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艺术类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2024-06-06林麟葛宗男
林麟 葛宗男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飞速发展,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拓宽教育渠道、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并且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信息泛滥、虚拟社交、思想碎片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分析数字化技术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并探讨在数字化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模式和有效策略,来推动数字化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背景;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5.04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面对当下社会环境和学生群体的特点,高等艺术院校对思政教育有了更高的追求。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1]。
一、数字化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一)数字化技术在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数字化技术已在高等艺术院校的思政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吉林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VR教室作为教学实践场所,通过数字化手段使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参观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实现现实与虚拟的互补,达到实践教学的教育目的。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思政理论知识延伸至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深化理论学习效果,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二)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数字化技术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面临着教学内容单一化、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首先,随着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使得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思政教育形式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对传统思政教育内容的接受度和认同感下降,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调整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数字化教学技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教学环境。
最后,数字化背景下思政教育还存在着教学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一些高等艺术院校在数字化教学方面投入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平衡各院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分配、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数字化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发展需求和方向
(一)数字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需更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思政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往往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而在数字化背景下,可以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定制化教育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育者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特长,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数字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需更加注重思想引领和道德培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广泛,思想观念也日益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的思政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数字化技术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如在线教育平台、教育APP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时事热点,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数字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需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传统的思政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而在数字化时代,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除了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数字化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培养途径和手段,如通过在线协作平台进行团队合作、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创新实践等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数字化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需求和方向包括个性化发展、思想引领和道德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以及跨学科、跨领域教育内容等方面。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高等艺术院校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思政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三、数字化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结合艺术各类专业特点,打造数字化思政教育新思路
数字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还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教育内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艺术感知能力,思政教育可以与艺术创作、科技创新等领域结合,开设跨学科课程引导学生跨界思维、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结合艺术作品进行价值观引导。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价值观念,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解读和引导。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其中的人文内涵和价值观念,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文化的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利用数字化平台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政教育内容。艺术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领域。数字化平台可以为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政教育內容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帮助学生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联系、拓展思维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连续举办五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其中第五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以线上+线下的比赛模式开展,将思政课教学与学院育人特色和优势充分结合,使艺术表演适当融入思政课教学,将思政课堂真正做到“有声有色”,使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在艺术院校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结合艺术特点打造数字化思政教育内容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艺术创作、价值观引导和跨学科内容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思政教育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建立数字化思政教育平台,促进教学互动与交流
建立数字化思政教育平台可以促进教学互动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学习体验。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
数字化平台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形式。[2]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上传教学视频、课件资料,设计在线互动课堂、讨论区等功能,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到丰富的教学内容,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交流。
数字化平台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布置作业,学生可以在线提交作业、参与讨论,实现师生之间的及时互动。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数字化平台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和辅导。通过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实现个性化教育[3]。
数字化平台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项目,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种合作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建立数字化思政教育平台可以促进教学互动与交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这样的平台将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推动教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三)创新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提升教育效果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给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思政教育评价往往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4]。需要探索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字化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从多维度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培养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将数字素养融入到艺术教育中[5]。艺术院校可以设计专门的课程或模块,教授学生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数字软件的运用、数字艺术设计等。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来支持和增强其艺术创作,提升其创作水平和表现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数字素养的培养。艺术院校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数字技术学习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或数字化工作室,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培养其数字化创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注重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通过思政教育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情感,使其在数字化时代不仅具备技术能力,还具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培养艺术院校学生的数字素养并提升其综合素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科技手段应用、跨学科融合、科研实践和思想引领等方面综合发力,使学生能够具备综合素质、胸怀科技梦想,为艺术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结语
通过采取创新的教育模式和策略,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力量,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推动数字化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蒙良秋.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创新探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J].高教论坛,2023(8):36-39.
[2]蒋松.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24(1):77-82.
[3]怀进鹏.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N].中国教育报,2023-2-14(1).
[4]蒲清平,何丽玲.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105-114.
[5]郭昱辰.数字化背景下“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J].宜春学院学报,2023,45(11):107-11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吉林省高教科研課题项目成果,项目名称:数字化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JX2023D373)
作者简介:林麟(1998.12-),女,汉族,吉林镇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艺术批评);
葛宗男(1971.3-),女,汉族,吉林通化人,硕士,科长,导师,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