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礼貌策略视角下亲子冲突话语回应策略分析

2024-04-04苏婷甄雪岩

华章 2024年2期
关键词:电视剧

苏婷 甄雪岩

[摘 要]本研究基于不礼貌策略,以电视剧《小舍得》台词文本为语料,从父母、子女两个角度入手,分析总结出父母一方对冲突话语的四种回应策略和子女一方的三种回应策略。以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亲子冲突话语回应策略,旨在探讨不礼貌策略在亲子冲突话语交际活动中的有效性,同时,为人们在亲子交往中如何有效避免、缓解和消除冲突性话语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冲突话语;不礼貌策略;《小舍得》电视剧

近年来国内推出的《小欢喜》《少年派》《小舍得》等亲子关系主题电视剧,集中反映了父母期待、学业焦虑及由此引出的一系列亲子关系问题,直接或间接对亲子之间的关系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如今学界对亲子冲突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整体上对冲突话语进行归类、研究其语言表现方式或探究他语用功能,而对于其回应及深层次的动因探究却寥寥可数[1]。通常来说,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冒犯性语言特点,很容易引发冲突回应,选择不同的回应策略则会对冲突事件本身带来不同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将结合语料和不礼貌策略,总结出子女和父母对亲子冲突话语的回应策略,并根据引发的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一)冲突话语

国外对冲突话语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以上世纪90年代为分界线。90年代之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冲突话语本身的特点。90年代,其研究关注于冲突话语引发的事件和言语行为,不再关注其本身。90年代后,冲突话语的研究朝着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思路发展,拓展到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中。国内的研究则着眼于四个方面。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赵英玲(2004)从会话分析的视角出发,总结出冲突性话语各个阶段中的具体对话模式[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冉永平(2010)从语用学视角出发,对冲突性话语进行了语用研究。冉永平和杨巍(2011)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研究了夫妻间冲突性话语的语言现象。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张结根(2019)则从语料入手,分析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

(二)亲子冲突话语

天津大学外专千人Honda(2002)认为:冲突性话语是交际双方对立互动的全过程,不仅包括冲突对立的具体表现,还包括其诱因、开始、展开和结束整个发展过程。现有的亲子冲突话语相关研究主要以Honda(2002)的定义展开,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刘茵(2016)从语言顺应方面分析亲子冲突话语在不同语言层面的特点,总结了结束冲突的策略。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艾玉婷(2010)从模因论的角度对亲子冲突话语的发展开始、展开和结束进行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张倩倩(2021)基于转写的语料,从亲子间的不礼貌行为和语用效果的角度分析亲子冲突话语。

(三)不礼貌策略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言学教授Culpeper(1996)指出,不礼貌产生于:(1)说话者有意攻击交际对方的面子;(2)听话者认为这是有意的面子攻击;(1)(2)同时发生,不礼貌策略就实施成功。Bousfield(2008)在Culpeper(1996)的理论基础上,将不礼貌分为直接性不礼貌与间接不礼貌。直接性不礼貌是指直接攻击交际者的面子或公然否认交际者的需要和权利;间接性不礼貌是指应用策略间接的否定交际者的面子。除此之外,Bousfield还提出了解释说明、退出、转移话题、开玩笑、道歉和向对方妥协六种回应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语料来源

电视剧《小舍得》是一部家庭教育剧,全剧围绕子女升学、父母期待、学业焦虑而引发的亲子冲突展开。笔者对《小舍得》42集电视剧反复观看,收集有关亲子冲突话语的片段,并整理转化成文本。本文从电视剧人物台词话语中筛选出36例亲子冲突话语作为本论文分析的语料基础,全部语料总计5594个字符。

(二)亲子冲突话语的界定与识别

心理学家Barki和Hartwick(2004)认为冲突具有三大特性:(1)排斥性:交际双方中的至少一方出现了对对方观点的排斥;(2)对抗性:双方对彼此的态度,表现为反对或不满;(3)干预性:双方中的至少一方意图干预另一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精准识别亲子冲突话语语料,笔者主要采取两个方法,一方面参考Honda对冲突话语定义,另一方面抓住冲突话语的三个特征,即满足以上特征可作为亲子冲突话语语料加以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在亲子话语这一家庭性话语中,不同语境下的冲突性话语呈現不同的回应策略。根据收集到的具体语料,对照Bousfield提出的不礼貌回应策略,我们从父母和子女两个方面入手,将父母的回应策略总结概括为解释说明、转移话题、对立反击、退出四种,子女的回应策略总结概括为对立反击、模糊回应、妥协三种。

(一)父母一方回应策略

父母一方的回应策略中,解释说明是其最常用的回应策略,在语料中的占比为41.67%。其次是转移话题和对立反击,其占比均为25%。而使用退出这种回应策略的概率较小,占比为8.33%。

1.解释说明

针对发话者话语中的信息,听话人对发话者的话语信息进行解释和说明,这种策略能够缓解亲子冲突的紧张程度,同时能给子女一方提供更加丰富的话语信息,让对方准确地获取自己言语的真实意图[3],从而促进双方矛盾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例1

欢欢:我不要,我就不想等,我就要读提高班,不读竞赛班,我不想等。

南俪:你给爸爸妈妈一个星期的时间,如果到时候还没有名额,我们就读那个提高班。好吗?

欢欢:好。

此例中南俪对反对欢欢的原因进行解释说明,并及时给予解决方案。这样的策略首先对欢欢来说是一种安抚,让她明白不是不能达到她的诉求,而是目前没有最合适的;其次,南俪把亲子双方的身份构建到一起,不用“你”“我”,而是使用“我们”“咱们”,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让欢欢意识父母是在帮她想办法的,这种策略有助于促进亲子双方的关系,又达成了交际

共识。

2.转移话题

这类策略是指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听话人对发话人的观点或发话人本身持否定态度,碍于发话人的面子,不直接回应发话人,而是采用其他话题来避免继续谈论这一话题。

例2

颜子悠:妈,我觉得钟老师挺好的,而且他特别喜欢成绩好的孩子。

田雨岚:小孩子懂什么?你把奖状给我填满再说。

此例中,颜子悠因为没有参加数学老师的课外辅导班而考试成绩不佳,田雨岚误以为钟老师在课上有所保留而心生不满。为此,田雨岚向教育局举报钟老师。颜子悠对母亲的做法并不赞同,钟老师虽然违规办课外辅导班,但对待班里的学生是非常认真的,由此颜子悠为钟老师辩驳,田雨岚直接以“小孩子懂什么?”否定了儿子的话,与此同时转移话题,将關于举报钟老师的事转移到颜子悠的学习上,通过转移话题来中止亲子双方的话语交际,也避免亲子冲突加剧。

3.对立反击

这类策略是指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听话人和发话者双方观点对立、话语对立。其反映的是交际一方对另一方观点不认同[4]。当交际者选择这种回应策略时,也就间接的否定了发话者的话语权力和话语地位,这种不顾对方的意见或感受仅仅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策略,容易导致亲子冲突的升级。

例3

颜子悠:不去了,不去了,再也不去了,我再也不去这个破班了,再也不去了!

田雨岚:颜子悠你再说一遍,你再给我说一遍!你还要我做到什么份上?啊?我知道你苦,你从幼儿园开始就吃苦,我不是一直陪着你吗?我们六七年都忍下来了,就这一会儿工夫你就坚持不住了,是不是?你想让我怎么样?你让我怎么样啊?你说话呀。你让妈妈怎么样啊,你说话呀!

该例颜子悠拒绝再去上补习班,用四个“不去了”直接拒绝了母亲,这样的直接拒绝和强烈反对让田雨岚觉得自己的话语权威被挑衅。针对儿子的话语,田雨岚先是威胁,让他“再说一遍”,之后又对颜子悠质问,极具针对性的对立反击让发话人没有再反驳的余地。通过这种策略针对性的对事对人进行反击,以达到宣泄自己情绪的

目的。

4.退出

在冲突性话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一方和另一方的观点无法达成一致,一方退出目前的冲突性争论活动。在此形式中,以冲突双方一方退出结束。

例4

颜子悠:我不走,你们离婚都不问小孩子的意见吗?我不跟你走,我要和爸爸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田雨岚:颜子悠,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颜子悠:我不走,我不跟你走,我要住在爷爷奶奶家。我再也不上钟老师的课了,我也不要妈妈了,我不要你了,你走。

田雨岚:(含泪离开)

在该例中,田雨岚为让颜子悠的成绩能持续提高,强制要求他去上补习班。颜子悠在补习老师的不断否定和母亲的高压下,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她的一再强迫下,颜子悠甚至拒绝和田雨岚共处一室。为了避免亲子冲突的加剧,田雨岚主动退出了当前的对话,颜子悠离场,亲子双方的冲突也以其中一方离场而结束。

(二)子女一方回应策略

子女一方的回应策略中,对立反击是其最常用的回应策略,在语料中的占比为54.17%,其次是模糊回应,占比为20.83%,而使用妥协这种回应策略的概率较小,占比为25%。

1.对立反击

结合子女一方来说,当他们选择这种回应策略时,往往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用以达到发泄负面情绪,引起父母关注的目的。

例5

田雨岚:你再这样下去,我告诉你什么都玩不了。你这些破烂玩意儿我都给你扔了。我跟你说话,你听见了吗?你把这些东西都给我!

颜子悠:放手放手,你不是想要吗?都给你。(砸完手中的东西)

在语料中,田雨岚贬低颜子悠的兴趣爱好,称其为“破烂玩意儿”,并以他的兴趣爱好作为要挟,颜子悠针对母亲田雨岚的威胁和批评,采用的对立反击的回应策略。在这里,颜子悠以言语进行反击,同时辅以言语行为,明确表明自己的不满,子女一方使用这种策略虽然发泄了自己的负面情绪,但也容易致使双方亲子冲突加剧。

2.模糊回应

在亲子言语交际中,交际的一方对另一方发出的话语并希望对方予以回复,一方以模糊回应的方式回应说话人,不给出相应的直接回答,冲突话语的回应策略,我们称之为模糊回应。

例6

夏君山:今天这卷子跟昨天一模一样的题,就是换了个数字重新做一遍,怎么错了这么多?

欢欢:我不知道。

夏君山:你做的题你怎么不知道!

针对发话人的提问,听话人在回答过程中采取模糊的回应方式,容易引起交际双方冲突的产生。例6中夏君山对欢欢的考试成绩不满意,对她做错相似类型的题目表达不满,询问她为什么会做错。在这个语境中,欢欢对父亲的提问闪烁其词,给父亲夏君山的是一个模糊性的回答方式。

3.妥协

在亲子双方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原本围绕着某一话题各执己见,互不妥协。其中一方为达到交际目的向对方做出让步的言语行为,有时也用沉默来表示屈从或认同另一方的观点。这种话语策略就是一方妥协/让步,参与交际活动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选择向对方做出妥协让步,双方也可以同时向对方妥协让步。

例7

南俪:我告诉你噢,不好好学习的孩子是笨小孩,知道吗?没有人会喜欢的,我不要养个笨小孩。

欢欢:妈妈,我,我要学习。

南俪:诶,这才是好孩子呢,是不是?

例子中南俪以不愿意养一个成绩不好的笨小孩为要挟,强迫欢欢接受上补习班。在南俪的要求下,出于对母亲言语中信息的害怕,亲子双方地位的悬殊,欢欢选择妥协。这是听话人对发话者的妥协,听话人主动做出让步,防止说话人威胁听话人的内容真正实施。

结束语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三个,首先,针对亲子冲突话语,父母一方常用解释说明、转移话题、对立反击、退出四种回应策略;子女一方常用对立反击、模糊回应和妥协三种回应策略。从中可以看出,父母一方的表达多理智委婉,而子女的表达则偏向直接。其次,当父母的话语逻辑为“咱们/我们XX”时,亲子双方立场相同,可缓解亲子冲突话语带来的负面影响;当话语逻辑为“我XX,你XX”时,亲子双方处于对立面,亲子冲突加剧。最后,假使交际者采用解释说明、转移话题或退出这三种回应话语策略,交际双方当前的冲突和矛盾会有所缓解;如果交际者仍选择模糊回应、对立反击的回应策略,则会加重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展望,首先在面临亲子冲突时,交际双方可以考虑转换话语逻辑,换位思考。把“你应该XX”改成“我们/咱们应该XX”,换位思考,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确保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能顺利进行。其次当亲子冲突已经存在时,尽可能使用解释说明、转移话题或暂时退出这三种回应话语策略,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最后,多元评价标准。该电视剧的亲子冲突围绕学业问题展开,因此父母不应该把成绩看成衡量子女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理解并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调适自己,发现子女身上更多的闪光点,使亲子关系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冉永平.冲突性话语趋异取向的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10,33(2):150-157,219.

[2]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4(5):37-42,112.

[3]柳家琪.《白夜追凶》中的冲突性话语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9.

[4]冉永平,刘玉芳.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J].外语学刊,2011(5):65-69.

作者简介:苏婷(2000— ),女,汉族,四川广元人,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甄雪岩(2000— ),女,汉族,新疆石河子人,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猜你喜欢

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艺术生产主体特征与创作趋势
我国电视剧“走出去”研究综述
大众狂欢到政治泛化
以《红高梁》为例浅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
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发展出路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浅析当下中国历史传奇剧的成功之路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
探析我国国产电视剧剧本选择的新趋势