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2024-06-03赖璇同
摘要:数智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面临巨大的变革与创新,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将个性化服务深入贯彻、全面铺开,也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目前学术界已有的经验和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旨在让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与数智环境进一步耦合,分析得出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给出数智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优化方法和提升策略。
关键词:数智环境;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当前,“数智化”这一全新技术也逐渐和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紧密结合到一起,而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合,在面临数智化的冲击时,也必然要顺应其发展规律,功能开发更加全面,管理模式也更加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职能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数智环境下的优化途径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总结出使公共图书馆在数智环境下更好地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满足公众个性化需求的方法和策略。
1个性化服务与数智环境的相关概念内涵
1.1个性化服务概述
个性化服务本质上是一种个人化的、量身定制的服务。梁亦鑫[1]认为,个性化服务是一种服务模式,其核心理念在于满足每位用户的独特需求和偏好,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需要服务。其实,早在2003年,陈海英[2]便指出,个性化服务的实质是针对性,即对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周青[3]也在研究中指出,个性化服务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时空服务的个性化,第二是服务方式的个性化,第三是服务内容的个性化。(1)时空服务的个性化,指的是用户在指定的地点得到服务。(2)服务方式的个性化,是指用户在接受服务时,服务提供方能够按照用户的喜好和个人特点开展服务。(3)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指的是根据用户的个人需求制定出为其量身打造的服务。参考以上3种针对个性化服务的定义,不难看出个性化服务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所谓的个性化可以解读为人性化。在周青[3]的观念中,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无疑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革命背景下所特有的创新,这也同样代表着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可以开拓出更加广阔的领域。在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也必然能够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全新的科学技术,将个性化服务开展到此前所不能抵达的深度,并在此过程中,持续完善服务内容,更进一步地优化用户体验,促进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优质推广。
1.2数智环境概述
数智环境是近几年才被学术界广泛讨论的概念,其含义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思维和技术应用[4];同时,也具备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化、技术手段智能化智慧化、管理模式协同化综合化、服务方式高效化精准化等特征[5]。由此可见,数智环境本身内容丰富,而数智化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作用下诞生出来的必然产物。数智化已经是近几年各类公共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衍生出的新生业态不计其数。与此同时,数智化也愈發深入地进入我国各类建设的核心,例如城市建设和高校图书馆建设,数智化被引入其中之后,无疑起到了加快其发展速度、丰富其发展内容、开拓其前进方向的作用。
2数智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面临的挑战
根据文献研究可得,个性化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用户的需求为首要准则,为其量身定制出一套专门的服务体系。而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开展的过程中要以用户在公共图书馆的内部系统里留下的个人行为数据作为参考样本,进而分析其个人好恶,描摹准确的用户画像,对其以智能手段梳理整合,使用户从纷乱复杂庞大的数据库中获得满足自己需求的服务[6],以此形成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本质与核心。在这样的前提下,数智环境中的公共图书馆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需要从个性化服务所处的实际情况与图书馆员的专业视角出发进行研判。
2.1数智环境与用户个人隐私之间的冲突带来的挑战
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存在的基础是用户在图书馆相关信息平台上留下的痕迹以及保存的个人信息,例如用户所提供的姓名、工作单位、电子邮箱等。也有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时会要求用户将其目前所处的科研领域填写到系统,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要想量身打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个人信息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这个步骤本身会造成用户信息的泄露;除此之外,在用户真正使用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内部系统也会持续跟进用户使用的资源、使用的时间、频次、检索关键词、用户终端类型以及服务时间和内容等[7],并且将这部分数据存入后台数据库中,最终加以利用,识别出其中规律,起到在用户下一次使用相关平台时更加精确地推送相关信息的作用。因此,馆方应当遵守保密原则,严守用户的个人隐私,防止信息外泄给用户带去损失。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可能会出现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薄弱且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进而造成公共图书馆读者的个人隐私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将用户直接曝光在被侵犯个人权益的风险之下,对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2.2图书馆员个人及管理机制落后于数智环境带来的挑战
个性化服务是围绕用户需求展开的,但用户也并非全然被动,在接受个性化服务的同时,用户的个人信息素养也正在经受相应的考验。这在无形之中将部分用户与目前所发展衍生出的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分隔开来,最终可能会造成个性化服务本身和用户之间出现隔阂,导致原本围绕着用户的个人需求开展的服务无法落地,更进一步造成用户对于个性化服务丧失信心和兴趣,导致图书馆的发展非但没有因为技术的进步而进步,反而因此失去发展的空间。为了防止这种局面发生,馆方内部的工作人员理应对用户施以援手,与此同时,也对相关专业人员的信息素养和服务能力提出了要求,而馆员的专业能力与馆方的人员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能力紧密关联。
数智环境下的个性化服务脱胎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无论是用户还是工作人员都不可与之分割,因此,人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数据素养能力成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基础能力[8]。但是并非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都具备妥善为用户排忧解难的能力,僵化死板的组织结构、落后于技术发展之浪潮的个人能力培养机制、服务意识的不足,都会造成问题的堆积和资源的浪费,导致服务成本的增加,进而造成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低下,产生不良后果。
2.3单一图书馆服务模式与数智环境之间矛盾带来的挑战
数智环境的背后是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和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但是当数智化真正落实到公共图书馆内部时,经常使之陷入同质化过高、失去个人特色的窠臼。诸多图书馆在开展数智化服务模式的同时,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衡量和制定标准,也并没有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将信息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造成了资源、技术的滥用和堆砌,看似是将技术应用到了实处,却并没有解决用户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是数智环境下图书馆普遍应用的“重建设,轻运营”、唯技术论的建设方式[8]所导致的。究其根本,是因为技术的应用和特定的公共图书馆建设逻辑与管理体系之间脱节。因此,个性化服务的开展难度大,馆藏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同图书馆的异质性和独特性也难以体现。在失去了个人特色的图书馆服务面前,用户可能会自发地压缩自身对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最终导致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发展受到抑制。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技术的进步最终可能造成公共图书馆本身发展的慢行或停滞。
3数智环境为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提供的机遇
3.1结合法律法规加强隐私保护管理机制
随着数智技术的蓬勃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也在该过程中逐渐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应当结合当前的政策背景,巧妙且妥善地把法律法规运用到管理体系中来;同时,也可以加强对于数智环境的应用,利用数智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特征对有关事项加以宣传。
馆方在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应该做到将法律法规深入地融入工作实际,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奖惩措施。与此同时,加强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将法律法规广泛传播,在个性化服务的工作真正开始之前,先让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也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用户隐私的保密与否,关系到的不仅是馆方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问题和道德问题,还有工作能力问题。数智环境之下,用户的隐私数据掌握在馆方手中,工作人员的数据安全技能至关重要,只有在这一点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安全维护能力才能随之提升,用户的个人隐私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但是要想真正保证隐私保护机制完善落实,用户本身也需要参与隐私保护,在数智环境下,人的综合素质对于图书馆本身的建设而言至关重要。而个性化服务的完成需要馆方和用户的相互配合,因此,公共图书馆在用户使用个性化服务时应当帮助其提高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充分运用数智环境特征,将个人隐私保护相关规定通过数智技术传播渗透,让用户在使用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对个人隐私政策有充分的了解,明确责任归属,正当行使权利,让馆方与用户保持高质量健康供需关系。
除此之外,公共圖书馆应当在妥善利用目前所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开发有关方面的全新技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保护机制,做到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传输和数据分析使用[7]等每一个环节都严加监测,尽最大的可能保证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
3.2重视有关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数智环境的发展,越来越丰富的新业态不断涌现,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涨的社会需求。高校作为向社会输出人才的场所,必然也会有对口的高素质人才被培养出来,这部分人才资源应当被妥善挖掘和利用。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使用对用户及馆员的个人信息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数智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这一事实也将会不断延续下去。公共图书馆要想真正找到立身之本,就不能忽视自身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外部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有关人才,结合当地有关政策和法规,在恰当的时候开设引进渠道;二是在公共图书馆内部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通过这两种渠道,让人才队伍在养成的过程中充分地认识到在数智环境之中,馆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责任意识、技术的妥善应用都是极其重要的。图书馆要在有效利用现有人才资源的前提下,秉持开放共容的原则和态度,主动吸收新兴的人才力量,达成让不同的图书馆人互通有无、共同进步的目的。只有这样,在个性化服务开展的过程中,才能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回归图书馆本身的服务性质,在交流中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妥善地解决用户对馆方提出的特殊性、私人化的问题,降低服务成本,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
3.3将数智环境与自身情况有效结合
数智环境虽然容易让图书馆本身落入同质化的窠臼,但数智技术本身丰富的内涵一旦和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特点相互结合,同样也可以给不同的图书馆提供发展独具特色的服务项目的机遇。每一家公共图书馆都应当立足于自身所处的实际环境,避免走入对科技盲目应用的误区。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馆方需要对公共图书馆的整体设计、未来规划、现实处境、读者反馈进行深入思考,在以上几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之间找到平衡,充分发挥前瞻性的优势,从宏观角度把握好公共图书馆在数智环境下的建设方向。要达成以上目的,第一,馆方自身需要对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有准确的认知,避免技术浪费。第二,要做到善用图书馆积累起来的人才库,加强同一岗位和不同岗位之间人才的交流,根据实际情况多加探讨,了解相关技术应用的优劣性[8]。可以定期召开专业技术研讨会或是在馆际之间发起交流会,互相“进言”,汲取多方宝贵经验,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做到去芜存菁、精益求精,筛选出最恰当的应用方向,在个性化服务开展之前做好技术控制,保证技术得到善用而不是滥用,让技术的进步充分带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4结语
数智环境为公共图书馆打造了全新的进步空间,也带来了很多有关技术开发和管理体系规划方面的启示,而数智环境的开发,除了体现技术的进步,也体现出了人文的关怀。因此,个性化服务作为一项能够充分体现特殊性和异质性的服务,在数智化的背景下,还是具备充分代表性的。要想使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在数智环境的背景下得到长足发展,还需要用户、馆方和社会面的共同监督、共同努力,因此,作为当代图书馆人,依然不能放慢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梁亦鑫.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需求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4(2):66-68.
[2]陈海英.关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现有问题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3(4):65-67.
[3]周青.试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与未来展望[J].图书馆,2004(1):73-75.
[4]孙建军,李阳,裴雷.“数智”赋能时代图情档变革之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20(3):22-27.
[5]杨鹏,金波,孙尧.数智环境下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OL].图书情报工作:1-22[2024-04-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541.G2.20240116.1311.002.html.
[6]李琳.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发展现状及优化方向探究[J].传媒论坛,2023(16):112-114.
[7]喻小继.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用户隐私的保护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22(9):147-153.
[8]陈丽冰.智慧图书馆:价值内涵、主要困境与优化路径[J].图书馆,2023(2):19-25.
(编辑编辑何琳)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personalized services in public libraries under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environment
Lai Xuanto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China)
Abstract: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public libraries are facing tremendous changes and innovations. How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users, and fully implement personalized services is also a huge challenge faced by public libraries. This article adopt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experience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ibrary development. From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aim is to further couple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public libraries with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analy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personalized services of public libraries, and provide 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personalized services of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digital environment; public library; personalized service
作者簡介:赖璇同(199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竞争情报与管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