业,商纣王面临着“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 ⑨的结局。天子失德、天灾频发、社会动乱,迫害范式促生献祭需求。

伯邑考身为早夭的嫡子,或许生来便病弱甚至可能有隐疾。⑩为了使杀子食子、去长立幼的可能无损于周文王“仁德四布,信义素著” ?的形象,伯邑考之死必须要被合理美化。加之历史缺乏明确记载,伯邑考成了绝佳的祭牲人选。《封神演义》将暴力情节转嫁到纣王身上使之杀害伯邑考的直接凶手,伯邑考一死姬发便能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小说文本对周武王的“罪”进行了第一次转嫁,伯邑考成了暴力的承受者。

而在文本中,周文王之罪并没有完全被洗刷干净。“知先天神数,善晓吉凶”的周文王酒后失言推动伯邑考入朝歌寻父并招致杀身之祸,明知肉饼是由伯邑考做成的却为了自保“连食三饼” ?,虽情有可原但毕竟难以让人接受。《封神演义》为了能将周文王的“罪”洗刷得更干净,不仅描写了周文王食子后内心的悲痛,还为周文王添加了这样一段心路历程:“我儿生在西岐,绝于朝歌,不听父言,遭此横祸。圣人不食子肉,我为父不得已而咬者,乃从权之计。” ?这段独白便彻底撇清了周文王和伯邑考之死的关系。

不同于基拉尔“替罪羊”机制中受迫害者必须是大众认为引发社会失序的元凶,周文王可能杀子食子的现实使得小说必须要妥善处理伯邑考才不会给周王朝建立稳固政权埋下隐患。伯邑考成了由商纣王行刑以完善周文王圣人形象的“完美受害者”,这便是“替罪羊”机制在《封神演义》中的变形。

(二)被周武王献祭的伯邑考与暴力转嫁

基拉尔虽然强调差异对个体成为祭品的重要作用,但也认为如果献祭危机没有导致社会差异完全消失,王室贵族因其高于其他社会成员的地位往往会对社会危机负责从而成为替罪羊的最优人选。?《封神演义》中的伯邑考是德才兼具的嫡长子,但在史料中,他却是“不贤”的王位继承人。不管伯邑考的“不贤”是由于其品性还是早夭的身体特质,当商纣王暴虐统治导致天下失序时伯邑考已经是潜在的替罪羊,既是为混乱负责也是给后来的主角——周武王让位。

《封神演义》中周朝王位充当了伯邑考和周武王两兄弟的欲望客体,周武王继承王位需要说明其合理性。虽然董仲舒在历史叙事时有意混淆泰伯二人与伯邑考的经历,暗指伯邑考有主动退位让贤之意,这使得周文王可以用“病一人而不病天下”“圣人行权”来自我修饰,却无益于周武王的形象塑造,只有说明周武王继承王位是迫不得已才能洗刷周武王对王位潜在的欲望。虽然伯邑考之死并非由周武王直接造成,但周武王却是上古“杀长宜弟”风俗的潜在既得利益者,《封神演义》将伯邑考的死归结于纣王的残暴,更进一步消除了读者对周武王进行苛责的可能性。

武王之另一“罪”在以臣叛君。《封神演义》深受民间话本《武王伐纣书》影响,后者突破了儒家的伦理规范,而《封神演义》却是孕育于儒家思想中的神魔小说,周文王死前反复叮嘱周武王“纵天子不德,亦不得造次妄为,以成臣弑君之名” ?,至死都遵从君臣之道。《封神演义》中武王是在姜太公和散宜生一再以“救民于水火”为由上书谏言后才勉强同意起兵,而在此之前伯邑考之死却是最先引起周朝臣子反叛情绪的源头。在南宫适“今公子无辜而受屠戮,痛心切骨,君臣之义已绝,纲常之分俱乖”的带动下“众文武切齿咬牙”,即使散宜生加以反对要斩南将军,也不是因为南将军的反叛意图,而是因为南宫适众人“一勇无谋”,会“先陷主公于不义而死” ?。兄长之死加上“救民于水火”,于私于公武王已有足够的理由以臣叛君,伯邑考的牺牲成了武王行“不义”之事的“正义”之由。

(三)被作者献祭的伯邑考与暴力转嫁

《封神演义》创作于明神宗欲立皇三子为太子而引起群臣反对的“国本之争”时期,“国本之争”升级成为党派之争后,内外动乱的现实情况和《封神演义》颇为相似。在周武王继承王位一事众说纷纭的历史情况和现实“国本之争”的双重作用下,《封神演义》的作者必须要对周武王继承王位的过程进行谨慎勾画。既要坚持立嫡立长的第一原则,又要说明周武王继承王位的形势必然性,作者通过设立伯邑考为救父而死的结局巧妙回避了周武王继承权和现实党争的矛盾。在作者构建伯邑考的命运时,伯邑考再次成了维持秩序的献祭品。

三、“成神”的伯邑考

“替罪羊”机制的本质就在于将群体暴力转移至一人身上从而化解社会危机导致的群体暴力欲望。危机化解后,迫害者不会归功于自己而是归功于献祭者,替罪羊既是导致暴力的元凶也是化解暴力的英雄,兼具邪恶与神圣两种品质。经过多次暴力转嫁后被献祭的伯邑考在《封神演义》中分别以德才兼备嫡长子形象、化为传统文化中象征祥瑞的兔子、受封紫微大帝的形式“成神”,进一步完满了替罪羊机制,也成就了他人命运。

(一)作为德才兼备嫡长子的伯邑考

不同于史料中面目模糊的伯邑考,后世流传的故事不断完善伯邑考的形象,《封神演义》对伯邑考形象的塑造可谓是尽善尽美。伯邑考初登场便是周文王临行前对伯邑考进行嘱托,从嘱托的内容来看,伯邑考是代政的最佳人选,伯邑考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治国理政能力。周文王反复嘱托伯邑考“切不可差人来接我”,并表示“只你弟兄和睦,孤亦无虑” ?,说明周文王最担心的只是伯邑考因救父心切乱了章法,而对伯邑考理政能力展现了充分的信任。

伯邑考为父陈冤的主要情节将他忠臣孝子、琴艺绝佳的君子形象进一步树立起来。《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伯邑考进贡赎罪”载,伯邑考刚出现在朝歌,便收到比干“以手相扶”、纣王“不胜感动,乃赐邑考平身”的待遇,妲己对伯邑考的初印象是“丰姿都雅,目秀眉清,唇红齿白,言语温柔”并对伯邑考产生了兴趣,这些评价都侧面反映出伯邑考的高洁。在弹琴的情节中,伯邑考的琴技“音韵悠扬”,“令人尘襟顿爽”,抚琴时面对妲己的引诱,“心如铁石,若坚钢,眼不旁观”。面对妲己一再威逼利诱,伯邑考经历了从“宁受万刃之诛”到“只得把忠言直谏,就死甘心”的心理转变。神话对伯邑考形象进行了美学处理,伯邑考在《封神演义》中成了琴技绝佳、风神俊朗、“忠名常在,孝节永存”的完人,神圣的替罪羊就此被创造出来。

(二)化为白兔的伯邑考

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内涵,其内涵转嫁到伯邑考身上。食子肉的周文王在悲痛之下连吐三块肉羹,肉饼“生出四足,长上两耳”,变成“三个兔儿走了”,周文王也随之疾愈。?晋代《博物志》记载兔子“望月而孕,自吐其子” ?,“兔子”和“吐子”便联系起来,周文王所吐三兔既对应他吃下的三个肉饼,也对应着伯邑考三魂化为三只兔子。

中国的兔文化具有深厚的政治历史内容,自先秦起就有将白兔和天下兴亡或个人荣辱联系起来的现象。?《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 ?,周朝以前兔就具有吉祥的寓意。而据史料记载,地方诸侯、异域番邦会以白兔作为贡品上贡中原王朝,民间百姓在发现白兔后也会上报朝廷。?周文王吐子化为兔既说明了周文王的君王德政使天降祥瑞,也暗示了在宿命论浓厚的《封神演义》中小邦周取代大殷商事业会在天佑下顺利进行。

古代白兔还跟孝行有关。《后汉书·蔡邕传》记载了蔡邕的孝行使野兔驯服的故事,《太平御览》记载了方储孝行吸引白兔到来,《宋史·杨大异传》记载了杨大异孝行吸引白芝、白乌和白兔到来的故事。古人相信孝子贤孙的言行可以收获祥瑞以示表彰,伯邑考的三魂化为白兔是以神化他的形式对他孝行进行表彰。

(三)受封“紫微大帝”的伯邑考

替罪羊的自我牺牲换回群体的安定,牺牲和暴力都被赋予了神圣性,这在神话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封神演义》中伯邑考的“成神”除了完美形象和“化兔”的隐喻以外,还以“封神”的形式直接展现,伯邑考最终受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紫微大帝在道教文化中是一位极其重要的神灵,宋代以后“北极紫微大帝”成为地位仅次于“三清”和玉皇大帝的道教大神。“神有尊卑,死有先后”,伯邑考所受封的神位掌管天、地、水三界。北极紫微大帝还对应着人间的皇权,北极星象征人间的天子,北极星和附近群星的关系相当于天子和众诸侯的关系,北辰居其中而不动,天子亦是最尊贵的存在。紫微垣对应人间天子的宫室,古代观察紫微垣区的变动便可知皇室宫廷的变动。不同于司马迁对伯邑考命运“其后不知所封”的简短介绍,神话中伯邑考受封的“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在神仙体系中和对应的人间角色都尊贵至极,对其进行追封神位是对他失去本应有的帝位的补偿?,这也完善了“替罪羊”机制的最后一环——成神。

四、结论

勒内·基拉尔认为神话本身就是一种迫害文本,神话的隐蔽性使替罪羊机制在神话中运行得比在普通文本中更快,没有被认出是替罪羊的受害者成了最完美的替罪羊。基拉尔的替罪羊机制构建在他对西方文本的分析上,虽然中国神话的文化背景与西方神话迥异,却同样包含着替罪羊机制。分析《封神演义》对伯邑考角色的塑造和命运的搭建可知,伯邑考经历了从被献祭到成神的过程,符合基拉尔对替罪羊的基本定义,这是基于中国神话文本和文化背景特殊性对基拉尔替罪羊机制的变形。总体来说,基拉尔替罪羊理论为中国神话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大量中国神话文本中都含有替罪羊机制并有待进一步发掘。

注释:

①②(法)勒内·基拉尔:《替罪羊》,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8页,第29页。

③(法)勒内·基拉尔:《祭牲与成神:初民社会的秩序》,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版,第142页。

④盖明:《周代继承制的再辨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⑤(西汉)司马迁:《史记》第5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563页。

⑥⑩劉子立:《伯邑考故事源流略考——兼論中國早期歷史叙事的生成》,《文史》2016年第2期。

⑦⑧刘洪涛:《文王食长子伯邑考事考——兼考瞽瞍欲杀舜事》,《殷都学刊》2018年第1期。

⑨???????(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天地出版社2019年版,第2页至第4页,第8页,第112页,第115页,第165页,第113页,第56页,第125页。

?张凝,李永平:《“替罪羊”与献祭危机——勒内·吉拉尔替罪受害者机制的内在逻辑寻踪》,《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李振球:《兔在民间——中国民间兔的文化内涵及造型》,《美术研究》1999年第2期。

?季力加:《兔年话兔》,《民间文化》1999年第1期。

??罗招武:《伯邑考之死探析》,《红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黄交军、李国英:《兔隈明处弄精神:〈说文解字〉兔文化意识谫论》,《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年第11期。

参考文献:

[1](法)勒内·基拉尔.替罪羊[M].冯寿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2](法)勒内·基拉尔.祭牲与成神:初民社会的秩序[M].周莽译.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22.

[3](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M].成都:天地出版社,

2019.

[4]许勤超.欲望竞争与替罪羊——勒内·吉拉尔与莎士比亚的对话[J].国外文学,2020,(02).

[5]张凝,李永平.“替罪羊”与献祭危机——勒内·吉拉尔替罪受害者机制的内在逻辑寻踪[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03).

[6]陈婧婷.勒内·吉拉尔暴力理论下乔峰的悲剧命运探析[J].今古文创,2020,(10).

[7]郭骐瑶.勒内·基拉尔的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22.

[8]孙博.吉拉尔替罪羊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经典文学文本研究[D].西南大学,2020.

[9]杨朝明.周先王继承制度研究[J].文史哲,1999,(05).

[10]程曦.试论周代继承礼制及其春秋时期实践[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1(02).

[11]杨朝明.近人商周继承制度研究之检讨[J].管子学刊,1996,(02).

[12]盖明.周代继承制的再辨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13]骆承烈.周公行三辨[J].东岳论丛,1983,(04).

[14]魏衍华.周公悌德思想研究[J].唐都学刊,2017,

33(04).

[15]刘子立.伯邑考故事源流略考——兼论中国早期历史叙事的生成[J].文史,2016,(02).

[16]罗招武.伯邑考之死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8,

16(03).

[17]刘洪涛.文王食长子伯邑考事考——兼考瞽瞍欲杀舜事[J].殷都学刊,2018,39(01).

[18]周彤.“国本之争”与晚明统治中的权力争斗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19]黄交军,李国英.兔隈明处弄精神:《说文解字》兔文化意识谫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42(11).

[20]季力加.兔年话兔[J].民间文化,1999,(01).

[21]崔雪茹,尹倩.《封神演义》中的道教思想探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01).

[22]刘莉.道教文化中的北辰与北帝[J].河北学刊,

2010,30(03).

[23]时玲玲.北极紫微大帝神格与图像演变研究[J].美术大观,2019,(06).

[24]中国紫禁城学会编.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七辑)[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侯钰,女,汉族,四川德阳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宗教学。

猜你喜欢

封神演义替罪羊
非药品不是假货的代名词,更不是竞争混乱的替罪羊,这个企业要为动保乱象发声
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替罪羊
原野奇谈(十)局中局里的替罪羊
《封神演义》中的坐骑形象及其对《山海经》的借鉴
《封神演义》中的是非问句
《封神演义》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封神演义》的人本主义思想倾向
《封神演义》连环画阅读交流课实录与评析
替罪牛
一个乐于寻找替罪羊的民族是幼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