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设计及实施路径探索

2024-04-24夏伶唐丰收

广西教育·C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本科教育毕业论文

夏伶 唐丰收

摘 要: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之一,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为此应基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特点,探讨所融入的思政元素,实施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核心,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升教师育人素养、多方协同管理支持为抓手的对策,以提升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育才育德质量。

关键词: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本科教育;经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3-0076-05

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本科学段一门学分与课时占比大、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年,既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开拓视野的“私教课”,也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课”。因此,开展毕业(论文)课程思政是本科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对答好“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

区别于一般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没有传统的课堂环境、没有既定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内容,所有的教学都紧紧围绕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目标来进行。也正因如此,常规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并不适用于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目前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的教研文献较少。但是,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作为本科院校一门专业课程,其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不能被忽视。确认好、挖掘好、建设好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的目标、元素、路径,是本科院校实现全过程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推动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在研究伊始,为了解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育人取得的成效以及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薄弱环节,笔者以浙江某高校商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为调研对象进行了问卷调研,了解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家国情怀、科学家精神、职业道德、学术诚信等思政元素的感知情况。从调研结果来看,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的感知比较突出的有专业知识增长、学术研究体验、社会问题认知等方面,对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也有一定的认知。同时在问题反馈中,也暴露出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价值认知不清、指导教师不作为和就业升学安排与课程时间冲突等问题。以此调研结果为出发点,本研究主要思考以下问题:①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有哪些?②课程思政建设下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目标应如何改变?③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应选择嵌入哪些思政元素?④如何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通过梳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目标、思政教育元素等,整体构建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范式与建议。

一、课程特点奠定课程思政建设基础

了解课程特点才能找到育人要求、目标,从而抓住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区别于课堂教学,其通常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年,一般由1—2位指导教师单独教授學生,具有教学互动长期性、个体差异性、学职过渡性、实践独立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是教学互动长期性。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是一个持续的状态,师生就论文的选题、开题、撰写、修改、答辩、定稿等有近一个学年的不间断讨论互动。在此期间,师生关系在近距离的指导过程中不断拉近,学生对教师的学养、教艺、风范会有更清晰的感知,教师也更易于了解学生。长期的教学互动,有利于“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

二是个体差异性。教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往往是采取个别指导的形式,这样更易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选题、职业发展规划、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情况,也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思政教育模式。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精神塑造。

三是学职过渡性。作为本科学段最后一学年的课程,在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对专业课程思政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或升学之后继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约束[1]。因此,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不能简单地局限于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还应延伸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理想上,从而帮助学生渡过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这一关键期。

四是实践独立性。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在检索文献资料、调研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和获得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课程思政建设下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目标优化

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本科院校要在原有以知识和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融合思政教育内容,从知识实践化能力目标、科学素养能力目标和价值引导目标三个方面优化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目标。

知识实践化能力目标是指评价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专业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转变与落地的目标。科学素养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案例调研与分析、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使用、学术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入门能力的目标。价值引导目标是指通过在指导教学、日常交流、案例分析等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和自信包容的文化素养等的目标。在课程思政建设下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目标优化,可以获得不同的课程思政效果。如在选题阶段突出价值引导目标,指导学生将论题聚焦于国家政策、社会民生、地方区域产业等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国情民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及文化自信;在论文调研、撰写等环节中突出科学素养能力目标,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科学研究的不易,培养学生爱国奉献、求实创新的科学家精神;在毕业论文实验操作过程中突出知识实践化能力目标,关注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等能力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

三、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分析

大学教育的每一门课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课程思政就是要深入挖掘课程中具有价值引领作用的思政元素[2],将其自然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在一般课程思政建设中,多从学科发展、领域代表人物、知识体系等内容中挖掘和提炼思政教育要素,从而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因专业、指导教师、选题的不同,其教学内容是不固定的,因此不能做统一的课程思政设计,而是需要反向设计,即通过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教学过程等,选取适配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不同专业因专业特色、培养目标、研究重点等的不同,具体思政元素的选取也不相同。本研究以经管类专业为例探讨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所融入的思政元素。

(一)在选题中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

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或开展毕业设计开篇第一步,因此是开展课思政教育第一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虽然只是科学研究的起步阶段的探索,也应展现出“时代课题”“民生课题”的价值与活力。在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的选题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符合国情、社会民生、区域发展需求等题目,让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自觉自发地查阅相关信息,潜移默化地将思维认知与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民族振兴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涉及信贷、融资、审计、证券、货币等领域。本研究对浙江某高校商学院2022届1 107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进行了统计,以探寻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普遍存在思政元素。统计结果显示,有19篇论文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进行了人民币国际化、对外贸易、跨境电商等内容的相关研究;7篇论文关注到了中美贸易摩擦;28篇论文分析了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对经济贸易的影响;107篇论文立足于当地中小企业和区域发展进行了实践研究或实证研究;17篇论文的内容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有关;另外还有涉及数字人民币、三孩政策、碳中和、“双减”政策、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RCEP等方面的选题。这些研究表明,指导教师具有家国情怀,时刻关注国计民生动态,抓住当前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行业发展需求进行论文(设计)指导,能够引导学生发现丰富的素材、确立论文主题,从而在开篇定下基调,以科学研究服务国家社会需要,在论文(设计)中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

(二)在撰写指导中融入科学家精神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指出科学家精神就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进的育人精神。这表明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崇尚学术民主、坚守诚信底线、反对浮夸浮躁及投机取巧,反对科学领域“圈子”文化。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过程就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指导教师应担负起培育学生专业精神、科学家精神的使命,将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相统一,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一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践观。毕业论文(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查阅文献、课题调研、案例分析等都需要学生自主操作,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实践观的塑造,通过理论教学让其“知”,通过自主实践使其“行”,避免只知不行。如果在教学中仅告知学生查询文献的方法,而未引导其对知识理论进行检验,那么学生可能贪图方便一直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学而不用,实无学;知而不行,实不知”,只学不用的方法形同于“摆设”。对此,指导教师可利用考核、检验、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做到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协同,帮助学生树立“知行合一”的实践观,深学笃行,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二是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的挫折观。所有的研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研究者总是伴随着失败往复才能探寻到真理,对于一个科学研究的入门生来说更是如此,每一步前行的路都充满未知和困难。在学生面对挫折时指导教师给予鼓励并持续陪伴,这有助于学生知难而进、勇于钻研。学生只有经历过并战胜过挫折,才能切身感受千千万万科学家的不易,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言放弃、坚守本心、锐意进取。

三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术诚信观。“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本科教育不能忽视学术诚信的培养。文献引用、案例分析、数据来源、实验结果、文字撰写等均涉及学术诚信。学术诚信是自我精神层面和内在性的真诚,是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也是营造风清气正学术生态的基石[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应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以规范学术行为,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明白学术不端会有怎样的后果。当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转化为学术信念,其便能时刻保持良好的学术作风和诚信品质。

四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一般在本科最后一个学年进行,而这一时间段对于应届生来说是最关键的时期,实习、面试、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申请等都与论文写作时间重叠,学生为了个人未来安排所付出的时间会挤压投入在论文上的精力[4],从而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表现出焦躁、逃避、疲惫、迷茫的情绪。因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时,应更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梳理未来职业规划、树立职业理想。理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但在目前择业选择众多的情况下,部分学生的职业理想淡漠、岗位目标不清晰,导致毕业季学生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海投”的现象。首先,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客观定位,形成理性决策、放宽眼界、不畏挫折的就业择业观,鼓励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成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诚信、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认知,如列举瑞幸财务舞弊案、世通财务丑闻等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情始末,明确违法行为后果,以培养学生恪守诚信、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使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在全盘考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思政元素融入设计需求,以及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育人现状后,本研究提出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力量、教师育人力量和协同管理力量的“一个核心三大抓手”实施路径。

(一)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要求国际高等教育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5]。“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本不同在于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课堂、教师、教材”老三中心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新三中心迁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如前文所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是一门学生独立自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制订学习路径,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建构者[6]。其次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一对一指导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职业规划等,尊重其个体差异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实现因材施教。再次在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人成长,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的全面发展,知智并授。由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十分契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需求。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必须全面推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目前,教师所熟悉的教学活动大都在教室进行,讲台和课桌的固定空间格局会不经意地促使支配与说教关系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自然形成一种强制的人物关系和权力结构,这也让教师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7]。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中,需要教师放下原有观念中的权威性,离开讲台与学生平等对话,和学生共同讨论确定选题,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面对面指导学生检索文献,同时分享职业选择和人生经历,为学生答疑解惑,将思政教育融于交流互动与思想共鸣之中。在教学方法上摒除“单向灌输”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差异化培养,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交流模式和指导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发生,让学生成才。同时,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培养、环境改造、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应同步更新理念,系统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地。

(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接受新的理论、思想与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内化后纳入自己的思想意识,最终将其外化成实际行动[8]。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关键。自我教育依赖于个体自主意识。学生的自主意识越强,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也越强[9]。在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选择与国情、民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选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自主查找背景材料和案例的过程中了解国内外形势,深刻认识我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政治观念、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在价值,端正写作态度,获得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激励与批评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反馈,肯定正向的积极的价值认知,纠正错误的混淆的思维观念,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指正方向,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教育意识。

(三)提升教师育人素养

离开课堂设计好的固定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对教师育人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强化育人意识,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和涵养。由于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具有长期性,师生长期保持近距离教学关系,教师的言行举止会被放大,不经意间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认知,因此教师需要时刻谨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次,教师的师德师风、学识涵养、气质形象、思想观念也是无形的教育影响因素,于无声处熏陶和感染着学生,也影响着课程思政效果和发展。正所谓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提升专业造诣的同时吸收与学科相关的政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战略方针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思政理论和内涵,真正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可以与思政课程教师共同研究交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作用,为专业教师正确把握课程思政内容、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供助力。

(四)多方协同管理支持

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涉及多方人员,不仅需要一线教师的积极投入,而且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决策者的支持和全盘推进。首先,依据课程思政要求,调整课程教学目标,明确“立德树人”任务,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要求、质量评价体系中同步增加价值引领内容。其次,重视教师培训,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动员培训全过程,不定期开展指导教师经验分享会和问题交流会,实现以点带面,共同进步。再次,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体系由“教”和“学”两方面的评价内容组成。教学效果评价可以采用学生问卷评教和学生座谈会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形式、成果、师德师风等的评价与建议。学习效果评价则通过评价论文中是否蕴含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进行。最后,加强制度保障,建立科学的监督检查与激励制度,对忽视、漠视思政教育的教师进行督促,加强培训;对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成效突出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作为本科素质教育的最后一道大关,不仅承担着综合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使命,而且蕴含着较强的思政教育功能。本研究围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设计展开,在综合分析课程特点、思政元素和育人现状后,提出“一个中心三個抓手”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实现学生能力、素养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不尽相同。本研究主要以经管类专业为例,抛开传统的思政教育研究模式,旨在从课程大局观和全过程设计出发,为本科毕业(论文)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范式。

参考文献

[1]孙海亚,路胜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20):317-318+308.

[2]钟瑞添,朱月晨.奋力融通课程思政的“最后一公里”[J].中国高等教育,2022(6):13-15.

[3]光明日报.学术诚信是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EB/OL].(2019-04-10)[2022-07-28].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9-04/10/nw.D110000gmrb_20190410_3-11.htm.

[4]陈心想,董书昊.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2(3):77-84.

[5]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6]洪艺敏.“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四维”评价[J].大学教育科学,2019(2):14-15.

[7]陈光磊,杨晓莹.大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现实困境与超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2):72-77.

[8]常佩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学生自我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98-99.

[9]石磊,金炜康.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施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2(2):59-61.

注:本文系2021年浙江万里学院课程思政专项研究成果。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本科教育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
转型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构建研究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VBSE创业版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