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融合研究

2024-06-12宋媛

求知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五育并举小学体育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不应局限于对学生技能、学识的培养,更需要对学生的素质、思维、观念进行培养。“五育并举”是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合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其培养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人才。因此,基于“五育并举”理念,对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合德育的教育方法展开研究,以解决当前阶段小学体育与德育融合的实际问题,提升融合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五育并举”;小学体育;德育;融合教学

作者简介:宋媛(1975—),女,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區西站小学。

现代教育体系中,落实“五育并举”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体育是“五育”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中渗透德育是为了同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道德素养,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感悟体育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为确保体育、德育的融合效果,学校应结合“五育并举”要求,优化体育教学设计,合理利用德育素材,构建完善的融合教学体系。

一、“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目的及必要性

(一)“五育并举”的时代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五育并举”是新时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新趋势,有着不可忽视的时代价值。第一,“五育并举”理念的实施能够使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立场,自觉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重任。第二,扎实推进“五育并举”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积极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内容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提升青少年的素质和本领,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1]。第三,“五育并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搭建教育实践平台,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砺意志、训练思维、锤炼能力,培养责任感、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全面增强综合素质。

(二)“五育并举”的现实意义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其核心与“五育并举”理念一致,需要学校落实融合教育。“五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每一个“育”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功能上是独立的,且各有侧重,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是一种教育理念,是针对“五育”融合、实践的行动观念,对新时代教师和学生具有引导、定向作用。“五育并举”同样可看作一种教学策略,可解决传统教育中“五育不全”“五育失衡”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只有坚持“五育并举”理念,才能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学生,使学生成长为有原则、有道德、讲文明、懂礼貌、能力强的新时代青年[2]。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目的

第一,培养学生体育道德观念。在小学体育中渗透德育旨在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念,形成规则意识,能够在遵守规则的同时明辨是非,养成公平诚信的品质。小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德育内容时,一方面可以意识到自律、遵守规则、诚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意识到集体生活中团结、尊重他人、公平公正的重要性。

第二,培养学生意志力。意志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灵支柱,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可以让学生勇敢、坚毅地面对生活困境,形成抗打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必要性

“五育并举”背景下,将体育与德育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协作意识、集体意识。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外部环境很容易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直接影响,而实施融合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消极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3]。另外,体育实践项目具有竞技性特征,需要学生融入集体中参与项目,德育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领悟体育精神、体育观念,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二、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中未能充分融入德育

德育与体育融合是“五育并举”的根本要求,但目前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学校不重视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没有认识到“五育并举”的价值等问题。一些教师虽然能够客观看待德育和体育的融合,但由于自身能力、教学经验有限,导致融合教育的深度不足,德育内容选择不当,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呈现德育内容的方式较为单一,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教学设计方案渗透德育内容,主要通过口头宣教、课堂引导干预的方式进行德育。这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难以真正地转变学生思维,对学生道德观念进行培养[4]。

(三)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评价体系尚未完善

德育评价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体育课堂设计的关键。不重视德育评价、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会影响教师的课堂反思行为,导致教师无法掌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以及“五育并举”背景下学生的教育需求,难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服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对学生个性化特点认识不足

不同阶段的学生性格、认知存在差异,只有掌握学生个性化特征,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策略。但一些体育教师在渗透德育内容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特点。不同学生的德育需求不同,教师应采用“集体+个体”的德育渗透方式,不能仅限于口头教育、集中教育。

三、“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融入德育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深度实施融合教育

为在“五育并举”背景下有效融合体育和德育内容,教师、学校需要转变观念,科学规划融合课程。第一,要消除对体育课堂的占用现象,按时开展体育活动。第二,要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整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比如,体育活动要求学生遵守规则、纪律,教师借助这些德育资源启发、引导学生,能够让学生形成团队协作、遵守纪律、顽强拼搏的意识[5]。教师可在体育课堂上讲述体育赛事中优秀运动员的事迹,使学生感知其体育精神、道德素养、运动能力,学会严于律己,调整自身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第三,教师应从体育教学的细节入手,深层次地实施德育工作。比如,教师应在学生领取、使用、整理、归还体育器材的过程中,告知学生要爱惜公共物品,对于主动保护公物、整理器材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二)创新教学方法,多形式渗透德育内容

教师应改变口头宣教的德育渗透方法,创新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展现形式,用趣味游戏、情境、新技术渗透德育内容。小学生的好奇心重,对世界的探索欲、求知欲较强,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时,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用体育游戏、互动情境、体育竞赛改善教学氛围,有效地传递德育内容[6]。

第一,设计体育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道德教育。以“粘人”游戏为例,游戏规则是班级里的所有人手拉手围成圈,松开手后两人或三人紧贴组成一个小组,其中一组需要追逐其他组,贴到任意一组同学的左面或右面,之后调换角色,继续游戏。这一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练习躲、跑、闪、藏这些动作,还能够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坚持奋斗的品质,营造友爱、互助的氛围,提升德育渗透效果。

第二,用多媒体创设体育故事情境,播放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纪录片,使学生直观感受体育运动员不畏艰难、刻苦奋斗的精神,感受拼搏后胜利的喜悦,以此培养学生勇敢无畏、吃苦耐劳、坚持不放弃的精神品质。

第三,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体育精神。教师可组织接力赛、足球赛、篮球赛等,让学生在竞赛中感知竞争、团结、坚持的重要性。比如,在篮球赛中,教师在讲解比赛规则期间,应引导学生尊重对手,关注同伴之间的配合,感受竞赛的氛围和竞赛胜利的成就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第四,体育教师还应发挥榜样力量,在体育课上以身作则,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尊重学生,展示自身的良好品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学生会主动学习教师的优良品质、行为习惯,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三)健全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德育效果

教师还需健全体育课堂中的德育评价机制,科学评估德育实施效果。“五育并举”背景下,体育教学中德育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评价等内容。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对教师行为、语言的评价,学生评价要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德育干预效果,教学评价则主要针对体育和德育融合效果、德育方案设计、体育教学设计等内容[7]。

第一,教师应结合“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总结体育、德育融合价值,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定期评估体育课中德育实施的结果,并通过教学反思、课堂反馈整理德育教学思路,调整体育教学方案。

第二,教师应耐心引导学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灵活调整德育内容。比如,在通过“跳山羊”项目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意志力时,一些学生会存在畏惧心理。教师需结合学生兴趣,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用《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构建体育故事情境,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

第三,教师应定期实施教学评价,总结体育课上德育渗透的实际问题,根据问题调整德育方案。比如,为活跃体育课堂氛围,教师可在前半节课讲授足球技巧,后半节课组织“足球友谊赛”,让部分学生参赛,剩余学生组建啦啦队,为比赛学生加油,以此点燃学生的活动热情,让学生逐渐产生班级荣誉意识,同时学会公平竞争、团队合作。

(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特征

在小学体育中渗透德育需坚持差异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由于不同学生的性格、价值观以及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其德育需求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渗透德育时应尊重各个班级、各个学生的差异,践行“因材施教”原则,确保德育内容的针对性[8-9]。

教师应根据学生参与情况、具体表现总结学生兴趣偏好,分析学生性格特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比如,对于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喜欢自我表现的学生,教师可组织团队协作方面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引导其和其他同学建立合作关系,认识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基于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体育教师要按照学生个性、兴趣点组织各类体育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相关问题,避免喧宾夺主、过度干预,以此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成长为不同领域的社会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是“五育并举”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础工作。为确保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效果,教师应转变观念,深度融合体育课程和德育资源,积极创新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活动形式,丰富课堂内容,重视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系统的融合机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德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小青,何执渝.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以体促德”的实践探究[J].辽宁教育,2023

(19):87-89.

[2]王建营.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体育方法研究

[J].吉林教育,2023(28):82-84.

[3]朱娟.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德育渗透路径分析[J].学苑教育,2023(26):67-69.

[4]阮志强.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教育,2023(16):92-93.

[5]张崇曦.小学体育教学德育融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23):109-110.

[6]廖凤琳,王凤.“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创新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33):72-74.

[7]刘凯.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3(16):83-85.

[8]张珮琪.“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变革的实践研究[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二).广州:广东教育学会,2022:6.

[9]徐阿明.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谈小学体育素质教育[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2智慧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2:3.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五育并举小学体育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