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必然逻辑、原则导向及实践进路
2020-12-14杨世伟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强调要“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凸显了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是党自身发展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原则导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依归和价值取向,坚持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借鉴吸纳和创新转化,坚持立足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客观基点和历史方位,坚持聚焦民族复兴的问题导向和使命意识。实践进路为:以全面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为根本依托,以为党培养高素质干部和集聚优秀人才为关键抓手,以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和激励容错纠错机制为必要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党的创造力;必然逻辑; 原则导向;实践进路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11-0024-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19JD71004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世伟(1984-),男,贵州毕节人,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特约研究员,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般而言,党的创造力,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时代课题,对已有的党的理论、制度、道路等方面进行健全完善和继承创新,从而不断开创党的事业发展新局面和新篇章的党的重要能力。从创造成果形态来看,党的创造力可以分为理论创造力、实践创造力和制度创造力;从创造主体角度划分,党的创造力来源于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质言之,党的创造力既是一种突破陈规、创造革新的实践行为能力,又是一种敢于超越、锐意创新的精神姿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风雨洗礼和重重考验,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业绩,展现了强大的创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各种风险挑战,党的创造力更是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中攻坚克难的重要能力保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强调要“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凸显了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动党的创造力不断向前跃升,才能确保党始终拥有强大创造力并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姿态,持续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
一、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的必然逻辑
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不仅是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推进党的事业的宝贵经验总结,更是党确保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这其中蕴含着理论、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逻辑。
(一)理论逻辑:增强党的创造力是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内在地规定了党自身必须具有先进性。“先进性问题,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是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 [1]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曾精辟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先进性表现:“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领导团体,要承担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使命和职能,就决定了它与人民群众和其他组织相比,必须具有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和“三个代表”要求,就是由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决定的,这就从本质层面内在地规定了党必须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增强党的创造力才能持续维系党的先进性。“歷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更不容易。”[3]党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宣传,更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标签。“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4]党的先进性,体现于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一言以蔽之,党的先进性的维系,有赖于党自身的创造力得到持续提升和增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经受考验不断前行,就是因为党始终保持极强的创造力而朝气蓬勃、锐气昂扬,始终善于把握发展新机遇、引领时代新潮流、开创事业新局面。试想,如果党失去了开创新局面的创造力,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那么党的先进性也就无从谈起。
(二)历史逻辑:增强党的创造力是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推进党的事业的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极富理论创造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创造力最为生动和突出的表现就是不断丰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以强大的理论创造力为牵引,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荆棘密布的困境踏出了一条民族复兴的大道,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促进了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批判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和机械做法,结合中国国情,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符合中国革命规律的道路,领导人民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实践中,党统筹兼顾,同时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并根据特殊国情创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赎买方式,从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成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探索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和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案例,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澄清了认识误区并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等创新性论断,并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建设经济特区等创造性实践,开创了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深化“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执政实践深化了关于发展规律的认识, 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乎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创造性回答,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领导人民在新时代创造性地接续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进行了新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造,针对迫切的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创造性回答,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经济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党在新时代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造、实践创造和制度创造接续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道路,解决了过去没有解决好的许多难题,办成了诸多难办的大事,把党和国家事业推上新的历史台阶,鲜活诠释了党的创造力。
(三)现实逻辑:增强党的创造力是党确保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党的创造力强弱直接关乎着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前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能否保持长期执政地位。
增强党的创造力,是应对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迫切需求。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深刻调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秉持“修昔底德陷阱”思维,经济方面开启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频繁制造摩擦干扰中国发展,政治方面更是组建反华联盟肆无忌惮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污名化”中国。从国内看,各领域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到了“爬坡上坎”的关键期,“三大攻坚战”任务迫切且异常艰巨。能否成功应对大变局下的风险、挑战和困难,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是否具备创造性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唯有拥有强大、高超的创造力,才能从容驾驭复杂局面,化危为机,创造、把握和利用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战略机遇期,继续推进民族复兴进程。
增强党的创造力,是党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跃进的现实要求。作为充满探索性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史例的,“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 [6]372。正如习近平所言:“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7]344在中国这样的大国搞建设和改革,必然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其过程必然充满着艰巨性,唯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勇敢地“摸着石头过河”、种好“试验田”,不断进行新的实践创造、理论创造和制度创造,方能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新胜利。因此,面对未知和难以预测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和重大困难,我们党只有持续锻造并切实增强自身创造力,才能有效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增强党的创造力,是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胜法宝。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等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究其原因,重要教训之一就是这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丧失了创造力,暮氣沉沉,“政怠宦成”,最终失去民心、丧失政权。“创造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源泉,是执政能力的根本和保障。”[8]面对“大变局”下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作为执政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自身创造力,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不断提升执政本领,加强治国理政能力建设,努力交出人民满意的执政业绩。唯有这样,才能保持和巩固自身执政地位。如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失去创造力而无所作为,那么“历史周期率”悲剧就会重演,党就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不可避免地被历史所淘汰。
二、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的原则导向
原则规范着事物发展的过程,而导向则引领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必须遵循应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才能在“怎样增强”的问题上不犯方向性错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目标有效增强党的创造力。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
增强党的创造力,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锐器。“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7]33 精神旗帜就是政党奋斗的方向,也是政党进行实践创造和理论创造的指引。“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0]结合历史经验和实践需要,习近平告诫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11]404处于“大变局”执政环境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12]。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全体党员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以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增强党的创造力,必须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13]理论创新,原本就是党的创造力的表现形式,而党的创造力也孕育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之中。新的实践必然呼唤和催生新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14]。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善于聆听时代的声音,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在鲜活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性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持续激活和提升党的创造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依归和价值取向
增强党的创造力,要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内在地规定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7]40。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既是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同时也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坚定执行者。为人民谋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始终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1]4,这也指明了党的创造力在实践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5]。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为人民谋幸福最直接、最现实的着力点就是要强化党的制度创造力,为实现人民利益建立完善的政治制度保障,从而有效地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利益。“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16],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我们党就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去充分激发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增强党的创造力,要善于汲取和有机融合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1]5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新鲜经验是党的创造力产生和形成的根本泉源。增强党的创造力,就要“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17]。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的强大法宝。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泛吸收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发现、总结和提炼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要围绕尊重、鼓励和保障人民的创造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有效引导和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引导、激发、汲取、融合人民的创造力,从而增强党的创造力,这就是我们党不断增强自身创造力的内在运行逻辑。而把人民的创造力吸收融合转化为党的创造力,这本身就是党的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充分体现了党的创造力与人民创造力的辩证统一。
增强党的创造力,要自觉接受人民的检验和评判。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就有着深刻的认知。毛泽东对此作了精辟阐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8]人民书写了历史,也完全有资格评价历史。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答卷人”永远在赶考的路上。党的理论创造、实践创造、制度创造的成果是否真正具有价值,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最终要由人民来进行检验和评估,接受人民的批评和建议。党的创造力成果只有经受住人民的检验和评判,才不会偏离人民的需求,才能最终获得人民的真心支持和拥護,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三)坚持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借鉴吸纳和创新转化
增强党的创造力,要“吸收外来”,勇于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进行创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9]历史和现实都给予了深刻的启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6]78中国要更好地融入世界发展体系,大踏步追赶并引领时代潮流,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6]373。但是,学习和借鉴不等于照抄照搬,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学习国外技术、政治制度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失败历程,充分镜鉴了一个足以警醒后人的惨痛教训:“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6]2 说到底,“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6]3。对待“舶来品”,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实际,消除“水土不服”,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新事物,这样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新时代,勇于和善于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性地转化和利用,正是激活和增强党的创造力的重要法宝。
增强党的创造力,要“不忘本来”,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造的精神源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20]470-471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力沉淀的智慧结晶,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潜移默化地滋养我们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国共产党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深厚文化土壤,其成长壮大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理念和经典智慧是不可或缺的理论原料,而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力就体现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之中。“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7]313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就要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文化进行研究,萃取思想精华,汲取营养和智慧,从民族悠久文化基因的传承中获得创造的精神滋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四)坚持立足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历史方位和客观基点
增强党的创造力,要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客观基点。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21]科学认识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历史坐标,是我们党战略谋划和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的前提准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2]但是,“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并没有否定两个“没有变”的中国基本国情,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2]总之,“新时代”的阶段定位和基本国情两个“没有变”的长期客观存在,“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23]。党只有对现阶段国家所处的客观基点和历史方位进行正确认识把握,才能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清晰定位中国的角色、明确中国的责任,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从而确保党的创造力沿着正确的时空坐标不断进行跃升。
增强党的创造力,要在辩证把握新时代中国的“变”与“不变”中进行实践着力。必须辩证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不变”与新时代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变”,把“变”与“不变”有机统一于党的创造实践。针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2]的新“变”现实境况,当前我们党“不变”的中心工作仍然是要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因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24]。而随之需要“变”的是工作重心,要更多地关注发展中突出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进行新的实践创造和制度创造以解决问题,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22],聚焦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才能在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中创造性地提出符合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五)坚持聚焦民族复兴的使命意识和问题导向
增强党的创造力,要以使命开启“动力源”。“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2]历史经验和客观现实都明晰地告诉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必然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绝不可能轻轻松松,也绝不可能一路坦途,即将遭遇的荆棘障碍、风险考验和困难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当前,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25]。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困难考验,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我们党惟有将民族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守转化为强大创造力,才能出奇策、发奇招,不断地攻克和跨越阻碍民族复兴征程中一个个的“娄山关”和“腊子口”。
增强党的创造力,要用问题点燃“导火索”。“问题是时代的格言”[26]。习近平非常重视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现问题是实践的起点,而解决问题就是孕育创新的起点,党的创造力就蕴含其中。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27]。新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然会遭遇一系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新问题。我们党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问题,努力用创造性的办法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以及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在攻坚克难中不断锻造和增强自身的创造力。
三、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的实践进路
增强党的创造力,最重要的是要探寻“如何增强”的实践路径。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要以全面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为根本依托,以为党培养高素质干部和集聚优秀人才为关键抓手,以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和激励容错纠错机制为必要保障。
(一)根本依托:全面锻造更加堅强有力的党组织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凝聚党的创造力的强大能量供给。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创造力离不开组织的能量供给,党的创造力更多地表现为党组织整体创造力。习近平强调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对于增强党的创造力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指出:“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会丧失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28]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加强党内团结的政治保障。马克思将团结视为无产阶级政党的能力根基,深刻而又尖锐地指出了“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败”[29]。团结的组织才具有战斗力、创造力,反之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而涣散无力。有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凝聚力量、聚合资源才有根本保障,锻造党的战斗力、创造力才有可能。党的基层组织是“战斗堡垒”,也是党的创造力最重要的根系所在,关系着党的整体创造力的强弱。地方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切实做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把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到扎扎实实地打开工作局面上,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汇聚形成全党的创造合力。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打造增强党的创造力的智能引擎。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30]189学习是进行创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准备。通过学习激发和增强全党的创造活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经验的宝贵总结。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把增强学习本领作为全面提升党的执政本领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内容并将之列为首位。面对新时代下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使命,“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30]187。新时代,要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要加强本职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在学习中切实增长知识储备、打开思想空间、拓展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打造增强党的创造力的智能引擎。
(二)关键抓手:为党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和集聚优秀人才资源
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夯实党的创造力的人才基础。“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22]邓小平曾深刻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的创造力的主体,其能力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续发展和兴衰存亡。我们党正是有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干部,才始终保持着生生不息的强劲创造力。新时代,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朝气蓬勃而又富于创造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特别做好年轻干部工作,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选拔使用经过基层实践经验检验的年轻优秀干部,培养一批又一批可靠接班人。只有牢牢抓住干部队伍这个“牛鼻子”,党有了德才兼备的干部,才能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才能为不断增强党自身创造力夯实人才基础。
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浚通和汇集党的创造力的智力源泉。当今世界综合国力之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习近平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31],“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2]要进一步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风气和环境,为创新人才成长和发挥才智提供广阔空间。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好党的人才工作,“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22]。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强大的人才队伍是党的创造力的坚实后盾,要五湖四海地汇聚人才,最大限度用好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22]。
(三)必要保障:健全落实好党内民主集中制和激励容错纠错机制
落实好党内民主集中制,为增强党的创造力营造良好政治氛围。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发挥着凝聚全党智慧的作用,也“是激发党的创造力、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32]。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当民主集中制在党内得到尊崇和真正贯彻落实,我们党就充满了干事创业的生机活力;相反,当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或得不到有效落实,党的肌体运行就会僵化,并由此滋生出各种不健康的“病症”。因此,要在党内大力营造民主的组织氛围,无论是在组织生活还是工作实践中都要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33]。要抓住重点,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善于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正确的集中,充分调动每个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而言之,落实好党内民主集中制,就要“努力在全党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4],确保在良好的政治生态中有效激发和集中全党智慧,切实增强党的创造力。
建立健全激励容错纠错机制,为增强党的创造力保驾护航。党的创造力本质上来源于党员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由全体党员创新精神、创造热情、创造成果形成的创造力共同聚合而成。而党员个体的创新精神、创造热情、创造成果的产生是有条件的,有赖于党组织内部良好制度环境的孕育。“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35]对犯错的干部如果搞“一刀切”,就会严重挫伤干部改革攻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势必形成懒人得势、庸人得利的“劣币驱逐良币”恶性环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党的十九大进一步要求“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从制度导向来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承载着鼓励创新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包容失败的制度文化,在党内涵养想干事、敢于创造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让想干事的干部消除顾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从而在制度层面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党的创造活力在微观运行层面得到切实的制度保证。
结语
百年来披荆斩棘、辟除榛莽、筚路蓝缕,我们党展示出强大的创造力,领导全国人民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不同历史起点上创造了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时代,在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中,我们党必将自觉地增强并继续释放出强大的创造力,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2002年春季开学典礼上强调 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断推进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N].人民日报,2002-03-02(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278.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11.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13.
[5]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7-8.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8]刘益飞.创造力:党的执政能力之源——试论党的创造力建设的基本要求[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3).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875.
[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 69.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01).
[1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5-05(02).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 10.
[1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 15.
[16]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 4.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 13.
[1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1031.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 171.
[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470-471.
[2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633.
[2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 279.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 26.
[2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219-220.
[2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 248.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181.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10.
[3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严把标准公正用人拓宽视野激励干部 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N].人民日报,2018-11-27(01).
[3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 13.
[33]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20.
[34]關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 5.
[35]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 20.
【责任编辑:闫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