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废话文学” 的生成机制及传播效应

2024-06-28王艺瑾

今古文创 2024年21期
关键词:生成机制

【摘要】“废话文学”是网络空间中一种新兴的网络流行语。它多活跃于哔哩哔哩、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生成方式主要有基因型、重复强调型、前后矛盾型、逻辑一致型四种。传播媒介的助推、“废话文学”的语用功能及语言模因的强势性是其传播的主要动因。这种语用表达方式能够增强话语的修辞效果、加强交际双方的互动性,但又对准确的话语解码、和谐的语言生态产生消极影响。

【关键词】语言模因论;“废话文学”;生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1-013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1.039

新媒体时代,人们的语言生活日趋丰富多彩,网络语域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加多元化。“废话文学”是在网络语域中滋生的一种新型的网络流行语文体。它多出现于B站、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以“超常规”的表达形式,简单、幽默、出其不意的语言风格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目前,学者从语言学变异、语用学关联理论、人际修辞等视角对“废话文学”的类型、特点、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而“废话文学”的内在生成机制,社会效果是什么样的?本文主要从语言模因论的视角对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的阐释。

一、语言模因论

Meme(模因)一词源自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Dawkins在该书中就进化的属性(nture ofevolution)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进化并非完全受物种所驱使,也非完全受个体组织所驱使,进化更多的是复制因子带来的结果。所谓复制因子,指的是宇宙间任何可以拷贝的物体。文化也会像生物一样进化,Dawkins便将这种使得文化得以进化的复制因子,即基因的文化对等物,称之为“模因”。[1]5语言是模因传播的最得力工具,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通过语言传播而生成的模因现象就是语言模因。语言模因是携带模因宿主意图,借助语言结构,以重复或类推的方式反复不断传播的信息表征。[1]9语言模因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在语境的作用下,语言模因被触发,然后经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不断被模仿、复制,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表征内容。[2]如“内卷”本是一个学术名词,以一种潜在模因形式存在,直到“边骑车边看电脑”的“清华卷王”等热门词语登上热搜后,引起“模因宿主”的注意。经过他们的心理加工变为自身可感知的有形体,然后借助各种媒介表达出来,逐渐获得更多网民的接受和认同,再被不断复制、传播[2],成为网络流行语。从“废话文学”的语言特点及形成过程来看,它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形式。当这种新兴的语言表达形式(模因)出现以后,网民(模因宿主)产生联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复制、加工、传播,短时间内在互联网流行起来,呈现语言模因的多产性和复制的忠实性特征。

二、“废话文学”的生成机制

(一)“废话文学”的生成来源

1.哔哩哔哩①。B站是一个集视频内容创作和分享于一体的网络视频平台,是中国年轻人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视频分享平台。其网络语域具有独特的社区文化,以悬浮于视频上方的实时评论为主要呈现形态,不仅实现了网友与视频创作者的隔空互动,也滋生了众多网络流行语和流行梗。“废话文学”最早来源于B站中视频发布者“那就叫王师傅吧”所发视频弹幕中的弹幕中的一条留言:“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种新奇的表达方式被模因宿主所接受、认同,并逐渐被模仿、复制、疯狂传播。

2.微博。微博是一款为大众提供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的大型信息分享和社交平台,凭借其短、快、新的特点迎合了新时代下碎片化传播的需求,产生了很多热词和热梗。#废话文学#话题在微博有2.2万讨论量,6249.3万阅读量②。

网友为了满足认同感和心理需求,在发表微博内容时用“XXXXX+#废话文学#”或者“#废话文学#+XXXXX”模板发布内容。如:“感觉上班好累啊 应该是上班累的#废话文学#”“听说经常呆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人会晒得很黑。#废话文学#”“#废话文学#上一次自拍,还是在上一次”。附加“废话文学”话题的分享方式被其他网友关注所关注,并成为一种强势“语言模因”,随之扩散。

3.微信。微信是2022年腾讯公司出台的一款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软件。凭借其出色的信息传播功能为人们提供了多元沟通体验,开启了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时代。即时交流是微信主要的一个功能,人们通过线上聊天框传递并接收信息。“废话文学”这种语言表达形式多出现在网友聊天对话框和朋友圈中。如:“天呐,明天有早八,意味着明天早上八点就要去上课了。”“但凡你说话有点道理,也不至于一点道理都没有。”“这么晚还没睡的人,应该还没睡吧。”微信用户既是“废话文学”模因宿主,同时也是其模因的传播者,他们利用“废话文学”所具有的“戏谑性”和“娱乐性”特点增加语言表达的修辞效果。

(二)“废话文学”的生成方式

模因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通过复制和传播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何自然将模因传播的类型分为基因型传播和表现型传播。本文通过对“废话文学”语料的整理,认为“废话文学”具有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生成模式。

1.基因型生成模式。基因型生成模式是指内容和形式不加创造的被完整复制,只要语境符合,便可直接复制传递模因。“废话文学”中的某些句子已经固定为语言模因,模因宿主在不同的语境下,根据表意的需要,可直接“拿”去使用。如:

①你搁这搁这呢。(B站)

②上一次自拍还是在上一次。(微博)

例①中,当有人做了不靠谱的事情或者发表了一些无厘头的言论时,对方会用该句来回复对方,既为对方保留了面子,不至于尴尬,平添了一丝戏谑性。例②在微博平台很常见,网友发布微博内容时通常会直接使用该句“废话文学”。

2.表现型生成模式。“废话文学”属于表现型中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模式,它是指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改变,但是内容却为另外的词语所取代并产生了全新的意义,它也是近年最热门的网络流行语的重要诞生和传播方式。[2]45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变换不同的语境,使用“旧瓶新酒”或“移花接木”的方式传播不同的内容。从搜集到的语料发现,“废话文学”有几种固定复制模式,模因宿主根据表意需要,能动地对表现内容做改动。

(1)重复强调型

重复强调型模式通过词语、句子的重复或同物异名的方式再次强调所说内容,语义上重复冗余。如:

④“味道怎么样?”“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儿。”(微博)

⑤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具体什么情况还得看情况。(微博)

⑥B站上有一则点击率特别高的视频,标题为《可以耽误大家半分钟时间么?》,视频内容为:“不好意思,可以耽误大家半分钟吗?从小家里很穷,没有过过生日,今天是12月16号,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就是想耽误大家半分钟。”(B站)

以上三例都属于典型的重复强调式“废话文学”。当说话者处于词穷状态为了缓解尴尬时会选择使用“重复强调型”来救场,实质并没有输出有效信息。另外一种情况是说话者故意对话语进行赘述达到戏谑滑稽的表达效果。例⑥中,当听话人对说话人者产生了同情并想要为其表达生日祝福时,说话者话锋一转,表明今天并不是自己的生日。瞬间让听话人的心理期待化为泡影,打破了预期,令双方的会话充满趣味性。

(2)前后矛盾型

前后矛盾型生成模式是前后句中包含有相反、对立的词语。后者对前者进行了完全否定,语义重心落在后者。例如:

⑦好是好,就是有点烂。(B站)

⑧挺帅的,但就是有点丑。(微博)

⑨据我所知,我一无所知。(微博)

“好”和“烂”、“帅”和“丑”、“知”和“不知”都为对立相反的词语。以上三例后句对前句进行了完全否定,打破了正常的话语使用习惯。这种不符合语法规范、陌生化的表述方式达到了幽默、出人意料的语言表达效果。由此在网民的不断模仿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带来多样化的信息表征。

(3)逻辑一致型

逻辑一致型生成模式是指前后两句话在逻辑上具有应然关系,根据前半句推出后半句,但推理出来的内容却是人们已经知道的常识,这种语言模因的表达形式具有出人意料,令人发笑的表达效果。

⑩没猜错的话,那我一定是猜对了。(B站)

?这个人没死的话,那他一定还活着。(B站)

?据研究,每呼吸60秒,就减少一分钟的寿命。(B站)

上述三例都是模因宿主利用前后关键信息在逻辑上具有一致型推理出来的。“对”和“错”、“死”和“活”是互补反义词,为不说自明的常识。模因宿主将常识性的道理表述出来,产生了一种无用且荒谬的表达效果。同理,60秒和一分钟是等量关系,是大众广为熟知的常识。“废话文学”模因宿主通过这种无用且滑稽的表达形式进行广泛地类推和传播。当这种模式固定下来以后,其他模因宿主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实际交际需要,进行创造性的类推与传播。

三、“废话文学”的传播动因

(一)“废话文学”语用功能的体现

在会话过程中,模因宿主通过使用“废话文学”实现多种语用功能。反预期功能是“废话文学”最为显著的一个功能。听话人在听到偏离预期的话语后产生心理落差,不禁发笑。这种反预期话语拉近了会话双方的距离,成为聊天过程中的一剂调味品。如:“三人行,必有三人。”此外,模因宿主在使用“废话文学”表达形式的过程中,通过部分违背合作原则实现幽默、缓和聊天氛围感的表达效果。如:一位大学生在开学第一课上作自我介绍:“家人们,今天是我开学第一天来上课,那么就说明了这是我这学期上的第一次课。”(B站)该句话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看似信息量很大,实则没有传达更多的内容。但是这种诙谐的表达形式缓解了陌生同学们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和紧张感;活跃了班级氛围,增进了和同学们的亲切感。

(二)传播媒介的助推

语言模因需要借助媒介助推扩散。B站、微博、微信等网络交互平台正是助推“废话文学”传播的媒介和载体。“废话文学”滋生于网络,由模因宿主创造出来,又进一步借助于网络空间进行传播扩散。B站成熟完善的弹幕机制使网友均能实时观看其他网友地评论,为“废话文学”模因传播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网友们借助微博平台上引用#废话文学#话题频繁互动、传播;微信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交互软件,网民通过使用“废话文学”这种表达形式,增加话语的诙谐感,并借助其表情包增进交际双方交流的体验感。此外,新闻媒体、公众号也会在推送新闻事件时使用“废话文学”这一表达方式吸引广大网民的注意力。

(三)语言模因强势性的凸显

模因按照其传播力度可以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强势模因是指复制的保真度高、被复制的机会多、传播的范围广、存活的时间长的模因。[1]23“废话文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复制性,属于强势语言模因。前文已经指出“废话文学”具有重复强调型、前后矛盾型、逻辑一致型等本体结构,这些结构简单易模仿且具有新颖性,是其频繁复制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如:“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原句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出自《增广贤文》。经改编后的“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形式简单易模仿套用,朗朗上口,具备较好的语言模因潜质,属于强势性语言模因。因此,网友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领会,广泛运用到各类语境中,扩大“废话文学”的影响力。

四、“废话文学”的传播效应

(一)正面效应

1.增强语言表达的修辞效果。语言模因的强势传播离不开其修辞手法产生的修辞效果。一般来说,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模因总是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进入“宿主”的记忆空间,产生较深的印象,进而能在更广泛的人群里快速传播。[1]81“废话文学”增强语言表达的修辞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达时尚。某些语言模因在形成过程中,往往脱离了语境的束缚,把原本是和甲语境的结构挪到乙语境,使语言浸染时代气息,变得时髦起来。语言越时髦,越新潮,人们就越愿意模仿。[1]35“废话文学”突破常规,奇特新颖的表达模式一出现,人们纷纷模仿复制,“废话文学”成为人们彰显自我个性的象征。二是传递幽默。“废话文学”往往表现为心理预期和实际结果不相符,能在不同的语境下恰到好处地产生幽默、失谐的表达效果,调和聊天氛围,增进彼此间的亲密关系。

2.增进话语双方的互动性。“废话文学”在传播的过程中根据语境即兴而发,凭借其“超常规”、陌生化的表达方式赢得众多网友的喜爱,获得广泛复制和流传。当网友在互动平台中利用“废话文学”的表达方式发表言论时可获得众多回复、点赞和转发,这种共鸣和回响使得他们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在此基础上,模因宿主再次利用“废话文学”表达形式宣泄情感,在互动交流中寻找共鸣,得到身份和价值的认同。

(二)负面效应

1.增加语言解码的难度。“废话文学”作为网络流行语圈群内部的某种“社交暗语”,其较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语义重复,无新内容输出,这无疑给读者语言解码设置了障碍,导致不熟悉“废话文学”诞生来源和表达方式的人们解码不顺利,无法获取准确的信息。冗余的话语不仅使听话者在理解层面增加难度,而且在内容的获取上也没到达到预期的效果,增加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

2.影响语言生态的和谐发展。长期使用“废话”将造成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亵渎和误解,与主流文化相背离,也会对现有的语言模式形成一定的冲击。[3]“废话文学”创作门槛低,在词语运用和句式表达上没有严格的规范,随意性强。如:“恭喜你被我恭喜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具体什么情况还要看具体情况。”词语的简单重复就可构成一句“废话文学”。有些模因宿主随意改编传统古诗词达到戏谑的表达效果。如:“三人行,必有三人。”长此以往,人们在无内涵无逻辑性话语的影响下,逻辑思辨能力减弱、表达能力降低,最终扰乱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态系统。

五、结语

“废话文学”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它主要通过基因型、重复强调型、前后矛盾型、逻辑一致型传播扩散。“废话文学”出其不意的语言表达方式给会话过程增添了趣味性,符合当下年轻人追求新颖表达方式的特征。但与此同时,“废话文学”的广泛传播也会给人们带来语言匮乏、思维能力降低等负面影响。因此,网民需加强自身在语言规范和语言使用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对语言运用的要求。政府和网络平台也应进行适当的引导,联手治理无意义信息的泛滥,充分发挥“废话文学”积极作用,共同营造优质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

注释:

①中文全称:哔哩哔哩,是一个内容创作与分享的视频网站。英文全称:BiliBili,本文简称B站。

②数据来自新浪微博:https://m.s.weibo.com/vtopic/detail_new?click_from=searchpc&q=%23%E5%BA%9F%E8%AF%9D%E6%96%87%E5%AD%A6%23,2023年10月24日。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10.

[2]郭玉梅.新媒体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生成传播机

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142-

144.

[3]许高勇,孙志杰,罗林丽.以“废”交友:“废话文学”的社会表征与理性审视[J].青年记者,2023,(04):41-43.

作者简介:

王艺瑾,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猜你喜欢

生成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
警察腐败生成机制及防治对策研究
试论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的内在生成
刑事犯罪现场的大学生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情感催生权威:小学教师权威的生成机制探索
资本下乡真的能促进“三农”发展吗?
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生成机制研究
神奇婚姻故事深层叙事程式探析
模糊性:教育政策复杂运行的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