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辅导员新媒体运用创新性研究
2024-06-06王玥焦晶李靖文
王玥 焦晶 李靖文
[摘要]为了提高高校辅导员对新媒体的创新应用能力及水平,更好地适应“三全育人”理念要求,进行本文研究。基于对新媒体运用在实现“三全育人”中作用的分析,思考当前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性策略建议。研究发现,通过运用新媒体,可推动“三全育人”目标的更好达成,拓展新媒体矩阵,促进精准互动与学生参与,不过目前,高校辅导员对新媒体的运用存在新媒体内容建设不足、载体单一、运作模式简单传统、素养相对欠缺的问题,应加强内容建设、构建立体化平台、创新运作模式、加强队伍培养。本文研究可发挥出对辅导员持续学习与实践的呼吁作用,使新媒体成为服务人才培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辅导员;新媒体;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5.033
信息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为高校教育提供新的平台和手段,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高校辅导员有必要深化认识,创新性地运用新媒体为“三全育人”服务。当前,在内容建设、媒介选择与运作模式上,高校辅导员对新媒体的运用还存在一定问题,不仅制约新媒体作用的发挥,亦不利于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教育工作开展[1]。本文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引起对辅导员新媒体能力建设的重视,以使新媒体真正成为服务人才培养的有效平台。
一、新媒体运用在实现“三全育人”中的作用
(一)推动“三全育人”目標的更好达成
新媒体的内容策划和平台优势对“三全育人”目标的更好达成具有推动作用。新媒体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内容展示平台,使得教育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例如,辅导员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结合互动性强的社交媒体特点,发布涵盖情感教育、技能培养、价值观塑造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这种形式的多样性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偏好[2]。新媒体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也为辅导员提供了宝贵的教育决策支持,如通过分析学生在平台上的行为数据,辅导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教育方案,这些均有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更好与更快实现。
(二)拓展新媒体矩阵,响应“三全育人”创新要求
“三全育人”既要巩固优势、扩大影响,更要破立并举、善于创新,而运用新媒体,进行新媒体矩阵拓展,正是对“三全育人”创新要求的响应,有利于多元化互动与传播的实现,其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新媒体平台,能够有效结合各种媒介的特点,为高校辅导员提供多样化的互动和传播手段。多平台联动的策略不仅能够扩大教育内容的传播范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效果。新媒体矩阵的拓展还会对内容的定制化和个性化进行考虑,辅导员可以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特性和使用习惯,设计和发布适合各个平台特点的教育内容。
(三)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促进精准互动与学生参与
“三全育人”强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促进精准互动和提高学生参与度,这恰恰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实现,新媒体的优化运用在此过程中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在线行为和反馈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辅导员精准定位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内容推送的相关性和有效性,还可以帮助辅导员实时调整教育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变化和需求。新媒体平台的创新运用强调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和参与渠道,基于这一驱动,辅导员会进行各种互动形式的设计和实施,如在线问答、虚拟研讨会、互动式网课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这种多元化的互动形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还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正是对“三全育人”要求的有效迎合。
二、“三全教育”理念下高校辅导员新媒体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内容建设不足
目前,较多高校在进行新媒体内容建设之时,对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显现出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系统性、深度性与专业性的缺陷上。高校辅导员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教育时,受到综合性知识体系构建的挑战,这直接影响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种缺陷导致新媒体上的教育内容无法全面满足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三方面的发展需求,使得知识的传播显得零散和片面。由于缺乏深度和专业性,这也限制了学生在特定学科或技能领域进行深入学习的可能性,削弱了新媒体在促进学生专业素养提升上的效果[3]。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未来学科发展的理解,而且削弱了新媒体在引领学术潮流、培养创新思维方面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全育人”目标的达成。
(二)新媒体载体单一
在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在新媒体应用上存在载体单一的问题。目前,一些辅导员过分依赖于传统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忽视了其他具有潜力的新媒体载体,如专业学术社交网络和在线学习平台。这种单一的新媒体载体使用不仅限制了教育内容传播的广度和多样性,而且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此外,单一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如过分偏重文字和图片,而忽视视频、音频等更具吸引力和直观性的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效果和学生的内容吸收度。这种做法与“三全育人”目标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不符,影响了新媒体在促进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素质教育方面的有效性。
(三)新媒体运作模式简单传统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实施中,部分高校辅导员在新媒体的运作模式上仍然沿用简单且传统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尽管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平台,一些辅导员仍然坚持使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忽视了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特征。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而非积极参与和互动,从而削弱了信息的吸引力和互动效果。“三全育人”目标强调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然而,简单传统的新媒体运作模式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限制了学生参与度和教育内容的深度。
(四)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相对欠缺
辅导员对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无法熟练运用新媒体工具和平台进行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和教育传播。具体表现为无法独立制作微课、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内容,也不会运用数据分析等技术指导教育决策。辅导员对新媒体运作规律和特点的理解不够,如对算法推荐、内容传播、用户互动等机制认知粗浅,无法有效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服务教学。辅导员对新媒体安全法规和内容规范缺乏了解,存在违规运营和传播有害信息的风险,这不利于新媒体在学生教育中的健康应用。辅导员对新兴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认知局限,未将其有效融入教学设计,这制约了新媒体手段的创新与升级。总体而言,辅导员新媒体素养亟待提高,需要通过培训、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其在新媒体教育应用方面的专业能力。
三、“三全教育”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创新性运用新媒体的策略建议
(一)加强新媒体内容建设,服务“三全育人”
丰富内容形式,实现知识传播、技能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有机融合,辅导员可以运用微课视频、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任务锻炼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既讲授系统化知识,又加强批判性思维养成,还可以设置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技能。例如设计一个有关当前社会热点话题的系列讨论,先通过微课视频介绍相关概念知识,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案例材料开展角色扮演和观点交锋,最后设置基于该话题的微电影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微电影作品。这种形式的融合,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机统一。辅导员应及时关注科技、社会等领域的最新进展,挑选适合学生学习的前沿话题和动态,组织专题讨论会、沙龙等活动进行传播与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前沿科技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其学习最新知识和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立体化平台,拓展新媒体矩阵
识别并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和优势。例如,利用微博、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快速信息传播和公共讨论;通过微信、Facebook等社交网络平台进行更为私密和个性化的交流;利用YouTube、Bilibili等视频平台发布教育内容和互动直播;通过博客和在线论坛深入探讨专业话题;甚至利用TikTok、Instagram等流行平台吸引年轻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平台都有其独特的受众群体和传播方式,辅导员需要根据平台特性和学生偏好,合理安排互动方式。辅导员应利用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来优化新媒体矩阵,包括对用户行为、偏好和反馈进行跟踪分析,以便不断调整内容策略和交互设计,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传递和学生参与的最大化。为实现资源共享和跨平台协同,辅导员应构建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整合不同平台的资源和数据,实现内容的一体化管理和跨平台协同。
(三)创新运作模式,推行精准互动传播
辅导员应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以实现对学生需求的精准洞察。涉及对学生在线行为、反馈和学习成效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例如,通过分析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数据,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话题,进而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育活动和讨论。为提高传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辅导员应开发定制化的教育内容,意味着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例如,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如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四)加强队伍培养,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
开設专门的新媒体培训课程,覆盖从基础的媒体知识到高级的内容制作和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不仅应包含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如工作坊、实践项目等,使辅导员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新媒体工具的运用。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参与线上线下的专业发展和交流活动。例如,组织辅导员参加新媒体应用相关的研讨会、工作坊、网络课程等,以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媒体趋势、技术和应用案例,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建议建立辅导员之间的互助学习网络,通过这种方式,辅导员相互分享经验、讨论问题,并协同解决在新媒体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协作网络不仅有助于知识和经验的传递,也能促进团队内部的创新和改进。
四、结语
本文分析当前辅导员新媒体建设无法满足“三全育人”需求的原因,提出完善建议。总体看,辅导员应提高新媒体运用的系统性、多元性和互动性,构建立体化的内容体系和传播矩阵,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内容建设、平台运用和教学手段的融合创新,以适应“三全育人”的要求。此外,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其新媒体运用能力也至关重要。相信通过持续努力,辅导员新媒体建设必将为“三全育人”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陈丹.“三全育人”视野下高校班主任工作创新研究[D].宁夏:北方民族大学,2023.
[2]尹秀秀,蔡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3(13):169-172.
[3]王宝春.高校辅导员“三全育人”实践路径研究[J].时代报告,2020(10):166-168.
基金项目:吉林省第十九批创新创业人才资助项目,项目名称: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三位一体”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QN49)
作者简介:王玥(1993.10-),女,汉族,吉林辽源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焦晶(1990.5-),男,汉族,安徽安庆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靖文(1997.11-),女,汉族,吉林通化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