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4-04-24施秋桃

广西教育·C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学习共同体课程思政

施秋桃

摘 要:各高校均在积极探索落实课程思政的新型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开展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应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教学实施的反思等方面出发,尝试设计与实施的具体做法,为后续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3-0066-06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医学类专业课程中要注重医德医风教育,在培养学生精湛医术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强调,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在高等学校专业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既是专业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课程思政是指通过课程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育人理念和实践,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以实现润物无声育新人之效[1]。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患有内科疾病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护理程序评估和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和维护健康目的的一门学科。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开设了内科护理学课程,目标是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但广大护理专业课教师习惯将课堂教学简单看作是传授和灌输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载体,将专业教育与德育分离,这不利于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2]。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护理专业课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基于“学习共同体”开展的教学是一种聚焦高质量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推崇。“学习共同体”概念是由美国教育家Boyer在《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中提出的。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以团队为基本形式,为实现共同愿景而担负共同使命,是合作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中,实施教与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讲座、小组活动、实践体验、网络论坛等,通过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共同学习、分享等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学习共同体”模式为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本文以内科护理学课程中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一课为例,分析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教学设计环节中的第一步。教师应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设置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除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还包含素质目标,要求把培育爱岗敬业、严谨精技的技能型护理人才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说出类风湿关节炎的定义、描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护理措施、概述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识别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等。能力目标——經过模拟训练之后,学生能够按照护理程序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熟练地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健康指导等。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进一步提升,敬佑生命意识、医者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医者仁心的职业理想更坚定,对待生活更加乐观,面对挫折更加坚强。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课前翻转学习:共探共商

1.教师活动

在进行《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一课授课前,教师要做好案例收集与教学设计工作。所收集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达成素质目标。本节课主要引入了“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及具有“燃灯校长”之称的张桂梅的事迹。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她推动创建了我国唯一的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并且和教师们一起苦守多年,帮助了众多山里女孩圆梦大学;她将全部的精力投入教育事业,燃烧自己照亮农村女孩的希望;她身患多种疾病,其中之一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为了能让失学女孩读书,她拖着病体跋山涉水到失学女孩的家中家访,劝说家长让失学女孩回校读书。张桂梅校长的事迹让无数人感动落泪,也使许多教育者备受鼓舞。教师在课前一周将收集好的案例发布至线上教学平台,并根据案例设计工作任务,具体工作任务见表1。

2.学生活动

“学习共同体”不仅是一种稳定的群体结构,而且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教师、学校等各方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形成了互动、协作的关系[3]。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此外,在“学习共同体”中,由于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思考,因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升能力。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开展教学前教师需要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形成一个个结构稳定合理的团队。每个团队约8人,并设置一名队长负责组织协调。每个团队根据教师发布的工作任务共同学习、分工合作,包括课前的查找收集资料和制作汇报PPT、课中的汇报展示与答疑、课后的反思报告撰写等内容等。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生活动,不仅让学生理论知识得到充实,而且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技巧等能力素质得到发展。

(二)课中知识内化:共享共进

课中主要实施师生互动交流、分享小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等教学环节。一方面促进学生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护理知识,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医者情怀、树立职业理想、培养人文素养,实现师生的共享共进。

课堂教学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如下:①在导入“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名称时,播放一段张桂梅校长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忍受疼痛跋山涉水进行家访的视频。意图通过张桂梅校长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类风湿关节炎护理知识的兴趣;讲解类风湿关节炎的历史起源、病因机制、患此病的著名人物等内容,阐释人类学习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历史,彰显著名人物在面对此病时乐观、坚韧的品质,给学生以探索生命科学的启发;罗列一些疾病辅助检查、用药进展、护理措施等具体内容,以此激发学生敬佑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医者使命感。进行了理论讲述后,对课堂活动的要求做简要讲解。②每个团队抽签选择一个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汇报。先由汇报团队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团队成员可以提问、补充,汇报团队成员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③在每个团队汇报结束后,教师进行指导点评。针对学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实践策略。同时,教师适时进行思政教育,将课程知识与医者情怀、职业精神和科学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态度。

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从中感悟医者情怀、树立职业理想、培育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教师自身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成长,教学水平和课思政教育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师生共享共进。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详见图1。

(三)课后能力提升:共赢共发展

课后,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其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需合理布置课后任务。任务环节包括:①团队成员根据课中的研讨结果及心得感悟撰写报告。在撰写报告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加深对课程中思政内容的感悟,从而达到专业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的目的。②每一名团队成员进入线上教学平台对各团队提交的书面报告进行互评。互评过程中,除了对专业内容的评价,还需关注对方在课程中展现的综合素养,如团队合作精神、思想道德水平等。互评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而且能让学生在评价他人与被他人评价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树立客观公正的态度。③教师在课后需对学生提交的报告进行仔细批阅,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及思想感悟給予及时反馈,还要对互评环节进行监督和总结,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通过上述环节,“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在课后阶段也得到充分体现,它促进团队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共同进步。这种共赢共发展的学习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

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一课教学结束后,教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调查问卷在问卷星上发布,学生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答卷。本次调查中答卷人数为72人,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在素质目标达成方面:76.39%的学生认为采用“学习共同体”模式能够提升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团队意识,73.61%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引发对敬佑生命、医者使命感的思考,62.50%的学生表示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护理职业,79.17%的学生表示在本次课的学习中可以感受到患病的名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认为自己以后在面对挫折时会更加坚强、乐观。在能力目标达成方面:73.61%的学生认为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75.00%的学生能够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健康指导,70.83%的学生可以运用护理程序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在知识目标达成方面:87.50%的学生能够说出类风湿关节炎的定义,73.61%的学生能够描述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身体状况和护理措施,72.22%的学生能够概述出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79.17%的学生能够识别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由此可见,运用“学习共同体”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对医学、对生活和对生命的思考。

(二)学生访谈的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束后,通过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2名学生,运用半结构型访谈法进行访谈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学习共同体”模式的看法、对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接受程度及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并了解学生在此次课程思政教学后思想的变化。访谈总共包括4个主题,具体如表3所示。

1.关于学生对“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看法

在与12名学生的访谈中,其中8名学生表示喜欢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下进行学习。学生A认为:“通过班级分组形成‘学习共同体,课前团体成员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一起查找答案,最终解决问题。我觉得‘学习共同体模式教学能够提高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D认为:“在团队分享环节中,我在讲台上分享了我们团队的课前学习成果,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我变得更大胆了。”学生E认为:“采用‘学习共同体模式进行教学,虽然课前我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书本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让我对所学知识印象更加深刻。”由此可见,在“学习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学生为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积极配合协助,更主动地探究问题答案,因此获得更多的学习主动权。

2.关于学生对融入教学的思政元素的接受程度

12名受访学生中,有10名学生表示接受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一课中引入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展开教学。其中,学生B表示:“将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全程贯穿这堂课教学很自然、很贴切,因为张桂梅校长也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而且她是‘感动中国的人物,以她为例子展开教学更具感染力,她的精神感动了我们很多人。”学生G表示:“老师在课前分享了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张桂梅校长的事迹,非常贴近生活,我也更愿意通过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去了解类风湿关节炎。课前的学习让我对本次课所学的知识印象更深刻,也为张桂梅校长敬业精神所感动。”对这几名学生的访谈结果表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合适的思政元素,便犹如将思政教育之“盐”融入专业课程之“汤”,不仅能使课堂教学“调味增色”,而且能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达到有机统一。

3.关于学生对运用“学习共同体”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在访谈中,9名学生表示对运用“学习共同体”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认可。学生D表示:“我觉得运用‘学习共同体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让我能够牢记知识,而且团队成员之间互动与互助也正向积极地影响了我的‘三观。”学生H认为:“运用‘学习共同体模式进行教学,加强了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团队的讨论、分享、点评使课堂的氛围更活跃,我觉得很有趣。”学生J认为:“张桂梅校长的案例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而‘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团体合作、团队讨论方式,让我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因此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可見,采用“学习共同体”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将价值理念和专业知识融入具体的案例之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更提高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4.关于学生在此次课程思政教学后思想的变化情况

在与12名受访的学生交谈中发现,12名学生在学习了《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一课后产生的感触均是正向积极的。学生A表示:“在张桂梅校长的事迹中,华坪女子高中的很多女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读书,我深深感受到女孩子读书的不易,所以我要更加珍惜坐在教室里读书的时光。”学生C表示:“张桂梅校长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我对干一行爱一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以后护理职业生涯中我也愿意奉献我的一生。”学生K表示:“张桂梅校长即使面对类风湿关节炎带来的疼痛,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让我深受感动。如果我以后遇到挫折时,我也会向张桂梅校长学习,面对挫折更加坚强和乐观。”这表明,运用“学习共同体”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四、教学实施的反思

(一)教学亮点

此次课运用“学习共同体”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教师坚持与学生同行,清晰定位教育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转变了教学理念,同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精心设计思政元素融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4]。课前教师通过感人的患病名人事迹设计工作任务,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探索知识、协商解决任务;课中学生分享所获知识,教师点评促升华;课后教师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学生对课堂所学总结、反思、互评以查漏补缺。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实施各个教学环节,促进了师生共同探索协商、共同分享进步、共同双赢发展。

(二)不足之处

教师在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学习共同体”中大部分成员均能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完成队长分配的工作任务,但是也出现了能力较弱的学生消极被动对待工作任务的现象。这些学生合作意识不够强,不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面对此类情况,教师应建议队长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在未来的团队合作过程中,让每名成员都有机会站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以此促进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团队活动。此外,课程思政育人是一个长期过程,如何将思政元素自然合理地融入课程教学中,以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仍是教育工作者今后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许家烨.论课程思政实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J].思想理论教育,2021(1):70-74.

[2]沈翠珍,沈勤,杨莉莉,等.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6):63-64.

[3]乜勇,高红英,王鑫.“双师教学”共同体模式构建:要素与结构关系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2):65-70+78.

[4]季媛.“学习共同体”理论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1):81-84.

注: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GXGZJG2022B197)、梧州职业学院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WZJGWZ202205)的研究成果。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内科护理学学习共同体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病例导入PBL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浅析内科护理学“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