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2016-11-28李源泉
李源泉
摘 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化、普及化,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机遇期,然而其衍生的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SWOT-PEST分析法视角,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在不同需求层次上的客观需求,寻找对策,真正将资助育人功能落到实处,以期构建全方位的资助育人资助体系。
关键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贫困生 资助育人
一、引言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27所,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1006.6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1]。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逐步深入发展,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上学问题,近些年中央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对贫困生资助不能仅仅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需要走出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的误区,创新资助育人的新路径,进一步满足贫困生更高层次的需求,最终实现资助和育人的目标。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性等多种需要,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首要的动力源。安全需求包括家庭安全、免于灾难、健康保障、人身安全、资源所有等,这是有关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要。社交需求包括爱情和友情等,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照顾和关心。尊重需求包括信心、名誉、地位和成就等,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觉得自己是社会有用之才。自我实现需求包括公正度、创造力、道德和自觉性等,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某一层次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2]。
三、高职院校贫困生需求满足的SWOT-PEST分析
1.PEST视角的优势分析(S)。(1)政策环境优势(P):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学生不因困难而失学,贫困生部分需求从制度上得以保障。(2)经济环境优势(E):我国经济的崛起,“一带一路”战略措施的启动,2016年是我国执行“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宏观经济环境好转有益于贫困生的需求满足。(3)社会环境优势(S):整合社会资源,引入市场力量,通过对贫困生现状和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贫困生资助,构建多方位、多渠道的贫困生社会支持体系。(4)技术环境优势(T):我国逐步推进学生资助信息化和系统化建设,实施信息共享,为各级各类学校认定贫困生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资助管理工作效率和学生资助的“精准度”。
2.PEST视角的弱势分析(W)。(1)政策环境弱势(P):国家资助总是有限的且不足以满足需求,国家资助可能没办法维持贫困生在校期间所有的生活、学习等开支。(2)经济环境弱势(E):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经济贫困直接影响贫困生的需求;另外随着社会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增加了贫困生的上学成本,这些方面无形地影响贫困生多层次的需求。(3)社会环境弱势(S):社会环境影响着贫困生的价值趋向、消费观念和对周围事物的看法,造成贫困生形成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的做法,他们更看重物质利益,当无法满足时,势必产生形形色色的问题。(4)技术环境弱势(T):科学技术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不得不说技术的迅速发展给贫困生来了负面影响,一些贫困生沉迷于高档电子科技产品和网络,消费水平超越自己所能承担的程度,更加重了贫困生的贫困。
3.PEST视角的机会分析(O)。(1)政策环境机会(P):“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既有顶层决心,又有基层活力,两者形成巨大合力。当前,国家政策为大学生就学、工作、创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贫困生满怀激情,用他们的学识和奋斗精神就能实现理想。(2)经济环境机会(E):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么快速的经济增长,对于贫困生会产生更多的机遇。(3)社会环境机会(S):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要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最重要的是机会公平。资助贫困学生,让他们交得起大学学费,给他们实现梦想的条件。(4)技术环境机会(T):科技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定位,给了贫困生通过技术手段寻找和选择更多的机会,以及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4.PEST视角的问题分析(T)。(1)政策环境问题(P):一些政策执行者在落实政策过程中走样、言行不一等,国家大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的不到位、缺乏效率等,都可能影响贫困生各种需求的满足。(2)经济环境问题(E):贫困生能否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经济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形势的变化都会问题到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外界经济环境影响是持续的。(3)社会环境问题(S):社会环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具有非常丰富的构成部分和层次,将社会环境对贫困生的负面影响转为促进贫困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4)技术环境问题(T):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发展提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可能导致全社会对贫困生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对贫困生产生负面影响。
四、高职院校贫困生需求层次分析—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
1.生理需求。造成高职院校贫困生贫困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家庭经济客观条件造成贫困生在校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和其他开支都受到制约,正常的衣食住行等都得不到有效满足,最为基本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势必影响贫困生其他层次的需求。
2.安全需求。家庭经济困难造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焦虑、封闭、自卑、孤僻、多疑等心理问题。往往认为基本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安全需求自然也得不到满足。
3.社交需求。社交需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一些贫困学生将正常的社会交往需求埋没在想法萌芽中,产生社交焦虑症,担心贫困而受到外界看不起,不敢过多对外交流,怕与他人目光对视,失去很多锻炼和提升社会交往的能力,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
4.尊重需求。一些贫困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原因,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自卑心理,感觉处处不如人;为了面子、虚弱和自尊,在获得相关补助之后,可能通过铺张浪费、过度消费掩饰自己的贫困,这种尊重需求可能无法得到满足。
5.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实现个人理想目标,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在家庭经济情况不佳的条件下,不少贫困生排除万难来上大学,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获得知识摆脱贫困、提升社会竞争力、立足工作岗位和社会,以期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策略探析
1.多方参与,齐心协力。构建政府、社会、高校、企事业组织、家庭和学生本人等多方参与的需求满足“团队”,大家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多渠道、多角度参与和支持贫困生的需求诉求。政府应拓宽资助资金渠道,广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社会力量给贫困生以更多发展空间和舆论导向;高校要开拓资助育人的新路径,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事业组织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家庭家长给子女不断前行的精神鼓励和动力;学生更要自食其力、逆流而上,调整心态,积极参与资助育人活动。
2.多种方式,最大满足。国家建立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社会积极参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和培养工作;企事业组织和高职院校合作参与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创新勤工助学活动;高职院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广大贫困生积极参与,召开各种心理讲座和班会;家长和贫困生要保持经常性的交流沟通,多给予关心和鼓励;贫困生本人更要励志成才,从贫困的阴影中走出来。不仅要重视贫困生的物质资助,更要加强他们的精神资助,同时强化塑造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执著的工匠精神。
3.全程覆盖,有效落实。我们需要全程关注和覆盖,不能缺少任何一个时间段和环节,否则某个环节的缺乏,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各种资助方式要有效加以落实。贫困生在生理需求得以满足之后,其他层次需求就会占主要位置。高职院校需要重视贫困生的“精神贫困”,持续开展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让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自信心,满足自己的尊重需求。另外,多方参与,鼓励贫困生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发挥一技之长,实现自我价值,最大限度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六、结语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进一步付诸实施,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基础得以夯实、发展活力得以激发、发展质量得以提高,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作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关心他们。应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和SWOT-PEST分析法分析角度出发,进一步满足贫困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将贫困生“经济帮困”和“精神解困”相结合,共同促进贫困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EB/OL].[2016-05-26].http://www.gov.cn/xinwen/2015-09/16/content_2932947.htm.
[2]唐任伍.世界管理思想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30-232.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生资助专项课题指导项目《高校勤工助学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JSAIDC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