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外语课堂的路径研究

2024-06-06赵一昊

秦智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课程思政

[摘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和四个自信,一直是大学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孔繁森精神是中华优秀精神文化的典型代表,将孔繁森精神融入到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外语课程教学为例,在深入分析孔繁森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厘清相关课程思政元素,探讨将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外语课堂的实施路径。这一教学研究与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外语教学资源,而且让学生在提升外语能力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修养品行,提高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自信;孔繁森精神;课程思政;外语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5.03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课程思政需要选取优秀的文化代表,结合专业特点逐步推进,力求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如何将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外语课堂,培养一批既能具备外语语言能力,又通晓中国文化知识,同时具有孔繁森同志的优良品德,能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时代大学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并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孔繁森精神的内涵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组通字[1995]16号文件),对孔繁森精神做了精准的总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孔繁森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层面:一是精神上无私的奉献意识,孔繁森先后两次进藏,在西藏工作了15年,致力于西藏发展和新中国援藏事业,最终在西藏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西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是思想上强烈的责任担当,孔繁森曾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阿里地委书记等职务,在任期间淡泊名利、严格自律,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纯洁性,真正擔当起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三是意识上的民本主张,孔繁森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心系人民、无私奉献,将自己的每一滴热血洒在西藏大地[1],他从教育、医疗等方面改善西藏人民的生活,切实做到了为民服务,甘愿付出生命,彰显出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操;四是行动上的开拓进取,孔繁森能够让西藏取得进步,西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离不开他开拓进取的决心和创新实干的精神,他勇于解放思想,制定了一系列的符合当地人民群众需求的创新政策,为西藏的长足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

由此可见,孔繁森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继承并发扬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将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3]。

二、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外语教学的困境

(一)外语教学与孔繁森精神缺乏深度融合

孔繁森精神具有深刻、鲜明和具体的价值内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能同时满足课程目标、文化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前提下,将孔繁森精神与外语教学匹配起来难度较大。另外,高校外语教学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这些活动的主题局限在中外文化对比等方面,涉及以孔繁森精神为代表的各类红色文化、时代精神、传统文化类的思想政治元素较少。

(二)教师对孔繁森精神缺乏深入了解

外语课堂不仅要学习目标语,更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如今大多高校外语教师的课堂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语音、语法、词汇、课文的讲授,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对缺乏。高校外语教师大多具有留学背景,对外国文化了解较多,教学上也更容易将目标语与其背后的文化相结合,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的教学设计中都缺乏中国优秀文化与外语课堂的结合[4]。

(三)学生对孔繁森精神缺乏认同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密不可分。外语专业大学生在长期学习外语过程中接触更多的异文化,也更易受外国文化的影响,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差异,难免会被外国文化中的不良价值观所影响。大多数的外语专业大学生,仅仅局限在知道“孔繁森”这个名字,对于孔繁森的事迹、精神及其内涵都知之甚少。

三、孔繁森精神为主题的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外语专业课堂,不仅要学好其目标语,还应融入课程思政,让外语课堂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用外语专业知识武装其头脑,用思想政治理论助其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系好步入社会的“第一粒扣子”。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把孔繁森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主题之一,可以从以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一是孔繁森工作的环境,孔繁森于1979年和1988年先后两次进入西藏工作,因此可以将西藏自治区的具体情况与发展视作孔繁森精神的思政元素之一,包含西藏的人文与地理环境、西藏发展、党和国家对西藏的关怀与建设等;二是孔繁森的家国情怀,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更为至关重要,而孔繁森精神中恰恰含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三是孔繁森的传统美德,孔繁森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身上具备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如勤俭节约、廉洁自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等,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优秀践行者;四是孔繁森的执政为民,他在任期间常常自费为西藏的人民群众买药、看病、打针,还曾收养了三名地震中幸存的孤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是一位执政为民的好领导。

四、将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外语教学的路径

当今高校外语课堂既要保留传统教育的优点,又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依托新技术推陈出新,创新红色育人模式。

(一)立足课程内容,重构课程教学资源

现如今,高校外语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应再局限于教材,还应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孔繁森精神与课本内容同频共振。选择恰当的西藏人文地理充实到教学资源中,将优秀的中国精神、中国优秀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思政元素,以阅读、练习题、案例等方式编入教材。

(二)立足语言教学,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孔繁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利用孔繁森的事迹和西藏的人文地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充实课堂,促进孔繁森精神与外语课堂的融合。比如2007年第二版法语教材《法语(修订本)1》第12课O Famille!(啊,我的家!)这一课,在讲解本课的课文内容时,融入孔繁森与家人的故事,延伸出孔繁森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精神,最终以培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識升华课堂。

(三)立足立德树人,开展专题课堂与课外活动

将孔繁森精神融入教学设计,设立教学目标,结合互联网、多媒体、教学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利用阅读、交流等方式,丰富课堂模式,创建孔繁森精神的真实教学场景和专题课堂。比如举办“孔繁森法语小剧场”,学生们对孔繁森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代入到孔繁森的角色中,使孔繁森的形象更立体;开展有关西藏、孔繁森精神等话题的外语演讲与辩论等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去孔繁森纪念馆参观,将书本上的孔繁森精神变成一堂鲜活的实践课,让学生切身感知孔繁森精神,形成强烈的认同感[5]。

(四)立足教师发展,积极开展专题研讨

鼓励教师成立孔繁森精神与外语教学融合的教科研团队,探究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研讨将孔繁森精神融入语言教学的新举措[6],其研究成果既能促进孔繁森精神与外语课堂的结合,还能对孔繁森精神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起到示范作用。

五、实践效果

(一)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孔繁森精神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将其融入高校外语教学课堂,能够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将课本知识与鲜活案例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突出价值观导向,显现立德树人效果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简单的说教很难引起情感上的认同和思想上的共鸣,他们成长在精神和物质都极为丰富的新时代,潜移默化中受国外社会思潮的影响更大,更易受到错误思潮误导,而孔繁森精神在价值观引领上具备更明确的指向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时效性。

(三)厚植中国文化与中国发展,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形象,文化自信要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在高校外语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应外语语言教学规律。因此,通过拓展教学内容、加强教师培训、改进教学模式等方式、选好中国文化符号,在日常教学中多维度推进学生用外语做到“讲好中国故事”。

六、结语

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实施,直击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痛点:“德育”和“智育”发展不平衡。通过将孔繁森精神等思政元素的融入,将国家政策和地方需求结合起来,使外语课堂更加的实效化和立体化;同时,也为培养“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充分介绍、展示中国形象的人才提供鲜活土壤。在文化自信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高校外语教育的主要目标,从而使高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武凤珠.学习优秀共产党员践行伟大建党精神[J].人民周刊,2022(12):74-76.

[2]孟爱玲,王素平.基于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4):126-128.

[3]高庆涛,苏丽哲.孔繁森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彰显与推进路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398-404.

[4]张婷婷,柴红梅.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校外语教学分析[J].高教学刊,2021,7(29):96-99.

[5]宋秀慧.孔繁森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5):134-135.

[6]崔琦超,郭建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路径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4):93-96.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联202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合作专项课题孔繁森精神研究专项,项目名称:文化自信视域下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外语课堂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KFSZ-25)

作者简介:赵一昊(1993.8-),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法语教学、课程思政。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师之大爱—————三尺讲台铸辉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