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应对专升本考试改革的心理调查与调适

2024-04-24王兆英

广西教育·C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高职院校

王兆英

摘 要:广西高职院校学生面对专升本考试改革存在心理不适情况,项目专家为此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推断性分析,得到受访学生的基本信息统计和心理调适状况的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在专升本考试改革中普遍具有心理压力,但调适效果因个人差异而异,认知态度、家庭支持、自我效能和心理辅导对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调适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升本考试;心理调查;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3-0098-06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的《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桂教规范〔2023〕9号)指出:为进一步深化广西教育评价改革,推进广西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层次起点升本科教育(以下简称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2025年起,广西统一实施专升本考试招生。对志在专升本的广西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专升本的关键将从以往的在校期间所有课程成绩变为专升本考试的成绩。学生可能需要采取新的心理调适策略来应对这种改变,包括时间管理技巧、压力缓解技巧以及考试技巧等,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考试准备工作坊、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学习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心理调适。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专升本考试改革进展

我国专升本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一直被广泛关注,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和选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专升本考试制度经历了由单一的选拔方式向多元化选拔方式的转型,突出选拔过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透明度[1]。

统一招生模式曾是专升本招生的主导模式,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自主招生、单独招生和免试入学等多元化模式逐渐得到推广[2]。这些模式各有特点,自主招生模式赋予了高等院校更大的自主性,单独招生模式则针对退役军人等特定群体,免试入学模式则为优秀人才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升学途径[3]。尽管改革意图明确,但实施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当前的选拔方式仍然倾向于文化素质考核,职业技能评价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导致专业技能与学科知识的不匹配[4]。同时,院校自主权的下放并未完全伴随相应的责任与监管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拔的效率和效果[5]。

(二)广西专升本考试改革概述

《广西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实施办法》的发布,标志着广西高等职业教育选拔机制进入新阶段。该实施办法旨在进一步深化广西教育评价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2025年起广西统一实施专升本考试招生,既包括普通考生也包括退役大学生士兵,明确排除了学籍状态为“保留学籍”或“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招生院校涵盖普通本科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招生计划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根据全区人才培养需求和招生院校申报情况统筹下达。此外,改革注重专业与职业技能的对接,在世界级、国家级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奖的普通考生可免除专科科目考试,只需参加公共基础课考试;在考试科目与安排上变化较大,普通考生的考试科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综合课,总分600分,而退役大学生士兵只需参加职业技能综合考查。

在报名资格审核方面,普通考生的报名资格和获奖情况由生源学校初审并公示,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情况则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初审。这种规范化的审核流程有利于确保考生信息的真实性和招生工作的规范性。在招生录取上,采取了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划定原则,按照高职(专科)专业大类分别划定普通考生和退役大学生士兵的专升本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并实行“院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原则。

总体来看,广西专升本考试改革反映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选拔机制科学性的坚定决心,同时也展现了对退役军人继续教育的支持态度。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广西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

(三)心理调适的基本理论

心理調适源于对个体如何应对和管理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和挑战的理解[6]。心理学文献中,心理调适通常被理解为个体在面对逆境时采取的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其目的是恢复或保持心理平衡和福祉[7]。在心理调适的理论框架中,拉扎鲁斯和福克曼(Lazarus & Folkman,1984)的应激与应对理论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强调了认知评估和应对策略在心理调适过程中的中心作用[8]。认知评估是个体对压力源(应激源)的初步评价,包括主观评估其对个人的威胁程度和评估自身处理压力的资源和能力。根据这一理论,个体在评估压力源的威胁性和自身应对资源之后,会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可以是问题导向的,即直接解决问题的源头;也可以是情绪导向的,即减轻由问题引起的负面情绪[9]。

除了拉扎鲁斯和福克曼的理论,心理调适的理论还包括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和希望理论。心理韧性强调个体在逆境中恢复或维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而自我效能则是个体对自己成功执行特定行为的信心[10],希望理论关注个体的目标导向思维,包括激励性的成功感和规划路径达到目标的能力。

这些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认为心理调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仅是被动地反应外部事件,而是一个主动的、目标导向的活动,涉及情绪的管理、认知的重构以及行为的调整[11]。心理调适关系到心理健康的维持,也与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假设

在本研究中,基于广西高职院校学生专升本考试改革背景下的心理调适现象,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学生的心理调适水平与其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心理调适水平较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较好。假设指导研究的后续步骤,包括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每个假设的验证基于收集的定量数据,采用相关分析进行检验,以评估独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力度和方向。

通过对假设的检验,能够评估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在专升本考试改革背景下的心理调适模式,并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促进其学业成就的参考。假设的成立或否定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心理调适的动态机制,为制订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样本选择与描述)和内容

本研究样本的抽取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确保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被公平地代表。研究对象限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目前就读于高职院校且有意愿参与专升本考试的在籍学生,样本覆盖管理、技术、工程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以便获得多元化的数据。同时,考虑到性别、年级、专业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潜在影响,确保这些变量在样本中的代表性。

研究对象来自10所不同的高职院校,每所高职院校抽取约10个班级,每个班级随机抽取10名学生,以期收集到大约1 000份有效问卷。这样的样本量既能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又能足够反映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状况。

为了详细描述样本特征,本研究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专业类别、学业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等,这些信息通过自报问卷的形式收集,并在数据分析前进行匿名处理,以保护参与者的隐私。数据收集通过线上问卷形式进行,完成问卷的学生在数据分析中随机分配研究编号,而所有个人身份信息在数据收集结束后立即从数据库中删除。调查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统计信息,例如性别、年龄、专业和年级等;第二部分旨在探询学生对专升本考试改革的认知和态度,包括学生对改革的了解程度、认为改革对自己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等;第三部分聚焦学生的心理应对策略,例如学生在面对考试压力时采取的具体行动和心理调适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以实现对广泛数据的统计推断和模式识别。定量分析的选择基于其能够提供可测量、可重复的结果,并允许研究者通过数据来揭示和解释现象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研究目标旨在定量评估影响因素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提供客观的证据以验证、支持研究假设。

1.数据收集工具与程序

本研究采用横截面调查设计,通过问卷收集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数据,问卷包括量表评估学生的心理调适状态以及个人背景信息。选择问卷作为数据收集工具是因为它能够高效地从大规模样本中收集数据,便于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此外,问卷设计基于相关理论模型,确保所测量的构建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为了客观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本研究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韧性量表两个标准化心理量表,这些量表经过大量研究验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够有效测量学生的心理调适水平和应对压力的方式。

数据收集采用线上方式进行,通过各院校教师或辅导员的协助,向学生发送问卷调查链接。问卷调查采用匿名形式,以确保参与者的隐私和回答的真实性;在问卷中设置必答题,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在问卷分发前,向学生提供研究目的和研究过程的详细信息,并明确告知参与研究以自愿为原则,他们可以随时退出研究,所有收集到的数据存储在加密的电子数据库中,并仅供研究团队成员访问。

2.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来描绘样本的基本特征,如频数、百分比、均值和标准差。为了测试研究假设,使用回归分析来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关系。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剔除无效或异常值)、处理缺失值(插补或删除缺失数据)以及确保数据的格式和类型符合分析要求。同时对问卷数据进行编码,以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来概述样本的基本特征,如年龄、性别、专业等,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频数和百分比等,以实现对样本特征的初步了解。此外,描述性统计也用于评估心理调适水平、应对策略和对改革认知态度等变量的分布情况。

为了测试研究假设,采用推断性统计方法——多元回归分析,用于评估多个预测变量(如认知态度、家庭支持、自我效能和心理辅导)对心理调适水平的联合影响,同时控制潜在的混杂变量。进行统计测试时,设定显著性水平(通常为0.05),以决定是否拒绝零假设,进而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验证研究假设的有效性。使用统计软件SPSS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研究分析

(一)数据描述性分析

1.受访学生基本信息统计

受访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年级,表1为描述性分析结果。

表1显示,本次调查的性别分布相对均衡,其中男性学生513人,占比51.3%,女性学生487人,占比48.7%;在年龄结构方面,绝大多数学生(75.9%)的年龄低于20岁,19.8%的学生年龄为20—22岁,仅有4.3%的学生年龄超过22岁,这反映出样本学生普遍较年轻;就专业背景而言,管理类专业学生最多,占比27.9%,其次是工程类和技术类专业学生,分别占比23.4%和23.1%,其他类专业学生占比25.6%,表明样本在专业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在年级分布上,大二学生稍多,占比54.4%,而大一学生占比45.6%。基本信息统计数据反映出学生群体在性别、年龄、专业和年级上的多元化特征,可以为深入研究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调适提供背景信息。

2.心理调适状况的描述性统计

心理调适量表得分范围为1到5,其中1表示非常差的心理调适,5表示非常好的心理调适,表2统计结果显示不同變量的心理调适得分情况。

表2的统计数据揭示了不同影响因素的心理调适状况。在性别方面,女性学生的心理调适平均得分为3.3,略高于男性学生的3.1,说明女性学生在心理调适方面的策略或资源可能更为有效;在年龄组别方面,年龄较小的学生群体(<20岁)表现出更高的心理调适水平(平均得分3.4),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调适水平有所下降,20—22岁组平均得分为3.0,22岁以上组降至2.8,反映了随着年龄增长,学生可能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专业背景对心理调适也有影响,其他类专业的学生表现出最高的心理调适水平(平均得分3.4),而技术类、管理类和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心理调适得分较低,这与不同专业的学习压力和未来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有关;在年级方面,大一学生的心理调适水平高于大二学生,分别为3.3和3.1,这与大一学生对高等教育环境的新鲜感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有关,而大二学生可能因为更接近专升本考试而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推断性统计分析

表3为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评估了认知态度、家庭支持、自我效能和心理辅导对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调适得分的影响。该表格通过回归系数([β])、标准误差、t值、p值以及95%置信区间对每个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表3中常数项的回归系数为1.50,代表了在所有自变量(即认知态度、家庭支持、自我效能和心理辅导)为零时的心理调适基准得分。该常数项的高t值(7.50)和极低的p值(<0.001)表明这个基准得分在统计上是显著的,且95%置信区间([1.10,1.90])提供了这个估计的可靠范围。

认知态度的回归系数为0.37,表示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认知态度每提升1个单位,心理调适得分预期增加0.37个单位。其高t值(7.08)和极低的p值(<0.001)意味着认知态度在预测心理调适得分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

家庭支持的回归系数为0.31,表明家庭支持的每一个单位提升会带来心理调适得分的0.31单位的增加。这一结果的统计显著性得到了t值(6.04)和p值(<0.001)的支持。

自我效能有着最高的回归系数(0.45),表明自我效能在所有考虑的变量中对心理调适影响最大。其显著性由t值(8.03)和p值(<0.001)进一步证实。

心理辅导的回归系数为0.29,意味着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在心理调适得分上平均比未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高0.29分,其t值(5.29)和p值(<0.001)也表明这一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三)影响心理调适的因素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认知态度对心理调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理论相一致。认知行为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方式决定了他们如何解释和理解周围的世界,进而对其情绪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12]。积极的认知态度可能促进个体采取更积极的应对策略,如解决问题和寻求社会支持,而不是回避或消极应对。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鼓励和培养积极的认知态度是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关键[13]。

家庭支持在心理调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支持对心理调适的正向影响显著,这一发现与社会支持理论相契合。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体从其社交网络中获得的情感、信息和实际帮助对其应对压力和逆境至关重要。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家庭作为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为学生提供情感安全感、鼓励和资源,这对他们在面对学业和生活压力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至关重要[14]。

自我效能感在心理调适中的作用尤为显著。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与心理调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成功应对特定挑战的能力的信念,是驱动其行为和应对策略的关键因素[15]。在心理调适的背景下,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更可能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管理压力和挑战,从而采取更积极的应对策略,并维持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16]。

心理輔导的接受对心理调适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强调了专业心理服务在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中的作用。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可以探索和处理心理问题,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并获得情感支持和专业指导[17]。此外,心理辅导可能帮助学生发展更好的自我意识,识别和改变可能导致心理困扰的消极认知和行为模式[18]。

本研究的多元回归分析揭示了认知态度、家庭支持、自我效能和心理辅导这四个关键因素对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调适的显著影响,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突显了心理调适是一个多层面的过程,涉及个人认知、社会环境和个人信念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包括培养积极的认知态度、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对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揭示不同性别、专业、年龄和年级的学生对专升本改革的心理变化,并分析了认知态度、家庭支持、自我效能和心理辅导对心理调适得分的影响。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积极的认知态度能催生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家庭支持提供必要的情感和资源援助,强大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了学生面对挑战的信心,而专业的心理辅导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情感支持和策略学习。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应综合这些关键因素,通过培养积极的认知态度、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提升自我效能感以及提供专业心理辅导来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五、学生心理调适对策

基于研究,笔者提出学生应对专升本考试改革的心理调适对策。

第一,加强认知重构的干预。认知重构旨在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不利的思维模式。在高职院校环境中,可以通过工作坊、讲座和小组辅导等形式,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挑战消极的自动思维,鼓励他们采用更加积极和现实的思维方式[19]。例如,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教育学生如何在面对考试压力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和建设性的认知态度。

第二,增强家庭和社会支持力度。家庭和社会支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此外,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以此帮助他们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网络,增强归属感和社会连接。

第三,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可以通过设定可达成的目标、提供成功经验、提供角色模型以及加强言语鼓励来实现[20]。高职院校可以开展目标设定和时间管理的培训,帮助学生制订现实的和可达成的学习目标。通过提供学业辅导和辅助资源,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同时,通过邀请成功的校友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策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

第四,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鉴于心理辅导对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应设立专业的心理健康中心,提供个人咨询、团体辅导和危机干预等服务。这些服务应针对心理障碍,也包括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技能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已纳入高职院校必修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21]。

第五,帮助学生掌握适应性应对策略。掌握应对策略是提高心理调适效果的关键。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工作坊、讨论小组和互动课程,传授学生有效的应对技巧,如问题解决技能、冲突解决技巧和情绪管理技能。此外,鼓励学生参与放松和减压活动,如瑜伽、冥想和体育运动,这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平衡和冷静。

参考文献

[1]刘胡良.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升本选拔模式的思考[J].中国考试,2018(3):69-73.

[2]董照星,冯谱,袁潇.我国“专升本”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模式、问题和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9):46-52.

[3]杜庆才,孙兰萍,李声锋.高考综合改革视角下的普通专升本招生实践与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1):99-101.

[4]王琴.基于“本科职业教育”视角的专升本学生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包装,2023,43(5):122-124.

[5]戴为,潘伟男,于勇,等.职普融通视角下湖南“专升本”考试制度改革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23(7):84-87.

[6]银星严.大学生心理调适与信息素养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79-81.

[7]蔡敏.从心理学视角探析民办高校“专升本”学生的压力源和教育对策[J].知识窗(教师版),2023(4):78-80.

[8]池静.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调适路径初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6(2):67-70.

[9]王晓曦.基于心理资本的河北省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4):51-55.

[10]付丽华.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教育及心理调适研究: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新生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23(5):94-97.

[11]赵燕,许新刚,龚魏魏.高职大学生心理压力与情绪调适干预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9,6(81):349-350.

[12]许胜兰.“工学交替”期间学生存在的若干心理问题与调适探微: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21-24.

[13]杨珊,吴彩霞,张琳.南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调适状况调查[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5,24(4):19-23.

[14]王元,韩萌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9):51-53.

[15]侯廣彦,吴川香,谭小蝶.健康青海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调适策略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3):138-144.

[16]李杉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调适中的积极意义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5):179-181.

[17]赵建博.基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5):245-248.

[18]张新娟.重大事件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调适对策[J].大众标准化,2021(3):134-136.

[19]钟晓虹.青年大学生“佛系人生”的心理学分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21,32(2):64-67.

[20]聂恺阳.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自我调适[J].现代交际,2021(6):135-137.

[21]阮筠.基于风景构成法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调适[J].皖西学院学报,2021,37(2):113-116.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2021KY1355)的研究成果。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学生心理调适初探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老庄的“和谐”思想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