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适应与变革

2024-06-06李娜刘静怡

秦智 2024年5期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适应变革

李娜 刘静怡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應用和适应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演变历程,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适应这些变革并提供新的思路,揭示马克思主义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社会转型和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局限性。,最后探讨了未来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为促进这一理论在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家;适应;变革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5.021

在当今全球化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于引领这些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和政治转型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原始理论之间存在差异,需要对其在这些国家的适应与变革进行深入思考[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演变,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结构变革以及全球化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挑战,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演进、面临的挑战与变革需求以及适应与创新的实践探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意义与当代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中的作用,最终为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进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演进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中叶在欧洲诞生,其理论体系随着列宁主义的兴起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思想体系。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由一些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海外留学和翻译西方著作而接触到[2],尤其是在晚清时期,随着国内外社会变革的推动,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引进马克思主义的观念,认识到它可能是解决国家所面临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革之中,旧有的封建体制日益崩溃,而西方列强的侵略也使中国社会陷入了深重危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供了一种理性思考社会变革的框架,为中国知识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武器。因此,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和探索,标志着中国思想的现代化进程的开始,也为中国未来的革命实践和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轨迹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轨迹是一个充满曲折和辉煌的历史进程,最初主要是由一些早期知识分子倡导,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他们通过翻译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倡导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中国社会的觉醒和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纲领性思想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下,不断适应和引领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轨迹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动实践,也为世界各国探索马克思主义在本国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

(三)马克思主义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除了中国之外,马克思主义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俄罗斯革命后的苏联、古巴革命后的古巴等国家都将马克思主义视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这些国家,马克思主义不仅影响了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建立,还深刻影响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苏联,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化进程;苏联以计划经济和集体化为基础,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大国的转变,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在古巴,卡斯特罗领导下的革命运动将马克思主义与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实现了古巴社会的根本变革;在革命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国有化,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此外还通过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普及教育等措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不仅能够指导革命和社会变革,还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为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与变革需求

(一)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的转型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转型的挑战。传统上,这些国家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需要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更为多元化和现代化的产业结构转型。这种转型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方面取得突破,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转型,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政府应该制定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措施,包括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流失、鼓励企业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此外,国际合作也是推动这一转型的重要支撑,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共享发展的成果。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型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只有通过不懈努力和有效合作,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二)社会结构与阶级状况的变化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正在经历深刻变化,这给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新挑战。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传统社会阶层和价值观正在发生变革,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城市贫困阶层的增加,对社会管理和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进行改革创新,调整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包括加强社会福利制度、提高教育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发展均衡、缩小阶层差距,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实施、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增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共治意识、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发展中国家需要应对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变化的挑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全球化与地区性因素的影响

全球化和地區性因素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日益显著。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与合作,促使这些国家积极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以实现自身发展的最大化,因此需要适应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自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地区性因素如政治稳定、安全局势等也深刻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这些国家需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保持参与和共享,以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4]。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家需要综合考虑全球化和地区性因素的影响,灵活应对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地区事务,实现自身发展的持续提升。

三、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适应与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结合是这些国家发展的关键动力。发展中国家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本国国情,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途径。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系统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论,帮助发展中国家理解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本质,引领它们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发展中国家能够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政策,加速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结合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家发展,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发展范例。

(二)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实践

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实践中扮演关键角色。这些国家积极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普适原则,并结合国情,探索适合自身的改革路径。在经济结构调整、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方面,马克思主义为其提供了理论指导,强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促使这些国家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在政治方面,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其提供治理模式,驱动政治体制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这些国家加强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了社会稳定和治理能力。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实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加速了国家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社会稳定和治理的现代化。

(三)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更新与变革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更新与变革中,马克思主义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国家通过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吸收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样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更具生命力和适应性,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通过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变化,指导国家政策和发展方向;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吸收新鲜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更具生命力和适应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重要力量。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适应与变革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些国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资源,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应对各种挑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实践指导。从马克思主义传入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背景到如今的改革实践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更新与变革,马克思主义在这些国家的演进历程展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特征,尤其是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深刻的分析框架和实践路径,为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的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与发展。只有不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才能更好地引领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参考文献:

[1]刘向军.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7(1):39-45.

[2]周丹,董键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百年创新及其基本经验[J].齐鲁学刊,2024(1):56-68.

[3]王保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追寻、现实考量与未来遵循[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7(1):18-26.

[4]刘鹏坤.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多维度审视[J].决策探索,2020(1):17.

基金项目:2021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的法律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1FXE280)

作者简介:李娜(1976.3-),女,汉族,辽宁朝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红色文化的法律保护;

刘静怡(1996.12-),女,汉族,河北廊坊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红色文化的法律保护。

猜你喜欢

发展中国家适应变革
变革开始了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依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交易征税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原因及形成机制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