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2024-05-21韩雪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4期
关键词:实践进路内在逻辑共同富裕

韩雪

摘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为深入探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大作用,文章首先从理论、历史、实践三重维度分析新时期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在逻辑,然后采用实地调研和座谈会的方法对安徽省Q县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得出皖北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发展质量不高、意识薄弱、人才短缺等困境,并据此提出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发展路径、提升发展信心、夯实人才队伍及完善保障机制的建议,以期为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共同富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在逻辑;实践进路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并首次提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词。自此,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党中央的持续关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是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之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聚焦健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探索多样化发展途径,是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由此可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抓手。

当前,专家学者围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先,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周文、李吉良等指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标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内涵高度契合,二者之间是耦合关系,因此应探索以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之路;崔超等通过对丹凤县的实地调研得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显化了集体资产价值,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促进了三产深度融合,吸引更多优质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有效缩小贫富差距,为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其次,关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困境。基于客观历史角度,张旭、隋筱童等认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先后经历了“统-分-统分并立”的三种经营模式,导致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统”的作用发挥不足、“分”的资格界定不清、土地细碎化、公共服务体系滞后等历史性问题;基于主观因素,高鸣、魏佳朔等指出当前集体经济发展存在人才队伍薄弱、监管缺位、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定位不明、质量不高。最后,关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路径问题。宋宇、孙雪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方式的演进回顾,总结出要按照“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原则,以全要素的高效合作为关键,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方式朝着高效、共享、共建等方向发展;赵军锋、储东升等通过对A省农村的实地调研,基于“主体-工具-政策”的三维分析框架,指出要从多元协调助力、工具创新赋能、政策优化推动三方面优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综上,学术界已从不同角度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了详尽论述,为本文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但仍存在不足:一是在理论层面上,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逻辑总结不够; 二是在实践层面上,现有文献多是全国范围的宏观研究,鲜有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入手研究。鉴于此,本文以中部地区Q县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例,深入剖析其发展壮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进行路径探析。

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逻辑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而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它是一种具有“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的有力抓手。因此,新时期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厚重的历史逻辑和深刻的实践逻辑。

(一)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纵观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在传统农业发展中,农民以个体形式参与农业生产,其生产力薄弱、生产效率低下。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发展日益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农民的发展。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严厉批判,并指出发展合作经济改造传统农业的基本思想;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社会实践,认为发展合作社可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帮助个体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把马克思的合作经济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出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经过两次飞跃,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推动“两个飞跃”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新时代,习近平进一步发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合作经济理论,指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引领农村、农民实现共富的重要途径。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发展的艰辛探索

1949-1978年,我国农村改革是以农业合作化为特征的探索发展阶段。1949年后,为快速恢复战后农村经济,我国首先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确定土地归农民所有制,使农村经济快速恢复。为有效支持重工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1956-1978年,我国农村发展走向以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农村集体经济,并孕育出人民公社作为农村集体所有制的组织载体,但存在管理上过分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等问题,于是在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创造性推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特征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个体生产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力持续提高,但家庭经营与统一经营的层次分离,导致农村土地过于分散、生产规模小等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农村发展内在动力持续衰退,必須在农村进行深化改革,因此,2012年至今,党中央通过“三权分置”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势在必行。

(三)实践逻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诉求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富裕的根基,是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质保障。”因此,在新时代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诉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多维度增加农民收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以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为方向,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目标,以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推动农村三产协同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拓宽收入渠道,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为载体的农业现代化,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参与市场竞争,能有效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化。

三、中部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案例分析——以安徽省Q县为例

(一)基本情况

Q县位于安徽省皖北地区,全县常住人口59.4万人,涉农行政村(居)109个,行政村85个,农户14万户,耕地58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强县。近年来,Q县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精心做好“盘活、项目、拓渠、产业”四篇文章,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1. 实力不断增强

从2020-2022年,全县85个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4011.78万元,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收入从25.69万元增加到47.19万元,年均增幅35.9%,其中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39个,由12.94%提升到45.8%。

2. 制度日益完善

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Q县印发了《Q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Q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明确了组织机构职能、集体资产经营、成员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事项。同时印发《Q县“三资”管理办法》《Q县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成果,强化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3. 组织基本健全

为大力扶持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Q县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集体经济发展。同时为便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参与市场经营活动,2022年Q县完成全县109个涉农村(居)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登记名称“**镇**村股份联合社”。

4. “三资”产权清晰

2020年Q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全面完成109个涉农村(居)清产核资工作,清查出资产总额205104.99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额13377.15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73.54万亩。从2020年起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已纳入常态化管理,每年都进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并将数据100%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平台。

(二)主要问题

当前,Q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促进农村、农民发展的优势也日益显现,但是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质量不高

2020-2022年,Q县85个涉农村均集体经济收入47.19万元,强村占比45.8%,但是发展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收入水平有待提升。根据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反馈,Q县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收益35.13万元,比全省三类县平均值低4.18万元。二是收入结构不均衡。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构成中,其中经营收入占比35%,投资收益和发包收入占比为65%,村集体自主经营性不强,发展能力有限。

2. 发展观念局限

持续有效的内生动力是农村集体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村民由于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全面,认为集体经济的经营与收益被少数人占有,不能给自己带来太多收益,因此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信心不足,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部分村集体带头人认为发展存在风险,缺乏创新发展干劲,存在只想当“太平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只守业不创业。

3. 人才缺口凸显

高素质人才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但人才队伍匮乏已经成为限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综合素质高的带头人。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Q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由行政村“两委”担任,其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占3/4以上,且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全部管理人员的4/5以上,严重缺乏懂管理、善经营的专业性人才。二是缺乏后续储备人才。由于村庄缺乏产业支撑,无法提供高收入的就业机会,有头脑、有闯劲的年轻人迫于生活压力,纷纷外出创业或务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后续储备人才严重缺乏。

4. 机制亟待完善

完善的机制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发展重要保障。但在Q县的发展实践中,保障机制的不完善阻碍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前进步伐。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配套政策法规有待完善,比如Q县每年安排县内资金500万及衔接资金1.2亿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但关于衔接资金资产收益分红问题乡村振兴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存在差异,具体收益分配没有明确政策指导。二是干部激励机制。当前,村干部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由于管理报酬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明确,村干部仅凭着党性和责任心干事,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严重不足。

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进路

(一)强化党建引领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党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总指挥”的作用。一是发挥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学习借鉴安徽省亳州市经验做法,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区级设立一个领导小组和10个工作专班,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村集体经济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二是强化乡镇党委“前沿作战部”作用,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一村一策”指导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明确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和责任人。三是强化村党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拥有强有力的组织力和號召力,通过“党建+合作社”模式,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农民、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参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二)创新发展路径

产业发展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因此,要以产业培育为抓手,促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业,提高收入水平。当前Q县已经基本形成“香菇、草莓、预制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各村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以本县特色主导产业为指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市场前景好、收益见效快的主导产业。二是创新发展模式,优化收入结构。一方面通过内部带动,成立“强村带弱村”的产业联盟,打造连片协同产业发展集群,还可以招商引资、联合经营、共同开发等方式,寻求外部助力,引入发展要素,挖掘新型集体经济项目,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引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时代,直播正成为“新农活”,数据正成为“新农资”,因此,应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品品牌建设和竞争力,以此化解产品增产不增效的困局。

(三)增强内生动力

农民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因此要强化政策引导,让农民自主参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县级相关部门应以惠农政策、成功经验和典型故事为抓手,借助公众号、视频号、宣传栏、宣讲团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营造浓厚发展氛围。二是增强发展信心。村干部可以定期召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交流会,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回应现实问题,认清发展优势及可带来的现实利益,让农民主动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并自愿付诸行动,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加速发展。三是加大激励支持。建立“村两委”成员报酬激励体系,参照亳州市谯城区、安庆市怀宁县等经验做法,实行村级干部绩效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的激励办法,坚持“按劳分配 、按绩取酬”的原则,以“谁发展、谁受益”的鲜明导向,调动村干部积极性。

(四)完善人才引育

人才是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破冰突围的關键,因此要完善人才引育机制,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一是畅通人才引进渠道。通过群众推举、公推民选、组织下派等多种形式,把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引入村集体班子,同时注重从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中选强配优村干部,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是加强人才培育。强化对村干部、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员与科研院所、职业技能学校、企业等外部机构的交流合作,拓宽交流合作的渠道和领域,促进农村人才与外部机构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切实提升农村人才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能力。三是构建人才“蓄水池”。常态化从退伍军人、本村大学生、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中挖掘村级后备干部,把优秀的“领头雁”聘任到集体经济组织的核心岗位,提升村内人才“造血”能力。四是引进职业经理人。借鉴江浙沪地区,探索试点职业经理人,在每个镇视情选择1-2个村,按照“区聘、镇管、村用”模式开展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选聘,打造政经分离、职业经理人主导经营的现代化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五)完善保障机制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协同发力,要根据现实需要不断优化政策,构建长效机制以保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一是筑牢发展制度保障。要建立适度的土地开发、法律服务、信贷融资、税收优惠等政策法规,切实解决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缺土地、审批慢、融资难、税费高等现实发展问题,破除发展壁垒,营造优良发展环境。二是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1+3+N”的科学分配制度,首先,当集体经济组织收益达到一定金额时,确定集体留存与股东分红的“1”个分配比例,其次,按照“民主决策、效益优先、同股同权”的原则进行收益分配,最后根据不同主体、不同入股资源探索“N”种多元收益分配方式,以保障所有集体成员共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三是完善产权治理体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会面临收益分配是公平、有效等新问题,这需要严格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的相关要求,规范基本经济活动的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应加快完善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议事会、监事会等农村产权自治体系,让农民的合法权益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中得到持久维护。

五、结语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皖北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其所发展壮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方面,借鉴成功地区经验,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效发展构建内在机制动力;另一方面,让中部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劲动力,从而推进农村地区共同富裕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周文,李吉良.乡村振兴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难题破解与实现路径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6):16-30.

[2]崔超,杜志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2020年后农村减贫路径选择——机遇陕西省丹凤县的实地调查[J].农村经济,2022(04):35-44.

[3]张旭,隋筱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理论逻辑、历史脉络与改革方向[J].当代经济研究,2018(02):26-36.

[4]高鸣,魏佳朔,宋洪远.新型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构想与政策优化[J].农业经济,2021(09):121-133.

[5]宋宇,孙雪.建国70年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方式的阶段性发展与理论总结[J].人文杂志,2019(11):11-18.

[6]赵军锋,储东升,周雪燕.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路径的三维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3(03):122-128.

[7]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43.

(作者单位:中共阜阳市颍泉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实践进路内在逻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必然逻辑、原则导向及实践进路
理解高校资助育人科学内涵的三个维度
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