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高等教育资助精准化的问题与对策

2024-04-04耿梦欣

华章 2024年2期
关键词:精准化资助育人融媒体

[摘 要]融媒体是高等教育资助精准化的重要载体。当前,对经济困难学生不够重视、资助信息的“孤岛”化、高校资助人员能力不足和重经济资助轻育人等问题依然突出。鉴于此,高校可通过高等教育资助工作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融媒体平台建设、感恩励志平台建设、多元化资助渠道和精准化育人等方式,实现高等教育资助精准化。

[关键词]资助育人;精准化;融媒体;高等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助工作正在战略转型,已由“保障型”向“发展型”、由“经济资助”向“资助育人”轉型。在这个过程中,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精准化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高校资助工作是国家扶贫重点手段之一,育人是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的最终目标。育人是融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1]。纵观现今社会发展,不难发现,融媒体已逐渐与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融媒体自身具有信息丰富、快速传播、交互性强、彰显个性的优点,成为高校育人不可分割的载体,可以帮助高校拓宽资助育人的渠道,丰富资助育人平台,充实资助育人的内容体系,让资助育人的内容更贴近实际,能进一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资助育人的科学性、精准度和实效性。总之,融媒体已成为高等教育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良好机遇。为此,高校要抓住机遇,使高等教育资助工作更加精准化。

一、相关问题的界定

(一)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的精准化

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精准化的“精”是指高等教育资助的申请程序简单化,操作方便,“准”是指量化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认定标准,具体要求包括资助对象的认定要准、资助措施的实施要准、资助后的管理工作要准等多个方面。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是在精准结合“社会控制”、积极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指导下,用大数据、融媒体等实现学生资助申请程序简单,认定过程透明,评定标准科学,资金发放精确,最终达到资助育人需求和教育供给高度匹配,各界均满意的目的[2]。

网络融媒体时代,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各项工作形成了新的共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信息透明性差、僵化的管理模式及反馈不及时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存在一些重资助与轻育人的现象。育人资助工作载体简单,如传统讲座或政策讲解,极易使得学生出现抵触心理,最终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融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为高校教育资助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育人资助工作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通过融媒体平台全面落实各项育人资助工作,拓宽信息共享渠道,方便意见交流与反馈,以此公平公正地开展育人资助工作,合理配置各项资源,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全面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此外,借助网络平台树立榜样与典型,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展励志、社会责任、感恩及诚信等教育活动,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有效宣传,强化育人工作吸引力与效果。相关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弱势地位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融媒体时代高校资助工作中,做好经济资助与文化培育的同时,加强贫困生能力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锻炼机会,从根本上增强贫困生综合素养、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为后期脱贫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融媒体的界定与优势

融媒体不是一种特定的实体媒体,是一种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兼容的一种理念。所谓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传统媒体主要是指报纸、广播与电视,新媒体主要是指直播、微信、微博等随着网络、手机媒体等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融媒体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方式,综合两者的优势来传播信息,打破了用户的局限性,强有力地整合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媒介的优势。由此来看,融媒体通过发挥其兼容并蓄的优势,整合多种媒介平台的信息资源,使媒介传播的议题变得丰富多样,形成了多元信息的传播生态环

境[3]。此外,在融媒体日渐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介平台快速便捷地获取吸引自己的信息,通过网络与自己相同喜好的群体聚集在一起,在网络平台上迅速形成相对固定的圈子。这些圈子内部凝聚力强、感染力大,相关信息在圈子里传播效果良好。

二、高校教育资助工作中应用融媒体的价值逻辑

(一)利于打破时空界限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可借助网络平台有效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确保大学生随时随地能够接收到资助政策宣传信息。同时,基于融媒体技术,以碎片化方式呈现资助育人信息,保障此项工作全面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进一步扩大资助育人工作影响力与辐射范围。

(二)利于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

众所周知,融媒体具有一定的虚拟与隐匿性,大学生可以虚拟身份信息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资助育人活动,自身隐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也维护了其自尊心。同时借助融媒体平台,高校可通过影像、音频与图片等多元化模态综合方式呈现资助育人信息,促使高校应用人本化理念灵活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全面增强大学生参与积极性[4]。

(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与教育者享有平等话语权,大学生与教育者实时交流与互动。此过程中,教育者深入了解学困生思想认知及价值取向等,以此精准掌握学生内在根本需求,针对性调整资助育人工作方案,增强人文关怀,保障高校精准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四)丰富信息传播途径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资助育人工作是其育人功能的重要构成,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所以社会各行业领域通力协作方可有效推进此项工作。融媒体时代,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发挥其信息与技术优势,高校资助育人信息以不同方式传播到社会各领域,同时在社会各领域以多元化传播方式快速裂变,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号召力,加大宣传力度实现预期推广目标。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融媒体应用现状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不重视融媒体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国家增加高校资助投入。各高校秉承立德树人理念,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学生资助政策达到贫困生全覆盖,形成了多元互补资助模式,包含普惠性、助困性、奖励性与引导性等资助模式。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如何应用并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作用,是值得高校深入思考的问题,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等是很多高校存在的问题。如大部分高校都未建立资助工作专题网站、微信及微博等互动平台,大多是利用学生网站建立“学生资助”板块[5]。

(二)高校资助工作中新媒体技术没有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新媒体的应用主要负责传递信息,如网站或QQ群解读各项政策、发布文件或活动通知、分配名额及公布结果等,还处于资助工作的事务性层面,育人内容缺乏多元化形式与丰富内容,无法实现预期育人效果。此外,高校资助育人主体依然以助学工作专职辅导员与各班班主任为主,日常资助工作中应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但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思想动向、知恩感恩教育及自立自强等相关育人工作中,新媒体技术应用还未充分发挥其功能。

四、融媒体视域下高等教育资助精准化的对策

(一)加强融媒体资助工作精准化教师队伍建设

利用多种融媒体技术提高资助工作精准化,资助工作师资构成上进行重构是基础。首先,学生资助工作教师队伍要由校级领导层面来统领全局,领导要意识到融媒体对于提高资助工作精准化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其次,资助工作师资队伍中需要一名熟练应用融媒体的工作人员,以便在资助工作过程利用专业力量寻找融媒体与资助工作的融合点与切入点,为资助工作人员提供融媒体技术培训和支持;最后,其他的资助工作人员要有能力利用融媒体手段,来帮助困难学生体会国家与学校政策的温暖和教师的关爱,高校可邀请知名资助学者、权威人士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参与到资助工作中来,以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开展网络座谈会、资助交流活动。同时在融媒体环境下,参与资助工作的教师更要以身作则,用思想做表率,以作风品德、工作态度等来影响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价值观念。教师一方面加强自身融媒体技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育、科研、管理、党团建设等各个部门的资源,参与到资助育人工作中来,共同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化和效果。融媒体与资助工作相结合可以提高资助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高校资助工作教师也需要提升自身的融媒体技术水平,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

需求。

(二)建立融媒体平台,实现高等教育资助育人的精准化

利用融媒体的新模式进行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精准化的宣传,普通高等学校可建设资助工作专题网站,利用抖音、哔站、微博、微信、QQ群、学生工作网站、学院主页、数字化校园平台、大学生实践成长服务平台( PU) 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融媒体平台,开展资助工作。线上招募与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与融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资助育人载体合力,完善资助育人平台,形成良好的资助育人环境。融媒体逐步实现高等资助工作的精准化。高校融合多个媒体,搭建资助平台,逐步自主建立学生在校期间日常消费数据信息系统,生成贫困生识别数据模型。该平台可以收集到申请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校内活动数据、手机通话消费记录、银行卡消费数据、出行记录、就医记录、家庭重大事件、师生评价等,分析学生在学校的用餐次数与费用、校园超市购物情况、缴纳网费、朋友圈晒出的各种娱乐活动等消费行为,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学生的贫困程度,从而实现精准资助[6]。

高校要借助融媒体平台实时公布国家资助政策和信息,有效消除信息孤岛,并以网络化的方式开展资助工作的宣传、申报、评选、公示等各项流程,充分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

通过融媒体媒介丰富师生互动的渠道。通过此平台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需求,从而精确开展各项资助育人的活动,提升资助育人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同时,为大学生营造与高校教师平等交流和自由表达的沟通环境,学生可通过融媒体平台对资助育人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或者对受到资助的同学起监督作用,确保高校资助资金能真正发挥作用,落到实处[7]。

高校依托融媒体构建数据考评机制,以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为两大核心,以数字化考核的方式,将受到资助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公益活动、社团学生组织活动总量等数据化,明确受助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使受助学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社会。此外,高校要利用融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播国家资助政策及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8]。

(三)创建感恩励志教育平台提升高校资助育人的精准化

高校可借助建立的融媒体平台,将网络思政教育全面融入高等教育资助精准化工作中。首先,实施多维度教育宣传,依托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感受到社会正能量的熏陶和号召。引导受资助的学生在获得国家资助的同时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社会。其次,开展“典型励志人物”评选活动,以丰满的励志人物形象和真实的励志故事,对受资助学生进行激励和鼓励,使受资助学生能在活动中再次得到肯定、进一步克服困难,锐意进取,更加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此外,建立勤工助学实践平台,在融媒体平台发布高校中各类勤工助学的兼职信息,为受助学生构建多形式的勤工助学渠道,也可根据受助学生的个人信息和不同需求,匹配适合受助学生的兼职工作,并向其定向推送兼职信息。最后,研发融媒体App,高校要创建针对高校资助育人的融媒体运营团队,负责资助育人工作的宣传、推广和管理,确保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果。依托自有App的后台数据,对受助学生的思想动态、日常表现及学业成绩进行全面评价,以此提升高校资助育人的精准化。

结束语

融媒体平台的建立有助于资助评定的长期化,高等教育资助是一项长期工作,学生在提交材料审核评定等级是评定工作的开始,还要对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持续性评定,了解他们的日常开支,如有无高档生活用品、娱乐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媒体融合的方式持续追踪经济困难学生日常的消费情况,如在学校后台系统查询其校园卡消费,以便多层次全方位地评估经济困难学生。

参考文献

[1]付译萱.聚焦:进一步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精准资助”[J].营销界,2019(30):168-169.

[2]姜庆华,钱修萍.数据驱动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动因、阻碍与实践进路:基于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建设与研究[J].职业技术育,2021,42(18):37-41.

[3]符蒙蒙.融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困境与发展路径[J].文化学刊,2021(3):126-129.

[4]刘德刚.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改革思考[J].教育技术,2018(4):114-115.

[5]郑海燕.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精准化资助育人路径探析[J].镇江高专学报,2021,34(3):58-61.

[6]蔡欣妤,程建云.我国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与公益,2021,12(3):39-43.

[7]唐志文.論新发展阶段推进高校资助育人的高质量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21(11):105-111.

[8]阎茹,仲维维.教育精准扶贫视阈下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效果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1(10):91-96.

作者简介:耿梦欣(1992— ),女,汉族,河南商丘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精准化资助育人融媒体
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思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研究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