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调查研究

2024-04-24黄曦慧唐珍

广西教育·C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调研分析慢就业现象

黄曦慧 唐珍

摘 要: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部分应届毕业生选择暂缓就业,出现“慢就业”的现象。研究小组对广西S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员及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进行“慢就业”现象调查,结果发现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男女比例分别为21.9%和17.4%。从专业类别上看,水利电力专业群涉及的二级学院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占比均高于平均占比38.5%,其中水利工程学院毕业生占比42.35%、电力工程学院毕业生占比41.36%、机电工程学院毕业生占比39.38%、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毕业生占比39.75%。研究小组提出对策和建议:聚焦市场需求实施教学、招生、就业一体化,开设多样化的就业指导课并提升就业服务有效性,转变就业观念并提升就业竞争力,家校联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就业氛围。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3-0009-05

全球经济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各国都在努力恢复经济。对我国而言,虽然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但有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没有恢复到合理的水平,资金流还比较紧张,这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普遍采取减少招聘或者将招聘数量控制在原有水平的方式来应对时下的困难。与此同时,企业更加关注人才的素质和经验。这映射到应届毕业生身上,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就更加困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一些毕业生选择“慢就业”作为自身的择业模式。“慢就业”是指大学毕业生告别“毕业就工作”的传统模式,毕业后选择暂不进入职场,不立即投身工作的一种状态。高校毕业生“慢就业”,一方面减少了高质量的劳动力资源供给,影响了高等教育投资的产出。另一方面,“慢就业”可能会拖成“懒就业”甚至“不就业”。其中,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慢就业”的状态下可能会越来越迷茫,慢慢地会逐渐迷失了自己而不愿意就业;另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在“考公”“考编”的道路上屡战屡败,原本掌握的知识技能逐渐“退化”,造成既没有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优势,又没有工作经验而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获得就业机会,从而加大了就业的难度。高校辛苦开拓的岗位资源,也会因为“慢就业”的人数逐步增加而导致“有岗位,无人聘”的现象逐步增多,造成岗位资源浪费。因此调研小组就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进行调查,以求解决问题之道。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的对象是广西水利电力行业性的院校。长期以来,这些院校为本区域基层水利电力的艰苦岗位提供大量毕业生。目前,国家灌区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以及新型能源建设等众多水利电力类项目正在建设中,若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越来越严重,那将会影响基层水利电力行业的人才供给。

此次调研对学校2023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负责人、就业干事以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等。一是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发放线上问卷,此次发放并收回问卷5 145份,其中有效问卷5 042份,问卷有效率为98%。二是采用线下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对320名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关于“对毕业后的想法、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家庭对‘慢就业的态度”等问题的访谈。三是根据问卷调研结果与学校各二级学院分管就业工作的负责人、就业干事、毕业班辅导员、指导教师等60名教师进行了座谈调研。四是通过访谈法的方式与51家具有代表性的水电行业企业招聘负责人探讨“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二、调查内容

为了解哪些类型的毕业生更容易倾向选择“慢就业”,从个人基本信息(性别、专业、家庭经济状况、职业规划),对“慢就业”的态度(是否属于“慢就业”、“慢就业”的原因、家庭态度),个人就业观念(就业价值观、薪资期望)及环境因素(就业环境判断、从事不对口工作意愿)等四个方面设计问卷内容。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个体特征方面

从性别上看,选择“慢就业”的男女比例分别为21.9%和17.4%,男生在“慢就业”群体中占比更大。从专业类别上看,水利电力专业群涉及的二级学院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占比均高于学校平均占比38.5%,其中水利工程学院42.35%,电力工程学院41.36%,机电工程学院39.38%,土木建筑工程学院39.75%。这些专业的工作岗位通常都是基层一线岗位,环境相对艰苦。从家庭经济状况上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比例为18%,非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比例为82%。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比例更大。从职业规划上看,有职业规划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比例为25.7%,没有职业规划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比例为43.4%。职业规划对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是有影响的。

(二)对“慢就业”的认识和态度方面

从对“慢就业”的理解上看,有21.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属于“慢就业”者,17.2%的毕业生认为在领取毕业证后可能会选择“慢就业”,毕业生中“慢就业”趋向的比例接近40%。从选择“慢就业”的原因上看,39%的毕业生是由于目前没有找到符合自身职业兴趣的岗位而暂缓就业,30%的毕业生是由于目前就业环境不好且达不到预期的就业期望而暂缓就业,22%的毕业生是由于正在备考或提升职业技能而选择暂缓就业,7%的毕业生是由于对毕业去向和职业规划没有想法而暂缓就业,2%的毕业生是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不急于就业。大部分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都是出于对岗位的“不满意”而选择了“慢就业”,以逃避来面对现下岗位的不理想。从家庭对“慢就业”的态度上看,持支持态度的占36.2%,持无所谓态度的占41.6%,持反对态度的占22.2%。家庭态度对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是有影响的。

(三)就业观念方面

從就业价值观上看,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在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分别为薪资报酬83.4%,工作环境65.7%,行业发展57%,工作地点43.6%,个人兴趣33.5%,施展才华16.9%。薪资报酬和工作环境成为毕业生是否“慢就业”的最主要考虑因素。从月薪资期望上看,期望薪资为3 000元以下选择“慢就业”的比例为21%,期望薪资为3 001—5 000元的选择“慢就业”的比例为40%,期望薪资为5 001—7 000元选择“慢就业”的比例为59%,期望薪资为7 001元以上选择“慢就业”的比例为75%。毕业生对期望薪资要求越高,选择“慢就业”的比例就越大。

(四)环境因素方面

从就业环境上看,认为就业机会不变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有26%,认为就业机会增加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有11%,认为就业机会减少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有63%。毕业生对就业环境的判断会影响就业意愿。从专业对口上看,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有67.4%希望在专业对口岗位就业,32.6%对从事对口岗位不做要求。专业对口对毕业生初次择业的影响是较大的。

四、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分析

调研小组分析调查结果发现,造成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以及家庭层面四大因素。

(一)社会层面

电力行业的用人单位的招聘负责人认为,电力行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经济恢复缓慢使得整个电力的需求也在减弱,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很多中小型电力公司在运营中出现资金流断缺现象,公司经营困难,入不敷出。与此同时,为了减少人员培养成本,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提高,企业希望毕业生在离校前就考取相关从业资格证,如高压(低压)电工证等。这也凸显了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受2019年高职扩招的影响,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仅本校而言,未来两年,每年都将增加近千名毕业生。当前国家经济又处于转型关键期,传统产业正在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这也降低了传统产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加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减少。工资待遇下降,招聘要求提高,给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的难度。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供求“错配”矛盾让更多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求职难”和“招聘难”的供需“两难”现象在水利和电力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尤为显著。调查小组统计近两年水利电力岗位招聘数发现,2022年水利类岗位生岗比为1∶3.5,2023年下降到1∶3;2022年电力类岗位生岗比为1∶5,2023年下降到1∶4.7。由此可见,水利电力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在加大。

在选择“慢就业”的水利电力类专业毕业生中,有超过30%的学生为了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参加“备考或提升职业技能”学习而选择“慢就业”,有超过33%的毕业生因“就业环境不好、达不到预期”而选择“慢就业”,而这些都是因为社会层面的客观因素造成的毕业生被动“慢就业”。

(二)学校层面

学校对毕业生的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训技能培养非常重视,但在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与个性化就业指导方面还有所欠缺。

一是学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为必修课,但“大课堂”的授课方式和“普适性”的指导内容很难做到专业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调查发现,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的反馈是“有印象上过课,没印象学了什么”,可见毕业生在校期间无法准确评估自身能力与水平,没有长远而清晰的职业规划。在无法适应艰苦的职场环境下,毕业生出现逃避就业的心理,选择“慢就业”的也就越来越多。在问卷调研的数据分析中发现,有一定规划但不清晰的毕业生约64%,没有规划的毕业生约9%,“慢就业”现象从个体向群体蔓延趋势有所增加。

二是学校在制定就业指导政策的時候,也缺乏对毕业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清晰规划和设计,这也造成了有“慢就业”想法的毕业生因缺乏针对性的答疑解惑,而使之从思想上的“慢就业”变成行动上的“慢就业”。

三是由于学校的水利电力背景,来校招聘的单位和企业很多都是属于艰苦行业,毕业生在实习阶段的岗位也多是一线艰苦岗位,实习结束后毕业生就想休息一段时间再去找工作。从调查问卷结果中发现,“慢就业”的毕业生中有39%是由于目前没有找到符合自身职业兴趣的岗位而暂缓就业。这也反映了学校在制订毕业生就业指导方案及实习方案的过程中,没有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从而造成了毕业生从主观的“慢就业”变成客观的“慢就业”。

(三)学生层面

水利行业用人单位的多名招聘负责人表示,有的毕业生到岗后还不清楚自己学的专业是干什么工作的,而且多数毕业生没能将所学过的知识转化应用到工作岗位中,更加难以胜任高层次岗位。

近年来,“00后”开始步入职场,这代人的个性特点又有所变化。毕业班辅导员普遍反映,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毕业生对自我的认知不足,能力有限,而个性强,导致对自身缺少科学准确的认知,不能根据自身兴趣方向、性格特点、能力倾向和价值观取向去确定职业目标,这必然地产生“慢就业”现象。分析问卷调研数据发现48%的毕业生对社会上的就业岗位缺乏了解,对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清楚,对自身条件与岗位需求的匹配情况也不知道,更不清楚如何比对。另一方面,毕业生的高求职期望与偏基础岗位间的现实落差让毕业生陷入“慢就业”的困局。水利电力类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在入校时的录取分数都接近二本线,进入学校后又是在综合实力最强的二级学院学习,这就造成毕业生对自己就业期望值也是全校最高的。而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水利类专业的毕业生更多是要到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一线岗位就业,且薪资待遇也不高,因此毕业生就把能在市区、工作环境较好的设计类岗位作为首选。电力类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接受倒班的岗位,不愿意进厂区工作,对工作时间和环境要求较高。毕业生不能接受现状,常以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为由,逃避当前的就业现状。

(四)家庭层面

在调研过程中,电力类专业的F同学说:“我爸妈也不管我,我晚一两年就业,家里也养得起,先休息一段时间,去旅游旅游,回来再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去做就行了。”水利类专业的D同学说:“我父母都是在水利行业里面工作,当初选择水利专业也是为了进入水利行业就业。目前水利单位招人不多,父母也在帮忙找合适的单位,自己也就再等一等。”

在问卷调查“家长对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态度”这一问题时发现,家长支持“慢就业”的占36.2%,家长觉得无所谓的占41.6%,家长持反对态度的占22.2%。

由此可见,家庭因素也是导致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和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家庭没有过多地把家庭经济压力施加在子女身上,家长对孩子的就业态度也因整个社会环境因素在悄然改变,从催促就业转变为更加理解和包容孩子的就业选择。尤其是在经济恢复期,部分家长更加希望孩子在毕业后能够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比如国企。这在水利和电力类专业的毕业生家长中尤为普遍,他们鼓励孩子通过“考公”“考编”“考证”,甚至是“等安排”实现稳妥就业,也愿意承担因“慢就业”而增加的经济成本。

五、缓解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对策

(一)聚焦市场需求,实施招生、教学、就业一体化传导

要让培养的毕业生有适配的工作岗位,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契合是关键。学校要利用好合作企业,做好“访企拓岗促就业”交流活动,积极调研企业岗位结构、岗位对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岗位。在专业设置中,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结合行业需求与学校办学特色,开设面向相关领域紧缺人才的新专业,增设多领域交叉专业,动态调整和完善专业招生计划,停招没有就业市场的专业,使学校的专业布局更好地适应广西经济与水电行业发展需要。例如,为了培养一批适应灌区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等基层岗位需求,能扎根基层、忠诚担当的基层水利人才,广西S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地提出了“全科融通育全人”人才培養理念,通过“主课堂+创新课堂+乡土课堂”三堂联动教学体系、“实景化、水情化、信息化、双元化、民族化”五化全景教学工场、“一体五翼”协同创新平台、“三定三免”基层水利人才定向培养等手段,以多学科知识交叉和多岗位能力融合的“全科融通”方式,培养具有水利、电力、机电、经管等多学科知识,具备“一岗精、多岗通”的全科融通型毕业生。

(二)开设全过程多样化的职业规划指导课,提升就业服务有效性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毕业生提前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但职业规划指导不是突击培训,也没有“万能公式”,面对个体差异有时会失灵。因此,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应贯穿人才培养各个阶段,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指导内容。将“大课堂”与形式多样的讲座、沙龙、心理咨询等“小讲堂”相结合,聘请企业资深导师、优秀校友参与授课;将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融合,将学生的职业愿景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例如,为让更多的电力专业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广西S职业技术学院邀请本校2016届毕业生、“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王振波回校开展“‘职引发展,‘拓谋未来”专题讲座。王振波通过讲述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历程、毕业后在基层岗位锻炼成长及创业过程中的危机与挑战,鼓励毕业生要想更快适应电力行业高标准、高效率、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就要学会吃苦、奉献、拼搏。

利用“互联网+”推动就业服务提质增效。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因时而定,要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探索新时代下的就业工作新模式。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能连接等技术融入就业工作中,打造“互联网+就业”智慧服务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能力及水平。广西S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自己的就业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实现“人岗匹配”精准识别,“24小时”就业服务不断线。

组建“高精强”的就业指导队伍。积极发挥辅导员、专业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就业指导作用,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就业指导队伍。摸清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找准就业痛点、难点。科学运用专业测评工具对毕业生的职业兴趣和能力进行测试,对职业目标选择和定位进行摸底,尽早摸排出有“慢就业”倾向的毕业生,并及时对此类毕业生进行精准帮扶、分类管理。

(三)毕业生要转变择业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

转变择业观念。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要想破解“慢就业”的难题,关键还是要看毕业生能否发挥好主体性作用,能否将主观能动意识转化为积极的就业行为,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正确的就业观。按照“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先落实就业,在职场中探寻自己的职业兴趣。好岗位不是靠想出来的,就业能力需要在职场中历练才能快速提升。例如,为推动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尽早落实毕业去向,广西S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此类毕业生的特点,转变指导思路,从职场适应、人脉积累、工作阅历等方面引导毕业生转变“等等看”“想想看”的就业观念。

提升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还要注重实践技能的掌握以及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要努力提升简历制作能力、面试能力以及自身综合素质,让自己在求职市场中把握主动权,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例如,广西S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全校性的模拟求职大赛,举办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业规划、职场适应、就业安全与风险防范等培训20场,通过全真模拟招聘形式,使2023届和2024届2354名毕业生在比赛中提升实战能力。

(四)家校联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就业氛围

要发挥毕业生家庭的协同作用,凝聚促进就业的强大合力。一方面,学校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积极向家长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分享招聘信息等,深入了解毕业生求职意愿、家长期望和就业方面的困难,与家长一起帮助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家校共同引导毕业生适应身份角色的转变,并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而不是纵容毕业生长期处于安逸的待业状态。另一方面,家长既要及时转变传统固有的就业观念,又要协同社会、学校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就业氛围,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多方式就业,不能无条件地为毕业生的“慢就业”买单。例如,为转变2023届毕业生中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观念,广西S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不同专业情况,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家校会”35场,家校协调,共促就业。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就业情况反应市场的活力、政策的效力及行业发展的潜力,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最直观的指标。但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年增加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应届毕业生选择“慢就业”,而且这种现象有蔓延的趋势。学校要“对症下药”,提出有效对策和建议,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避免“慢就业”对毕业生及其职业生涯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令狐浩晶.大学生“慢就业”现象与应对策略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3(6):91-93.

[2]徐荣玲,张薇.就业力构建视角下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应对策略:以无锡某高校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3(6):136-138.

[3]张效良,李玉波.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归因和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131-133.

[4]何军. “三全育人”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慢就业”解决策略[J].就业与保障,2023(5):67-69.

[5]张涛,丁娟,王婷婷.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及解决对策:以山西省某高校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3(14):81-83.

[6]刘阁.高职院校“慢就业”现象治理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3(21):120-126.

[8]马洪新.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4):100-102.

注:本文系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就业教学一体化重点专项课题项目“基于二维象限分析法构建高职院校分类就业指导的实践研究”(2022jyzd06)、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3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研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3jgzd12)的研究成果。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调研分析慢就业现象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调研分析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2012—2014届药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分析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警惕“慢就业”变身“懒就业”
2014赛季与2015赛季广州富力队中超联赛调研分析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